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8-08 11:29 熱度:
早春較典型的天氣過程是陰天、降雨或降雪,有低溫寒潮來襲;起風后天氣轉晴,氣溫開始回升,此時俗稱“冷尾冬暖”。文章闡述了塑料大棚辣椒無公害生產技術,包括品種選擇、培育壯苗、定植前管理、定植后管理等方面內容,以為提高無公害辣椒栽培效益提供參考。
《農村經濟與技術》農業經濟期刊,是由貴州省農業辦公室;貴州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主辦的農村刊物。主要任務是宣傳貫徹黨和政府關于農村工作的方針政策,傳播現代農業科學知識,推動農村改革,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
1品種選擇
選擇適合當地土壤、氣候及市場需求并且高產早熟、耐低溫、耐弱光的優良品種,如蘇椒5號博士王、蘇椒5號、江蔬1號、早豐1號等。
2培育壯苗
2.1苗床選擇
苗床應選土壤肥力較好、地勢高燥、采光性好、排灌方便、中性或微堿性、透氣性良好、未種過茄果類作物的田塊。
2.2播種時間
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及農民種植習慣等具體情況,冬季塑料大棚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種,苗齡40~45 d。
2.3種子處理
播前將種子去除秕籽,晾曬1 d后倒入48~50 ℃溫水中,用木條不斷攪拌約20 min,待水溫降至28~30 ℃時,浸泡24 h后,用多菌靈浸泡2 h,取出洗凈,放在25~28 ℃的環境中催芽,種子露白后播種。
2.4適時播種
選擇冷尾暖頭,晴天上午播種,播前整平床土,澆透底水,待水滲透后畦面不積水,上面撒1層細濕土刮平,播種后再覆1層0.8~1.2 cm厚的細潮營養土,以剛蓋好種子為度,用95%綠亨一號3 000倍液噴灑苗床,防治猝倒病,最后蓋好地膜,周圍壓好,以免透氣,降低溫度。
2.5分苗前管理
播種后及時覆膜保溫,白天控制在25~30 ℃,夜間控制在18~22 ℃,棚間相對濕度不能超過70%,5~7 d齊苗后,及時揭去地膜。撒0.5 cm厚細土護苗,防止倒伏及露根。每隔4~5 d噴75%百菌靈800~1 000倍液,防治猝倒病。
小苗出土時應適當降溫,白天20~25 ℃,夜間13~15 ℃,防止形成“高腳病”,當溫度高于25 ℃時,相對濕度大于70%時,不僅加重病害的發生,而且影響前期花芽分化,要適當通風,用灑水壺灑1次水,保證苗床土深3 cm左右的床土“握之成團,一顛即散”,這是苗床適宜濕度,可使幼苗緩慢健壯生長,利于培育壯苗。一般二葉一心期分苗,分苗前低溫煉苗2~3 d。
2.6分苗后管理
澆好分苗水,保持棚間較高的溫度,白天溫度25~30 ℃,夜間18~20 ℃,陽光過強時用草簾遮陽,分苗7 d即可緩苗。緩苗后,白天保持20~25 ℃,夜間15~17 ℃,嚴防徒長。保持土壤干干濕濕,減少根腐病的發生。對出現黃苗、弱苗、缺肥的苗應及時噴葉面肥。溫度超過28 ℃時,放小風,注意控水控肥。
3定植前管理
3.1施肥消毒
定植前15 d,翻耕土壤曬壟,有條件的地區夏季休閑時灌水覆膜,噴殺蟲殺菌劑,利用太陽光高溫滅菌和悶殺地下害蟲。早熟栽培應重施基肥,增施磷、鉀肥,施腐熟雞糞60~75 t/hm2、磷酸二銨450~600 kg/hm2、硫酸鉀750 kg/hm2,或施腐熟豬雜肥75.0~82.5 t/hm2、優質高效復合肥750~900 kg/hm2、腐熟的豆餅1 500 kg/hm2,施肥后深翻20~30 cm,有條件的地區可于施肥前翻耕凍壟。然后,用辛硫磷3 750 g/hm2噴霧,噴后起壟作畦。每畦栽2行,株行距35 cm×50 cm或40 cm×50 cm,畦距70 cm(俗稱大小行),栽4.50萬~5.25萬株/hm2,該栽培技術能協調密度與通風的矛盾,使個體得到充分的發育,群體得到充分發展。同時扣好塑料大棚,棚四周封嚴,以提高地溫,并且用藥劑進行大棚空氣消毒,為定植做好前期準備。
3.2施送嫁肥及低溫煉苗
定植前1周左右,用0.2%磷酸二氫鉀噴霧,不僅增加植株耐寒耐病能力,而且縮短定植后緩苗期;此時要加大放風量,進行低溫煉苗,白天20~22 ℃,夜間10~12 ℃,以使幼苗適應大田環境,免遭凍害。
3.3定植時間的選擇
當土表10 cm左右地溫達到10 ℃以上定植,可大大降低凍害;若定植過早,植株不發冷害重。
4定植后管理
4.1緩苗期管理
定植后,氣溫較低,大棚扣嚴,必要時加蓋小拱棚覆蓋,密閉5~7 d,白天保持30~35 ℃,相對濕度控制在60%~80%,提高地溫,促進生根,加快緩苗期,若溫度超過35 ℃時,晴天10∶00左右,揭掉小拱棚,防止幼苗徒長。
緩苗后,晴天上午施1次根萎力防治根腐病、莖腐病、疫病,要逐漸通風,借以調節溫度,白天控制在25~30 ℃,夜間15~20 ℃,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在門椒坐穩前可不再澆水。
4.2開花坐果期管理
開花后管理的重點是保護門椒,提高坐果率,此期以保溫管理為主,溫度白天保持26~28 ℃,夜間16~20 ℃,此期溫度一定不要低于15 ℃,否則會影響正常授粉,引起落花落果。為使辣椒低溫條件下順利坐果,促進果實膨脹,使用坐果靈噴霧,可使坐果率達80%以上,當門椒坐穩后結合澆水,用辣椒養根專用肥300 kg/hm2進行第1次追肥,溶水沖施在軟管中或畦溝中,加速果實膨大。
4.3盛果期管理
4.3.1溫度管理。通過放風或覆蓋草簾保證溫度不低于15 ℃,也不得超過35 ℃。在開花坐果期,低于15 ℃影響正常授粉,高于35 ℃時開花授粉不正常,易落花落果。有利于開花坐果的溫度為白天26~28 ℃,夜間16~18 ℃,在果實膨大盛期,適當降低溫度,加大晝夜溫差,有利于果實膨大。晝夜溫差10~12 ℃時,最利于果實膨大[2]。#p#分頁標題#e#
4.3.2肥水管理。辣椒既不耐旱也不耐澇,單株需水量不大,進入盛果期,不經常供水難以獲得高產,應采取小水勤澆,放水以淹沒根莖為宜,同時用35%福甲(立枯凈)可濕性粉劑30 kg/hm2沖施,防治辣椒根腐病。5月中旬至6月中旬,隨著晝夜放風和天氣干燥,棚內作物代謝旺盛,植株結果期需水量大,應7~8 d澆1次水,而且澆水量要足,要求澆后半天能滲透整個壟背行脊,并適當放風。適時追肥,每采1層果實,必須及時追肥,果實膨大到3 cm左右時,是追肥關鍵時期。辣椒對氮磷鉀三要素比例要求是1∶0.5∶3,需求量大,應結合澆水適時追肥。追肥方法:先在壟溝開15 cm左右的溝,然后隨水灌硫酸銨或尿素225~300 kg/hm2+硫酸鉀225~300 kg/hm2,也可以用磷酸二銨150 kg/hm2+硫酸鉀225~300 kg/hm2,上述配方可交替使用。
4.3.3保花保果。大棚辣椒在不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下易產生落花落果現象,一般通過調節大棚的溫濕度可為辣椒創造良好的外部生存環境,同時結合噴施坐果靈、防落素、2,4-D等生長調節劑,來達到保花保果的目的。
4.3.4整枝疏葉。根據辣椒的不同農藝性狀及田間栽培密度,為了保證通風透氣,加強光合作用及避免營養損失,及時剪除門椒以下沒有花芽分化的側枝。到結果中后期,下部椒果采收完畢,進行第2次整枝,此時促發的側芽已長到2~3節,每株選留2~3個健壯的側芽,抹掉其余的芽,及時摘除下部的老葉、黃葉,切斷病害的傳染源,追肥澆水和中耕松土,促進花芽分化,當側芽長到15~20 cm高時,將植株老枝全部剪去,一般在處暑前后修剪完畢。中后期,若群體太大,可適當拔除部分植株,對后期提高產量有一定的積極意義[3]。整枝疏葉前后1 d左右打1次殺菌劑,以免整枝疏葉使傷口感染。
4.3.5殺蟲除草。隨著天氣轉暖,氣溫升高,辣椒主要蟲害蚜蟲為害嚴重,必須及時清除田間雜草,破壞其寄生場所,同時配合噴灑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藥劑防除,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藥時要噴施葉背,一是葉背易吸收,二是蚜蟲大多數生活在葉背。注意該藥安全間隔期為10 d。
4.3.6病蟲害防治。根據病蟲害發生規律,遵循“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原則,使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及部分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防治,盡量使用最低有效濃度,認真執行各種農藥的安全間隔采收期,合理混用,輪換用藥,防止病蟲害產生抗藥性,控制農藥殘留量[4]。
(1)猝倒病。一是種子消毒,用30%苯噻氰(倍生)乳油1 000倍液浸泡種子、床土及營養土消毒,或用95%綠亨一號3 000倍液噴霧;二是加強田間管理,控制田間溫濕度;三是發病初期,用72%錳鋅·霜脲(克露)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70%丙森鋅(安泰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交替使用。
(2)疫病。一是前茬收獲后及時清潔田園,耕翻土地,與非茄果類作物輪作,提倡壟作或選擇坡地種植;二是加強田間管理,控制澆水,嚴防棚間相對濕度過大;三是噴施惠滿豐或愛多收,提高抗病力;四是立體消毒,即種子消毒、苗床消毒、大棚土壤消毒及大棚空間消毒;五是在田間出現中心病株時,及時噴灑灌根。用50%瑞毒酮可濕性粉劑250倍液,或72%錳鋅·霜脲(克露)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52.5%抑快凈水分散劑1 500倍液交替噴淋或灌根。
(3)根腐病。一是因地制宜,適期早播;二是加強田間管理,調節好棚間溫濕度,注意配方施肥,施腐熟的有機肥;三是發病初期,噴淋(灌)50%多寶(根病大掃除)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35%福甲(立枯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10 d左右噴(灌)1次,連續使用2~3次。
(4)炭疽病。一是發生嚴重的地塊,實行與瓜、豆類蔬菜輪作2~3年;二是定植后,用0.2%磷酸二氫鉀加1%肥皂水噴霧防治;三是用0.01%白糖+0.2%磷酸二氫鉀+0.5%尿素葉面噴霧防治;四是用80%碳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丙森鋅(安泰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80%波爾多液(必備)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防。以上藥劑交替使用,每7~10 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5)病毒病。一是用5%蚜虱凈乳油2 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白粉虱,切斷傳毒媒介;二是在苗期、定植初期和開花期使用20%病毒A 500倍液,或1.5%菌毒清1 0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油1 000倍液防治。以上藥劑輪換使用,每5~7 d防治1次,連用2~3次。
(6)蚜蟲。一是用DDV 2 250 g/hm2拌土112.5 kg/hm2在田間撒施后,閉棚悶殺1夜,撒前不澆水,保持土壤偏干,選晴天中午操作,幼苗期、盛花期慎用;二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
(7)棉鈴蟲等蟲害。辣椒主要蟲害除蚜蟲外,還有棉鈴蟲、煙青蟲、茶黃螨、白粉虱、煙粉虱等。棉鈴蟲、煙青蟲用Bt乳劑5 mL/L,或蘇云金桿菌6號液劑1 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青青樂)乳油3 000倍液,或5%氟蟲脲(卡死克)乳油1 500倍防治,以上藥劑交替使用。螨蟲則用殺螨特、噠螨靈、殺毒素、克螨特等藥劑防治。
注意植物性或礦物性農藥采收前3 d不能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在采收前7~15 d不能使用。盛果期,上午不能打藥,一定要下午打藥,否則影響正常受精,易形成僵果。
5參考文獻
[1] 王耀林.大棚蔬菜栽培技術[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8.
[2] 朱振華.果園綠肥利用方法[J].農民科技培訓,2005(7):45.
[3] 于金山,于麗萍,苗春鳳.辣椒干公無公害生產技術[J].農業知識:增收致富,2006(4):17.
[4] 褚麗麗.辣椒的無公害種植技術[J].現代農業,2006(7):32-33.
文章標題:塑料大棚辣椒無公害生產技術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3270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