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經濟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17 10:17 熱度:
一、賀蘭縣農業生產基本情況及主要特點
寧夏賀蘭縣地處“塞上江南”寧夏平原中部,年平均氣溫8.8℃,年均有效積溫3021℃,無霜期170天,交通便利,土地面積125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萬畝,人口18.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9萬人。農業種植區域內土地肥沃以沙性灌淤土為主,引黃河水灌溉,水利發達,全縣98%以上的耕地為自流灌溉,常年和季節性湖泊水面10萬余畝。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適宜糧食種植和發展設施蔬菜、露地菜、牛、羊、水產等農畜產品,且產量高,品質好。主產小麥、水稻、玉米、高粱、大豆,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之一。全縣蔬菜總產由2000年的15.7萬噸發展到2006年的50萬噸,其中螺絲菜就達6萬多噸,蔬菜業已成為種植業中僅次于糧食生產的第二大產業,成為銀川市乃至全區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同時,水產及養殖業也很發達,已成為中國西部漁業第一縣。
二、螺絲菜產業發展的歷史
螺絲菜又名寶塔菜、地留子、鄉螺菜、甘露等,植物名為草食蠶,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中國,地下塊莖潔白如玉,脆嫩無纖維,形似蠶蛹,呈螺旋狀塔形、肉質脆嫩,十分可口,其鮮果十分不易貯存,卻是馳名中外的“八寶菜”、“什錦菜”的主原料之一。
據研究化驗,每千克螺絲菜中含蛋白質55克、脂肪3克、碳水化合物203克,經加工腌制后含氨基酸0.18%以上、糖分10%左右,螺絲菜不但營養豐富,而且有特殊的香味,質柔軟,味淡薄,熟食棉軟,腌制加工后質地脆嫩,顏色潔凈,形狀美觀,是佐餐之佳品。螺絲菜除可熟食、腌漬加工外,還可入藥,其性味甘平,入肺、脾經,有潤肺益腎、滋陰補血的功能?芍委煔獯⒎翁摽人浴⒛I虛腰痛、淋巴結核、肺結核咯血等病癥,還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液濃度、改善血液循環的獨特作用,是食用和藥用兼備的名特蔬菜品種,同時也是一種綠色保健食品。用它作為工業提取水蘇糖新型原料,產量高、成本低,經濟效益高。
螺絲菜適宜性較強,耐寒耐熱,病蟲害少,喜旱怕澇,宜選擇在排灌方便土層深、濕潤肥沃的沙質疏松土壤的地塊上種植,農村的房前屋后,地頭均可種植,不與其它作物爭地,可以與小麥、虹豆、黃豆等套種,而且不影響套種作物的產量,最適宜與小麥套種,可以說有多少小麥種植面積就可有多少螺絲菜種植面積。一般3月上旬整地,在春小麥播種后種植,畝需種子50公斤,生長期為210天,10月采挖,采挖時十分耗費人力,且土壤質地直接影響成品率。
螺絲菜種植時其單位農田面積收益率高,正常情況下收益也是其他作物收益的2—3倍,所以老百姓喜歡種植。
賀蘭縣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大量種植螺絲菜。由于這里人力充足,特殊的氣候與土質等自然條件,成為螺絲菜種植的最佳區域,目前在金貴鎮、立崗鎮、習崗鎮等境內的銀河村、保南村、銀光村、聯星村、漢佐村、紅旗村等幾十個行政村中種植較多,其產量長期以來占全區總產量的95%以上,占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而且廣大農民積累了豐富的種植、栽培經驗。另外種植螺絲菜相對投入成本低,也使當地170天的無霜期得到充分利用,較好地解決了農業生產一季有余但兩季不足、土地生產期利用不夠的問題。外加當地又無工業污染,種植產量高,質量好,從而螺絲菜種植很快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然而,由于兩大問題沒有得到較好解決,嚴重制約了螺絲菜主產區的發展,一是當時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差,灌、排體系不健全,排灌設施不配套,特別是排水不暢造成地下水位高,中低產田面積大,作物產量比較低,田間機耕道路建設不配套,大部分地區農田及田間幾乎沒有道路,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0.4-0.5米之間,土壤鹽堿較為嚴重,并且經常發生淹田漫路現象,群眾到田間作業必須先填路才能達到田里。而80年代初的一場天牛危害造成全縣林木毀壞殆盡,使本已脆弱的農業生產環境雪上加霜。二是產品加工問題沒有解決,當時形成商品的鮮果,均被外地客商以原料形式收走,本地基本沒有加工企業,種植戶的收益受外地客商的控制,農民種植面積大小完全根據自己對變化起伏的市場預測來決定。產品的銷售完全依賴外埠市場,其價格忽高忽低,收益基本沒有保障,種植面積長期在一萬多畝上下徘徊。進入九十年代,曾一度因收購價格太低,導致種植面積大幅度下降至五千多畝。
三、農業綜合開發助推螺絲菜產業發展
從1999年開始,農業綜合開發進入以支持和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為主要目標的轉型階段。寧夏農業綜合開發迅速轉變工作思路,加大了對改善農業基礎條件的支持力度。僅2001-2004年,共在賀蘭縣安排中低產田改造面積8.81萬畝,主要分布在立崗、金貴、潘昶、四十里店、常信、洪廣等鄉鎮。共完成砌護支斗渠51.57公里,完成配套建筑物1403座,開挖擴整支斗渠9條14.75公里,開挖清淤支斗溝12條30.3公里,開挖農渠136條122公里,開挖農溝125條116公里,增設田間排水暗管3000畝,整修農路244條372公里。
通過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的實施,重建了第二代農田林網,農田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過去大片生產能力低下的中低產田和低洼鹽堿地,已基本變成“田成方、林成網、溝渠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穩產高產農田。據自治區農業勘查設計院對其項目區土壤長期監測顯示:土壤全鹽含量項目實施前后同比由2.3克/千克下降到1.83克/千克,平均脫鹽率20.4%;鹽漬化耕地面積比重由立項前的52.4%降低到減少到31.4%。項目區地下水位埋深平均降低40厘米左右;項目區地下水礦化度由立項前的2.29克/升降低到1.79克/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同比由13.5克/千克提高到14.3克/千克。改造后的土地,使原有農作物套種小麥每畝300公斤增至為400公斤,玉米每畝400公斤增至600公斤不但可以實行稻旱輪作,還擴大了蔬菜種植面積。可以說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的實施,為賀蘭縣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發展優勢農產品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螺絲菜的生產創造了更加良好的條件。當地群眾充分發揮地方農業蔬菜種植優勢,大力發展麥套螺絲菜,其種植面積與產量也成倍增加,實現了雙高產,小麥每畝產400公斤,螺絲菜畝產1650公斤。
然而,由于加工銷售問題還沒解決,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現象與問題逐年加重。2005年,螺絲菜收購價格降至每公斤不足0.60元,極大地挫傷了農戶種植螺絲菜的積極性,其產業的發展又面臨嚴重的危機和挑戰。
2005年底,賀蘭縣農發辦針對螺絲菜發展過程中的問題,經過多方考察和深層市場了解,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綠色、環保、健康食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螺絲菜經過深加工,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要,在國際國內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年需求大約在100萬噸左右。而就賀蘭縣當時的產量而言,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其發展潛力巨大,同時看到賀蘭螺絲菜種植戶的利益完全被外來客商所榨干,螺絲菜產業的發展瓶頸已集中在加工與銷售環節上。為此,向自治區農發辦提出扶持引導大型龍頭企業介入并帶動產業發展的思路與項目。自治區農發辦經過對項目的考察、評審,認為螺絲菜產業是賀蘭縣的主導優勢產業之一,具有資源比較優勢和市場發展前景,龍頭企業厚生記食品有限公司介入是有保障的,并決定給予產業化經營項目的支持。
2006年,厚生記食品有限公司年產1萬噸螺絲菜加工項目建成,完成總投資2110萬元,其中:國撥、區配無償資金105萬元,有償資金347萬元,自籌資金1158萬元,銀行貸款500萬元。新建腌菜池60個3840平方米,精菜恒溫車間1處3800平方米,腌菜加工車間1處3800平方米,成品庫1處1800平方米,購置包裝機5臺、夾層鍋2臺、蒸汽鍋爐2臺、殺菌鍋3臺、高壓鍋5臺、傳輸帶2套,購置檢測設備2套,培訓農民2500人次,年加工生產螺絲菜10000噸。
寧夏厚生記食品有限公司2006年實際收購加工螺絲菜1.5萬噸,并注冊了“鄉螺菜”商標,2007年與農戶簽訂螺絲菜的種植訂單面積達到3萬畝左右,收購價格保持在每公斤1.2元左右。采取在協會的統一協調組織下,以“公司+協會+基地+農戶”模式,實行“企業牽頭、協會運作、基地帶動、農戶參與、多點聯合”等新機制,依托區內大專院?蒲袉挝缓蛥^市縣農技推廣部門作技術支撐,做好蔬菜種植技術、收購、醬菜加工、銷售全程服務,重點解決一家一戶難以解決的市場銷售問題。
為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和產業化經營兩類項目的良性互動,共同發展,自治區農發辦經過調研考察,決定繼續從土地治理項目上給予支持。2005-2006年兩年,在賀蘭縣金貴鎮、常信鄉、習崗鎮等鄉鎮又安排中低產田改造項目5個,改造面積6.9萬畝,完成總投資3098萬元。共計開挖擴整支斗渠46條68.9公里,砌護支斗渠46條62.01公里,全部系U形板砌護。開挖清淤支斗溝41條76.7公里,新建、維修各類水利配套建筑物1587座。開挖農渠842條752公里,開挖農溝501條565公里,整修農路1206條571公里。營造農田防護林4164畝,植樹49萬株。
隨著土地治理項目的深入實施,加上龍頭企業現代化設備投入運行后,徹底解決了困擾螺絲菜產業發展的銷售問題,順應了市場經濟規律,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產業發展的共贏目標,同時科學有效的產、供、銷一體化經營,帶動了螺絲菜種植基地的快速發展。2006年,賀蘭縣螺絲菜種植面積發展到了3.50萬畝,總產量達到了6萬多噸;2007年,種植面積達到近4萬畝,農民畝均增收1650元。潘昶鄉二個典型農戶近幾年來種植螺絲菜及收情況足以說明問題。銀河村種植戶馬萬財,小學文化程度,沒有特殊的手藝,以種地為生,是地道的農民,一家四口,兩個大人,兩個孩子,愛人是家庭婦女,兩個孩子在上學。生活來源幾乎全部依靠土地,副業收入較少。家里有9畝地,由于農田排水條件不好,灌溉也難以前以種植水稻為主,小量地種植一點小麥及季節性蔬菜。當他們那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后,他家的9畝地均可進行稻、旱輪子作,他是種田的好手,對土地很盡心,作物畝產比別人都高。種螺絲菜他有多年經驗,但收入一直不穩,2005年種植鏍絲菜1畝,畝產4000斤,均按每公斤0.60元左右賣給收購商,收入不到1300元。2006年,他受厚生記食品有限公司宣傳的影響,種了2畝鏍絲菜,在他的精心護理下,畝產達到了近5000斤,交售給厚生記的價格平均為每公斤1.80元,當年2畝鄉螺菜的收入接近萬元。2007年他還是種了2畝,收購價格平均達到了3.0元,收入超過了萬元。2008年,厚生記確定的每公斤1.60元最低保護價讓他充滿了信心,他種了3畝,目前鄉螺菜長勢良好,豐收在望。
漢佐村種植戶張文軍,高中文化,一家5口人,三個大人,兩個小孩,家里開了便利店和麻將室,平時在市內打工,收入來源較多。家里有7畝地,同樣由于農田設施條件不好,過去主要種植水稻和一小部分小麥、玉米及時令蔬菜,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后種植結構同樣發生了變化。他種鄉螺菜也同樣有多年經驗,由于收購價格較低,每年的種植面積都在1畝以下,除了銷售外,自已加工腌制一點作為冬季自用。2005年種了不足1畝,收入不足千元。2006年還是種了不足一畝,收入達到了2000多元,2007年,對市場和厚生記雖有了解,簽了合同但有些心不在焉,種了一畝多一點,收入接近4000元。2008年,感受到了市場的變化,對市場和企業有了信心,今年種了近兩畝。目前田間長勢不錯。
螺絲菜種植過程中,還可對生態環境產生正面的積極作用,通過套種可以起到改善、改良土壤,美化、綠化山川的作用;經濟效益顯著,畝產高,收益好,以每戶種植2畝計算,按平均畝產1650公斤,以每公斤1.6元的最低保護價收購計算,戶均種植螺絲菜的年收入可達到近5280元,以今年種植6萬畝計算,螺絲菜總收入可以達到1.50億元。通過企業加工進入市場,其價值更高。螺絲菜產業是一項惠及種植區千家萬戶的產業,通過產業化運作和龍頭企業的帶動,農民增收明顯。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龍頭企業,以企業促產業,從而將螺絲菜產業真正做大做強,發揮出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2007年,賀蘭螺絲菜已被農業部登記為農產品地理標志(AGI2008-04-00028),并以“金貴螺絲菜”注冊了新鮮蔬菜、腌制蔬菜類商標。
由于有龍頭企業的帶動和定單收購,螺絲菜收購價格一路走高,最高達到了每公斤3.20元。較高的價格提高了種植戶的收益。2008年,螺絲菜的種植面積已達到了6萬多畝。企業設定了每公斤最低保護價為1.60元,高產量與較為合理的收購價格為今年螺絲菜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螺絲菜采挖難度大,需要勞動力多,由于螺絲菜質地脆嫩,所含水份高,一經磕碰就會破爛或損壞變質,采用機械采挖,設備和土塊對螺絲菜的莖塊損壞太高,損耗率太大,人工采挖,效率低下,時間較長(采挖期只有二十多天,采挖一畝需要十多個工日,十一月初進入霜期,又容易凍壞,無法采挖),成本相對加大,這一難題得不到解決,產業發展相對要受到影響,需要進一步加大資金與人力的投入研究解決。二是品種改良問題:品種改良、提純、復壯是提高產品產量的有效途徑,螺絲菜品種在一個區域種植多年,其抗病蟲害能力肯定會有所下降,需要引進新品種,或進行品種雜交,通過種子調整改變產量下降的局面。三是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產量的增加,企業擴容和技術改造還跟不上發展的需要。
文章標題:統籌安排兩類項目 大力發展優勢主導產業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jingji/77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