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12-22 10:02 熱度:
摘要: 分析了山杏低產林的可行性論證,就山杏低產林不同的立地條件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改造技術措施進行了論述,為做好山杏低產林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山杏低產林,技術措施,改造
一、可行性論證
1、自然條件:子洲縣位于黃土丘陵溝壑區北部,榆林市南部,地理坐標為東徑109°29′8″-110°07′30″,北緯37°19′30″-37°50′00″,平均年降水量為436.1mm,夏季多雨,冬季干旱,年平均氣溫9.2℃,≥10℃活動積溫是在3441.8℃,極端最高氣溫38.8℃,極端最低-22.6℃,無霜期170天,年均日照時數2613.3小時,一般海拔為900-1300m,土壤土質為黃綿土。子洲縣光資源豐富,夏季溫度高,有利于杏果實的生長和成熟,為子洲縣杏的生長發育創造了條件。
杏薔薇科Posaceae櫻屬Prunus L學名Prunusarmeniaca L,是我縣的鄉土樹種,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杏是一種適應能力很強的樹種,耐寒、耐干旱,管理技術簡單,改良后結果早,見效快,經濟價值成倍提高,市場前景看好,經濟壽命長。我縣諸項氣候因子均適合改良后的良種,仁用杏的生長,且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是良種仁用杏:龍王帽、一窩蜂、大扁杏等品種生長的最適區之一。
2、栽培現狀
我縣杏樹保存面積16萬畝,散生樹220000株左右,遍及我縣18個鄉(鎮),550個行政村,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從溝到山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品種主要有端午杏、甜仁杏、苦仁杏、羊糞珠仁杏等十多個品種,多為低劣品種。栽培歷史悠久。我縣杏60%以上為成熟林(樹),幼齡林占30%,掛果樹達80%以上,成片林普遍低產,平均畝產鮮果不上400kg,散生樹很少有高產樹,散生樹平均株產不到30kg,因而對我縣杏低產林進行技術改造利用,是開發我縣山區行之有效的好途徑,它具有建成園快、長勢旺、旱投產的優點。
3、效益分析
根據周家鹼鎮,白家溝村的試驗,杏采用高接換頭,改良品種效果很好,成功率90%,當年枝條生長量40-70cm,第二年開始開花結果,從產量上看,高接換頭影響不大,價格上優質杏是老品種的三倍,也就是說,杏換頭后,第三年的年值至少可提高三倍,這對于廣大杏農來說是有利可圖的。
在2008年開始,我對白家溝村的22畝杏樹實行改造,進行科學管理,并設置了對照區,進行了詳實的記錄。見下表:
單位:畝、元
由上表可看出,改造后的杏林產量顯著提高,扣除改造過程中投工、施肥、防早等各種費用,平均畝增收1000多元。
二、改造的技術措施
1、選樹、品種改良
對生長在土層較薄,樹齡又大的衰老山杏樹不宜改造。從改良品種著手,逐步淘汰低劣品種,引進優質品種,如仁用杏種的一窩峰、白玉扁、新四號等品種,是杏低產林改造的主要措施之一。一般采用高接換頭法,對去秋今春栽植的實生苗,引進優良品種,如仁用杏:龍王帽、一窩峰、新四號等的接穗嫁接,省去育苗時間,成本低,只要加強保護管理,加快了發展速度。嫁接時,我區一般在春季,在杏樹發芽時,皮層不易剝離時,采優質杏樹(如仁用杏種的一窩蜂、新四號、龍五帽、三桿旗等品種)上年生枝的中部做接穗。接穗來源我區有桐條溝、董家灣、余新莊等鄉鎮,山西的臨縣,延安的吳旗縣等地,都有優質的仁用杏基地。嫁接時在接穗芽眼下部左右各削一刀,削面長4cm,靠砧木的外側稍厚一些,內側部分稍薄一些,角度要適當,然后在要接枝上(一般為2-5年生)剪斷,(粗度2-5cm為宜),用劈接刀將其劈開,深度以接穗能插入為宜,然后將插穗牢牢插入,使形成層對準,用塑料帶綁接口,剪掉的枝桿較粗時,應多插幾個接穗,有利于成活,插接穗時要露白0.4-0.5cm左右,有利于砧木和接穗的盡快愈合。然后套塑料袋,下部扎緊,以增溫保溫促進愈合。
還可以采用插皮接、帶木質部芽接、切接等方法改良品種。
2、蓄水保墑、合理施肥
在樹基進行擴穴,上切下墊,挖成魚鱗坑或水平溝,樹坑要深翻,結合施肥,擴大樹坑。以保持常年蓄水的作用,春追化肥秋灌糞。農家肥與化肥混合使用,施肥部位要依樹冠大小,冠徑外沿下開溝或挖穴施入。
3、除萌芽、修剪
接穗和砧木愈合成活后,應及時抹除砧木上的萌蘗,集中養分供應接穗生長。若嫁接未成活,可留1-2個健壯萌條,繼續培養,以備再接。杏樹修剪隨樹造形,疏除過密枝、徒長枝、交叉枝、下垂枝、衰老枝、枯死枝、病蟲枝等培養結果型枝組,改善通風透光,提高光合作用率。調節好生長與結果的關系,保持樹勢健壯,延長結果年限。
4、防治病早、鼠害加強管理
嫁接成活后,新梢嫩葉易遭受天幕毛蟲、金龜子等蟲危害。在后期防止白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桃蛀螟等的危害,同時也要妨止鼠類的危害,要及時防治。早春刮樹皮和冬季樹干涂白以消滅越冬害蟲、蟲卵、病菌孢子,防止日灼病。同時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促進苗木生長。
三、綜合分析及討論
經改良后的優良品種(如仁用杏:龍王帽、白玉扁、一窩峰、串鈴扁等品種),杏皮可制杏干、罐頭、杏脯、果丹皮、杏仁營養更加豐富,具有良好的木本油料樹種,核仁含油量高,可供高級食用油及食品工業原料,杏殼是加工活性炭的優質原料,材質堅硬是三類商品材。改良后,每畝收入上千元,引進良種(龍王帽、白玉扁、一窩蜂等品種)大面積推廣及改良杏樹是我區脫貧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
杏是我縣造林的先鋒樹種,同時也是四旁綠化的理想樹種。根深葉茂,是建設山川秀美、綠化荒山、治理黃土高原、保持水土、優化生態環境的優良樹種。
群眾對杏的栽培和管理積累了不少經驗,對杏的發展認識較深,視為山區脫貧致富的一條好途徑,我縣杏分布廣、數量多、品種雜、多為低劣品種,優質品種栽培極少,很難找到優質且品種單一的杏林,經濟效益低,遠遠不能滿足杏產業開發的需要,引進優良的仁用杏(龍王帽、一窩蜂、白玉扁、串鈴扁等品種)、部分食用杏品種進行對現有杏林改造的形勢的需要,群眾迫切的愿望,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盡管在長期的杏栽培中,廣大杏農積累了不少經驗,但普遍存在管理粗放,甚至自生自長,科技含量低,不按規程整地、施肥、防蟲、中耕除草工作,不會管理或不精心管理的現象比較突出,普遍存在產量低、經濟效益不夠顯著,嚴重制約著杏的經濟效益的發揮。隨著我區杏產業的開發,對我縣現有的杏低產林(樹),加強科學管理、進行改良是當務之急,具有廣闊的前景。
總之,引進優良品種(如仁用杏優良品種有龍王帽、一窩峰、串鈴扁、白玉扁等品種)對現有杏林(樹)進行品種改良,加強蓄水保墑、合理施肥、防治病早、鼠害是改造現有杏林(樹)的關鍵。在改良現有杏林的同時,還要大力推廣上述良種杏,這是群眾的愿望,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生態效益,是一項一舉多得蔭及當代造福子孫后代的千秋偉業,應大面積推廣之。
文章標題:山杏低產林的改良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1501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