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土壤的改良具體措施
針對土壤的不良性狀和障礙因素,采取相應的
物理或化學措施,改善土壤性,提高土壤肥力。
4.1改善土壤性狀
提高土壤肥力的過程為土壤改良。具體措施有:適時耕作,增施有機肥,改良貧瘠土壤。其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養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
A、種植綠肥。能防止水土流失,利用植物的根瘤將空氣中的氮固定在土壤里。植物的枝葉翻入土壤中可增加土壤里有機質。可改變土壤的團粒結構,提高土壤保水,保肥,透氣的作用。
B、制作餅肥。為提高綠化植物的成活率,加大土壤改良的速度,因此大量制作餅肥。其原料為豆渣餅,將豆渣餅倒入已墊有
塑料薄膜的土坑內,加水溶化豆渣餅,再蒙上塑料薄膜,用土將底邊封實。堆制時間一個月以上,天氣越冷時間需要更長。
C、粉碎蘆葦翻入土內,改良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透氣性,從而達到土壤改良。
4.2用化學改良劑進行改良
改變土壤酸性或堿性的措施為土壤化學改良。常用的化學改良劑有硫酸亞鐵、過磷酸鈣等,視土壤的性質而擇用。
4.3用肥料來改良措施
由于東灘濕地土壤鹽堿偏高,化肥的使用原則為:因多使用化肥容易破壞土壤結構,易造成土壤板結,能不用盡量不用。對個別植物生長中出現的缺氮時,則適當地追施尿素,其含氮量不低于25%~40%。
對個別植物生長中出現的黃化病是因為土壤中含堿量過高而引起的,則適當地追施硫酸亞鐵,一周后再追施餅肥。多施有機肥或復合肥,從而提高苗木的抗寒性、抗風性。
4.4加強養護,改良土壤
在養護期間采取間歇噴霧的方法,對已栽種好的喬木、灌木、地被草坪增濕。噴霧所造成的水分蒸騰減少苗木葉面的水分蒸發,可防止水分過多對苗木根系生長的影響。在間歇噴霧中隔天進行一次營養液噴霧,采用磷酸二氫鉀營養液(10ppm)對苗木的養分進行補充。間歇噴霧保證了苗木的水分代謝平衡,營養液噴霧保證了苗木的養分代謝平衡,這就保證了綠化效果的一次成型。
5改良效果與意見
通過采取的一系列改良土壤鹽堿性的措施和方案,2008年通過對苗木成活率普查,2008年春季補種苗木,上木成活率92.23%,2007年86.69%,比2007年提高5.54%,下木2008年成活率78.87%,2007年31.58%,比2007年提高47.29%。從而提高了鹽堿地苗木的成活率。下面是工程實地照片:(改良前與改良后的對比)
通過對東灘濕地的改良土壤,能有效降低鹽堿含量,防止鹽堿上升;營造防護林和種植綠肥植物,用以減少水分蒸發,防止土壤返堿;勤中耕,切斷土壤毛細管,降低水分蒸發量,防止鹽堿度上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東灘濕地地理位置,其土壤性狀如水分、有機質等有差異。因此,土壤鹽堿度也有相應變化,即土壤鹽堿度成分具有多樣性。同時,因植物生長在不同地塊的土壤鹽堿度環境之中而長勢良好,也說明了植物對土壤鹽堿度的要求高,其生態幅度較寬,生態適應性較強,可作為恢復植被、改善東灘濕地生態環境的首選植物。
參考文獻:
[1]張道遠,潭敦炎,張娟,等.國產檉柳屬16種植物當年生小枝比較解剖及其生態意義[J].云南
植物研究,2003,25(6):653-66
[2]林啟美土壤肥料學『M1.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9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