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电影网_久久久久久电影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按摩秒播_天堂福利影院_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_国产美女久久

農村養老服務的需求與供給探究

所屬欄目:農業經濟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0-08-28 10:04 熱度:

   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老齡人口數量日益龐大,“養老”問題逐漸成為社會深刻關注的熱點議題。然而在我國高速城鎮化進程中,現行的以家庭、社會為主的養老模式,存在著農村養老服務供給缺失、城鄉養老資源分配差距懸殊、忽視老年人情感需求等諸多問題,在該背景下,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現狀及出路成為我們思考和關注的焦點。本文通過對當下城鄉養老現狀分析,對農村多元養老方式進行探索,提出有利于滿足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幾點建議,以期農村老人的養老現狀得到改善。

農村養老服務的需求與供給探究

  一、前言

  老齡化問題是社會一直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現階段,我國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老齡化問題呈現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中農村老齡化為15%,城市老齡化比重為11.7%[1];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8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這一數據較第6次人口普查數據顯著變化;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2030年時,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在農村和城市的占比將分別達到21.8%和14.8%[2]。由此得知,在我國的高速老齡化進程中,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也亟需得到保障。

  隨著社會的進步,在傳統的家庭養老與養老院養老的基礎之上漸衍生出多種養老模式,如較早進入老齡化國家的德國的“多代居”模式、日本的鄰里互助網模式、美國時間銀行模式,我國興起的集中供養模式、居家養老模式、互聯網+遠程+智慧醫養模式、互助養老模式等,都致力于老年群體提供更加優質的養老生活。然而,在諸多模式的探索和實踐中,不難發現這些模式多是在經濟發達地區以及城市社區進行,農村老人的養老需求得不到滿足,養老服務的供給出現了很大程度的缺失。

  有關農村村民的養老保障問題,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80-90年代,中國曾嘗試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之后的不斷發展過程中,2012年末全國所有縣級行政區已全面開展新農保工作,當年參保人數達4.6億人[3]。截至2018年底,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5.2億,領取養老金的老年人數達1.6億,月人均待遇125元[4]。在農村養老模式中,農村老年人多為依靠自己及兒女的供養居家養老,傳統的機構養老因在農村思想上得不到解放,發展也極為緩慢。2008年發布《關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首次表述了“居家養老服務是指政府和社會力量依托社區,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務的一種服務形式”[5];同時在2008年河北省肥鄉縣率先探索相互幸福院養老,基本方法是將閑置校舍、民房改造成幸福院,村承擔全部或部分運營費用;老人自愿申請入住,抱團、互助養老,使養老在鄉村,享樂家門。這種養老模式順應了新時代農村社會結構變化及新情況,深受農村老人的歡迎,并得到民政部充分肯定,很快在全國得到推廣。國家在2013-2015年,連續三年投資30億元,很多地方又配套了一定補助,支持建設10萬個農村幸福院。近年來,國家出臺的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2013、2019),到“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再到“農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都對農村互助養老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在實際的中國鄉村生活中,10萬個農村幸福院的數量遠達不到農村老年人養老的需求,這就要求積極探索針對性、差別化的農村養老模式,通過多種模式的開展來解決養老院等硬件設施不足的痛點。本文旨在探討農村社區老年人的養老現狀,分析不同家庭資源稟賦和不同年齡的老年人群體存在的多元養老服務需要,在此基礎上從政府、社會、家庭等多元主體出發,探索針對不同需求的農村老年群體的多元養老服務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利于實現農村養老服務供給的建議,推進養老服務供給與養老需求的有機銜接,滿足老年人群體的多元養老訴求。

  二、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概況及需求情況

  (一)基于我們對山東省濟南市多個村莊的調研了解,發現農村養老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住房及相關設施“適老化”程度低。農村通常形成歷史悠久,村居結構和生活空間較為固定,缺乏一定比例的養老用房。村落公共場所稀缺且公共服務設施缺失,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外出活動不便且易發生意外,多數老人受限于身體原因,只能獨自待在家中,精神需求很難得到滿足。這一悲慘現狀反映出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必須盡快提上日程。

  (2)城市化發展加快,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空巢老人多。隨著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的開展,為維持生計,大量青壯年紛紛進城務工,這造成了老人居家而無人養老的尷尬局面,致使一大批精神空虛、有病則“拖”的農村空巢老人出現。空巢老人在有物質的需求的同時,精神也需要巨大關懷。

  (3)城鄉醫療養老資源配置不均,農村醫療資源供需落差大。農村社會保障等政策落實不到位。在城鄉結構二元體制下,城鄉壁壘的存在、農村經濟發展落后等因素阻礙了醫療養老資源的向下流動,農村醫養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相對落后;醫養結合工作相關部門各自為政,信息不對稱,且易互相牽制、推諉,無法實現農村醫療養老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與此同時,老年人慢性病頻發的現象不容忽視,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死因監測數據表明,慢性病占中國老年人群死因的91.2%。加之農村醫療衛生資源匱乏、人才稀缺,經濟發展落后,生存生活負擔大,導致老年人有病難醫治、有病則“拖”的現象普遍,如何解決慢性病老年群體的養老問題則又成為農村養老問題的深水區。

  (4)養老觀念落后。農村的養老思想仍停留在“養兒防老”的層面上,老年人入住養老院往往被視為子女不孝的表現。故而,一方面,老年人不愿入住敬老院;另一方面,子女即使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照顧老人,也會將其安置在家。此外,子女數量較多也影響老人選擇去養老院養老,受上世紀4、50年代鼓勵生育政策的影響,當下農村老年人多為多子女的情況,選擇子女輪流照顧老人。

  (二)農村老年人養老需求情況

  經我們在濟南市J村發現,J村所在的鎮有57個行政村、55個自然村,全鎮共有6.5萬人,然而只有鎮上一所養老院,且其設備不完善,衛生、飲食等條件較差。經訪問老人我們發現,他們均沒有去養老院的想法,普遍傾向于居家養老,對養老院的收費情況、服務狀況均不了解。同時我們還了解到,村里確有多數案例,老人臥床不起,家中兒女輪流照顧,但是照顧只限于每天吃飯喝水,甚至連老人的飯量都難以顧及,由于家庭收入的有限,兒女很難對老人做到具體而微,甚至除了基本的一日三餐,水果都沒有,更毋庸提陪伴了。此外,輪流照看模式往往還受子女之間攀比的影響產生矛盾糾葛。

  此次調研主要圍繞老人意愿情況、經濟情況和需求情況三部分來了解老年群體的養老需求情況:在第一部分,我們發現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的身體狀況普遍較好,70歲及以下多數人大都獨自或與老伴生活,能夠較好地照顧自己,盡管身體有一定疾病,但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70歲以上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重明顯增大,他們已經呈現出需要他人進行照顧的需求,但是限于各種原因,依然在堅持自給,日常生活較為艱難,如出現了許多慢性病頻發,但是由于經濟原因每天煎熬度日的老人。在第二部分,我們發現村中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來自農村基本養老保險,60-79歲每月領取120元,80-90歲每月領取220元,領取320元及以上年齡需在90歲以上,人數較少;老人由于生活在農村,早年以農業生產生活為主,孩子成人及滿足自給之后,積蓄寥寥無幾,他們不是退休人員,沒有退休工資,又難以繼續進行農業勞動,因而目前他們的經濟來源就是基本養老保險及子女的補給,而老人的子女也多過了不惑之年,他們大多收入微薄,部分還須擔負子女的學業供養及其婚姻重擔,生活壓力比較大,給予老人的生活費少之又少。因此在老年人養老服務的需求與供給缺失中,除卻地域問題,意愿及經濟情況也不容忽視。在第三部分,我們了解到老人的需求情況比較簡單,其在各種娛樂項目上需求較少,平時老人的娛樂項目也限于聊天、棋牌等,因此就其服務需求而言,主要集中在日常飲食、衣物清潔方面。而相應的娛樂器材需求小,僅需滿足其日常交流、情感需求提供一定的場所及桌凳即可,至于醫療保健等其他服務上,也是有則更佳,畢竟老人本身難以負擔。基于以上分析,農村老人的養老服務出于種種限制,無論是在家庭之中還是家庭之外,養老服務都遠不能滿足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因而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的解決方案亟需我們去探索。

  三、對策研析:

  受限于農村人口知識水平與思想水平,現階段進行像城市社區那樣完善的服務設施是困難的,此外,從家庭構成來看,農村老年群體具有明顯差異性,農村老年群體情況多樣:有法定贍養義務人且有贍養能力的老年人群體、有法定贍養義務人而無贍養能力的老年群體、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失獨老人、失能老人等等,受限于群體的差異性,老年養老方面需求自然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這無疑對當下農村概而論之的養老模式提出了挑戰,因此全方面分析,共同發力,才能更穩快有序地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

  (一)研究并探索現有養老模式與老年群體需求差異的可對接性。

  目前現有的養老模式有:由敬老院對五保老人進行集中供養的養老模式;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的居家養老模式,其服務內容包括生活照料與醫療服務;通過互聯網+遠程+智慧醫養模式,針對老年人開展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提供遠程的慢病指導、醫療咨詢及居家養老服務、實現區域內醫養結合、分級管理、資源共享、服務協同的智慧醫養養老模式。

  在上述現有的養老模式下,探索經驗并結合實際,以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務需求為導向,充分考慮農村老人的生活現狀及可利用的勞動力,實現養老服務人員以村中可以用勞動力為主、專業指導管理人員為輔的低成本、高效益的養老服務,力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養老服務供給方式,對當下農村養老服務缺失等系列問題更好地解決。

  (二)積極探索建立農村養老服務的傾斜性政策。

  我國有80%以上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模式養老[6],不言而喻,農村選擇居家養老的比率更是只高不低,因此政府層面需要加大資金扶持,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完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進行政策扶持等方式加大農村養老機構和相關服務設施的普及;同時制定相關鼓勵人才下鄉政策,提高服務的質量。

  (三)社會發力整合醫養資源,提高農村醫療資源配置效率。

  在社會層面,探索建立志愿服務組織,倡導志愿者參與農村養老服務,推進醫療保健、健康養老知識進村莊、進家庭,普及簡潔便利的老年病預防常識和技能,加強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的深度融合;加強醫養體系的監督,明確各部門職責權限、避免扯皮、推諉;加大對養老金下放過程中的監查,確保養老金真正發放到老人手中。

  (四)結合農村土地廢棄現狀,探索農村養老新出路。

  一方面,通過鄉村振興戰略、對發展農業進行政策扶持等形式吸引務工人員返鄉;另一方面,鑒于農村大量土地閑置,老年人擁有土地使用權卻無法種植的現狀,可通過政府租賃或鼓勵民間租賃等形式將土地資源利用起來,并根據收益給老年人發放租金,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加老年人收入的作用。

  農村有別于城市,城鄉文化和消費能力的差距要求現有的養老模式需充分考慮農村經濟社會現狀,不能將城市已有養老模式照搬照抄至農村地區,而是要在借鑒的基礎上,面向農村養老實際及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找準適合在農村養老模式最佳著力點。如可規劃建設適合農村老年人的生態養殖園和有機蔬菜種植園,使得老年人在療養之際可實現養殖、種植、自產自用、自娛自樂;增設老年人俱樂部,為解決老年人精神空虛問題,可鼓勵老年人日常聚在一起開展下棋、聽曲等文娛性活動。

  四、結語:

  當前農村養老問題已成為擺在社會發展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故而需依靠國家、社會、家庭多方發力,解決農村老人晚年生活問題。在發達的城市中,市面上已有很多APP的研發,向消費者推出了多項全科醫生和護士上門服務,如測血壓、送藥、打針、壓瘡護理、鼻飼氧療等[7],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在農村中,這幾乎是可望不可及的。面對如此之大的差距,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迫切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通過多方發力,探索多種新型養老服務模式并進,以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農村養老服務的需求與供給探究》來源:《創新時代》,作者: 張林菲 劉佳佳 陳紅 張元俊 袁政

文章標題:農村養老服務的需求與供給探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jingji/43649.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 | 成人免费黄视频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 99视频在线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亚洲一卡二卡 | 欧美成人不卡 |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v | www.久|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 | 国产在线视频三区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妞妞 | 日韩区 |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综合 | 国产精品69久久久久水密桃 | 欧美乱大交xxxxx另类电影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 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一区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 天天操精品视频 | 青青艹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成人影视网址 | 精品成人在线视频 | 淫片专区 | 一区二区电影 | 天堂久久一区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 | 国产精品久久99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日韩欧美视频 | 99久久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国产a | 欧美综合久久 | 国产日韩欧美激情 | 国产不卡一 | 手机在线观看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