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經濟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8-10-22 11:23 熱度:
農業建設發展是農業經濟改革建設中十分關鍵的方面,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現在農業物流科技也在不斷的發展中。這篇文章是有關農產品物流和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上的一些介紹。
摘要:農業是國家走向富強的前提和重要基石,農產品物流體系是溝通農業和市場的重要途徑。闡述了農業物流的內涵和功能,分析了農業物流與農業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指出農產品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可為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農產品,物流,農業經濟,建議,農業經濟類論文
0引言
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是國計民生的重大保障,是一個國家走向富強的前提和重要基石。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提升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促進了農業經濟的長足發展[1]。經過多年的建設,中國農業不僅實現了自給自足,而且開始出現農產品富裕,成為刺激國內經濟高速增長、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個核心動力。農業始終是中國政府的施政核心,歷屆政府都高度重視“三農”發展。隨著政府不斷對農業領域的投入,我國農產品產量在近些年來穩步提升,不僅滿足了基本的民生需求,而且也有了出售的富余。另一方面,隨著第4次工業革命的不斷深化,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展,我國的物流產業取得了蓬勃的進步。這一系列產業基本環境的改變,為農業經濟增長提供了巨大的契機。專門性的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建設完善,可以拉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農業經濟發展反過來也會促進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完善。農產品物流系統,是溝通農業和市場的重要管道,在我國農業長足發展的背景下日益成熟,且不斷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對兩者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了探討,研究未來兩者如何實現和諧配套地發展,以取得雙贏局面。
推薦期刊:《農業經濟與管理》始終堅持國家科技期刊辦刊方針,緊緊圍繞我國農業經濟與管理中心工作和發展前沿,及時跟蹤和報道農業經濟與管理理論、技術,為我國農業經濟與管理的發展提供信息,為世界各國農業經濟與管理工作者提供學術交流的園地,也為我國農業經濟與管理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可借鑒的資料,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和歡迎。在新形勢下,該刊將一如既往,繼續辦好本刊,為我國農業經濟與管理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1農業物流
1.1內涵與功能
在當下的經濟發展中,農業物流能夠有效地溝通三農和資本市場,對于我國農業發展、農村經濟振興和農民增收有著深遠的意義。從功能上來看,農業物流有著兩大基本功能:首先,農業物流可以將農民生活、生產所需的生產資料源源不斷地輸入農村,從而加速農業經濟的發展;其次,農業物流可以將農村所生產的農副產品輸入到城鎮市場,滿足城鎮居民的生活消費需求,提升農民的經濟收入。
1.2現代農業物流的3大功能
(1)使農產品能實現其價值和使用價值。(2)通過物流系統為農產品實現巨大的增值效果。(3)極大地降低生產、銷售成本,促進整個產業經濟的良性循環。
2互動性關系
2.1農產品物流發展會受到農業經濟產業現狀的直接影響
生產力決定生產方式,農產品物流之所以能夠取得目前的發展成就,和改革開發之后我國農業經濟的高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2]。通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積極性獲得了巨大的提升,農業生產基本滿足了國民糧食自給自足。近些年來土地流轉政策和大機器生產的應用,讓農業生產水平進一步提升,同時也釋放出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轉化為城市居民。正是在這種農業發展現狀下,農貿趨于自由化,農產品供給更加充足,從而催生了農業物流的高速發展。
2.2農產品物流發展可促進農業經濟增長
健全的農產品物流體系,可以增加農產品的利用率,讓更多的農產品實現其自身價值和發揮更多的潛在使用價值。農產品在流轉過程之中,能夠賦予農產品更多的附加值,對于農民增收有著巨大的提升效果。通過快速的物流流轉,可以實現更加高效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有效降低農業經濟生產成本,實現集約化經營,從而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3存在的問題
3.1物流成本普遍偏高,缺乏先進的冷凍保鮮技術
我國農村耕地主要分散在個體農戶手中,這種單戶經營的形式,限制了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從而導致物流采購成本居高不下,單戶經營形式也導致農產品的銷售是一種自發行為,不能形成統一、完善的市場機制。另外,由于是農產品單戶經營的形式,生產要素存在巨大的不穩定性且供應效率低下,嚴重增加了物流的成本。從農產品物流體系角度來看,由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在存儲、冷鏈和保鮮系統上技術落后,運輸和保存過程中損耗較大,嚴重威脅了物流的盈利水平[3]。
3.2未充分發揮農產品物流的中介組織作用
農產品物流不光是一個單純運輸體系,更應該是一個農業信息的媒介載體。但是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國內的農產品物流從業者往往帶有盲目性,其所傳播的農業信息嚴重不足且質量不可靠,對于農業經濟發展沒有起到應有的推動作用[4]。農產品物流體系要積極明確本質定位,打造成為完善的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發布體系。
3.3流通過程中農產品缺乏較強的增值能力
受限于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現狀,以及農產品物流體系自身缺乏需求預測、信息傳播的功能,因此,目前國內的農產品物流體系的盈利還停留在產品運輸、存儲和粗加工階段,沒有實現產品的深加工、增加農副產品的附加值,不僅降低了物流企業的盈利水平,也不利于于國內農業經濟的優化布局和產業提升。
4建議
4.1加大冷鏈農產品物流技術的投入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農產品物流過程中,果蔬損失約20%~30%,糧油損失15%、蛋損失15%、肉干損耗3%,因此,加大冷鏈運輸系統建設已迫在眉睫[5]。政府應該在冷鏈運輸系統建設領域增加政策扶持和財力幫扶,對于相關企業也應該積極給予補助。同時還要積極借鑒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物流水平,加強物流裝備,降低損耗。
4.2優化物流流程
農業生產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過程,所以農產品物流也應該積極進行再次細化分割,可分別在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后,提供合理化的物流配套服務,減少中間環節,加速物流的運輸配送。其次,還應該增強現代農業物流意識,大力引進專業性人才,建立健全完善的農業產業鏈體系,走集約化發展的道路。
4.3發揮物流中介組織作用,提升農產品物流增值能力
農產品物流應該積極轉變思維,探索角色轉型的道路,利用先進的大數據,來加強對市場信息的跟蹤、分析及擴散,以實現對農業生產布局的引導作用。并且要擺脫單一的運輸職能,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元化的經營方法,在產品的深加工方面多下功夫,從而提升農副產品的附加值。
4.4政府應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職能
目前國內農產品物流多數是自發經營,缺乏一定的規劃性和組織性,無法發揮產業集群效應。針對一系列弊端,政府應該發揮自身職能,從宏觀角度進行積極調控,出臺一些有利于物流行業發展的政策法律法規,保證行業的良性運營。政府要為農業物流市場開發、現代農業供應鏈體系建立制造寬松適度的環境,在投資政策上予以傾斜,讓農產品物流形成更加龐大的體系,從而實現集約化、科學化發展的目的。
5結束語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中國的農業發展遭受了重大的挑戰,落后的農業生產力和物流體系讓中國的農副產品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之中喪失了優勢,在這種嚴峻的形式下,建立健全現代化的物流體系是改變這種現狀的應急措施和長遠戰略。應該深刻認識到農產品物流發展和農業經濟增長的相互關系,從國內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相關配套措施,以更好地惠及三農,促進中國農業經濟發展。
文章標題:農產品物流經濟建設方向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jingji/3940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