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表演論文 發(fā)布日期:2017-03-23 14:02 熱度:
雜技是一種特殊的帶有難度的藝術形式,雜技藝術的發(fā)展在我國有2000多年的歷史,我國現(xiàn)代雜技藝術也取得輝煌成就,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認可。
《雜技與魔術》本刊堅持思想性、文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主要宣傳雜技藝術,介紹演員生活,普及雜技知識,促進雜技繁榮。主要欄目:特稿、雜壇聚焦、賽場特訊、國藝視窗、地方協(xié)會動態(tài)、雜壇信息、發(fā)展論壇、隨筆、雜技賞析、外國魔術、數(shù)學魔術、溫故知新、民間雜技、史話鉤沉、業(yè)內(nèi)筆談、魔術論壇、廣告等。
東方人體文化是追求天人合一的生命情調(diào)的,真力彌滿、至大無外的無垠感和至小無內(nèi)的虛靈境,也是東方人體藝術美學的重要基因,線的流動,圓的呈現(xiàn)中既顯示了澹遠意態(tài)、高逸靈境,又是以虎虎有生氣的節(jié)奏,在萬象天地間,超脫自在地運行著――生命的律動。
這一切可以說是東方人體藝術的共性,但是作為以身體為工具的社會實踐的武術表演、戲曲表演、舞蹈和雜技,各自追求的重點不同,因此審美主導和意向就有差異,特別是舞蹈,更有不同體系的舞蹈和不同時代的舞蹈美學的差別。
而武術以技擊為其重要的精神內(nèi)涵,因此不管是鷹爪拳、虎拳、螳螂拳等表面拳法,還是行云流水、淡遠飄逸的太極拳或走轉迅變的八卦掌,在表現(xiàn)虎虎有生氣的節(jié)奏、真力彌滿的生命情調(diào)的同時,必有一個目奪神注的假想之敵,這才能顯示其精武之神魂。
戲曲表演做打與唱念必須配合,而文學劇本塑造的人物和沖突又是戲劇的中心,它的美學就更為復雜了。
只有雜技,作為一種最古老的藝術,它仿佛簡單些,因此美學的殿堂里,常常找不到它的位置。然而當您閱讀了它產(chǎn)生的文化機制和獨特的歷史,以及在現(xiàn)代文明中的特殊地位,就不能不認真研究它的美學意義了。
雜技作為一種超常的藝術,作為人類在與自然斗爭中,不斷升華自己的智能和體能的最古老的藝術,同時又是現(xiàn)代表演藝術之一,它在美學的任務是科學地回答雜技本體問題,包括雜技在各門藝術中的地位;雜技的起源;雜技本質和特征。雜技作為審美對象有特殊的美學規(guī)律,從而揭示出雜技藝術創(chuàng)造、欣賞、及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特殊的規(guī)律。同時指導人們正確認識、欣賞雜技和發(fā)展雜技藝術。
不少美學家依然根據(jù)英國著名的美學家羅賓・喬治・科林伍德在《藝術原理》中的觀點,認為雜技是技藝,而不是藝術。他主張,藝術雖然可以往往同時也是技藝品,但它本質上不是技藝品。他認為,藝術的美學特征是表現(xiàn)感情,而不是再現(xiàn)生活。科林伍德把藝術和技藝、巫術、游戲、娛樂,進行嚴格區(qū)別,是有道理的。但就此評價人類最古老的藝術雜技時,卻顯然是片面的,這與他不了解許多國家的雜技藝術的歷史有關。《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編者承認“雜技”是藝術,“一種有悠久歷史的專門藝術,包括跳、身體技巧和平衡動作,較晚時又使用長桿、獨輪自行車、球、桶、繃床及吊架等器械”。把身體技巧作為雜技藝術的核心,無疑是正確的,跳和平衡動作實際也是身體技巧的應用。只是在“較晚時又使用長桿……球、桶、繃床”等的提法不夠準確,其實中國的“飛劍跳丸”、“載竿走索”等古老雜技2000多年前就有了這些技巧和使用這些道具。西方的藝術史論學者顯然對中國雜技的歷史是極不熟悉的。“雜技向美學破了一個最難猜的謎語:雜技是什么藝術?它有何特點?而且它究竟算不算藝術?好像是藝術,也可能只是供人觀賞的某種演出……”這番喟嘆式的問句是前蘇聯(lián)著名美學家、文獻學博士尤・鮑列夫教授在他所著的《美學》一書中發(fā)出的。
迄今為止,在眾多的中外美學論著中除了鮑氏的《美學》還找不到一本論敘雜技美學的著作,鮑列夫教授這部34萬字的著作正式把雜技列入了神圣的美學殿堂。在該書的第八章“美學――藝術形態(tài)學”中,把雜技單獨列為一節(jié),與其它藝術門類享受平等的待遇,這確實比某些姐妹藝術的專家們大大進了一步。許多戲劇理論家和舞蹈理論家,在批評本門藝術的劣品時往往說:“那不是藝術,是雜技。”雜技成了低劣、非藝術的貶義詞。鮑列夫教授堅定地認為雜技是一門綜合藝術,對這個被稱為“最難猜的謎語”進行了理論探討,在其分析雜技藝術本體和追求時,很多觀點是正確的,當然也有些看法值得商榷。比如說,他正確地認為:“雜技中奇異性不僅僅是形式,也是一種特殊的內(nèi)容:它能顯示人對于動物、對于空間、對于自己的身體、對于自己的情緒,一句話,對于整個世界的無限權威。”這涉及雜技美學特征和審美價值的主要方面。在他論述雜技作為綜合藝術的特點時,說得也極有道理:“雜技演員不僅追求幾個超自然的運動指標,還要塑造完成最高任務者形象,還要按照表演的節(jié)奏和內(nèi)部聯(lián)系,按照各動作間精心設計的銜接方法和與同伴巧妙合作方式創(chuàng)造某種藝術作品。”
文章標題:雜技藝術的美學價值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biaoyan/3531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chǎn)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yè)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fā)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wǎng)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