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7-06-28 14:45 熱度:
小菜蛾是一種常見的作物病蟲害,這種害蟲抗藥性比較強,難以防治,給農戶帶來困擾,本文主要研究了兩種農藥對小菜蛾試驗種群繁殖的影響。
《廣東農業科學》是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和華南農業大學合辦的農業綜合性科技期刊,一貫堅持“立足本省,面向基層、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的辦刊方針,主要報道農牧漁業科技新成果.
研究了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和茚蟲威對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試驗種群凈繁殖率及生殖的影響。結果表明,4個甘藍品種噴施3次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后,小菜蛾試驗種群的凈繁殖率(R0)總體表現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茚蟲威不同濃度處理下R0總體表現為隨處理時間的延長而遞增,以品種紫鉆最為明顯,藥后15 d其40 mg/kg處理R0增至55.90%;小菜蛾試驗種群成蟲產卵量與農藥的品種、濃度和藥后時間有關。與各自對照相比,79.17%的處理藥后4 d成蟲平均單雌產卵量下降,87.50%的處理藥后15 d成蟲平均單雌產卵量上升,噴施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后8 d比對照上升的處理數居多,而噴施茚蟲威后則相反;單一多次施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和茚蟲威可引起小菜蛾再猖獗,其機制可能與農藥直接刺激小菜蛾生殖有關。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一種世界性農業害蟲,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當年發生世代多,世代重疊嚴重,繁殖快、抗藥性強,已成為生產中最難防治的害蟲之一[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是抗生素類殺蟲殺螨劑,茚蟲威是惡二嗪類新型高效殺蟲劑,兩種農藥都是目前蔬菜生產中防治小菜蛾的理想藥劑[2-6],但不科學地使用會導致農藥“3R”(殘留residue、抗藥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問題的產生。本研究針對實際生產中農戶單一多次施藥習慣,以小菜蛾喜寄生植物甘藍為材料,研究了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和茚蟲威對小菜蛾試驗種群凈繁殖率(R0)和成蟲產卵量的影響,探討了這兩種農藥引起小菜蛾再猖獗的可能性,為科學、合理、有效地使用這兩種農藥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4個品種甘藍(Brassica oleracea)種子均為市售,為武漢市主栽品種,其中京豐一號(A)、夏致(C)為河北省邢臺市蔬菜種子公司產品;雙環王(B)為邢臺雙環種業有限公司產品;紫鉆(D)為河北省邢臺市邢研種業有限公司產品。
農藥及用量: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以下簡稱“甲維鹽”),河北潤達農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施藥濃度設2.5、5.0和10.0 mg/kg 3個梯度;20%茚蟲威水分散粒劑(以下簡稱“茚蟲威”),北京華戎生物激素廠生產,施藥濃度設10.0、20.0和40.0 mg/kg 3個梯度。
小菜蛾試驗種群:2011年10月在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武湖基地甘藍菜地采集田間小菜蛾,在室內用未接觸任何農藥的甘藍葉片連續飼養,作為室內供試種群。
1.2 試驗方法
甘藍苗于2012年4月10日定植于防蟲網大棚(規格38 m×6 m×2.8 m)內,采用深溝高廂雙行栽培,大行距0.9 m,小行距0.3 m,株距0.5 m。4個甘藍品種、2種農藥、3個濃度梯度,共24個處理,甘藍隨機區組排列,各品種以未施藥甘藍為對照。于甘藍結球期5月11日第一次施藥,后每 5 d追施1次(與農戶田間防治習慣間隔期一致),連續追施2次。第三次施藥后于藥后4、8、15 d采集內葉,用打孔器打成直徑9 cm的圓片后置于培養皿(直徑9 cm)內,每皿2片,每皿放置小菜蛾2齡幼蟲20頭,重復3次(每處理60頭)。小菜蛾2齡幼蟲置于養蟲室 [溫度(24±1)℃、相對濕度為(70±10)%、光/暗=12h/12h]內持續用取樣葉片飼養至蛹,計算化蛹率;蛹羽化后計算成蟲羽化率和雌蟲比例;羽化后隨機挑選健康雌雄成蟲1對配對交配產卵,每2 d收集1次卵塊,直至雌蟲全部死亡,計算單雌產卵量;取前2 d所產卵塊觀察卵孵化情況并計算卵的孵化率,隨機挑選初孵幼蟲20頭至培養皿內,飼養至2齡,計算至2齡幼蟲存活率,并計算每處理每次重復種群的凈繁殖率(R0),R0=化蛹率×羽化率×雌蛾比例×單雌產卵量×孵化率×初孵幼蟲至2齡幼蟲存活率×100%。以對應的對照小區內采集葉片飼養幼蟲為對照。試驗數據采用SPSS 18.0中LSD分析法進行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取食噴施不同濃度甲維鹽的甘藍葉片后小菜蛾的凈繁殖率的變化情況
取食噴施不同濃度甲維鹽的甘藍葉片后小菜蛾的凈繁殖率的變化情況見圖1。從圖1可以看出,4個品種甘藍噴施甲維鹽3次后,不同濃度、不同時間小菜蛾種群的凈繁殖率變化規律有所不同,但總體趨勢是藥后4 d比對照下降的處理居多(占58.33%),藥后8 d回升(比對照上升的處理占66.7%),藥后15 d比對照上升的處理數持續增至83.33%,表現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京豐一號甘藍噴施甲維鹽3次藥后4 d 3個不同濃度處理的平均凈繁殖率均低于對照,藥后8、15 d則均高于對照,且藥后15 d小菜蛾種群的凈繁殖率隨濃度的增加增殖加快,但9個處理與各自對照相比均無差異。對于雙環王、夏致和紫鉆這3個品種,凈繁殖率隨甲維鹽濃度增加變化無規律。
2.2 取食噴施不同濃度茚蟲威的甘藍葉片后小菜蛾的凈繁殖率的變化情況
取食噴施不同濃度茚蟲威的甘藍葉片后小菜蛾的凈繁殖率的變化情況見圖2。從圖2可以看出,茚蟲威不同濃度處理下小菜蛾種群的凈增值率總體表現為隨處理時間的延長而遞增,以品種紫鉆最為明顯,其40 mg/kg藥后15 d處理R0增至最高為55.90%,為處理最高值。茚蟲威處理雙環王藥后4、8和15 d,與各自對照相比,小菜蛾種群的凈繁殖率均下降,且藥后8 d,20、40 mg/kg濃度處理以及藥后15 d 10 mg/kg處理均顯著低于對照;對于品種京豐一號、夏致和紫鉆,除京豐一號噴施茚蟲威40 mg/kg藥后4 d、10 mg/kg藥后8 d,夏致噴施茚蟲威10 mg/kg藥后8 d,紫鉆噴施茚蟲威40 mg/kg藥后4 d、10和40 mg/kg藥后8 d均低于各自對照外(均無差異),這3個甘藍品種的其他處理凈繁殖率均高于對照,且10 mg/kg處理京豐一號藥后4 d,20 mg/kg處理夏致藥后8和15 d,40 mg/kg處理紫鉆藥后15 d顯著高于各自對照,分別是各自對照的3.83、5.23、2.53和2.39倍。
2.3 取食噴施不同濃度農藥的甘藍葉片后小菜蛾的產卵情況
取食噴施不同濃度農藥的甘藍葉片后小菜蛾的產卵情況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農藥對甘藍小菜蛾成蟲產卵量的影響因品種、處理濃度和藥后時間不同而有所不同。與各自對照相比,79.17%的處理藥后4 d成蟲平均單雌產卵量下降,降幅在0.69%~57.30%,其中京豐一號噴施甲維鹽、夏致噴施茚蟲威處理成蟲產卵量全部顯著低于對照;甘藍紫鉆噴施甲維鹽5.0、10.0 mg/kg、茚蟲威20、40 mg/kg后4 d成蟲平均單雌產卵量高于對照,其中甲維鹽處理差異不顯著,而茚蟲威20 mg/kg處理高于對照50.92個百分點,差異顯著。而藥后15 d,87.50%的處理成蟲平均單雌產卵量高于各自對照,其中對于夏致,甲維鹽5.0、10.0 mg/kg、茚蟲威10.0 mg/kg處理顯著高于對照,分別為37.72、37.95、86.81個百分點;對于雙環王,僅甲維鹽5.0 mg/kg處理顯著比對照多出51.44個百分點;對于京豐一號和紫鉆品種,各處理均高于對照,但差異均不顯著。藥后8 d,噴施甲維鹽后比對照上升的處理數(8個)多于比對照下降的處理數(4個),而噴施茚蟲威后比對照上升的處理數(5個)少于比對照下降的處理數(7個);但藥后8 d不管是噴施甲維鹽還是茚蟲威,處理雙環王后成蟲平均單雌產卵量都下降,且噴施茚蟲威3個處理均顯著低于對照。
3 小結與討論
本研究中,甲維鹽和茚蟲威處理甘藍后,小菜蛾室內種群的凈繁殖率隨處理時間的延長不管是先下降后上升還是逐漸遞增,至藥后15 d多數處理比其對照上升,這與其成蟲單雌產卵量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說明試驗濃度下(低于田間推薦用量)單一多次使用甲維鹽和茚蟲威可以促進小菜蛾種群繁殖,這種增殖作用與刺激生殖相關,推測不合理地使用這兩種農藥可以刺激小菜蛾繁殖力增強而引起小菜蛾猖獗發生。前人的研究亦已證實農藥可以直接刺激害蟲生殖,例如,藥劑使稻飛虱產卵量增多是溴氰菊酯引起稻飛虱再猖獗的原因之一[7],撲虱靈與吡蟲啉也能刺激三化螟產卵[8],甲胺磷具有刺激褐飛虱種群增長的作用[9]。
引起害蟲再猖獗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與農藥(如使用次數及濃度、施藥方式及時間等)、寄主(如品種、種植時間等)、害蟲(如抗藥性、遷飛性等)有關,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甲維鹽和茚蟲威對小菜蛾種群凈繁殖率及生殖的影響因甘藍品種不同而有所不同,說明除了農藥刺激害蟲生殖的作用外,還存在其他的誘導機制,如噴施農藥后改變甘藍營養使之有利于小菜蛾取食等,還有待作深入地研究。
參考文獻
[1] 馮 夏,李振宇,吳青君,等. 小菜蛾抗性治理及可持續防控技術研究與示范[J]. 應用昆蟲學報,2011, 48(2): 247-253.
[2] 吳玉東,寧清麗,曹春梅,等. 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防治甘藍小菜蛾田間藥效試驗[J]. 廣西植保,2013, 26(1): 16-17.
[3] 劉 佳,李易初. 2.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藥效試驗報告[J]. 中國林副特產,2012(1): 28-29.
[4] 沈洪光,劉 琳. 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防治甘藍小菜蛾藥效試驗[J]. 上海蔬菜,2010(2): 76-77.
[5] 陸信仁,王世忠,何歡宇,等. 15%茚蟲威乳油防治小菜蛾幼蟲田間藥效試驗[J]. 上海蔬菜,2012(5): 46-47.
[6] 王士軍,張樹發,李文香,等. 張家口地區小菜蛾對5%茚蟲威EC的毒力測定[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1):30-32.
[7] 王蔭長,范加勤,田學志,等. 溴氰菊酯和甲胺磷引起稻飛虱再猖獗問題的研究[J]. 昆蟲知識,1994,31(5):257-262.
[8] 吳進才,王愛華,許俊峰,等.兩種選擇性農藥的使用對刺激三化螟產卵及水稻生化影響的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3,36(10):1163-1170.
文章標題:兩種農藥對小菜蛾試驗種群繁殖的影響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3602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