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經濟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9-16 10:56 熱度:
各個地區根據環境和經濟的不同,對農林經營的模式也不相同。農林復合經營也是現在一種新的經營模式。本文是一篇農業經濟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云南省農林復合經營模式研究,更多農林類的論文范文可以參考本站農業論文欄目。
摘要:云南省林下經濟前景廣闊,潛力巨大,是今后發展農村綠色經濟的主要力量。但是實際發展過程中,卻存在很多問題研究云南省幾種主要的農林復合經營模式,并且對每一種農林復合經營模式下進行了效益和成本分析,總結出目前云南省農林復合經營模式主要存在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技術水平不夠;林下經濟發展資金不足,銷售渠道單一;林下產品競爭力低,市場組織化程度低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林復合經營,模式研究,復合經營
農林復合經營( Agroforestry)是指為了一定的經營目的,在綜合考慮社會、經濟和生態因素的前提下,在同一土地經營單元上,遵循生態學原理,有目的地將林業與農業(包括牧業、漁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空間上按一定的時序安排以多種方式配置在一起,并進行統一、具有序管理的土地利用系統的集合,是一種充分利用自然的勞動密集型集約經營方式,有復合性、系統性、集約性、高效性、尺度的靈活性等特征。農林復合經營模式是一種高效利用種植立體空間的林業循環經濟模式,也是增加農民收入和發展當地鄉鎮經濟的重要途徑之一。2007年2月17日,溫家寶總理在遼寧撫順農村考察時提出:“能夠保護好生態環境,發展好林下經濟很重要”。可以說,目前在林地合理探索與發展農林復合經營模式已經成為了當下林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云南省森林覆蓋率將近50%,是中國四大林區之一,自然條件優越,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獨特的地理位置、多樣的氣候類型、特殊的生態區位,至2012年,云南林地面積2 466.67萬hm2,活立木蓄積量17.12億m3,由此可見,云南蘊含著巨大發展林下經濟的潛力。就目前來說,云南省農林復合經營模式大體上有林藥模式、林牧模式、林禽模式、林菌模式、森林生態旅游、林菜等模式。而本文主要介紹林藥、林草牧、林菌氣這三種模式。
1.云南農林復合經營模式介紹
1.1林藥模式
林藥模式是在林問空地上種植耐陰性較好的中藥類植物的經濟模式。云南省由于其獨特的地理條件,被稱作中國的“藥材之鄉”,有著十分豐富的材資源。云南出產的藥材種類多達1000多種,大約占到全國藥材的70%,種植較多的藥材有滇重樓、三七、茯苓天麻、龍膽草、鐵皮石斛等。
以云南的滇重樓為例。滇重樓適宜生長在海拔為l600 -3lOOm的地區,要求較高的空氣濕度和遮蔽度。 適宜在含腐殖質多、有機質含量較高的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中生長,在河邊、箐邊和闊葉林下陰濕地種植為宜。滇重樓的市場前景很好,而且最近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大,重樓的價格也越來越高,目前優質重樓的價格已經達到了700元/kg,生長周期為2年,大概750kg/hm2,大約每年每公頃收入26.25萬元.就成本而言,按每一棵重樓苗3元,按種植15棵/m2重樓苗計算,就目前市場上的苗成本大約在45萬元,另外再加上設備材料、管理費用、肥料農藥和人工費等,第一年每公頃投資就肯定不會少于55萬元。但是到了兩年后,由于可以生產新的重樓苗,使得成本大大降低,并且還可以出獸剩余的重樓苗,增加收益。
簡單從經濟效益上來說,在林藥模式下,企業需要在前期投入較大的資金,并且第一年不會有收益,笫二年的收益也無法彌補前期藥苗的投入,到了藥材成熟后,省去藥苗的費用才會有收益。這種模式雖然市場前景很好,但是對于企業的資金實力要求較高,技術要求也相對較高。
1.2 林草牧模式
林草牧模式作為一種循環經濟模式,是以林地資源為依托,以科技為支撐,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條件,選擇適合的林下養殖的家畜、家禽種類進行合理養殖。云南省的林草牧模式以養殖生態動物或者野生動物為主,在林下套種牧草,一般都是在林間郁閉度較小的,地面較為平整的地方養殖。
林草牧模式具有投入少、見效快、易管理等特點,并且林草牧模式相比較于圈養來說,牲畜有著更加自然健康的生長環境。林下牧草可以提供牲畜的飼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這部分的費用。另外牲畜所產生的糞便可以給林木提供必要的有機肥。該模式一般是以養殖特種豬,養殖黃牛等為主林牧養殖模式,特種豬是圈養養殖,需要搭建棚舍。云南屬于多山地區,山地土地較為堅硬陡峭,一般是空出一塊地搭建棚舍專門養殖豬類,特種豬出欄時間較長,一般是10個月左右。平均下來每年每公頃出欄率200頭左右,按市場價格來說一頭特種豬的價格在5000元左右,成本上來說棚舍費用,仔豬、衛生,醫療、管理等費用第一年下來大約在35萬元/hm2,第二年大致開銷25萬元/hm2;黃牛主要以放養為主,云南山地土質不是太好,一公頃地不宜養殖太多黃牛,一般控制在40頭左右,出欄時間一般在一年左右,黃牛每年每公頃出欄率40頭,市場價格一頭在15000元。成本相對于特種豬而言較少,牛犢費用加飼料費用和醫藥消毒人工等費用,每年40萬元/hm2左右。
該模式下,相對來說對技術的要求不太高,并且需要的投資也比林藥模式要少,并且每年都能收回成本,是目前比較普遍的林下經濟模式。但是由于林牧產品的市場將近飽和,云南這邊的銷售渠道又很單一,加上基礎建設不完善,企業或者農戶很難有效把產出轉化為收益。
1.3林菌沼模式
林菌沼模式是在充分利用林下蔭蔽的氣候條件,在適應食用茵生長的郁閉林下種植食川菌,并且通過利用菌渣作為沼氣發酵原料,隨著人畜糞便一起加入沼氣池發酵,提供能源和林下肥料的一種循環模式。
目前,云南市場上的野生食用菌約有600多種,有松茸、塊菌、雙孢菇、奶漿菌、香菇、木耳、竹蓀、青頭菌、雞樅、雞油菌、干巴菌等,其中竹蓀、雞樅、雞油菌、干巴菌等野生菌產量位居全國首位。就拿比較常見的雙孢菇來說,目前平均每年每公頃地可以收獲25000kg左右,一般周期為三,市場價約為10元/kg。就成本而言,制作畦床和搭建菇棚大約需投入6萬元/hm2。農業機械費每公頃需要花費6萬元,加上其他的費用如,沼氣站的建設,菌棒的購買,菌種費用,勞動力費用等,大約第一年每公頃花費30萬元。第二年基本上可以控制在10萬元左右。 林菌沼模式相比于傳統林菌模式,產量更高,可以更好地發揮規模經濟效益,并且后期的開銷更少等優勢。但是這種模式,需要相對成熟的技術水平和相應的資金能力。并且云南菌類產品很多部都屬于初級產品,銷售渠道較為單一,大多都銷往云南本省,市場互動性低。
2.云南農林復合經營模式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
根據之前對三種農林復合經營模式的分析,把云南農林復合經營模式中所遇到的問題大致分為三個方面,即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技術水平不夠;林下經濟發展資金不足,銷售渠道單一;林下產品競爭力低,市場組織化程度低。
2.1 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技術水平不夠
云南省擁有優越的自然條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在藥材、野生菌類等植物上種類豐富。但是整體分布較廣,缺乏合適的發展機制,管理水平低下,在很多地方,企業或者農戶發展林下經濟缺乏技術上的認識和指導,導致發展上存在巨大阻礙。特別是針對林藥林菌等這些要求技術水平比較高的模式,沒有較為成熟的技術支持,是很難有效的把投入轉變為產出的。另外,云南很多林業地區缺乏龍頭企業的進入,不能產生一個很好的增長極,缺乏引導和帶動周邊企業和農戶林下經濟的發展,不能有效地擴散技術和相關林下作物經營的知識。
2.2農林復合經營發展資金不足,銷售渠道單一
云南雖然有著相當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就目前來說,大多數都是散戶經營,而且規模不大,難以形成規模經濟體系。除了技術的缺乏之外,主要原因是缺乏相應資金。從前面的分析中可以得知,不管是哪一種模式,且不說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等不確定因素,想要發揮每種模式下的規模效應,所需要的投資都不是一筆小數字,雖然說國家的農業補助和稅務優惠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對于當地企業或者農戶而言都難以負擔。另外,當地企業的銷售渠道較為單一,特別是林下菌類產品,這些企業的營銷模式落后,品牌意識差,并且大多都缺乏長遠規劃,整個營銷體系不健全。
2.3林下產品競爭力低,市場組織化程度低
云南林下產品產量在近幾年來不斷提高,但是都是一些初級產品,很容易受到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產品附加值不高,相似產品太多,產品競爭力低,高端產品開發與精深加工滯后,缺乏核心競爭力,難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目前,對于云南省企業和農戶而言,他們渴望發展林下經濟,但是卻不知道需要在林下種什么、養什么。市場組織化程度低,林下資源利用率低,規模小,未能與市場有效地對接,經濟效益得不到有效提高。
3.云南省農林復合經營模式的對策措施
3.1壯大當地龍頭企業,帶動周邊企業和農戶
云南是一個發展不均衡的多山區省份,也正是因為這樣,龍頭企業對于帶動當地經濟水平也足必要的。而發展林下經濟的龍頭企業則需要由政府來支持和牽引。政府需要通過多方面來支持當地林下經濟龍頭企業,加強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通過“企業帶動、政府搭臺、農戶參與”構成產供銷一體化,鼓勵企業與農戶共同合作,吸收周圍農村剩余勞動力,并且從種植、養殖、管理等技術上進行指導,擴散已有的先進技術,讓周邊農戶也能更好地經營自家林下經濟產品。
3.2拓寬融資渠道,加強與銀行交流和合作
融資問題永遠是發展林下經濟的一大難題,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需要政府和企業雙方面共同努力。政府應該積極探索各種稅務和補貼支持,加大對企業和農戶的支持力度,積極完善林地林權證的抵押流通規范,確保企業在銀行貸款時具有相應的抵押物。同時,政府要鼓勵保險機構開發林下經濟保險產品,降低林下經濟風險。企業應該加強與各級銀行溝通與合作,積極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尋求合作組織,尋求更多的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
3.3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加強市場之間的聯系
積極借助電商平臺,拓展潛在市場。云南的菌類產品在全國都很有名聲,但是網上銷售渠道卻很有限,現在網購正在成為中國民眾最常用的購買方式之一,所以說做好網絡銷售平臺也是企業發展林下菌類產品的必由之路。加強與高校和優秀企業的溝通,積極探索發展深加工道路,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產品競爭力。積極培育林下經濟產品的專業市場,加快建設市場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正確引導農戶選擇相適應的農林復合經營模式,幫助農戶合理規避市場風險。
農業經濟論文發表期刊推薦:《中國林業經濟》,本刊由中國林業經濟學會、東北林業大學主辦,國家林業局全國木材行業管理辦公室業條指導。中國林業部經濟學會林業企業管理研究會、中國龍江森工(集團)總公司、中國吉林森工(集團)總公司、中國內蒙古森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共同承辦的全國性林業企業管理方面的雜志。
文章標題:農業經濟論文云南省農林復合經營模式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jingji/2807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