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畜牧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7-10-30 10:59 熱度:
抗微生物藥品用于臨床獸醫已有多年,在促進動物生長、提高養殖經濟效益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獸醫抗微生物藥的進展。
《畜牧獸醫科學》是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主管的國家級學術雜志,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報道我國畜牧獸醫行業的新動態、畜牧獸醫科研成果,以及畜牧養殖、生產實踐、臨床案例、遺傳育種和疫病防制等內容。本刊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兼顧科學技術普及與提高。
抗微生物藥是指對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支原體、真菌等)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的藥劑,主要用于全身感染的藥物,包括抗生素、化學合成抗菌藥、抗真菌藥與抗病毒藥。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至今,大量的試驗表明,抗微生物類藥物具有較好的免疫調節作用,能增強或減弱機體免疫功能。但廣泛應用也帶來了許多新問題,如不合理使用和濫用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藥物殘留間接危害人類健康等。
1抗微生物藥物免疫調節作用機制
抗微生物藥物的免疫調節機制常見的有:
(1)影響巨噬細胞粘附、趨化、吞噬和殺菌作用。
(2)影響抗原或有絲分裂原刺激下淋巴細胞向母細胞分化、增殖。
(3)影響抗體生成和補體活化。
(4)使免疫器官受到抑制,進而使免疫活性細胞的生長受到抑制,或使其易于破壞。
(5)穿過細胞膜進入某些細胞,如巨噬細胞和免疫活性細胞,直接破壞細胞的吞噬功能、生長代謝功能以及產生各種細胞因子的功能。
2藥物殘留的檢驗方法
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使耐藥問題日益突出。肉類、蛋類及乳品內的藥物殘留成為影響人類健康最為嚴重的問題。藥物殘留的檢驗成為控制藥物殘留的關鍵。測定藥物殘留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為3種:一是利用生物測定法(Bioassay),二是化學分析法(Chemical anaiysis),三是兼生物和化學的酶聯免疫檢查法(Enzyme immunoassay)。
為能快速確定動物食品中是否有殘留及大致確定殘留藥物的類別,國外通常做法是遵循一定程序對被測產品進行取樣,按規范要求對樣品進行快速篩選檢驗,然后再用更精確的方法確證超標藥物的品種和準確含量。在快速篩選檢驗的程序中,細菌抑菌試驗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在短時間內進行大批量樣品的實驗,而且經濟、敏感性好。
3藥敏試驗
藥敏試驗是臨床選用抗生素藥物的重要論據。不斷推出的新抗生素藥物在與疾病斗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由于抗生素的濫用,導致臨床致病菌耐藥率越來越高,多重耐藥菌感染日益增多,臨床抗感染工件日趨困難,這種現象必須引起醫藥工作者的高度關注。
由于經濟原因及部分地區缺乏相應的臨床用藥監測條件,個體化給藥無法開展。細菌藥敏試驗也不普及,在使用抗生素時只憑經驗和習慣性用藥,常造成本地區抗生素的亂用和濫用,致使耐藥株增加。
4抗微生物藥物PK-PD研究
藥代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PK)和藥效動力學(Phar-macodynamics,PD)研究可以描述藥物對微生物產生效應的時間動力學過程及時間作用類型,對評價藥物的有效性、推測最佳治療劑量和用藥間隔、不良反應最小化以及避免或減少藥物耐藥性都有指導性的作用。因此,PK-PD研究是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基礎,對于全面反映藥物、宿主及微生物三者之間的關系,評價藥物療效,制定最佳臨床給藥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PK-PD整合用于優化獸藥給藥方案剛剛起步,相比人藥在此方面的研究仍有較大的差距,應進行各種藥物在動物體內體外的試驗來獲得數據并用于獸藥給藥方案的優化。給藥方案的優化體現在細菌的清除和癥狀的痊愈、耐藥菌出現的幾率最低、不良反應減少等方面。在獸藥抗微生物藥物的臨床應用中,PK-PD參數對制訂合理有效的給藥方案、降低獸醫臨床上細菌耐藥性有重要意義,有望成為未來獸藥生產廠家藥物開發與研究、設計合理劑型與給藥方案的重要依據。
5獸用微生物制品技術開發
作為畜禽疾病預防控制的有力武器,獸用生物制品在畜牧業的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畜牧業的發展帶動了獸用生物制品的技術進步,后者的進步又促進了畜牧業的繁榮。同時也應該看到,作為一種特殊的獸藥,其研究成果為動物與人類的健康、現代生物科學探索等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由于生物制品本身的特性和安全防護方面的漏洞,也會出現某些生物災害,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微生物制品是抗生素、化學藥品、激素類的理想替代品。它除具有中草藥的優點外,還有一般中草藥沒有的優點,即對畜禽的營養作用。微生物制品的研制、應用理論目前日趨成熟和完善,微生物制品生產工藝由實驗室轉向工廠化,生產品種規格日益豐富,為獸用微生物制品的開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微生物制品的生產應用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發酵生產難度大、產品標準難統一,加工儲運過程中耗氧、高溫均使其大量失活,動物胃酸對微生物有滅活作用,在胃腸道定植能力不強,顆粒飼料制粒過程中微生物失活,使用效果不穩定。因此,微生物制品生產、應用技術開發要圍繞以下問題進行:一是微膠囊包埋;二是研制微生物在動物消化道中賴以生存的營養物質,如寡糖。
6抗微生物藥的合理應用
抗微生物藥物是目前獸醫臨床使用最廣泛和最重要的藥物,對控制家禽傳染病起著巨大的作用,但當前不合理用藥較為嚴重,常造成治療失敗、不良反應增多、藥品浪費、細菌耐藥性產生、獸藥殘留等,為了充分發揮抗菌藥物的療效,必須切實合理地使用抗菌藥物。
(1)嚴格掌握適應癥。推斷或判定病原微生物,選用適當藥物,如革蘭氏陽性菌感染可選用青霉素類、大環內酯類等,革蘭氏陰性菌感染可選用氨基糖苷類、氯霉素類和氟喹諾酮類等,雞慢性呼吸道病選用氟喹諾酮類、泰樂菌素、泰妙菌素等。
(2)制定給藥方案。根據藥動學特征,制定合理的給藥方案,保證劑量合適、療程充足和防止不良反應。
(3)避免耐藥性的產生。不濫用抗菌藥物,能不用盡量不用,單一藥物有效不要聯合用藥;及時、足量、療程恰當;盡量避免局部用藥和長期用藥;病因不明或病毒性感染不要輕易使用抗菌藥物。
(4)強調綜合性治療措施。加強飼養管理,改善家禽體況,增強機體免疫力;糾正水、電解質平衡失調等。
(5)抗菌藥物的聯合應用要合理。①聯合用藥必須有明確的特征:一種藥物不能控制的嚴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因未明危及生命的嚴重感染;易出現耐藥性的細菌感染;需長期治療的慢性疾病。②必須根據抗菌藥的作用特性和機理進行選擇,避免盲目組合。根據抗菌藥物作用特點,可將抗微生物藥分為4類:Ⅰ類為速效殺菌劑,如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Ⅱ類為慢效殺菌劑,如氨基糖苷類、多黏菌素類;Ⅲ類為速效抑菌劑,如四環素類、氯霉素類、大環內酯類;Ⅳ類為慢效抑菌劑,如磺胺類。I類與Ⅱ類合用出現協同作用,I類與Ⅲ類合用出現拮抗作用,I類與Ⅳ類合用無明顯影響,其他合用多出現相加或無關作用。作用機理相同的藥物合用療效并不增強,但可能相互增加毒性或出現拮抗作用,如氨基糖苷類之間或氯霉素、大環內酯類、林可霉素類之間。③注意藥物間配伍禁忌。
文章標題:獸醫抗微生物藥的研究進展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xumu/3686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