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9-12-18 10:07 熱度:
摘要:分析了瀾滄縣農作物間套種推廣現狀,結合多年生產實踐,提出了推進農作物間套種發展對策,以期為瀾滄縣發展農作物間套種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瀾滄縣;間套種;推廣現狀;發展對策
1 間套種發展現狀
1.1 發展規模近年來,通過科技增糧項目的扶持、引導、示范和帶動, 瀾滄縣農作物間套種高產高效栽培得到大力發展,逐漸形成規模,其中:2014 年完成間套種項目 2.33 萬 hm2 ;2015 年共完成間套種項目 2 萬 hm2 ; 2016 年共同完成間套種項目 1.67 萬 hm2 。
1.2 主要種植模式及其面積目前瀾滄縣主要采用的間套種模式有:“玉米- 豆類”、“陸稻-玉米”、“甘蔗-玉米-紅薯”、 “烤煙-玉米” 等。 2016 年完成間套種面積:“玉米-豆類”1.32 萬 hm2 ;完成 “陸稻-玉米” 3 200 hm2 ; 完成 “陸稻-向日葵” 133.33 hm2 、“烤煙-玉米”80 hm2 ; 完成 “經濟林果-糧食作物”66.67 hm2 。
1.3 經濟效益 2016 年完成間套種核心示范樣板 113.33 hm2 ,平均每畝增加產值 124.5 元,共增加產值 21.1 萬元;輻射帶動 1.67 萬 hm2 ,每畝增產 25 kg,產值 50 元,累計增加產值 1 250 萬元, 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其中, 年完成的玉米間種黃豆模式玉米畝產 541.3 kg,黃豆單產 47.4 kg, 復合產量 588.7 kg, 比凈種玉米 597.5 kg 減 56.2 kg,復合產值 1 319.6 元,比凈種玉米 1 195 元畝增產值 124.6 元; 陸稻間種玉米模式中,陸稻平均單產 164 kg,玉米單產 75.4 kg,復合產量 239.4 kg,比凈種陸稻 177.2 kg 增 62.2 kg,增加產值 124.4 元。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間套種模式傳統、布局零亂瀾滄縣常有的間套種有主栽作物玉米套種花生、大豆、小紅米等,在收獲主栽作物的同時,也可收獲少量其他作物,間套種品種搭配優勢不突出,部分山區間套種品種退化嚴重, 間套模式以糧食作物間套種為主, 對農村經濟發展起較大作用的經濟作物間套較少,如中藥材、甘蔗、新植幼齡果園的間套種較少,整體經濟效益不夠明顯。 其他間套作模式呈現多、亂、雜現象。
2.2 間套種方式不科學目前間套種種植模式有 1∶1、1∶2、 零星叉花套種等。 這些種植模式有的使間套種作物不能正常生長或空閑空間過大, 使主作和副作沒有形成合理的互補群體。 一些鄉鎮不能做到因地制宜的采用間套種發展模式,而是采用跟風模式發展。 同一種類同一季節上市,造成巨大的產品銷售壓力,政府和相關部門每年都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來開展產品促銷工作,增加了銷售成本,種植戶也難以取得如期效果。
2.3 農戶科技素質低由于瀾滄縣地處邊疆,民族雜居,文化素質低,加之近年來大部分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 在家務農的多屬于老人和婦女,對科技的接受能力弱,加之農戶隨意性、不規范的間作套種早已根深蒂固,要想改變傳統的行為習慣的確有較大的難度。 科學化、規范化間套種管理技術推廣難度大。
3 建議及對策
3.1 合理搭配品種間套種應合理搭配品種,適時播種,合理安排共生期。 首先,間套作物品種應選擇共生互補的作物,如高稈與矮稈作物、喜光與耐陰作物、生育期長與生育期短作物、 耗地與養地作物搭配, 才能充分利用光、溫、熱和地力資源發揮間套種效益。 其次,間套作物應選擇早熟、矮生、直立、枝葉不過分繁茂的品種,使組成的復合作物群體能發揮最大的互補作用[1]。 結合選用優質高產品種、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科學管理、綜合防治病蟲害等措施,以達到間套種高產高效的目的。
3.2 采用合理行比根據瀾滄縣農技人員多年來的實踐經驗, 玉米間套大豆、雜豆以 1∶2、2∶6 為宜,玉米間陸稻以 2∶14 為宜;玉米間花生以 1∶6、2∶8 為宜,玉米套紅薯以 1∶ 1、2∶2 為宜;玉米套辣椒以 1∶4、1∶6 為宜;馬鈴薯套玉米以 4∶2 為宜。 其余間套模式也要根據作物特性確定好合理的行比,充分發揮好主副作的生長優勢,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3.3 因地制宜、創新間套種模式不同區域優勢間套種模式會有所不同, 根據各地自然氣候及生產條件, 結合市場需求優化區域布局。 為使間套作健康發展,一是農業科技部門須在發展上應因地制宜地做好區劃與發展規劃, 在宏觀上給予調控和指導。 例如:在交通便利、區位突出、栽培水平高的地區采用產值高的經濟作物間套種模式;交通條件差的邊遠山區采用糧食作物間套種。 二是農業科技部門要在總結現有經驗的基礎上, 對間套種配套技術進行系統深入地研究,包括品種選擇、間套種模式、合理的播種時間、科學施肥方法、合理的密度及收獲時間等。 不斷創新農作物間套種模式,堅持試驗、示范、推廣原則,拓展高效的農作物間套種示范范圍和規模,從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3.4 加強培訓、做好示范帶動間套作是一項技術密集型的栽培方式, 加強技術培訓,搞好宣傳普及工作,亦是促進間套作發展的重要環節。 農業科技部門要因地制宜在全縣范圍內開展糧糧、糧豆、糧煙、糧果等間套種技術推廣的培訓,并在各個環節狠抓技術培訓和田間指導,努力提高農民的科學種管水平。 結合各地實際,重點以品種組合搭配、規范化間套種、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除、收割倉儲技術等進行培訓指導,努力提高科技的到戶率和應用率。 做好良種推廣和配套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加大技術培訓和田間指導服務,抓落實、 抓技術到位率, 建立間套種標準化示范基地,提升特色效益農業。
參考文獻
[1]蘭張紅,郭志強.南寧市農作物套種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應用[J].廣西農學報,2011(3):32-35.
[2]朱秋珍,李楊瑞,劉曉燕.廣西發展農作物間套種技術的意義與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2(1):119-120,123.
《瀾滄縣農作物間套種發展現狀及對策》來源:《農業科技通訊》,作者:李樹宏。
文章標題:瀾滄縣農作物間套種發展現狀及對策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4151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