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电影网_久久久久久电影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按摩秒播_天堂福利影院_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_国产美女久久

現代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

所屬欄目:農業經濟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0-11-03 09:17 熱度:

   宿州市埇橋區是傳統農業大區,農業產業是埇橋區支柱產業。產業興則百業興,百業興則農村穩,農村穩則社會安。鄉村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是鄉村留得住人、農民生活富裕、建設美好鄉村的重要保證[1]。埇橋區作為安徽省唯一的“兩區一園”(2010和2011年先后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2019年埇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認定),擁有3頂農業國字號招牌。近年來,埇橋區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緊抓現代農業,農村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但也存在產業鏈條較短、質量效益不高、帶動能力不強、要素保障和活力不足等問題[2]。針對現代農業發展存在問題,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轉變,必須加快構建完善的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產業體系,推動現代農業快速發展,把發展現代農業貫穿到埇橋區新農村建設和現代化全過程對埇橋區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3]。

現代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

  1埇橋區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埇橋區是傳統的農業大區,全區耕地15.511萬hm2,糧食播種面積超過29.333萬hm2,其中小麥面積穩定在14.667萬hm2以上;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0.62%,是全國千億斤糧食規劃核心區、小麥優勢區、全國小麥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示范縣(區)、全國超級產糧大縣(區)、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區)、蔬菜產業化十強縣(區),是全國高蛋白大豆生產基地,農業現代化建設強化“種養加同步發展、協調互補、復合共生”模式,被農業農村部推薦為全國七大現代農業示范類型之一。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形成了糧食、畜牧、林業、蔬菜四大主導產業,2019年農業總產值117.68億元,四大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產值均超百億元,農業已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擁有符離麻雞、皖北黃牛等一批優質種質資源,夾溝香稻米在清嘉靖年間被列為貢米;符離集燒雞、欄桿牛肉全國聞名,大店鹵兔、大營葡萄、藥閆粉絲、八張萵筍、解集無籽西瓜、褚蘭水果蘿卜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優勢明顯。

  2埇橋區現代農業發展路徑探索

  2.1農業基礎夯實,糧食持續生產能力不斷提高

  近年來,埇橋區統籌整合中央、省、市區資金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2019年底高標準農田面積達13.741萬hm2,占比88%。全年耕地灌溉面積13.262萬hm2,節水灌溉面積3.427萬hm2。2019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660萬hm2,總產132.9萬t,糧食生產實現16連豐。

  2.2產業結構優化,農業效益不斷提高

  圍繞農產品加工企業和特色產業,培育一批專用品牌農產品生產基地[4]。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以整村推進的模式,在35個糧食主產村打造了2萬hm2優質訂單專用小麥生產基地,輻射建設了116萬畝優質糧食基地。培育了符離集燒雞、埇橋大豆、欄桿牛肉、草源牧業牛肉、天葡山莊葡萄和金源農業葡萄等一批高端農產品品牌。

  2.3經營主體蓬勃發展,推動三產深度融合

  堅持政策推動、項目帶動、資金拉動,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延長產業鏈條,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能力[5]。結合“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為企業解決問題、降低成本、優化營商環境。目前埇橋區擁有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37家(國家級1家、省級19家、市級149家、區級268家),農業專業合作社1888家(其中市級示范社96家),家庭農場1685家,聯合體總數達到98家(省級示范聯合體18家、市級示范聯合體10家、區級70家),宿州市皖神面制品有限公司成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龍頭企業“國家隊”零的突破,并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0強(全國第367位,全省第16位)。培育了2個省級優秀旅游鄉鎮、7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和4個三星級以上農家樂;利用全程社會化服務項目、特色產業扶貧項目等引導社會主體投入農業服務業,目前埇橋區3.33hm2以上連片的土地流轉面積達6.947萬hm2,適度規模化經營率達41.9%,有200多家合作社參與農業社會化服務,年托管45.333萬hm2·次(折合面積5.667萬hm2,其中全程社會化服務1.667萬hm2)。2019年全區222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加工產值增幅6.5%,埇橋區連續多年位列安徽省“五個一批”農產品加工20強縣第二位。農業三產結構持續優化,農業已成為埇橋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2.4綠色農業扎實推進,農業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

  埇橋區以“提升持續生產能力、改善生態環境、扎實推進供給側改革”為目標,全力推動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范縣創建,大力推行綠色生產模式,發展多功能大循環農業[6]。建設了完善的秸稈收儲體系和糞污收儲體系,先后獲批成為省生態農業產業化示范縣、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省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園、廢物資源化利用試點縣、省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試點。打造了信達養殖“豬+沼+果菜”草源牧業“畜-肥-糧食”等18個示范主體。積極實施“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的戰略,以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為重點,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從源頭上控制農業投入品使用。大力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和農產品品牌創建,健全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現有綠色產品認證企業19家,認證產品23個,產量3.38萬t,埇橋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與省級平臺實現對接,入駐省級追溯平臺企業95家,國家追溯平臺22家,企業有效使用二維碼45家,二維碼批次1965批次。培育了“符離集燒雞”“紅樹灣地板”2個中國馳名商標和“符離集燒雞”“王棗子”“王棗子茶”“夾溝香稻米”4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商標,“符離集燒雞”“埇橋區人造板”“順河木業”位列全國區域百強品牌,總價值達93.09億元。八張萵筍占據北京新發地、合肥周谷堆、鄭州萬邦40%~60%的市場份額,安特食品、百年傳奇等一批農業企業與五糧液、三只松鼠等多家全國知名企業建立穩定合作關系,乙醇、谷朊粉、紅樹灣地板、斯華奇櫥柜等一批農產品走出國門,已站穩歐美及東南亞市場。2019年,宿州市皖神面制品有限公司等9家農業龍頭企業出口額達到1.1億美元,占全區出口總額的90%以上。2019年埇橋區成功舉辦首屆中國燒雞產業發展大會,“符離集燒雞”品牌影響進一步擴大,被授予“中華燒雞之鄉”稱號。

  2.5加強頂層設計,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為優化埇橋區鄉村產業發展路徑,2019年10月埇橋區率先出臺了加快鄉村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先后印發了《中共宿州市埇橋區委宿州市埇橋區人民政府關于提質增效加快鄉村產業振興的實施意見》(埇發〔2019〕16號)《中共宿州市埇橋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埇橋區加快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獎勵扶持辦法(試行)的通知》(埇農工組〔2019〕5號),明確了“113551”全區鄉村產業振興工程,規劃了分工明顯、功能有機銜接的區、鄉鎮、村3級產業發展格局。區級層面統籌資源重點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綠色家居產業園、循環經濟示范園、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園、夾溝省級科技產業園。重點打造西二鋪—北楊寨都市休閑農業產業帶(沿西外環兩側)、符離觀光大道農旅融合產業帶(沿S407兩側)、汴河—順河板材加工產業帶(沿G206—S302兩側)、順河—灰古—桃溝設施蔬菜產業帶(沿S302兩側)、城東—朱仙莊農產品加工產業帶(沿S303兩側)、宿州大道休閑觀光農業產業帶、埇南塌陷區康養農業產業帶等7大優勢產業集聚帶。各鄉鎮依托特色優勢產業及資源,建設1個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各村大力發展“一村一品”,每個村培育1~2個主導產業。區財政每年整合3000萬元資金,對經營主體在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品牌創建、經營主體培育、設施裝備提升、項目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這些政策的出臺,為埇橋區產業發展搭起了“四梁八柱”。2019年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農業部、財政部的認定;省級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園已入駐5家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綠色家居產業園TATA木門、輝樂豪銅、興璽智能家居等多家企業投產達效,已初具規模。在2017年度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考核中灰古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考核位列優秀等次,2018年5月又被安徽省農委、省財政廳批準為安徽省現代農業產業園。2019年循環經濟園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農村創新創業園。

  2.6堅持改革創新,激發內在動力

  [7]埇橋區依托深厚的農業農村改革土壤,以“敢為天下先”的氣魄,堅持農業體制機制探索和創新。首創了“勸耕貸”“聯合體”等農村農業改革品牌,進一步激發了我區農業發展內生動力。①全面推進“三變”改革。全區329個村(居)已全面完成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界定、股權設置、股權證書發放、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成立、登記賦碼、帳戶建立等工作,全面完成全區329個村(社區)的“三變”改革試點。②拓寬農業融資渠道。埇橋區首創了“勸耕貸”———政銀擔企金融信貸擔保模式,并繼續擴大“勸耕貸”覆蓋面。目前已累計發放“勸耕貸”支農貸款5.37億元。③完善聯合體利益聯結。埇橋區先行先試,創建了以“農業企業為龍頭、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為基礎”的新型農業經營聯盟———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探索出一條農業經營組織創新的“埇橋樣本”。為了充分發揮聯合體在利益聯結方面的作用,埇橋區在聯結路徑上進行拓展和外延,探索了“全產業鏈聯合體”“種養結合聯合體”“聯合體+聯合體”等模式,取得明顯成效[8]。農業農村部、中農辦及各地政府單位紛紛來埇考察學習聯合體經驗做法,人民網、安徽日報、頭條等媒體刊登埇橋聯合體的做法;2018年10月在河北省邯鄲市舉辦的全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交流會上,埇橋區代表做了典型經驗交流發言。

  3埇橋區生態農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分析

  3.1現代農業

  3.1.1區位交通優越埇橋地處黃淮海平原核心地帶,承東啟西,跨南接北,交通便利,“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實施、京滬高鐵與京滬鐵路兩大交通動脈穿境,開放與合作將為鄉村產業振興帶來極大優勢。

  3.1.2經濟環境良好。埇橋區經濟實力雄厚,產業轉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新業態勢頭強勁;受蘇、魯、豫以及省會合肥輻射帶動明顯。

  3.1.3農業資源優勢。水土資源豐富,廣袤的淮北平原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平整、遼闊、肥沃的土地資源;西北部鄉鎮擁有皖北難得的山水生態資源、東南部鄉鎮采煤塌陷形成了豐富的塌陷水面,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水的活力和靈氣。

  3.2現代農業發展的劣勢

  3.2.1產業鏈條銜接不緊。糧食生產管理粗放,質量不高,農產品銷售以原材料和初加工為主,缺少精深加工企業,農產品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休閑農業有相對優勢資源但缺少整體打造,三產融合深度不夠。

  3.2.2產業化發展不足。埇橋區缺少超大型企業,帶動能力不強。目前全區年產值超10億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僅1家。全區土地流轉實際效果不理想,大多數種植大戶缺乏農業生產管理經驗,經營效益很低,形成了農業投資的惡性循環,規模化、上下游集群衍生效益不明顯。

  3.2.3發展人才不足。缺少高科技人才,全區省級龍頭企業在崗人數為3425人,其中科技型人才274人,僅占8%,擁有正高級職稱人員僅5人。大量年輕有知識、有技能的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轉移,農業生產者年齡老化、技能較差、科技素質較低。

  3.3現代農業發展的機遇

  3.3.1政策機遇。鄉村振興政策、綠色發展政策、三產融合政策,群策共施,強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9]。

  3.3.2市場機遇。皖北人口眾多,本地市場較為廣闊,地處中部,周邊市場輻射較強,長三角一體化也為農產品提供了更好的市場去向。

  3.3.3投資機遇。在新常態下,經濟形勢下滑,工業、房地產等領域資金大量轉入農業農村;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也為現代農業發展帶來機遇[10]。

  3.4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3.4.1周邊縣區競爭增強。各地發展意識提升,對市場、人才、資源的競爭增強,埇橋區需要找準發展方向,發揮優勢,應對競爭。

  3.4.2農業產品要求提高。消費市場對農產品品質要求越來越高,農業生產需要提升品質,以滿足需求。

  3.4.3環境改善要求增大。發展與環境保護矛盾日顯突出,長期掠奪式生產,農業污染,環境破壞,亟需綠色發展來改善生態環境。

  4對策與建議

  埇橋農業正處在由量向質的轉變的蝶變期,未來現代農業要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以“改革為驅動力、園區為平臺、項目為抓手”,借助長三角產業轉移的契機,強化內功,招大引強。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4.1爭取項目,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繼續爭取中央、省市資金,優先支持“兩帶一園”(符離觀光大道農旅融合產業帶、宿州大道休閑觀光農業產業帶)范圍內的基礎設施建設,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提高可持續生產能力。

  4.2推進綠色農業,建設優質農產品基地延

  長產業鏈條,利用聯合體利益聯結能力,圍繞皖神、金海、徽香源等農產品加工主體,建設一批長三角綠色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開展“三品一標”認證,擴大農產品可追溯覆蓋面。

  4.3堅持改革創新,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建立健全農業信貸

  擔保體系,加強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和農地抵押貸款,繼續擴大“勸耕貸”覆蓋面,支持發展補充性商業保險,對新增的保費給予財政補貼,幫助化解經營風險。落實好各級農業產業扶持政策,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推動產業振興。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二次創新,發揮聯合體利益聯結能力,延長產業鏈條,完善產業鏈、價值鏈,積極利用省農業產業化基金,促進龍頭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爭取培育1~2家產值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11]。

  4.4加強招商引資和內部挖潛,推進園區建設用

  工業的思維抓好園區建設,整合項目資金,做好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為招商引資和項目入園創造良好條件。全力支持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傾力招引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補齊短板,促進產業園二產發展,招引一批農產品加工大項目。結合各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加強園區規劃和引導,打造成鄉鎮農業的“開發區”。

  4.5加強倉儲保險冷鏈物流項目建設,提供農產品附加值

  積極爭取中央、省、市資金,在埇橋區優勢農產品原產品布局建設一批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項目,增強初加工能力和農產品商品轉化率,完善農產品電商基礎服務能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參考文獻

  [1]肖義,于德運.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的主攻方向[J].社會科學戰線,2006(2):245-247.

  [2]王葵.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7(6):5-6.

  [3]白躍世.中國農業現代化路徑選擇分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張曉山,宋洪遠,李惠安.調整結構·創新體制·發展現代農業[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5]孫梅花.發展現代農業的戰略選擇[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23(3):44-45.

  《現代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來源:《安徽農業科學》,作者:陳超

文章標題:現代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jingji/44172.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亚洲www. | 久久一区 | 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 成人久久18免费网站图片 | 中文字幕在线网 |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级视频 | 天天操夜夜操 | 日韩av高清 |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 | 精品一区久久 | 国产露脸对白88av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黄色片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 | 一级二级三级在线观看 | 免费国产一区 | a网站在线观看 | www.日韩| 99av成人精品国语自产拍 | 久久新| 日韩精品在线看 | 日韩成人av在线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一区二区小视频 | 亚洲美女网站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国模嫣然 | 黄视频网址 | 伊人在线 | 日日天天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精品国产91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v久久ww | 黄色日批视频 |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7电影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