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7-05-04 11:58 熱度:
由于地域差異,我國南方和北方的蔬菜種植有很多不同,黃瓜是一種在北方非常常見的蔬菜,本文主要研究黃瓜在北方的種植特性。
《當代蔬菜》國家級農業期刊投稿,在農村有著相當的影響力。是一份面向全國城鄉發行的致富類綜合性報紙,以推廣農業實用技術、傳遞農業市場信息、傳授脫貧致富經驗、解答農民疑難問題為辦刊宗旨。其讀者對象為:城鎮、農村有一定文化知識的生意人、教師、農技人員、農村干部、農村專業戶、農民等。
黃瓜是一種世界性的重要蔬菜,也是我國北方地區種植范圍最廣、面積最大的蔬菜種類之一。但目前我國蔬菜的單茬種植時間一般較短,基本為短季栽培;長季節栽培可以延長蔬菜生長期和采收期,減少栽培管理等重復勞動,以達到減少生產成本,提高蔬菜產量和生產效益的目的。本文概述了北方蔬菜中黃瓜的營養價值,栽培中的環境因素對黃瓜產量與營養價值的影響,最后討論了北方地區黃瓜的栽培模式優化設計與實現價值。
在我國的北方乃至世界性的蔬菜中,黃瓜的栽種比較多。由于其富含蛋白質、鈣、磷、鐵、抗壞血酸等而深受廣大人們的喜愛。但是在我國北方地區,由于自然氣候的限制,很多地區不能一年四季進行露地生產,導致黃瓜消費的經常性與生產的季節性存在很大矛盾,寒冷干燥的冬季或炎熱多雨的夏季,使黃瓜難以在露地生長,只能靠設施栽培,才能做到周年生產、保證供應。由此可見,實現北方黃瓜蔬菜的全季節栽培,首先要選出優良的黃瓜品種,同時,為了保證其生長勢旺盛,還需要研究其不同生長時期的光合特性;適宜的栽培密度是促進全季節栽培黃瓜產量提高所必需的。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北方蔬菜營養價值與栽培發展,現報告如下。
1.北方蔬菜中黃瓜的營養價值
在我國北方現有日光溫室黃瓜生產中,寒冷季節主要的生長限制因子是光照時數少、光照度弱、溫度低,黃瓜正常生長要求的溫光條件很難滿足。在全季節栽培中,這些同樣也是限制產量、品質的主要環境因子,因此耐低溫、弱光的溫室專用黃瓜品種是全季節栽培品種選擇的主要目標。綜合考慮,適宜品種需要產量高、抗病力較強;雌花節位低、瓜碼密,瓜條大小適中、外觀和風味良好;生長勢較旺而不徒長,分枝較少;既耐熱、抗寒,又耐低溫弱光。其具體的生長與營養價值如下:
1.1生長發育方面
不同黃瓜品種苗期生長勢不同,株高以歐亞雜交種較高,真葉面積及植株開展度依黃瓜品種不同而不同。同一品種不同生長季節其秧苗長勢也不同,主要表現為有效葉面積和真實葉面積秋冬季明顯大于冬春季,這可能與苗期所處環境不同有關,不同類型黃瓜品種營養生長存在較大差異。
1.2品質營養方面
黃瓜的品質大體分為商品品質和營養品質,黃瓜商品品質的好壞不僅影響到鮮食的價值,并且也影響商品的經濟效益。我國北方人民的消費對象主要是黃瓜瓜條長線型,瓜柄較短,瓜條粗,采肉厚,青脆可靠等。而南方人民主要的消費對象是旱黃瓜。與北方消費習慣相比他們,其瓜條相對拔短、粗,果皮淺綠,果肉鮮脆。因此,根據各地人們不同的消費特點選擇品種。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對蔬菜產品不只是數量的要求,更主要的是追求質量和品質――要求外觀整齊、口感誘人、風味獨特,關注農藥及有害物質殘留的同時,更注重產品具有豐富、均衡的營養成分。黃瓜在眾多蔬菜中雖然談不上營養十分豐富,但是確有其獨特之處,維生素C含量位于各種蔬菜之前列,黃瓜還可作為天然的減肥食品,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糖、蛋白質及許多礦物質。
1.3產量方面
黃瓜產量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性狀,據研究表明,影響黃瓜產量的因素很多,植株單株分枝數多,果實總產量容易獲得高產。短果型品種早熟性均表現好,早期產量高,歐洲型水果黃瓜品種在溫室栽培產量上顯著高于其他品種。
1.4抗性方面
室內低溫、弱光、高濕等特定的不良環境,不僅使冬季暖光溫室黃瓜的產量顯著降低,還增加了藥劑防治病害的成本,使日光溫室增產的效益降低。
2.栽培中的環境因素對黃瓜產量與營養價值的影響
2.1 CO2濃度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周圍環境、CO2濃度高低與植物生長狀況及產量密切相關。自然條件下,空氣中CO2濃度為300mg/L,可以滿足作物的生長;在大棚、溫室等密閉空間,CO2濃度往往不能滿足黃瓜生長的要求,因此要進行CO2的調節。在一定范圍內,光合效率隨著C02濃度的增大而增強。CO2濃度增加,提高光合速率,降低氣孔導度。但是,在高濃度CO2的空氣中,測定時沒有觀察到光合速率的降低,因為這時氣孔導度不是光合速率的限制因子,而細胞間隙的CO2濃度是影響的主要因素㈣。如濃度過高,則會導致植物CO2中毒,光合效率下降。
2.2光照
光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光質和光強兩方面,直接或間接影響植氣孔的開閉、光合效率,以及植物對養分和吸收和利用。在一定范圍內,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如光強超過一定限度,光合作用的暗反應來不及利用過多的ATP和NADPH,葉綠素和光化學反應系統利用不了過剩的光,甚至強光下部分葉綠素分子遭到破壞,都會致使黃瓜生長出現異常。
2.3溫度
黃瓜是喜溫蔬菜,最適的同化溫度為25~32%,最低溫度為3~6℃,最高溫度為42~44%。連續45%℃高溫3小時,雌花不能開花,光合作用急劇衰退,代謝機制受阻。高溫脅迫,黃瓜的呼吸作用消耗量大于光合作用增加量,因此,雖然總光合作用增加,但由于呼吸作用的牽制,凈光合作用反而有所下降蚴。
2.4種植密度
黃瓜植株較大,對營養面積的反應較為敏感,因它是中耕作物,需有一定株行距才能進行田間管理,以保證每株植株得到良好的生育環境。黃瓜如果栽培過密,營養過大,容易快速生長,影響了通風透光,降低產量;如果栽培過稀,單能面積株數少,果實少,也影響產量。
2.5北方地區黃瓜的總體營養價值優化
黃瓜果實中維生素C含量與品種的耐熱性有密切聯系。夏季,光合作用強,葉片中維生素C含量高會導致自由基增多,對植株造成傷害,品種耐熱能力下降,可能導致減產。其中永昌9618這一品種適合北方寒冷地區冬、春日光溫室大棚生產,具有極強的耐低溫弱光性,前期產量較高,總產量最高。但這一品種在夏季產量急劇下降,可能是因為品種耐熱性差,也不排除栽培管理的原因。從產量的季節分布可以看出,永昌9618的秋冬季和春季產量最高,但夏季產量偏低,不適合進行全季節栽培。從果實品質方面來看,夏季黃瓜果實商品品質和營養品質普遍優于冬季,這是由于冬季溫室內低溫弱光的環境條件對植株的生長造成負面影響,從而也會降低果實的品質。從整體上看,在整個生長周期內,黃瓜雖有輕度感染白粉病、霜霉病,但對總體產量影響不大。
總之,在北方黃瓜的栽培中,秋冬積極溫室內光照強度較弱,合理地調整種植密度,可以有效利用太陽光能促進植株生長。而在春夏季節,適當減小種植密度,有利于植株群體之間的空氣流通,從而增大葉面附近的二氧化碳濃度,有利于進行光合作用。同時,由于植株生長勢強,對產量的提高有促進作用。
文章標題:黃瓜在北方的栽培模式與發展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3564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