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0-08-19 09:18 熱度:
農作物秸稈產量大、分布廣、種類多,一直是農民生活和農業發展的寶貴資源。但隨著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秸稈逐步成為無處安置的資源,焚燒現象仍有發生,帶來一定的環境問題。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對于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減輕環境壓力意義重大,也是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
1秸稈資源利用現狀
1.1秸稈資源總體狀況
樂山市農作物常年種植面積約34.00萬hm2,秸稈資源豐富且產量穩定。2018年,樂山市秸稈理論資源量134.6萬t,可收集資源量108.3萬t。全市秸稈以水稻、玉米、油菜、薯類、豆類秸稈為主,以及少量小麥、花生及其他秸稈。其中,水稻稈占46.5%,玉米稈占32.2%,油菜稈占10.3%,薯類、豆類等占9.5%,麥稈占0.2%左右。秸稈利用方式從過去主要用于生活燃燒能源和牲畜飼料,擴展到肥料、飼料、食用菌基料、工業原料和能源等領域,呈現出農用為主、多元利用的總體格局。
1.2秸稈“五化”利用現狀
1)秸稈肥料化。主要是指采取秸稈覆蓋、粉碎、堆漚腐熟、免耕沃土等實現肥料化利用。2018年,全市肥料化利用秸稈約占秸稈資源總量的58.5%。隨著化肥零增長行動、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等實施,利用秸稈產業化生產有機肥成為新的利用方向。犍為縣草叢澗養雞專業合作社引進1套雞糞清掃-自動輸運-高溫發酵滅菌-自動脫水-干燥的生物肥生產系統,常年設點收購油菜、水稻、玉米等作物秸稈,年吸納利用作物秸稈2000t,生產生物有機肥1.00萬t。2)秸稈飼料化。主要是指采取秸稈青貯技術、黃貯技術、氨化技術、固體飼料技術等實現飼料化利用。2018年,秸稈用作牲畜飼料約6.8萬t,約占秸稈資源量的6.3%。犍為縣恒陽牧業有限公司引進農作物秸稈粉碎-益生菌群發酵-自動包膜封存-飼料轉化生產系統,建成1個近2000m2秸稈農作物秸稈堆場,6個200m2的青貯窖池,1個800m2的包膜青貯庫。3)秸稈能源化。主要是指農戶直接用作燃料、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秸稈發酵制沼氣、秸稈壓塊成型及碳化等實現能源化利用。2018年,樂山市秸稈能源化利用量約25.6萬t,占秸稈資源量的23.6%。夾江縣靈楊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以木屑、作物秸稈(木屑:作物秸稈4∶1)為主要原料生產顆粒燃料,2018年收集利用油菜秸稈2500t。4)秸稈基料化。主要是指秸稈加工食用菌包、花木基質、草坪基料等技術實現基料化利用。目前,樂山市食用菌生產年均消耗秸稈1.07萬t左右,約占可利用量的1.0%。5)秸稈原料化。主要是指采取秸稈包裝材料制作(如蔬菜種植區域利用水稻秸稈作為蔬菜捆繩)、秸稈造紙、秸稈農膜、秸稈建筑裝飾材料制作等技術實現原料化利用。樂山市秸稈年利用0.46萬t,占秸稈資源利用量的0.4%。
2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2.1秸稈收集難度大
樂山市土地總面積12720.03km2,耕地面積27.27萬hm2,地貌呈“七山兩丘一平”,地塊小、田地分散,秸稈資源隨同種植業生產情況,呈現不集中、范圍廣的分布特點,秸稈收集半徑大。另外,秸稈本身體積大、季節性產生的特點,加大了秸稈的收集難度,適宜丘區就地打包、就地粉碎、就地離田機械少,人工收集轉運成本高。據各區市縣測算,秸稈收集、運輸、儲存、加工成本在200~800元/t不等。秸稈收集難度大,嚴重制約了秸稈的離田利用。
2.2秸稈比較優勢差
秸稈作為原料以及其產品的競爭優勢均不明顯。秸稈作為生物質燃料原料,其優勢不如木材木屑、竹子等;秸稈作為有機肥輔料,其優勢不如菌包、棉渣等。使用生物質燃料與使用天然氣、使用電相比,在成本上不占優勢,且使用燃煤成本更低。峨眉山市園丁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早年組織車輛人員收集周邊農作物秸稈,粉碎后做有機肥輔料,因耗時耗工,組織收集運輸成本達400元/t,價格倒掛后改購棉渣作有機肥輔料。
2.3收儲運機制不健全
據統計,目前樂山市共有273個收儲點,部分區縣覆蓋面較廣、其他區縣零星分散,未形成區域性收集、儲運網絡,企業缺少持續穩定的秸稈供應保障,且土地租金高或用地指標缺等因素造成收儲點建設難,成為又一制約。在收集轉運組織模式上,有村組作為主體的,有企業、專合社作為主體的,尚未形成主體、農戶、第三方主體、政府之間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
2.4資金支撐力度不夠
目前來看,財政資金投入仍不足。從四川省秸稈產業化利用位于前列的廣漢市來看,除前期投資成本外,財政目前仍每年投入300萬元以上,累計投入超2000萬元,用于收儲大棚及加工利用秸稈的補貼。秸稈綜合利用從宣傳、試驗示范到收集、貯放、運輸、加工都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在國家層面,秸稈的技術研發和專項規劃政策支持力度明顯不足;在地方層面,地方財政專項資金和基建項目支撐作用不夠;在社會層面,社會資本參與度不夠,秸稈產業化利用程度低。經費的短缺,降低了技術服務和指導的積極性,制約了秸稈綜合利用示范試驗的長期開展。
3對策建議
3.1大力推進秸稈就地就近利用
秸稈就近就地利用在一定時間內仍是解決秸稈問題的最有效途徑。針對農村勞動力缺乏,山區丘區機械化普及率低的情況,本著為民服務、為民負責的原則,推進就地就近利用秸稈,可有效減少用工,減少運輸成本。可采取秸稈就地粉碎還田、就地翻壓還田、就地就近果園覆蓋、就地堆漚腐熟還田、秸稈生物反應堆等方式,有效增加秸稈就地還田比例。同時,引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利用畜禽糞便和秸稈,建設田邊堆漚池,開展堆漚發酵利用。大力鼓勵農戶將秸稈作為牲畜飼料、燃料以及自家沼氣池使用等自收自用。對于就地利用和自用有困難的田塊,可采取就近堆放的方式,在周邊林地、田邊地角等設置比較規范的堆放地點,同時設置一定的攔截,防止秸稈堆放引發污染水體、阻塞渠道河道等二次污染事故。
3.2因地制宜推廣飼料化、基料化利用
秸稈作為飼料或用于制作基質,是推動秸稈離田利用的可行方向。可大力推廣秸稈青貯、黃貯、微貯、氨化等技術,配上一定比例的碎玉米、豆粕,用秸稈換牛奶。按照全市布局,因地制宜推動“糧改飼”結構性調整,生產適應于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畜牧業需求的青貯玉米。秸稈基料化利用也為實用方向,秸稈粉碎后,再經過二次發酵,便成為部分菌類、花木的生長基質。不論是秸稈喂養牲畜后的糞便,還是使用完的菌渣,均可作為有機肥原料用于有機肥生產,主要用于種植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此兩種利用方式在實現秸稈二次利用的同時,又能推動現代循環農業的發展,還能增加農民收入。
3.3培育市場化運作模式
秸稈的轉運可通過多種主體組織實現,市場化運作更有利于政府、利用主體、農戶建立穩固的利益聯結關系。可鼓勵和支持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秸稈收儲、轉運和處理;或采取“農事服務超市”等模式,通過代耕、代種、代購、代收、代運等農事及秸稈收集儲運工作,獲取農事服務費及秸稈銷售利潤;也可采取“秸稈收集專合社+其他專合社”模式,由秸稈收集專合社與農機、植保、種糧等專合社聯合,確保秸稈供應;還可建立“企業+收儲點”模式,在鄉鎮建設秸稈收儲點,配備相應的打捆、運輸設備,聘請專人負責秸稈收集儲運工作。通過創新多種模式,引導社會服務組織參與秸稈綜合利用。
3.4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目前秸稈利用存在的問題決定了其在利用上的局限性,應進一步整合資源、拓寬渠道,加快秸稈利用配套設施設備的建設,對開展農用利用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家庭農場、專合社等予以支持和獎補,對購置秸稈還田、收集、打捆、運輸機具實施補貼,特別是適用于丘陵山區應用的機械設備,做到應補盡補。對實施秸稈收、儲、運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配套規劃建設儲運點和儲運大棚,提高秸稈的收儲加工能力。對于財政資金比較雄厚、秸稈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的地方,可研究出臺在用地、稅收、水、電、氣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引進、培育適宜當地發展的秸稈高值化利用企業。對于目前秸稈利用存在的技術瓶頸,應加大科研、示范方面的投入,總結提煉形成成本低廉、利用高效的利用途徑,優化激活秸稈全產業鏈活力。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對策及建議》來源:《四川農業與農機》,作者:馬紅菊 劉永忠 朱峻加 楊春林 任柏凌
文章標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對策及建議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4355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