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導演論文 發布日期:2011-09-15 16:52 熱度:
隨著電視事業的迅猛發展,人們開始從習以為常的各類電視藝術片中尋求反樸歸真的紀實風格,為咂味現實生活中真、善、美的精髓。然而“紀實”并不意味著記錄、照搬,再現現實生活的全部內容,而是有目的的挑揀和選擇,是捕捉和擇取現象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精華部分。大自然和人類社會到處蘊藏著美,如何捕捉生活中感人的閃光點,藝術記錄美妙的真實瞬間,使之株連成一部感人的電視作品,是每一位電視藝術工作者所苦苦尋求的。
紀實片中的藝術是散落在生活的金子,完全靠編導、攝像、主持人敏銳的目光去尋找、發現、捕捉和拾撿。一部紀實片的成功與否,就看撿拾了多少這樣金子的顆粒。由于紀實片堅決反對擺布、設計、制造虛假場面,致使所以的人為雕飾都不予被公允和承認,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中不存在任何藝術創作,恰恰藝術創作在紀實片中顯得更為重要,只不過這種藝術創作的手法需要更靈便、更精巧而已。
很多事實證明,一部優秀的紀實片和一部純藝術片雖說反映的題材一樣,而受眾的感覺卻完全不同,前者如同飲下一杯清冽的山泉水甘甜爽口;而后者則像喝了一瓶人工兌制的飲料刺激而缺少清醇。因此,可見紀實片的魅力就在于生活本身的真實美。而如何挖掘這種“真實美”則是電視藝術工作者創作“紀實藝術”的功底所在。
作為編導者,如何在紛紜復雜的生活中發現具有美學價值和典型社會意義的題材,使之策劃成一部紀實片的攝制方案。這時的編導者其能力,絕不體現在怎樣指揮或暗示被拍攝對象如何創造藝術形象和營造藝術氛圍,而完全靠一雙睿智的眼睛,去跟蹤和捕獲被拍攝對象在實際生活中的一個個感人的亮點。我們在拍攝紀實片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題材確定了,大體內容規范了,可不知道其中人物具體會做些什么。雖說不知人物會具體做些什么,但根據前期采訪所掌握的情況,必須想象到人物可能會做些什么,對這些“可能”會做出的事情要預先做好篩選,做好拍攝準備。只有這樣才不會盲目拍攝一堆不好用的素材,或漏掉真正該紀錄下的有意義的場面。比如我們在拍攝《為了圓張俊玲上學夢》一片時,為了突出渲染一位40多歲的男人,為了照顧殘疾的聾啞哥哥和被父母遺棄的小侄女時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我們重點選擇了這幾條拍攝線索:一是利用長鏡頭對張運生這個家的里里外外做了全方位的交代,并配用解說詞來說明,盡管張運生一再勤勞努力,可這個家還是四壁如洗;二是分別介紹殘疾的哥哥和年幼的侄女給他生活上帶來的困苦;三是介紹張運生每時每刻不停地勞作,畫面語言清楚地告訴人們,這個男人在用善良的心腸和勤勞的雙手,艱難地支撐著這個家,他的最大愿望就是用他全部能力救助小侄女張俊玲上學。由于編導拍攝脈絡清晰,比較有預見地想象到了,在這個特殊家庭里可能會發生的一些事情,成功地抓拍到了一些細節,較好地體現了編導“紀實藝術”的風格。
紀實片的“紀實藝術”體現在攝像身上,則是大膽刻劃,大力渲染,敢于突破新聞拍攝手法的束縛。過去一提到紀實片,人們往往就跟新聞聯系到一起,以為紀實片只能象新聞一樣報道客觀事實,不能做任何刻劃和渲染,所以在鏡頭運用上,多是全景和中景,很少用特寫和不同的拍攝角度,去挖掘人物心靈深處的東西。仍舉《為了圓張俊玲上學夢》一片為例。中午,在張俊玲上學的教室里,記者對她采訪,當問到她長大后掙了錢養活誰時,孩子動情地說“養活三大爺。”記者接著問養不養活父母?張俊玲搖搖頭:“不養”。“為什么”?“因為他(她)們從小就不要我了。”孩子說完這句話,癟了兩下嘴唇,流露出內心的極大痛苦,這時攝像員馬上由頭部特寫推至到眼睛特寫,恰在此時孩子傷心的眼淚滾落下來,如同滴在受眾的心上,收到了十分感人的藝術效果。
紀實片的“紀實藝術”體現在主持人(或記者)身上,則是如何在心靈上貼進被采訪對象,縮短感情距離,走進對方心里,讓被采訪人毫無顧忌地掏出心里話。整個采訪是一場真摯的交談,是對朋友的傾訴,只有這樣才能揭示人物的心靈,達到預期的采訪目的。當然,作為主持人或記者,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采訪對象信任和接納自己,這屬于平時練就的一個本事,是一個多方面能力的表現,也可以說是采訪藝術,其中的技巧和學問可做專項探討。
“紀實藝術”體現在主持人(或記者)身上的另一方面,則是如何選準話題,在不打亂被采訪對象思路的前提下,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以便更深刻地揭示人物內心復雜的情感,使人物更具光彩。這一問觸及到了張運生心靈深處最隱痛的部位,也是受眾最關心的問題。一位40多歲的男人終于張開了沉沒之口,雖說只有了了數語,卻生動展示了張運生善良、高尚的內心世界。記者這個話題的提出,清楚地告訴人們,為了照顧殘疾的哥哥和年幼的侄女,張運生他曾多次放棄了自己組建家庭的機會,讓觀眾在屏幕上,活生生地見到了一個一心為別人活著的人。另外,為了把握全片的紀實藝術風格,記者完全按著生活的節奏,將張運生的采訪放置在不停閑的勞動之中,這樣既在畫面中滲透出張運生支撐這個家的艱辛,又突出強調了全片的紀實風格。
紀實片的“紀實藝術”,是靠編導、攝像、主持人(或記者)為主題,調動整個攝制組人員共同創造的。片子的成功是大家尊重生活,熱愛生活,善于發現真、善、美的共同結晶;片子的失敗,則是大家缺乏在生活中捕獲真、善、美的能力。
文章標題: 紀實片的“紀實藝術”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daoyan/1020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