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導演論文 發布日期:2015-08-24 15:19 熱度:
了解電影的人想必對好萊塢都不陌生,我們經常會說某某影片是好萊塢最佳影片等等。那么好萊塢的電影有什么特點呢? 本文主要論述了好萊塢電影多重鏡像中的敘事,文章是一篇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投稿的論文范文。
[摘要]好萊塢電影導演巴茲・魯赫曼運用獨特的拍攝手法,將《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文學作品以鏡像的形式呈現出來,電影情節中蓋茨比與尼克巧妙地連接,暗示出了美國現實社會中存在的隱患,將社會注定破敗的結局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在某種程度上揭露出社會本質上的殘酷。電影演繹出菲茨杰拉德在原著中對社會現實的悲哀和感慨,使得此部影片在價值上得以提升,贏得了觀眾的高度贊揚。
[關鍵詞]社會現實,蓋茨比,文學著作,好萊塢電影
一、引言
21世紀初期,西方電影公司掀起了一股改編文學作品的熱潮。其實眾多文學著作被拍攝成電影,在觀眾眼中早已數見不鮮,如《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斷背山》等,這些經典電影都是在文學作品中獲得的靈感而拍攝的。因為那場由美國引起的波及全球的經濟危機,使得好萊塢的導演們不得不以這樣可靠的方式來拍攝電影。也正是由于經濟危機帶來的這場“文學電影”熱潮,將這部成本高昂的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推上了電影論壇的高峰。
二、文學中蘊含的哲理
就改編小說作品而言,最重要的一點是將藝術層面豐富的小說用簡單的畫面形式展現在觀眾面前。因為電影畫面本身與小說情節內容的沖突,所以會存在著電影偏離小說內在本質的矛盾,當然《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電影也不例外。但是由于這部平鋪直敘的靈魂著作,反映了歐美國家當時的社會現實,憑借其內在的多種藝術手法和社會哲理贏得了讀者和觀眾的一致青睞。
原著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以第三人稱尼克・卡羅維為視角,講述了一個受到上流世界所吸引的主人公蓋茨比,被愛情和幻想所欺騙,結局悲慘使人痛心的故事。從這部小說內容的一方面講,其實并沒有運用多少豐富的描繪方式,故事本身講述的就是一個追逐夢想最后沒有成果的普通經歷。然而這個普通的故事卻如此受人追捧,全都歸功于作家將一個故事的觀察者尼克・卡羅維插入整件事情的情節過程當中,使這位觀察者融入每一位讀者的內心深處,賦予了整部作品極大的閱讀魅力和感情色彩,映射出耐人尋味的社會道理。從總體來講,這部作品中概括了三種令人深思的哲理,每一種哲理都能夠引起讀者極大的共鳴。
最外在淺顯的哲理,是故事中男主角一往情深卻無果的愛情,描繪出夢想與現實的距離。作家用第三者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了那個栩栩如生的蓋茨比,因為萬分癡迷于愛情當中,以至于自己的事業與成就發生了巨大變化。這段魅惑人心的戀情,被歐美電影公司運用影像的方式拍攝出來,給人深刻的印象。但是在電影拍攝中,一些內容的變化會導致偏離小說本身想要表達的真正意思。有些電影為了使劇情畫面變得更為精彩,便為原著添枝加葉,小說的本意便不能正確表達。像原著中蓋茨比固執地追求心中的幻想,但他夢中的女孩卻用冷漠的姿態和嘲諷的目光粉碎了他那天真而虛幻的夢想。電影卻使這一情節以女主角渴望時光倒流,與蓋茨比再次相識從頭來過,希望改變互相的悲慘命運。作者的筆下原想用冷漠的筆調,來揭露當時社會的殘酷與冷漠,向人們展示一個虛偽的世界,是文章中存在的另一種哲理,而電影情節的變化卻將這一哲理消失于影像當中。
菲茨杰拉德筆下的《了不起的蓋茨比》,隨處都能看到作者對于殘酷社會的謾罵。蓋茨比是一位懷有夢想的暴發戶,女主角黛西就是他夢想的化身,湯姆是上流社會的代表人物,湯姆的情婦代表了愛慕虛榮的灰姑娘夢想。而在第三者尼克的眼中,這樣虛情寡義的人類現實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一個被自己編織的夢想所欺騙的人,一個徒有美麗外表的人,盡管黛西對蓋茨比如此冷漠,盡管蓋茨比知道他所追求的夢想已經被金錢與利益浸染,但他卻不因現實所動搖,不改初衷地去追求,最終被現實所玩弄,成為罪惡的犧牲品。好萊塢電影卻將此故事拍攝成為一部商業電影,將全部精力投入在劇情和市場需求中,忽略了文學作品本身具有的影響力。
蓋茨比心中渴望能夠得到他所幻想的愛情,則是文章的最后一種哲理。他為自己的理想而堅持,甘愿做任何事情和奉獻自己的一切,他始終認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能夠換來想要的結果。然而現實卻給了他殘酷的打擊,他的夢中女神黛西所擁有的美麗,讓他的渴望變得更有魅惑力,黛西的冷酷無情、自私淺薄,也預示著蓋茨比的結局注定是悲慘的。荒蕪不現實的目標和毫無價值的盲目追求,是當時歐美國家大部分人的悲哀,同樣也代表著整個社會的悲哀。但是這樣的現實揭露并沒有反映在大部分電影中,作者筆下對社會的憤慨與不滿,也被大部分導演拒之門外。但巴茲・魯赫曼所拍攝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卻將這一現實與悲哀,繪聲繪色地融入了電影情節當中,也使得他的影片成為最有價值的作品。
三、幻想與現實的差距
相比電影的情節和文學作品而言,多多少少都會有內容方面的變化。導演為了劇情方面的精彩,會對原著做些許的改動,巴茲・魯赫曼在這方面的手法尤為特殊,他所做的改動將原本含蓄的內容,生動簡明地表達出來,給人留下印象深刻的畫面。像原著中蓋茨比與富豪湯姆提到的平等理念,便是他對自己幻想的寄托。蓋茨比對同樣的有錢人不甘示弱,他也渴望能夠像上層人物一樣得到名望和虛榮,于是向別人展示自己所擁有的地位和才智,甚至不惜夸大事情的真相來炫耀自己。但現實不允許蓋茨比這樣,上層人物也不會愿意和他站在同一階級,便對他進行嘲諷和打擊。在這不同階級的人物矛盾中,蓋茨比的美好幻想最終會被擊碎,由于他本身具有的自卑意識,使他難以擺脫家族遺留下來的外貌和行為方式,盡管他刻意地去抬高自己,也無法縮減他和上層世界之間的差距。
通過電影特效的表達,使蓋茨比心中的幻想變得更為具體,電影中使用多重鏡像對小說人物的外貌和細節行為進行刻畫,超越了原著筆下單一文字敘述的人與事。飾演男主角萊昂納多憑借高超的演技,贏得了觀眾的喝彩聲,他所扮演的蓋茨比,完美詮釋了巴茲・魯赫曼想要描繪的人物形象。當蓋茨比第一次見到黛西的時候,對未來生活美好的幻想便開始在他的腦海深處萌發。幻想中的場景終究是完美的,但現實的鐵錘無情地將它粉碎。蓋茨比心中追求的腳步從未停止過,即使他清楚這一切是毫無意義的也不會放棄前進,這樣的結局注定會是一場令人心酸感慨的“杯具”。 好萊塢的電影本身能夠使用科技的手段來給人留下印象深刻的畫面。在拍攝《了不起的蓋茨比》時,使用立體的拍攝方式來展現主人公的悲慘事跡。而第三人稱視角尼克則是電影中更為精彩的閃耀點,作為整個故事的觀察者和敘述者,他面向觀眾用“這世上只有被追求者和追求者、忙碌者和疲倦者”一句話來闡述自己的身份,他用自己特有的口吻講述著蓋茨比與黛西的愛情故事,原著作者的內心之聲自始至終地流淌在尼克和蓋茨比這兩個人的身上。
電影中的每一個人都在經歷著現實的打磨,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幻想與現實存在著一層隔膜,而這層隔膜的差距便是由這個世界的痛苦所造成的。在尼克的眼中,蓋茨比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擁有自己的理想,在理想的牽引下從未低頭,但他的內心同樣也是麻木的,盡管次次遭受冷漠卻沒有仔細思考現實中存在的差距。當結尾人們為蓋茨比舉辦葬禮時,他的心中女神卻早已在歐洲旅行的路上。尼克親眼看到了這個社會中最丑陋的一面,目睹了現實世界的殘酷冷漠、虛情假意,最終帶著失落與悲哀離開了他所向往的城市,回到了那個平靜祥和的家鄉。電影中的尼克講述了幻想與現實的差距,以及現實的殘酷是如何將蓋茨比吞噬的過程,在幻想的迷霧中一點點摧殘著蓋茨比的人生,當迷霧散去渾濁的世界呈現在眼前,尼克失去了在這個丑陋的世界中前進的意志與興趣。
好萊塢鏡頭下的尼克與原著中的尼克并不完全一致,但導演巴茲・魯赫曼并沒有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扭曲,而是將黑白畫面賦予了色彩,也將當時社會中存在的矛盾直白地表現出來。在當時社會中追逐夢想的人們并不清楚自己的夢想只是虛偽的想法,無論多大的付出也換不回一絲的成就,這是殘酷的現實。電影也通過尼克的結局,向觀眾呈現出當時美國社會面貌的丑陋,折射出作者所感到的悲哀,描述了自己經歷當時社會的痛苦思索。
四、鏡像下的社會現實
巴茲・魯赫曼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使用了簡單特殊的手段,使將這部沉悶憂傷的電影不乏幽默氣息地呈現在觀眾眼前。通過場景的布置,來為主人公的悲慘烘托出更為凄涼的氛圍,雖然他所導演的這部電影,沒有華麗愉悅的鏡頭,卻最準確地蘊含了原著中渴望表達的意義。他所拍攝的這部《了不起的蓋茨比》擁有自身獨特的藝術色彩,通過電影中蓋茨比的人生輝煌和結局的照應,夸大地表現出了蓋茨比的悲慘經歷,讓觀眾清楚地領略到蓋茨比盲目的追求和幻想,而主人公的悲慘經歷則代表著當時社會悲哀人民的縮影。
電影中蓋茨比最燦爛的時刻代表了美國最為輝煌的一面,渴望得到地位和財富的蓋茨比便是現實中美國本質的寫照,作者則將這一社會現實闡述在文學作品,對社會的悲慘結果做出猜測。而作家菲茨杰拉德按照自己所能夠想到的結果來設計蓋茨比的結局,這也便成為當時社會腐敗的前兆。現實社會如同盲目、虛榮的蓋茨比一樣,為了不切實際的目標,逐漸走上了一條悲痛殘忍的不歸路,最終得到的只有失敗和滅亡。
其實,故事結構下蓋茨比悲慘的經歷是作者筆下對經濟危機后美國的一個不安擔憂的敘述,記錄下了繁榮伴隨這個時代所發生的一切,具有對現實的普遍認識和認知價值。經過導演巴茲・魯赫曼的精心編導,這部對“美國往事”憂傷而優美的文學敘述,躍然于鏡像畫面中,電影中的主人公蓋茨比與敘述者尼克便是社會現實的良好縮影,黛西華而不實的外表也成為現實社會中每個人都渴望得到的目標。小說結局的悲慘也意味著美國社會將進入一個悲慘荒涼的時期,如同那場使美國至今都沒有痊愈的經濟危機,這既是一種對結局的暗示,也是作者筆下對現實社會的批判。憑借現實與鏡像的完美融合,社會與畫面的巧妙照應,使這部《了不起的蓋茨比》成功地捕獲了觀眾最真實的內心,而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初時也獲得了矚目的票房和極高的評價。電影在情節中將蓋茨比與尼克巧妙地連接到了一起,同時也將美國歷史變化有理有序地表述出來,在某種程度上揭露出當時社會的本質。由巴茲・魯赫曼所導演的這部擁有時代價值和歷史意義的電影,毋庸置疑是一部經典電影的代表。
五、結語
蓋茨比用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滅亡的事實,來向我們闡釋如果心中懷有夢想,而這種夢想只是對地位與財富的渴望,缺少了對擁有財富和地位之后的思考,漫無目的地追尋心中虛榮的幻想,這樣的結局最終是虛無縹緲的,也注定是殘酷悲哀的。當眼中的利益取代了任何事物時,夢想本身所具備的價值與意義也將會不復存在。社會的進步需要物質與精神的協調發展,本質的人類需要精神方面的支持,如果只對物質懷有追求的夢想,夢想最終也會破滅。蓋茨比的葬禮,是生命的終結,也是夢想的破滅,暗示出當時美國人民盲目追求夢想的結果。當然蓋茨比渴望用華麗的外表來掩飾他是下層人民的身世,卻無法蒙蔽住人們的眼睛,因為他無視現實的殘酷,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幻想當中,這樣的夢想也將會變得不切實際。黛西華而不實的外表,與蓋茨比毫無價值的追求,是每個人心中所擁有的悲哀。一個人的夢想需要自身的努力和良好的環境才能得以實現,但是在渾濁的社會中卻難以實現,現實與夢想擁有著極大的差距,如果不將這一差距看清楚,將會阻礙自己前進的道路,甚至引領自己走向滅亡。
[參考文獻]
[1] 趙莉.從好萊塢電影看美國的文化傳播[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13(02).
[2] 蔣暉.淺析當代好萊塢電影的觀看模式[J].電影文學,2014(23).
[3] 李松睿.多重鏡像中的敘事――談2013年版《了不起的蓋茨比》[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3(06).
[4] 張敬華.影像・敘事――從《消失的子彈》談中國類型電影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11).
電影論文發表期刊推薦:《現代電影技術》雜志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一本以電影技術為主兼顧影視融合的刊物,將“與時俱進”更加融入當前的發展大潮之中,貼近市場,從形式到內容更加體現電影產業化發展的需要;為促進我國電影科學技術發展、促進現代電影技術發展,而發揮其引導、交流、提高的重要作用。
文章標題: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投稿好萊塢電影多重鏡像中的敘事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daoyan/2780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