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7-03-11 16:16 熱度:
稻縱卷葉螟是水稻常見的病蟲害之一,嚴重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給廣大農戶帶來困擾,甚至影響作物的經濟效益。
《北方水稻》是我國唯一一本以報道粳稻產業發展為主的科技期刊,辦刊過程中,始終圍繞推動我國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業科技進步、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為辦刊宗旨,立足我國北方稻區,面向全國,匯集先進的水稻科研成果、最新的生產技術,整合品種、農資、糧機等資源,完美詮釋粳稻產業,全方位地為廣大讀者提供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信息,深受廣大讀者青睞。
近年來,有的農民不能科學安全使用農藥,在水稻上大量、重復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導致水田害蟲的天敵大量死亡。據調查,水田捕食性天敵如蜘蛛、赤眼蜂等越來越少,赤眼蜂的卵寄生率已在10%以下。天敵數量的減少,使天敵控制能力下降,也是稻縱卷葉螟持續猖獗原因之一。
1發生特點
1.1遷入早
2006~2007年稻縱卷葉螟遷入第1峰分別在7月18日、7月11日。系統田趕蛾資料表明,2006年、2007年四(2)代稻縱卷葉螟累計蛾量分別是1 912.5頭/hm2、3 262.5頭/hm2。峰期較常年早,遷入量較常年多,四(2)代稻縱卷葉螟成蟲都能經過繁殖并過渡到六(4)代,成為水稻穗期的蟲源,致使六(4)代稻縱卷葉螟成為水稻上的主要危害代。近幾年稻縱卷葉螟遷入期明顯提早。
1.2峰期長
2006年系統田趕蛾,8月13日進入五(3)蛾始盛期,8月20日達發蛾高峰日,為6.465萬頭/hm2。五(3)代累計蛾量為30.75萬頭/hm2,8月19日田間調查,系統田有卵140粒/百穴,有幼蟲60頭/百穴;大田有卵177.8粒/百穴,有幼蟲6.7頭/百穴。8月25日田間調查,系統田有卵90粒/百穴,有幼蟲(2齡)100頭/百穴,卷葉率為2.5%;大田平均有卵73.3粒/百穴,有幼蟲6.7頭/百穴,五(3)代屬大發生。六(4)代稻縱卷葉螟9月2日為發蛾高峰日,峰期持續到9月20日,發蛾高峰日持續近20d,實屬罕見。六(4)代累計蛾量為79.07萬頭/hm2,據9月5日田間調查,系統田有卵12.5粒/百穴,有幼蟲425頭/百穴,卷葉率為17.7%;大田有卵8.3粒/百穴,有幼蟲58.3頭/百穴,卷葉率為1.83%,六(4)代在本地為大發生。2007年,五(3)代成蟲8月9日達最高峰,為14.33萬頭/hm2,蛾峰一直持續到9月10日,長達30d,五(3)代稻縱卷葉螟發蛾高峰期之長、發蛾量之高在我縣屬歷史罕見,達特大發生級別;六(4)代稻縱卷葉螟發生情況更為復雜,從8月21日起田間蛾量逐日大幅上升,到8月31日達16.35萬頭/hm2,9月1日、2日下降到10.24萬頭/hm2、8.93萬頭/hm2;至9月3日、4日、5日分別達到23.81萬頭/hm2、23.34萬頭/hm2、22.80萬頭/hm2;而到9月6日、7日又突然下降到8.78萬頭/hm2、5.76萬頭/hm2,之后一直到9月21日都在7.50萬頭/hm2上下波動,峰期達20d,為多年來罕見。近幾年稻縱卷葉螟主害蛾盛期延長。
1.3范圍廣
稻縱卷葉螟常年在本地呈間歇性局部發生,東部沿海海頭、宋莊、羅陽等鄉鎮稻田蟲量大于西部城頭、歡墩、班莊等鄉鎮的稻田蟲量。自2003年以來我地稻縱卷葉螟都達到了大發生水平,漏治田水稻白葉率接近100%。2006~2007年稻縱卷葉螟發生覆蓋面明顯比常年廣。
1.4危害重
常年稻縱卷葉螟危害造成水稻減產一般在1成以內,重的田塊在20%左右。2006~2007年漏治田稻縱卷葉螟危害減產4~6成,重的達82.5%。由于這2年稻縱卷葉螟發生量特大,其危害損失也明顯重于常年。
2大發生原因分析
2.1遷入量大
2006~2007年,由于受蟲源地發生重、基數高的影響,本地四(2)、五(3)代遷入量很大。2006~2007年在7月中旬都有1個明顯的稻縱卷葉螟成蟲遷入峰,又分別在8月20日、8月9日各有1個較大的遷入峰;而常年只在8月18日左右有稻縱卷葉螟遷入現象,且遷入量明顯低于2006~2007年的水平。據定點調查,常年五(3)代田間蛾量在8 100頭/hm2以內,高的年份在1.095萬頭/hm2左右,而2006~2007年五(3)代稻縱卷葉螟田間蛾量分別達6.465萬頭/hm2、14.33萬頭/hm2。這2年稻縱卷葉螟遷入量明顯高于常年的水平,加重了稻縱卷葉螟在本地的危害。
2.2繁殖代次多
2006~2007年由于遷入早,稻縱卷葉螟能在本地成功繁殖3個代次,使六(4)代也成為主害代;常年稻縱卷葉螟只能繁殖2個代次,主害代是五(3)代。據多年系統調查結果表明,稻縱卷葉螟自然繁殖每增加1個代次,其危害蟲量上升62.2±7.3倍。這2年稻縱卷葉螟主害代在五(3)代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蟲量基數更大的六(4)代,使稻縱卷葉螟在水稻上的危害程度明顯上升。
2.3殘留基數高
2006~2007年四(2)稻縱卷葉螟遷入危害期間,由于田間蟲量少,農戶思想麻痹,防治不力,導致殘留蟲量較高,為下一代的發生提供了大量本地蟲源。2006年五(3)代稻縱卷葉螟防治效果好的田塊,百穴殘蟲6.7頭,卷葉基本未見;而防治效果差的田塊,百穴殘蟲達200頭以上,卷葉率在40%左右。這2年由于前期稻縱卷葉螟防治不力,殘留基數高,導致主害代稻縱卷葉螟防治難度加大,從而使危害程度加重。
2.4氣候條件適宜
稻縱卷葉螟的遷入一般需存在垂直氣流;否則難以降落。2006~2007年的7~8月,本地垂直氣流強烈,過程性降雨多,雨量大,雨日多,對四(2)代稻縱卷葉螟多頻次、不間斷的遷入十分有利;2006年8月6~8日、2007年8月7~11日期間再次出現較大的過程性降雨,稻縱卷葉螟再次遷入本地,且遷入量較大。另外,2006~2007年8月持續低溫陰雨,對四(2)代稻縱卷葉螟卵的孵化也十分有利。這2年適宜的氣候條件,有利于四(2)代稻縱卷葉螟的發生與存活,從而為后期稻縱卷葉螟大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
2.5寄主品種有利
近年來,種植的水稻品種較多、栽培方式復雜,水稻品種間生育期長短相差較大,并普降暴雨,雨量達176.6mm,水稻倒伏面積達2 866.7hm2,致使水稻病蟲害大流行。上述原因導致了2006~2007年水稻生育進程推遲,生育期參差不齊,無效分蘗多,后期植株偏嫩,從而更有利于稻縱卷葉螟產卵,有利于稻縱卷葉螟的存活與危害。2006年水稻生育期間長期連續陰雨,水稻病蟲害嚴重,2007年由于8月19~20日臺風“韋帕”在我縣登陸,風力10~12級,內陸風力12m/s,全縣卵與低齡幼蟲存活,加重危害。
文章標題:稻縱卷葉螟的特點及防治措施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3516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