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5-23 08:45 熱度:
陜西省榆林市是我國著名的五大集中連片優質紅棗產區之一,已有3000年的栽培歷史。特別是黃河沿岸地區屬公認的紅棗優生區,栽植面積超過170萬畝,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和經濟發展的支柱。但長期制約紅棗“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生產的問題是日趨嚴重的秋季連陰雨紅棗裂果災害(也是我國黃淮七省市棗區長期存在的三大毀滅性病害——棗瘋病、鐵皮病、裂果之一),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構成嚴重威助。因此,有效防控紅棗裂果災害現已成為確保沿黃地區農民收入和推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
(一)
紅棗裂果災害嚴重影響沿黃地區農民生活和經濟發展
榆林市沿黃清澗、佳縣、吳堡、綏德、神木、府谷6個縣和無定河流域米脂、子洲2個縣共79個鄉鎮1883個村65萬戶棗農經營的170萬畝紅棗,因秋季連陰雨導致的裂果災害越來越嚴重,近10年中已有6年發生嚴重或極為嚴重的紅棗裂果災害,造成紅棗減產或絕收的經濟損失巨大。2005年9月下旬全棗區遇長達7天連陰雨,紅棗裂果率高達50%—70%,且裂果絕大部分腐爛,減產15.16萬噸,占到正常年產量的75.8%,棗農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3.6億元,占總產值的58%。2007年全市8個縣棗區再次慘遭50年不遇的連續15天(9月26日—10月10日)秋季連陰雨,160萬畝掛果紅棗出現毀滅性裂果腐爛災害,裂果率高達90—100%,全市紅棗近乎絕收,棗農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2億元。2008年沿黃棗區接著遭受4—7天秋季連陰雨紅棗裂果災害,裂果率也達50—80%,又使棗區痛遭經濟損失。日趨猖獗的紅棗裂果災害造成經濟損失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使全棗區65萬戶棗農賴以生存的紅棗正常收益失去保障,結果使很多棗農不是貧上加窮,就是返貧復窮。清澗縣老舍古鄉應則溝村的張漢江家6口人,有22畝棗樹,2006年紅棗好,收了1萬多元;2007年紅棗裂果大災,僅靠揀地里的爛棗賣了800元,當年投資4000多元的化肥、農藥成本沒收回來,管護人工全貼進去了。吳堡縣宋川鎮康家塔村在黃河邊上的2000多畝地種植的都是棗樹,沒有種糧,全村500多口人全靠棗樹為生,2007年15天秋季連陰雨下得紅棗裂果腐爛,一點收成也沒有了,全村人生活陷入困境。佳縣、府谷自然熟透的紅棗,一斤可賣到五六元,而在秋季連陰雨下搶收、搶摘、搶烘烤的紅棗色相不好、口味差,一斤只能賣到六七毛錢,減收九成多。更嚴重地是目前紅棗產、加、銷的關聯度低,企業和棗農之間尚未形成利益共同體,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基本上都由棗農承擔,一旦遭遇紅棗裂果災害,就面臨絕收的風險,毫無防御能力,使棗農產生心里恐慌,喪失信心,形成放棄或很少再投資經營棗樹的后遺癥。二是市場上無棗可賣,社會需求難以保障。清澗縣岔口紅棗專賣店老板吳永祥賣棗已有10個年頭,他說自己和棗農一樣最怕的自然災害就是秋季連陰雨紅棗裂果腐爛,跑遍產棗鄉鎮收不到紅棗,遭遇無棗可賣的尷尬,2007年他的店幾乎關門。三是紅棗加工企業斷了原料來源,在沿黃6個紅棗主產縣共有中小型紅棗加工企業120余家,較大規模企業31家,都從事紅棗的初加工和深加工,主要制作紅棗飲料、紅棗營養品、紅棗食品等。在遭遇秋季連陰雨紅棗裂果災害年份,這些加工企業收不回鮮棗,就陷入“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生產、經營收益“斷鏈”,不僅企業自身發展“擱淺”,為地方財政的貢獻也嚴重“縮水”。清澗縣宏圖棗業有限公司是榆林紅棗加工企業的龍頭老大,在2005年以來的三次秋季連陰雨紅棗裂果災害的重創下,對在榆林建設紅棗生產基地的信心產生動搖,現開始移師新疆投資建立紅棗原料生產基地。四是地方財政收入的損失嚴重。屬國家級貧困縣的清澗、佳縣、吳堡、綏德是榆林四個最大的紅棗種植縣,紅棗產業收入占到了縣財政的一半以上,像2005年以來的三次嚴重的秋季連陰雨紅棗裂果災害,都給四個縣財政帶來了巨大損失。
綜上所述,紅棗裂果災害是阻滯榆林170萬畝紅棗產業發展的最大“絆腳石”,是影響和制約榆林沿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敵,現已成為各級領導重視、社會廣泛關注、廣大棗農急盼解決的“焦點”。
(二)
CHEM生物菌劑防治紅棗裂果關鍵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取得重大突破
針對榆林和我國黃淮棗區紅棗裂果災害的嚴重威脅,全國不少農林院校、科研單位和林棗生產單位多年嘗試研究攻克之,主要做過選育搞裂品種、改進棗園的田間管理、噴灑化學試劑(氯化鈣等)和設施防雨技術四個方面的試驗研究,均未取得重要成果,尚未形成可供生產應用的有效技術。國外少無紅棗(僅韓國少許種植且日漸萎縮,印度只有一點毛棗),故無人研究解決紅棗裂果問題。因此,防治紅棗裂果災害領域一直處于空白狀態。逼于紅棗裂果災害對棗農生活和當地經濟發展的威脅過于嚴重,地方政府不得已采取兩項應急措施:一是組織和資助棗農大修烤爐,強化災害性天氣預報,以在遭遇連綿秋雨紅棗裂果時進行搶收、搶摘、搶烘烤,盡量減少棗農的經濟損失。二是試行紅棗災害保險,每畝保費42元,由政府補貼70%,棗農自負30%,如遇裂果災害,棗農一畝棗樹最多可得到保險公司的630元賠償。說實在的,這些措施是無奈之舉。為尋覓從根本上解決秋季連陰雨紅棗裂果災害技術,榆林市老科協和市林業局合作,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率先選用中國農業大學研制、國家農業部批準生產無毒、無害、無殘留GHEM(綠色高級有效微生物群)生物菌劑作領銜技術,由市科技局批準立項,進行《GHEM生物菌劑防治紅棗裂果關鍵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經2006—2008在榆林紅棗主產區——東南部土石丘陵區沿黃6個縣11個鄉鎮13個村的山、塬、壩、灘地棗園設點,開展GHEM生物技術與升華的傳統紅棗高產栽培技術集成組合的技術攻關和應用示范,獲得成功,取得極大地減少秋霖紅棗裂果、縮果、爛果的成果。根據本項目三年六縣29種處理的對比試驗和應用示范結果,研究提出適于不同紅棗生產條件的并與標準整地、正確修剪、科學施肥、物理防蟲、合理調控水份相匹配的三種最佳技術組合:一是2‰菌糖液生物堆肥(10㎏/株)或紅棗專用復合肥(50㎏/畝)+2‰菌液灌根1次(500gk/畝、次)+5‰菌糖液葉面噴霧5次(50㎏/畝、次);二是2‰菌液灌根1次+5‰菌糖液葉面噴霧5次;三是5‰菌糖液葉面噴霧5次。這套技術可使5天秋季連陰雨紅棗裂果率最高降低34個百分點(裂果率最低控制在2.75%),比對照增產28%;7天秋季連陰雨紅棗裂果率最高降低30個百分點(裂果率最低控制在12%),比對照增產61%;15天秋季連陰雨紅棗裂果率最高降低75個百分點(裂果率最低控制在25%),比對照增產78%。同時顯著降低各個秋雨時段裂果中縮果和爛漿果比例,減少50—100%。相應提高了紅棗優果率,增幅38—50%。試驗示范地的經濟投入產出比,2008年平均為1:4—35。這套技術緊密結合生產實際,投資少,效益高,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據陜西省科技查新中心《科技查新報告》證實,GHEM生物菌劑防治紅棗裂果關鍵技術的集成組合為國內首創。2008年12月9日正式通過榆林市科技局組織的會議驗收和省、市專家委員會評議,認為該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推廣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建議盡快在棗區大面積推廣。本成果獲得榆林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今年已開始起步在全市棗區大范圍示范推廣活動。
(三)
嚴防紅棗裂果災害,保障沿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榆林沿黃紅棗主產區各縣鄉,要堅持以防控紅棗裂果災害為抓手,提速紅棗產業發展,使紅棗產業化不斷進步,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鏈不斷延伸,帶動能力不斷提高,真正成為推動沿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科學謀劃的主要思路:
1、加大紅棗科研開發力度,提高紅棗產業科學發展水平。要加快推廣應用GHEM生物菌防劑治紅棗裂果集成創新技術為主導,全面提升棗園科學管理水平,有序推進高產優質高效紅棗生產基地建設。榆林市沿黃地區現有掛果紅棗面積160萬畝,按照穩鍵起步,扎實推進,抓好典型,輻射帶動的原則,爭取5年時間完成GHEM集成組合技術推廣任務,實現棗區全覆蓋。為確保GHEM防治紅棗裂果關鍵技術的應用效果,必須大力抓好優質紅棗示范園和優質苗木繁育示范基地的技術開發,全面推廣實施紅棗扦插育苗、噴水施肥、高接換頭、整技修剪、根部壓青、節水灌溉、矮化密植、物理防蟲和科學烘干的紅棗豐產技術。要依靠科技進步,將榆林沿黃地區的建成即高產優質高效又生態、安全的紅棗生產基地,達到生態效益與經濟發展的“雙贏”目標。
2.堅持產業帶動,推進土地流轉,創新紅棗基地建設模式。現行的千家萬戶各自為政的分散、小塊經營的紅棗生產形式,不利于整體推進紅棗裂果防控技術的應用推廣。特別是大量農民進城務工,棗區青壯年勞力甚缺,不少棗樹被棄或閑置難有技術投入,抗御自然風險能力降低,產業風險增大。解決的辦法是改進紅棗生產經營方式,創新紅棗基地建設模式。一是學習推廣米脂孟岔經驗,大力鼓勵、扶持“大戶承包棗地”辦基地。要通過扎實的組織工作和優惠政策,爭取全市紅棗主產區在短期內形成一大批百畝、千畝以上的紅棗承包大戶,并指導他們按照“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原則經營紅棗基地。二是以清澗縣宏圖棗業有限公司與棗農共建7萬畝無害化紅棗生產基地為榜樣,動員、鼓勵有實力的紅棗加工企業在資源條件好、生產規模大、區位優勢明顯的區域投資紅棗基地建設。三是按照中央關于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積極發動和支持以村組建農民紅棗專業合作社,聯合和吸引農民以棗地入股的方式參與紅棗基地建設,通過統一實施防控紅棗裂果集成組合技術,開發建設產、供、銷為一體的紅棗產業化體系。
3、優化棗樹品種結構,積極擴大栽植抗裂的新優紅棗品種。學習山西呂梁市經驗,有計劃有步驟地采取整村整鄉推進“高接換頭”的辦法,大力推廣栽植“佳縣長棗”、“吳堡晚熟贊皇”等抗裂紅棗新優品種,加速改造老棗園,積極培育豐產優質的新棗園。堅持良種加良法,將選用抗裂新品種與推廣GHEM集成組合技術結合起來,必然會使榆林紅棗產業快步走上“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生產的健康之路,為推動沿黃地區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4、建議市、縣政府對建設高產優質高效的紅棗生產基地制定特惠政策,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現階段重點增加三項補貼:一是將紅棗專用復合肥列進農民購買化肥補貼范圍,引導棗農在棗地禁施碳銨、尿素,專施紅棗專用復合和有機肥,奠定防控紅棗裂果的土肥基礎。二是對棗農購買防控裂果災害專用的GHEM生物菌劑給予補貼,利于加快這項防裂關鍵技術的推廣。三是對推廣抗裂新品種所需的良種棗苗、接穗和嫁接技術服務給予補貼,支持實施和完成整村整鄉推進“高接換頭”的品種改良任務,盡快達到優化紅棗品種結構的目的。
文章標題:談紅棗裂果災害對沿黃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與對策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1207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