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7-25 09:59 熱度:
摘要:科學合理地開展楊樹害蟲食葉預測預報工作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基礎,將楊樹食葉害蟲的防治工作貫穿于營林生產全過程,堅持無公害防治的原則,合理使用營林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仿生防治以及對環境安全的打孔注藥、毒繩等化學防治和飛機防治等綜合措施,實現對楊樹食葉害蟲的可持續控制。
關鍵詞:楊樹;食葉害蟲;防治
楊樹以速生性、適宜生長地廣、經濟效益突出等優良特性深受群眾的喜愛,但是隨著楊樹栽植面積的逐漸擴大,尤其是純林面積的大幅度上升,楊樹食葉害蟲暴發成災的情況不斷發生,做好楊樹食葉害蟲的綜合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楊樹食葉害蟲發生的種類
楊樹食葉害蟲主要指發生普遍的楊扇舟蛾、楊小舟蛾、分月扇舟蛾、春尺蠖、舞毒蛾和楊毒蛾和黃褐天幕毛蟲等。
2楊樹食葉害蟲的危害特性
楊樹食葉害蟲每年發生代數多,產卵量大,具群集性且取食量大,因而極易在短期內(3~5天)暴發成災,將樹葉全部吃光,形成“夏樹冬景”的慘相。
3楊樹食葉害蟲的蟲情監測預報
對轄區內不同類型的楊樹林地開展蟲情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及時進行蟲情預報。
3.1蟲情監測
3.1.1踏查法在上一年(代)蟲情的基礎上,通過檢查蟲態、危害狀、蟲糞等方法,監測楊樹食葉害蟲的發生情況。
3.1.2燈誘法在片林和帶狀防護林內,利用楊樹食葉害蟲的趨光性,在成蟲羽化期,于晚上18:00—24:00在林緣適當地點懸掛黑光燈引誘,監測楊樹食葉害蟲的發生情況。
3.1.3性誘法在片林和帶狀防護林內,利用活體雌蟲或性誘劑(誘芯)引誘,監測楊樹食葉害蟲的發生情況。
3.2蟲情預報
楊樹食葉害蟲危害面積大、費用高,準確掌握最佳防治時機和防治范圍非常必要。因此,必須抓住幼蟲期蟲情預報,其它蟲態的預報以定性為主。
害蟲監測要從每年的越冬蟲態開始,進行系統蟲情調查,確定楊樹食葉害蟲各蟲態的發生期和發生量。在立地條件相同時,對四旁樹和農田防護林,按5%的比例選擇標準株;對片林和海防林,采用設標準地的方法,按每400畝林地設一塊2畝標準地,標準地內的標準樹不少于20株。調查時,在標準地內隨機抽取樣樹5株,設樣株按東、西、南、北隨機抽取50cm標準枝1枝,每2日觀察一次,記載楊樹食葉害蟲發育進度和發生數量。
發生面積和危害程度的統計標準為:
發生面積:平均50cm標準枝2條幼蟲以上;
危害程度:輕度為50cm標準枝2—5條幼蟲,
中度為50cm標準枝6—8條幼蟲,
重度為50cm標準枝9條幼蟲以上。
4防治對策
按照“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防治方針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楊樹食葉害蟲防治要堅持以適地適樹和抗性樹種為主的營林措施為基礎,根據危害程度,分區施策,以生物制劑、仿生農藥和植物性殺蟲劑為主導、協調運用人工、物理和化學的防治措施,降低蟲口密度,壓縮發生面積,切實控制其蔓延危害。
輕度發生區:以自然調節為主,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自控能力。加強害蟲種群動態監測,保護天敵并發揮其控制作用。
中、重度發生區:采取生物措施為主的綜合治理措施。優先使用生物農藥(如蘇云金桿菌等)、病毒、仿生制劑壓低蟲口密度,然后通過增加天敵數量,達到生物調控害蟲種群密度的作用。對蟲害特別嚴重的林分,大面積暴發成災要采取飛機防治,地面通過化學農藥打孔注藥等方式及時防治。根本的措施是及時清理蟲害木、更新抗蟲樹種、營造混交林等,改善其生態條件,增強林木生長勢和林木抗蟲能力。
根據系統調查結果,預測楊樹食葉害蟲各蟲態的發生期,為防治時機的確定提供科學依據。由于大部分楊樹食葉害蟲一年多代,而以第一和第二代的種群增長趨勢較高,所以重點抓好前兩代的防治。防治時機應遵循蟲齡低、蟲態相對整齊和采取的措施要效率高、可操作性強的原則。
4.1營造混交林
營林措施是防治楊樹食葉害蟲的根本途徑。首先要大力提倡適地適樹,采用鄉土樹種營造混交林。可選用楊樹與花楸進行塊狀混交或帶狀隔離,造林用苗選用抗蟲性強的良種壯苗。其次積極開展純林改造,結合撫育間伐,調整樹種結構,更換抗蟲性強的樹種。第三是營造防蟲隔離帶。楊扇舟蛾等成蟲飛翔能力在200米左右,因此,林網間距離不能低于200來,或在距離林網或片林200米外設置隔離帶,隔離帶的寬度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但一般情況下不應少于10米。第四是加強撫育管理,及時中耕、松土、除草、施肥,并在適宜季節修枝撫育,增強樹勢。只有逐步營造利于樹木生長而不利害蟲生存的環境,不斷提高林木自身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才能實現可持續控災目的。
由于樹種單一、氣候異常,楊樹食葉害蟲楊小舟蛾、楊扇舟蛾、刺蛾、楊黃卷葉螟、天牛、尺蛾、癭螨等常常在楊樹純林中大面積發生,特別是舟蛾類食葉害蟲極有可能暴發成災,往往在3-5天內將樹葉吃光,嚴重影響樹木的生長。
4.2物理防治
在害蟲越夏期間,組織人員翻耕土壤或收集地下落葉,可以減少越夏害蟲基數。根據大多數害蟲集中產卵、初齡幼蟲群集或老熟幼蟲結繭化蛹的特點,可以組織人力摘除卵塊、蟲苞或蟲繭,以減少害蟲數量。根據幼蟲受驚后吐絲下垂的習性,可通過震動樹干捕殺下落的幼蟲。在成蟲羽化盛期,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在林間懸掛黑光燈或在林緣點燃火堆誘殺成蟲。
對于春尺蠖等需爬行上樹產卵的害蟲,可在成蟲羽化前在樹干上綁扎塑料布等,阻止成蟲上樹產卵。
4.3生物防治
保護益鳥如喜鵲、麻雀、杜鵑等;在卵孵化盛期釋放赤眼蜂(每畝2萬~4萬頭),也可在楊樹林周圍種植油菜等蜜源植物,為赤眼蜂、姬蜂、瓢蟲等食葉害蟲天敵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
在幼蟲3齡期前用青蟲菌或BT可濕性粉劑進行噴施;地面噴霧樹高在12m以下中幼齡林,用藥量Bt200億國際單位/畝、青蟲菌乳劑1-2億孢子/ml、阿維菌素6000-8000倍。片林和海防林,卵期釋放赤眼蜂防治。釋放松毛蟲赤眼蜂,害蟲產卵初期,50個/公頃放蜂點,放蜂量25-150萬頭/公頃。
4.4仿生等藥劑防治
滅幼脲為主的仿生農藥噴霧防治。20%滅幼脲Ⅲ號25g/畝,1.2%苦參煙堿乳油1000-2000倍。仿生藥劑使用時,要注意掌握用藥時間,蟲齡越小越好。
4.5打孔注藥防治
局部發生蟲害且噴藥困難的高大樹體,可于樹干基部打孔注藥防治。通過樹木蒸騰作用,將藥液傳送到葉部,使害蟲取食后致死,達到殺蟲的目的。利用打孔注藥機或手工鉆等在樹干基部的不同方向打3~4個孔,孔內注入內吸傳導性強的10%的吡蟲啉乳油,或40%的氧化樂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25%殺蟲雙水劑等。通常情況下,胸徑為10厘米的樹體用藥量為2~4毫升。注藥后注意封好注藥口。為提高防治效果,可每兩人一組,一人打孔,一人注藥并封口。
4.6毒環和毒繩防治
有上下樹干和越冬后上樹習性的害蟲,可利用將藥劑在樹干涂環或綁扎毒繩的方法防治。在幼蟲上樹前,用10ml2.5%溴氰菊酯+10ml氧化樂果+1kg廢機油混合,在樹干上涂3-5cm寬的閉合環。2.5%溴氰菊酯與廢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裝用紙繩制成毒繩,在樹胸徑綁縛2周。
4.7飛機防治
對于大面積的高大的片林,發生蟲害的林網、片林等應采用飛機防治,以達到迅速控制蟲害的目的。對于地勢平坦、林相整齊的林網、片林等,可采用超低量飛機防治,每畝用25%滅幼脲Ⅲ號40克,或阿維滅幼脲30克、30%高滲苯氧威30克。對林型復雜、建筑物高的林區,也可采用低量飛機防治,每畝用25%滅幼脲Ⅲ號30克,或3%高滲苯氧威25克。發生面積在5-10萬畝之間的,建議采用直升飛機防治;10萬畝以上的,建議采用運五飛機防治。
參考文獻:
1、李淳,《北方林木病蟲害防治實用技術》,內蒙古科學出版社,2003年。
文章標題:淺談楊樹食葉害蟲的監測與防治技術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1275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