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0-07-29 09:24 熱度:
黑龍江墾區作為我國耕地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被譽為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隨著黑龍江墾區集團化改革的深入推進,為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做如下思考。
1墾區現代化大農業面臨的新形勢
1.1農業生產在墾區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動搖
隨著墾區改革的不斷深入,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黨委明確提出,要堅持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穩定糧食產量為前提,以提升糧食產能為根本。要求各單位不斷分析農業生產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牢牢確立和堅持大局意識和長遠觀念,始終把農業生產放在首位,鞏固墾區在國家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地位。
1.2墾區現代農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
農業系統是個復雜系統,已經很難再依靠“點”上的技術突破實現整體提升,從現代農業發展趨勢看,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撐力,將成為未來農業領域不可或缺的關鍵核心技術,將帶來農業系統全方位、全周期的變革。拜耳、阿里、京東、碧桂園等紛紛發力跨界進入農業領域,致力于形成可復制的產業模式,這些新技術、新思維、新模式將推動墾區農業裂變式發展。
1.3墾區現代農業發展也面臨嚴峻挑戰
受成本“地板”價、市場“天花板”價和國外進口價三重擠壓,“資源紅線”與“環境黃線”雙重制約,農業國際競爭力不強。與美國相比,土地成本、投入品費用和資金成本等農業生產成本明顯要高,而主要作物單產水平低,僅以玉米為例,2019年美國玉米產量競賽(ncyc)創下38640kg/hm2高產紀錄,墾區與其相差約19500kg/hm2。
1.4墾區農業生產還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
近幾年來階段性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旱情、澇情危害不斷加重;農作物遷飛性害蟲侵入危險加大。這些嚴重威脅農業生產發展的因素,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2墾區糧食產能提升的幾點思路
2.1科學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
以提升糧食等農產品供給能力、農產品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加快形成糧經飼統籌、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發展格局。依托三江平原灌區、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建設項目,改善灌溉方式,逐步擴大水稻地表水灌溉面積;按照東部管理局灌區工程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展以及西部管理局水土資源條件,加強節水灌溉設施建設和節水技術推廣,穩定優質綠色水稻種植面積,實現主產區水稻單產提高、品質改善和生態發展。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153.33萬hm2以上,確保產能達到150億kg。玉米和大豆生產面積保障能力分別穩定在66.67萬hm2和53.33萬hm2,產能分別達到70億kg和15億kg。圍繞龍頭企業拉動,在中西部局場高標準建設馬鈴薯種植基地2.00萬hm2,產能達到2億kg(折糧)。適當調減第五、第四積溫帶等高緯度冷涼地區玉米面積,適度擴大西部局場優質大豆種植面積;積極發展飼用玉米、青貯玉米和苜蓿等優質飼料飼草面積;以特色瓜果類、鮮食玉米、加工類菌蔬、釀酒高粱、有機雜糧等為重點,擴大高效經濟作物和設施農業種植面積。
2.2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深入實施“藏糧于地”戰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植保、土肥、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加強黑土保護和水土流失治理,完善田間配套工程,鞏固和提升綠色綜合產能,全面提高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政策支撐水平。一是推進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推進三江平原灌區工程骨干和田間配套工程等農業基礎建設,加快實施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建設,不斷夯實墾區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基礎。二是加強生態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多元融資,集中投放,重點向積極性高、自籌配套能力強和糧食增產潛力大的農場傾斜,提高建設項目的規模效益。繼續推行田、水、林、路綜合治理,完善曬場、烘干、機具庫棚、土壤改良等配套設施建設。三是加強農機化建設。扎實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深松作業補貼政策,試驗示范綠色高效新機具、新技術,推廣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離田、精量播種、精準施肥施藥等綠色高效機械裝備,促進農機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啟動無人農機作業示范區建設,提升農業機械保障能力。
2.3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
深入實施“藏糧于技”戰略,提升糧食生產的技術保障能力。一是圍繞加快現代大農業高質量發展,立足農業綠色增產、節本降耗、提質增效、防災減災等發展方向,遴選出一些成熟適用的共性技術和引領性技術模式進行復制推廣。二是圍繞大力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四新”示范,推進良種、良法、良壤、良制、良機“五良”配套,以“兩園三區”建設為平臺載體,加快現代農業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推動墾區科技成果轉化與生產力水平提升。三是在產、學、研一體化建設上,發揮墾區現代化大農業優勢,與科研院所開展深層次合作,推動建設幾個院士工作站,搭建“產、學、研”一體化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育平臺,為墾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創新支持和人才保障。四是以集團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為主體,聯合集團產業部門、科研院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新型職業農工等多方參與,構建科技創新與推廣聯合體(“1+N”);形成集團總公司、分公司、農牧場與龍頭企業、科研院所“三位一體”的研發推廣機制;建立科技研發、集成轉化、推廣培訓、應用反饋、再研發創新完善的“復式創新應用”機制,充分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五是創新研發“數字農服”平臺,建立農地智能化平臺、生資標準化供給、共享農機等數字農服板塊,給糧食產能提升插上信息技術的翅膀。
2.4加快良種繁育和示范推廣
以北大荒墾豐種業為主體,整合墾區內外育種資源,快速提升墾區種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和供種保障能力,加快良種繁育、示范和推廣,堅持生產用種的更新更換制度,堅持農作物新品種的展示示范、更新更換和先試再推的合法性使用制度,從源頭上把好關。利用政府公益性開放性生物育種平臺和墾區農作物品種試驗站,形成覆蓋墾區不同生態區、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品種試驗和示范體系。在水稻上加快選育一批抗病、抗倒伏、適口性好的優質高產品種;在大豆上加快選育一批高油高蛋白的優質品種;在玉米上選育抗逆性強、耐密、早熟、高產優質品種;在馬鈴薯上重點推廣抗病、抗旱優質新品種,完善脫毒種薯生產供應體系,健全脫毒種薯質量監測體系。加快自主品種的研發審定,積極推進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四化”示范制種基地建設。
2.5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建設
積極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范圍內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兩區”范圍內的骨干水利工程和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優化井灌區及井渠結合灌區“井、池、渠、田”合理布局與三水聯用。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打通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因地制宜確定旱田高效節水灌溉模式。在西部管理局干旱區推廣應用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具備規模化耕作條件的地區適當發展大、中型灌溉技術。在東部管理局經濟作物種植區積極推廣應用滴灌、微噴等技術。以“兩區”為重點,著力實施產糧大場整建制高產高效創建活動,提高集成技術覆蓋率,通過推進“四新”協調和“五良”配套,有效輻射帶動墾區糧食平衡增產。
2.6大力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
深入實施“藏糧于外”戰略,抓住國家“一帶一路”和黑龍江省“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鼓勵農業“走出去”的重大機遇,堅持統籌規劃、循序漸進的原則,明確戰略重點,合理配置資源,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圍繞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儲備,加快以俄羅斯遠東地區為主的種植業開發,進一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作者:楊世志
地方糧食產能提升思路相關推薦市區糧食生產機制調研
文章標題:地方糧食產能提升思路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4336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