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7-05-31 14:16 熱度:
我國大豆的種植范圍也是比較廣泛的,淮北地區是安徽省也是全國大豆主要產區之一,大豆生產在該區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論述了淮北地區夏大豆花莢期田間管理技術。
《大豆科技》1993年創刊,是由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作物學會大豆委員會與全國大豆科技推廣協調指導小組聯合主辦,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期刊,是我國唯一一本以普及生產技術、傳遞行業信息、指導大豆生產為宗旨的專業期刊。
從促弱控旺、防旱排澇、防病治蟲等方面總結了淮北地區夏大豆花莢期管理技術,以促進當地夏大豆的高產栽培。
大豆花莢期的田間管理在高產栽培實踐中尤為重要。大豆由苗期進入開花結莢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對肥水及陽光需求量大,因此該時期是大豆獲得高產的關鍵時期,應協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保證莢多粒多[1-2]。
1 促弱控旺
若進入初花期的大豆長勢較弱,估計當前(5 d內)至盛花期仍不能封行的田塊,可在初花期的雨前或者澆水前追施尿素45 kg/hm2或磷酸二銨75 kg/hm2,或在盛花期和終花期分別葉面噴肥1次,每次用尿素3 kg/hm2、磷酸二氫鉀3 kg/hm2,加水450 kg/hm2左右;根據天氣、土壤墑情和豆株長勢,在初花至盛花期澆水1次。在大豆生長后期,噴施1%磷酸二氫鉀,也具有良好的增產效果。特別是肥力水平低的田塊,增施有機肥和磷肥的增產效果更為顯著[3]。
若密度較大,生長旺盛,初花期即封行有徒長趨勢的田塊,或遇陰雨連綿、氮肥量大造成豆株旺長,可于初花期用15%多效唑450~750 g/hm2均勻噴霧1~2次,2次間隔5~7 d,能明顯降低株高,增強抗倒伏能力。
2 防旱排澇
花莢期是大豆吸水速度最快、耗水量最多的時期,持續適宜的土壤墑情,可促進植株生長,利于保花、保莢,提高產量和品質[4];當耕層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低于16%,且預計在7~10 d內無降雨的情況下要及時灌溉,不能在葉片凋萎后再進行灌溉。灌溉所用的水最好選用溝河塘水,灌溉以在10:00前、12:00以后進行為宜。大豆耐澇性較差,特別是開花結莢期遇淹水或受漬后易造成大量落花落莢,因此遇暴雨天氣要注意開溝放水,排澇防漬。也可于5月底以前,利用農閑時間整修農田灌排設施,清理地頭溝、主干溝、腰溝,以利花莢期遇暴雨天氣時,能及時徹底地排除田間積水。
3 防病治蟲
淮北地區夏大豆開花結莢期常見病害有大豆紫斑病、大豆紋枯病、大豆霜霉病、大豆炭疽病、大豆灰斑病等。其中以大豆紫斑病較為常見,大豆紋枯病在花莢期遇連陰雨天氣,密度較大、通風透光不良的地塊發生。大豆紫斑病菌可危害大豆莖、葉、莢及籽粒,病斑紫紅色,葉、莢上病斑圓形,莖上病斑長條形,籽粒上病斑不規則形,尤其是臍部病斑顏色較深,嚴重時全部種皮呈紫色,無光澤,粗糙并具裂縫,嚴重降低大豆商品質量,結莢期高溫多雨有利于此病的發生。可于發病始期、大豆盛花期和結莢期各施藥1次,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125~1 500 g/hm2加水450 kg/hm2,機噴15桶/hm2,可兼治其他真菌性病害;也可與防病相結合,進行葉面施肥,噴尿素7.5 kg/hm2、磷酸二氫鉀2 250 g/hm2加水450 kg/hm2,以保證后期的用肥需求。大豆紋枯病在旬降水量40 mm以上,田間相對濕度85%以上,溫度15~30 ℃的連陰雨天氣,一般連作地或密度較大、通風透光不良的地塊發生。葉上病斑水漬狀,天晴時病斑呈褐色,逐漸枯死脫落,并蔓延至葉柄和分枝處,嚴重時全株枯死。莢上形成灰褐色、水漬狀病斑,上生白色菌絲,后形成褐色菌核,種子被害后腐爛。可于發病初期使用37%井岡・蠟芽菌可濕性粉劑1 125~1 500 g/hm2加水450 kg/hm2均勻噴霧。
大豆開花結莢期多種害蟲混合發生。葉面蟲害有豆蚜、紅蜘蛛、造橋蟲、甜菜夜蛾、卷葉螟、豆天蛾、斜紋夜蛾等;鉆蛀莖稈及葉柄的豆桿黑潛蠅;蛀食幼莢的豆莢螟、食心蟲以及危害根部的蠐螬等;一般7月上中旬初花期使用阿維菌素防治甜菜夜蛾,兼治蚜蟲、紅蜘蛛、卷葉螟、造橋蟲、豆桿黑潛蠅等;在花莢盛期使用甲維鹽噴霧防治豆莢螟、食心蟲兼治豆天蛾、斜紋夜蛾等葉面害蟲。在蠐螬成蟲盛發期,可噴施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 000倍液等。7月下旬蠐螬的蟲體小,可在大豆的根部撒施14%樂斯本顆粒劑22.5 kg/hm2,或3%辛硫磷顆粒劑75 kg/hm2,加細土750 kg/hm2,然后淺鋤或澆水。如前期未對蠐螬進行防治,一旦在8月中下旬發現有零星發生時,可立即用50%辛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進行防治,效果良好。
4 灌溉降溫,保花保莢
7月下旬后,淮北大豆主產區極易遇到伏旱,這時期光照強,溫度高,如果氣溫達35 ℃以上,密閉的大豆群體內溫度達38 ℃以上,若此時大豆遇旱(根際土壤含水量低于16%),植株中下部的幼莢、花及花芽因快速失水而干枯,從而造成大量落花落莢,植株體內氮素過剩,常常導致生長后期的貪青旺長。因此,花莢期豆田干旱必須及時灌溉。灌水可通過蒸發降低植株間溫度,防止落花落莢,促進植株正常生長,增加產量,還有助于蛋白質積累,提高大豆品質。
5 參考文獻
[1] 盧河山,吳風香.夏大豆高產穩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4(7):19-20.
[2] 周玲娣,楊兆光.邳州市夏大豆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23):53.
[3] 王艷麗.淮北地區夏大豆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9):60.
文章標題:淮北地區夏大豆花莢期田間管理技術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3583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