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3-10-11 10:26 熱度:
摘要:介紹了開化縣筍竹兩用毛竹林標準化栽培推廣模式的主要做法,項目實施取得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通過該項目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該縣竹產業的發展和升級。
關鍵詞:筍竹兩用毛竹林,標準化栽培,推廣模式,浙江開化
開化縣位于浙江省西部,浙、皖、贛3省7縣交界處,浙江省重點林區。開化縣屬亞熱帶北緣季風氣候區,四季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境內山巒起伏,森林茂密,素有“西林海”之稱。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9萬hm2,占總面積84%,森林覆蓋率79.6%,森林蓄積量728.8萬m3,居全省列。自然條件對毛竹的生長也十分有利。竹資源豐富,全竹林規模已達到1萬hm2,有毛竹、剛竹、雷竹、淡竹、水竹及引進的細葉雷竹、哺雞竹等1O多個竹種,其中毛竹占90%。當地毛竹栽培歷史悠久,林農在毛竹生產經營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開化縣歷來重視毛竹生產,建國初竹面積只有733.33hm2,到1984年上升到3133.33hm2,1985年以后,毛竹基地建設發展加快。同時通過低產竹園改造,化撫育管理等措施,竹園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單位面立竹支數大幅度增加。全縣竹園平均立竹130支.通過低改造后的竹園,許多地方成了筍竹兩用基地,改變了以往單一采伐竹材的粗放管理方式。但從目前竹林生產經營水平來看,全縣有90%面積的竹林處于粗放經營狀態,竹林平均效益不足4500元/hm2,整體經營水平和效益較低,基礎設施比較落后,自身生產潛力還未充分挖掘。這種經營狀,一方面說明竹林經營的潛力巨大,另一方面也說明大力推廣高效竹林經營技術、全面提高竹林經營水平的任務還相當艱巨。因此,加快建設竹子現代示范區,大力推廣竹兩用毛竹林標準技術,優化配置土地、資本、技術、勞動力等資源要素,切實轉變增長方式,挖掘生產潛力,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建立和完善現代經營模式和運行機制,是當前該縣竹產業發展、實施興林富民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緊迫任務。在這個背景下,該縣于2007年開始建設竹子現代示范區2320.27hm2,項目輻射全縣毛竹筍竹兩用毛竹林生產基地6666.67hm2。目前,開化縣委、縣政府已將竹產業作為本縣林業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該項目的實施,對推動竹產業的發展和升級,逐步形成竹林栽培、加工、利用一條龍的產業化道路.發揮資源優勢,發展效益林業,實現農民增收,改善生態環境和促進新農村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建立組織.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建立了由開化縣林業局總工程師任組長.縣林業開發公司、林業局造林科、縣質監局有關人員為組員的項目領導小組。項目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規劃、決策、統籌、協調、監督等;成立了縣林業開發公司和鄉鎮林業工作站相關人員組成的實施小組,實施小組具體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工作,做好項目具體實施方案及管理制度(開化縣筍竹兩用毛竹林標準化栽培推廣示范項目實施方案、項目質量管理辦法、示范基地管理制度、項目農業投入品監督管理制度、年度實施計劃等),組織技術培訓,安排項目實施進度,合理使用項目實施經費,負責項目實施質量,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效的組織保障。
2建立筍竹兩用毛竹林標準化栽培技術培訓和推廣服務體系,開展技術培訓工作
開化縣林業局與浙江省林科院簽訂了技術咨詢服務協議.聘請浙江省林科院為開化縣竹筍兩用毛竹林標準化栽培技術咨詢服務單位。建立了開化縣竹產業生產發展項目責任林技人員責任制度,建立和完善省、縣、鄉3級林技人員,示范戶、示范片等科技入戶推廣服務體系,將林技人員的服務對象落實到農戶、山頭地塊。邀請毛竹培育專家等到竹區為農民開展技術培訓8次,培訓技術骨干人員100人,培訓竹農3500人,發放各類毛竹培育資料3000余份。建立圍繞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技術標準體系:配備必要的質量安全監控設備,定期開展示范產品質量安全自我檢測。保持生產記錄、農業投入品使用記錄、產品質量檢測記錄等檔案齊全、完整。筍竹兩用毛竹林標準化栽培技術如下:
(1)母竹選擇。從生長好的竹林中選取生長健壯、分枝較低、枝葉茂盛、竹節正常不開花、無病蟲害、總重2O以上、一至二年生的母竹。胸徑3-5cm,留枝葉4-6盤,頂部切口呈馬耳形且平滑不開裂。留有來鞭長20~30cm,去鞭長30~40cm,母竹所連竹鞭有5個以上健壯飽滿的側芽。竹鞭切口向外,平滑不開裂。竿柄、側芽、鞭根不得受損。竹蔸須帶宿土。
(2)造林地選擇。選擇海拔500m以下的山谷、山麓和山腰地帶,坡度小于25o的陽坡或半陽坡造林。土層深度80cm,腐殖質土25cm以上,以疏松、濕潤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為宜,pH值5~7。年平均氣溫,1月平均氣溫4~8℃。年降水量1000mm以上。
(3)整地。沿等高線帶狀開墾造林地。帶寬和帶距為3~4cm,整地深度為30cm,清除樹蔸、石塊。造林后1~2年內將未開墾帶輪流墾完。造林密度為450株/hm2,以該密度定點塊狀開墾,地塊的大小一般為2cmx2cm,其余同帶狀開墾。造林后1~2年內逐步拓展開墾范圍至全墾狀。穴長80-lOOcm、寬40~70cm、深40-60cm。
(4)栽植。造林季節一般在秋末初春,先將表土墊于穴底,將母竹根盤置于穴正中,保持母竹鞭根原有狀態,根盤表面比穴面略高,每株根盤兩側施腐熟有機肥25kg,或復混肥0.25-0.50kg,填土時,分層踏實,使鞭根與土壤密接。注意不得損傷竿柄和鞭芽。在填土接近根盤表面時澆1次透水,再覆土至母竹周圍成龜背形,并在距母竹100cm的上方和兩側開排水溝,風大處安支撐架。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保存率85%以上,發竹率8O%以上。
(5)幼林管護。前3年宜間作豆類、花生、綠肥等作物,以耕代撫。不能套種芝麻、玉米等高稈作物。中耕不能損傷竹鞭和鞭芽.并將間作物收獲后的秸稈埋于林地內。每年6、9月除草松土2次,直至竹林郁閉。將雜草鋪于竹林地或翻埋于土中。于造林當年的秋冬溝施有機肥10~15kg/株,第2年所留的新竹在每年的2、9月株施復混肥0.25-0.5kg。造林根盤處蓋草覆土保濕。林地積水時,及時排水;土壤干燥時,及時澆灌。及時疏去弱筍、小筍及蟲筍,保留健壯竹筍長成新筍。幼林期間,局部地方株林過密時及時疏伐。
(6)竹林培育。7~8月進行1次劈山。每隔6~8年墾復1次,深度為35cm。于發筍長竹當年的6-7月進行,坡度25。以上采用帶狀輪墾,寬帶及寬距為2-3cm,帶蔸采伐可免墾。按各地立地級竹林經營的產量指標來決定施肥量。一般每產1t的竹林,要消耗竹材中的N3.26kg、P0.75kg、K4.75kg,因土壤中K的含量較豐富,以施N:P:K:為5:2:1的復合肥為主,提倡多施有機肥。施肥采用株施和溝施法。株施在距竹竿基部30cm處的坡上方開深15cm左右的半月形溝,施入肥料并隨之覆土。溝施沿等高線水平開溝,深15-20cm,施入肥料并隨之覆土。
(7)病蟲害防治。按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總方針,以營林防護為基礎,加強病蟲預測預報,及時、準確指導防治。合理運用物理、生物、化學防治措施,科學、經濟、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蟲,確保優質豐產穩產。營林防治:加強竹林的培育,及時松土、除草,破壞病蟲越冬場所及中間寄主,及時清除病蟲害的筍、竹及枯枝、落葉。減少病蟲源。植物檢疫: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植物檢疫制度.防止檢疫性病蟲蔓延、傳播。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充分發揮有益生物對有害生物的抑制。化學防治:進行必要的化學防治,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采用經濟、高效、安全的防治方法,合理用藥,減少環境污染。注意用藥量。減少用藥次數,選擇作用不同的藥劑交替使用。
(8)采收。冬筍挖至立春前15d,春筍全程挖。按市場商品筍規格要求挖活筍、全筍,并及時挖去蟲筍,注意不損失竹鞭、鞭芽和鞭根,挖后覆土。在出筍高峰后期的7d內養留健壯的竹筍長竹。要求在竹林中分布均勻。每度養胸徑8~10cm的新竹1.35~1.50萬株/hm2。秋季挖新竹,采伐量應不高于生長量,以不改變竹林密度為準。遵照砍老留幼、砍密留疏、砍大留小、砍弱留強的原則,擇伐六至八年生竹,同時清理病蟲竹、風倒竹、雪壓竹。除竹林孕筍和發筍長竹期外其他季節皆可采伐。采取平茬或半蔸砍伐,伐后即打通伐蔸節隔。
3建立有效的標準化推廣模式和質量管理運行機制
開化縣筍竹兩用毛竹林標準化栽培推廣示范項目建立了“公司+農戶+標準化示范區”的推廣模式(見圖1)。開化縣林業開發公司的主要職責是負責成立實施小組。編制實施方案,組織農戶實施,開展技術培訓,進行技術指導,籌措資金,合理安排、規范資金使用等。農戶具體承擔示范基地和輻射基地的培育及產品的采收、銷售。開化縣三丫丫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常春毛竹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簽訂了產品購銷合同。
4項目實施取得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
截至2009年6月共到位資金353.5萬元,其中縣財政配套資金(毛竹低改)152.3萬元,由開化縣林業開發公司、生產基地、農戶自籌解決資金201.2萬元。項目累計支出353.5萬元.主要用于基地強化撫育,農藥、肥料試驗應用、推廣.基地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及人員培訓、產品檢測等。
4.1取得的經驗
4.1.1領導重視、機構健全是項目實施成功的保障。開化縣筍竹兩用毛竹林標準化栽培推廣示范項目立項后,開化縣林業局就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由林業局總工程師任組長。由于該項目規模較大、牽涉面廣,領導小組在項目總體規劃、基地落實、資金籌措、鄉鎮林業工作站項目技術負責人的確定以及項目實施小組人員的組織等工作上進行統籌安排,做了大量的協調指導工作,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分管林業副縣長、縣人大副主任多次深入基地調查指導,宣傳有關政策,極大地提高了林農實施項目的積極性。
4.1.2采用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是迅速提高林農掌握竹筍兩用毛竹林標準化栽培技術的有效手段。開化縣竹筍兩用毛竹林標準化栽培示范推廣項目實施小組采用集中培訓、現場培訓、錄像圖片展示和現場個別指導等多種形式對參與項目實施單位(林農)進行有效的培訓,使其在較短時間內掌握了竹筍兩用毛竹林標準化栽培技術。對技術骨干主要采用集中培訓和錄像圖片展示方式,培訓內容除標準化栽培技術外,還介紹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對實際操作的林農則主要采用現場培訓和現場個別指導等方式,讓項目操作人員熟練掌握竹筍兩用毛竹林標準化栽培技術。
4.1.3加強檢查監督是項目保質保量完成的關鍵。竹筍兩用毛竹林標準化栽培示范推廣項目是開化縣有史以來毛竹基地建設規模最大的項目,為了確保項目的成功實施,項目實施小組根據標準化栽培技術要求,經常開展檢查指導,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圓滿地完成了竹筍兩用毛竹林標準化栽培示范推廣項目任務。
4.2存在的問題
開化縣筍竹兩用毛竹林標準化栽培推廣示范項目的實施,時間緊、任務重,且項目實施面積大,涉及干家萬戶,項目實施進度、質量不平衡,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項目推廣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文章標題:作物生產科學論文樹木栽培范文參考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1907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