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經濟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1-29 11:06 熱度:
農業標準化對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對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振興農村經濟、確保農產品的消費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是一篇農業職稱論文,對我國農業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措施。
摘要:我國農業標準化建設存在標準落后和體系不健全等問題。為此,應進一步明確農業標準化建設目標,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農業標準化推廣體系,完善農業質量監測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標準化信息咨詢服務體系,加大農業標準的實施力度。
關鍵詞:農業標準化,農產品質量,體系, 農業職稱論文
農業標準化直接關系到農業市場化、產業化、集約化、現代化的實現。農業環境與發展雜志《農業與技術》雜志創刊于1980年,由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吉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主辦,農業與技術雜志社編輯出版的國家級農業綜合性刊物。本刊國內統一刊號:CN22-1159/S,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1-962X。
農業標準化是指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為基礎。按照“簡化、統一、協調、優選”的原理,把科研成果、先進技術和成熟的經驗轉化成標準,用以指導、規范農業生產、加工、經營、銷售活動,達到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質量和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過程。
一、農業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標準體系不健全并且落后
我國還沒有真正形成從產前、產中、產后及產品的深加工等整個農業生產過程的標準體系,并且標準體系完善的方向不明確。不完整的標準體系已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規模、市場流通、產品貿易、質量監控和提高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 標準陳舊。國外的農產品標準每隔2年或5年修訂一次,我國10年以上的國家標準占37.7%,5年至10年的國家標準占33.4%。以加工食品標準為例,據統計,我國加工食品標準采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的有12%,采用國際標準化組織食品技術委員會標準的有40%,采用國際制酪業聯合會標準的有5%,所占比例都很少。
2 技術指標落后,特別是農產品質量衛生安全方面的指標低且項目不齊全的問題突出。如,目前我國農產品質量標準中,僅有重金屬、硝酸鹽、亞硝酸鹽和農藥殘留等指標,沒有涉及甲醛等有害氣體的含量指標;進口茶葉受檢農藥品種在歐盟、德國、英國、日本分別為62種、56種、13種、64種,而我國只規定“六六六”、“滴滴涕”兩項指標;我國現行的《食品衛生法》對104種農藥在糧食、水果、蔬菜等45種食品中規定了允許殘留量,共291個指標,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的食品安全標準(CAC)對176種農藥在3 755種食品中規定了2 439項農藥最高殘留標準。
3 標準的配套性和可操作性差。主要表現在:農產品保鮮、貯藏、運輸標準數量少,農產品生產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少;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質量控制技術標準空缺;技術標準與相關法律法規銜接配套差。
(二)農業標準化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
1 “小農戶”與標準化生產的矛盾。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是執行各種標準和操作規程,而單家獨戶的種植、養殖實現標準化生產的難度大。
2 對農產品標準執行的監測能力和手段不足。我國農產品監督檢測機構在提供質量檢測、技術服務和保證標準實施方面與農業標準化發展形勢和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存在很大差距。這些機構僅有常規項目的檢測能力,而與農產品安全質量密切相關的農獸藥殘留、激素殘留、放射性污染、重金屬污染、再生有毒物質及轉基因等方面的檢測能力嚴重不足,農業生產基地和龍頭企業自有檢測手段建設剛剛起步,遠遠不能滿足標準實施和產業化經營的需要。
3 部分農產品生產者不按標準生產現象嚴重。生產廠商和農民受商業利潤驅動,故意違反生產標準和技術規程的現象屢禁不止,嚴重擾亂農產品市場秩序,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二、推進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農業標準化推廣體系
1 突出抓好標準體系建設。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突出重點、先急后緩和與國際接軌的原則,盡快建立產地環境、生產技術、產品質量等級、物流設施、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標準體系。
2 建立適合農業結構調整需要的標準。從市場價格看,國內小麥、玉米、大米的價格均高于國際市場平均價格20%~70%,而豬肉價格低57%,牛肉價格低84%,羊肉價格低54%,水果價格低40%~70%。總之,土地密集型產品處于價格劣勢,勞動密集、技術密集型產品具有競爭優勢。因此,近期應從發展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優質專用產品的市場需求出發,以畜產品、水產品、蔬菜、水果、花卉、中藥材等為重點,建立產前、產中、產后配套的地方標準,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技術支撐。
3 建立適合農產品外貿出口需要的標準。發達國家對農產品安全衛生標準十分敏感,對進口農產品的農獸藥殘留、放射性殘留、重金屬污染的技術限制日趨嚴格。面對農產品出口屢屢受阻的嚴峻形勢,必須盡快建立與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接軌的農業標準體系,指導出口農產品的生產。要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選擇出口創匯的大宗產品,以控制有機磷、有機氯、抗生素、激素、生長素、二惡英、亞硝酸鹽等農藥、獸藥殘留指標和重金屬、微生物(病毒、病菌)指標為主,制訂產品質量標準、生產技術規程和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速測技術規程。農產品出口企業要參照國際標準和產品銷往國的質量要求,制定相應的專項標準,盡快與國際接軌。
4 建立貿易技術標準。歐盟在統一內部市場和保護自身利益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制定廣泛而嚴格的產品標準,充分利用非關稅的技術壁壘把對自身產業有威脅的外來商品盡可能地擋在歐盟市場外。目前,進入歐盟市場的商品必須貼有“CE”標志,即通過一個國家的合格評定或認證才能取得“通行證”。我國也要主動利用《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WTO/TBT)的“正當目標”和《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WTO/SPS)的“適當保護水平”,積極開展設立技術壁壘的研究,通過制訂標準、法規、合格評定程序和衛生措施,構筑我國農產品產業的有效技術壁壘。
5 建立配套的標準體系。要形成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相配套的農業標準體系,編制層次清晰、配套完善的標準體系表。農業標準體系包括農產品標準和支撐與服務農業標準兩個子體系。其中:農產品標準包括種植、養殖、加工業的19大類農副產品;支撐與服務農業標準包括農業投入品、設施建設、機械器具、環境資源四大門類。從標準的屬性看,農業標準體系組成包括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
(二)加大農業標準實施力度
1 嚴格按照標準和規范進行操作,用標準指導生產、加工、管理、營銷的全過程。在農業生產領域發展“檔案農業”,在加工領域建立可追溯制度,以此為基礎建立農產品加工業誠信體系。在流通領域,特別是在批發市場和期貨市場上按質競拍、優質優價,以此為重點規范市場秩序,最終實現以質量為核心的農業標準化全過程管理新模式。
2 加強標準宣傳。有關部門應搜集世界及我國有關農產品質量和衛生安全的法規、檢測方法及限量要求,發揮WTO/TBT咨詢站、標準服務研究等單位的作用,健全農業標準收集、查詢、傳遞、反饋渠道,為社會提供技術信息服務。在此基礎上,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逐步建立高效的農業標準推廣體系,加大標準宣傳力度,進行不同形式的培訓。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以來,緊密結合自治區的經濟特點、地區特點、民族特點,貫徹黨的“雙百”方針,保持少數民族地區農牧業院校的辦刊特色,提倡學術爭鳴促進學術交流,促進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特別是在為自治區的社會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文章標題:農業職稱論文我國農業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jingji/2991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