所屬欄目:農業經濟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7-22 18:02 熱度:
本文是一篇農業經濟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柯橋特色紡織產業集群與城鎮化耦合聯動發展研究,文章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新型專業鎮可持續發展機制研究”(13YJA790071)和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模式與推進機制研究”(13AZD013)階段性成果。
[提要] 本文在對柯橋特色紡織產業集群與城鎮化耦合聯動發展現狀分析基礎上,重點研究市場空間和產業空間協同創新、實體市場與網絡市場的協同創新、工業園區與創意園區的協同創新、商業人口與產業人口的共同集聚推動城市空間、市場空間、產業空間和城市人口耦合聯動發展的機制,并提出進一步推動耦合聯動創新發展對策。
關鍵詞:特色紡織產業集群,城鎮化,耦合聯動發展
一、引言
柯橋是一座托在布上的城市,柯橋的發展是紡織產業集群與城鎮化耦合聯動發展的歷史演化過程。柯橋區地處長三角南翼,區位優勢明顯,北靠大都市上海,西連省會城市杭州,東接東方大港寧波,屬沿海經濟開放地區,是中國民營經濟與市場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柯橋自2000年紹興縣政府搬到柯橋,開始進入“產業、市場與城鎮化”耦合聯動快速發展時期。由小集鎮快速發展演變為現代化的新縣城,最主要的就是依靠輕紡城的快速發展,城市化的過程其實質是化市為城的過程,通過輕紡城快速發展帶動柯橋城區的快速發展,城與市有效融于一體。2013年撤縣社區,加快了柯橋區融入紹興主城區的步伐。
二、柯橋特色紡織產業集群與城鎮化耦合聯動發展現狀
(一)柯橋區特色紡織產業集群發展現狀分析。紡織產業集群作為紹興縣的傳統優勢產業,在經歷幾百年發展,特別是近20年的快速崛起,成為全國最大的紡織產業基地,并在全球范圍內都有較大影響力,成為浙江省甚至全國產業集群化發展的一個典型。回顧紹興紡織產業集群的發展歷程,可以劃分為萌芽階段(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1760年前)、震蕩階段(第一次工業革命,我國改革開放前期,1760~1978年)、崛起階段(改革開放后至20世紀80年代末)五個階段。柯橋區是全國紡織生產能力最大的產業集群基地,現有各類紡織企業近萬家,年產各類化纖300余萬噸,印染布190億米,服裝近3億件(套),年出口紡織面料近90億美元。柯橋區的紡織產業經濟生產總量占全國的10%,基本形成了由PTA等化纖原料到化纖面料、印染印花、服裝、家紡等完整的紡織產業鏈,強大的紡織產能對全國的紡織行業影響巨大。柯橋還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紡織品專業市場――中國輕紡城。中國輕紡城是柯橋區紡織產業的立業之本、柯橋區的立城之本和經濟強區的立區之本,中國輕紡城是柯橋的金名片,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2014年中國輕紡城市場群成交額1,105億元,網上成交額59.4億元。
(二)柯橋區產業、市場與城鎮化耦合聯動發展現狀分析。中國輕紡城始建于20世紀80代,是全國首家冠名“中國”的專業市場。近年來,柯橋堅持產業、市場與城市建設聯動發展,大力推進中國輕紡城“二次創業”,市場集群化、現代化、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經過20多年發展,中國輕紡城現有市場建筑面積365萬多平方米,傳統區營業房26,000余間,注冊經營戶(公司)22,000余家,常駐國(境)外采購商5,500余人,國(境)外代表機構近千家。中國輕紡城市場銷售網絡遍布全球,常駐中國輕紡城境外企業代表機構近千家,境外專業采購商1萬余人,常駐的境外采購商5,500余人,擁有自營出口實績企業1,261家。
目前,中國輕紡城已基本形成了“南部的傳統交易區、北部的市場創新區、中部的國際貿易區、西部的原料龍頭區和東部的物流配套區”。柯橋中國輕紡城已成為目前亞洲最大的輕紡專業市場,輕紡產品總銷售額占全國的1/3。名列全國10大專業批發市場第2位。全球每年有1/4的面料在此成交,與全國近一半的紡織企業建立了產銷關系。市場率先實施知識產權保護,開展現代金融服務,引導培育技術創新、品牌創建、時尚創造和產業鏈整合的新型公司化經營模式并取得良好成績。
三、柯橋特色紡織產業集群與城鎮化耦合聯動發展機理
柯橋特色紡織產業集群與城鎮化耦合聯動發展機理可以用圖1所示。(圖1)柯橋在打造“國際紡織之都”過程中,產業集群與城鎮化互動模式可以概括為:
(一)市場空間與產業空間的協同創新有效推動了城市空間的發展。柯橋紡織企業的蓬勃發展,為專業市場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市場基礎,并形成全球性的紡織貿易市場。生產性紡織企業主要分布在柯橋城區外圍,柯橋縣通過政府政策性引導、調整和推動,將生產性紡織企業引入各類工業園區,淘汰一些生產技術落后的、高污染的生產性紡織企業,引導紡織企業之間進行整合、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既為城市發展騰出空間,也可以有效保護城市生態環境;貿易性專業市場則分布在城里,中國輕紡城市場空間與柯橋城市空間呈互動發展,市場空間的拓展拉動著城市空間拓展,城市空間的發展也為市場空間發展提供了各種基礎設施。
(二)各類工業園區和創意園區發展,推動實體經濟與創意經濟集聚的協同創新發展,也推動柯橋向創意型城市發展。柯橋自2002年來一直全力打造濱海工業區,2006年4月經省政府批準、國家發改委審核,升級為省級工業園區,核定的省級開發區面積10.2平方公里;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其中紡織產業基地規劃面積為20平方公里。2008年,濱海工業園區實現銷售收入2,218.31億元,其中紡織產業總產值達到1,599億元,占園區工業總產值的70.5%;主要產品包括合成纖維(PTA)、化學纖維、布及絲織品、無紡布、印染布、服裝等;畝均投資約236萬元,畝均產出約388萬元。以濱海工業區擴容、提升為重點,推進資源高效利用、產業結構優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以紡織原料PTA生產、印染企業產能壓縮和集聚發展為重點,推進形成工業廢棄物回收和再資源化的循環產業鏈。 同時,柯橋為增強區域創新能力,以科技園、創意園建設為重點,大力優化科技政策,完善創新環境,積極培育創新型企業,創意產業基地規劃建設規模50萬平方米,由F5創意園、科技園和中國輕紡城創意園三個園區組成,目前已建成近20萬平方米,投入使用面積17萬平方米。2012年科技園建設,全年實現投資1.32億元,完成項目審批、工程設計、土地掛牌、施工招標等前期工作,樁基全面完工。中國輕紡城創意園建設,全年實現投資4.68億元,新建10萬平方米辦公研發組團主體結構結頂。瑞雪大廈、寶龍大廈全面投入使用。
(三)實體專業市場空間和各類網上專業市場的發展有效拓展了市場空間和城市發展空間。柯橋通過實體交易平臺與虛擬交易平臺空間集聚協同創新發展,推動中國輕紡城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促進了柯橋城市的信息化、網絡化和國際化水平。
實體交易平臺建設。柯橋區政府為促進紡織相關產業的交易,成功打造中國輕紡城和錢清原料市場兩大在國內行業內數一數二的專業市場和交易平臺。1988年10月1日,在政府部門的牽頭下,柯橋輕紡市場(中國輕紡城)應運而生。接著,第三代的中區和東區(1991、1992年)以及第四代的北市(1992年)和西市(1993年)相繼建成,終于在柯橋本地組建了由東、中、西、北四大交易區19個專業市場為主體的核心市場網絡。其中,含紡織品市場13個、輕紡原料市場1個、紡機及輕工類產品市場5個,它們在區域內既獨立形成各具特色的專業區塊,又遙相呼應、相互配套,編織成一張規模龐大的紡織品及相關原輔材料交易流通的市場網絡。中國輕紡城占地面積11,600多畝,已形成“南北中西東”五大市場區域格局,總建筑面積達326萬平方米,包括主體市場面積275萬平方米和倉儲、物流、會展、研發等配套市場面積51萬平方米,擁有市場營業房20,348間,注冊經營戶19,085家,其中公司化經營戶3,470家,常駐國(境)外代表機構682家;錢清原料市場占地350畝,擁有五大交易區,總建筑面積達19萬平方米,包括1,800余套營業用房、百余幢配套倉儲用房,現有經營戶970多家。2012年實現中國輕紡城和錢清原料市場成交額分別達973.32億元和415.29億元。
虛擬交易平臺建設。在中國輕紡城實體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一個全新意義的中國輕紡城也即將誕生――由“網上輕紡城”開發組建的中國輕紡城虛擬市場并于2013年6月8日正式上線運營。中國輕紡城虛擬市場以中國輕紡城實體市場為模本,凡在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區域的門市部經營戶,均可報名注冊。首期,老市場、東市場、北市場、聯合市場、北聯市場、坯布市場、天匯市場、東升路市場等8個市場先行進入虛擬市場,其中有1,000余家門市部已注冊入市。
整個虛擬市場就像一個濃縮版的實體市場,各個專業市場入口、市場通道清晰可見,首期8個專業市場共有網上門市部1萬多間。虛擬市場門市部擁有網絡地圖一一對應、線上線下買家發展、款到發貨安全支付三大主要功能,前期網絡公司500名專職人員將輔助經營戶運營網上門市部,今后,前來采購的客戶,可以按圖索驥逛市場、下訂單。
(四)專業市場商業人口集聚和產業人口集聚有效帶動了城市人口集聚。紡織一直是柯橋的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中國輕紡城現有市場建筑面積365多萬平方米,傳統區營業房 26,000余間,注冊經營戶(公司)22,000余家,常駐國(境)外采購商5,500余人,國(境)外代表機構近千家。中國輕紡城市場銷售網絡遍布全球,常駐中國輕紡城境外企業代表機構近千家,境外專業采購商1萬余人,常駐的境外采購商5,500余人。柯橋紡織企業眾多,僅規模以上企業就有3,400多家,從業人員達26萬多人。龐大的市場商業人口和產業人口有效形成柯橋城市人口集聚。據統計,柯橋城區戶籍人口是20多萬,常住人口在40~50萬。市場空間發展、產業空間發展、城市空間發展和城市人口發展有效實現了“城”與“市”的融合創新,形成產業、市場、人口、空間協同創新發展,柯橋形成了富有創新、創意和繁榮的“國際紡織之都”。
四、柯橋特色紡織產業集群與城鎮化耦合聯動進一步創新發展對策
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柯橋特色紡織產業集群與城鎮化耦合聯動要進一步創新發展,具體發展對策如下:
一是以市場為主導,構建特色紡織產業集群與新型城鎮化耦合聯動創新發展的銜接點。通過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為新型城鎮化創造更好經濟發展動力和生態環境保護,通過市場功能創新實現城鎮擴張和信息化建設,通過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城市為載體,實施園區化發展戰略,在城市建設中同步提升紡織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提升城市品位,為產業和市場創新發展提供基礎動力。最終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市場功能創新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協調發展。
二是以產業為抓手,繼續經營集聚經濟,通過產業和市場的集聚帶動城鎮人口集聚。新型城鎮化發展是城鎮發展規模和質量的統一發展,其中人口城鎮化是核心,這都必須以產業集聚創新發展為基礎。通過制定合理的產業政策,繼續推進紡織產業集群經濟發展,建立產業集群技術創新機制,加快市場的信息化建設和電子商務發展,提升柯橋紡織產業集群的國際競爭力,有效吸引產業人口和商業人口集聚,推動人口城鎮化的創新發展。
三是以開放型經濟為戰略目標,打造紡織產業國際創新中心。紡織產業集群創新發展需要開闊的國際視野和國際市場,拓展國外市場,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發展需要先進的國際理念,提供完善的配套設施和先進的城市功能,吸引國際資金、技術和人才,紡織產業國際化過程也是柯橋城市國際化的過程,兩者的耦合聯動創新可以進一步推動柯橋成為紡織產業國際創新中心。
主要參考文獻:
[1]龍微琳,張京祥,陳浩.強鎮擴權下的小城鎮發展研究――以浙江省紹興縣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2.4.
[2]郭麗娟.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評價[J].統計與決策,2013.11.
[3]劉耀彬,王啟仿.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化與城市化協調發展分析[J].經濟地理,2004.24.5.
農業經濟論文發表期刊推薦《農業展望》是我國第一本以農業經濟、農業貿易、農產品供需分析、預測和展望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農業期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設有“經濟分析”、“產品預測”、“國際農業”、“數據信息”四大欄目。重點報道對農業經濟與貿易的展望,對主要農產品的分品種分析與預測,及中國和世界各國的農業經濟數據信息。
文章標題:農業經濟論文范文賞析及優秀期刊推薦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jingji/2749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