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2-03-27 16:02 熱度:
摘要:在藝術的領域中,創意來自于社會的發展以及藝術的推陳出新,創意根植于社會與藝術。對于未來主義者而言,只要從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只要采取消滅隨心所欲的做法的舉措(這種隨心所欲的做法總是想要占居首要地位),藝術就會具有一種新的意義:即要拒絕已熟悉的格式,要從暴力和殘酷性中,從侵犯性乃至不公正中攝取營養,既要迫使自己采取謹小慎微的態度,又要滿懷熱忱和激情。未來主義者愿意頌揚生活和自由,他們在有關他們的時代的種種問題上表明態度,并且表達對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泛日耳曼主義的棄絕以及對哈爾斯堡的權威的羞辱,宣揚要對特倫托和的里雅斯特實行公開的領土收復主義,從而也表現出他們從戰爭中攝取的熾烈靈感,把戰爭看成“世界唯一救星”。
關鍵詞:藝術、創意、未來主義、政治、倫理、背景
一.對“藝術創意學”的字面研究
何所謂“藝術創意學”,我想先將這個整體名詞拆分為“藝術”,“創意”以及“學”這三個詞組進行簡要的研究與分析。
1.“藝術”。藝術于理論而言,在研究人的審美認識、審美情感、審美創造等問題上是同美學相通的,同時又同心理學有著密切的關系。藝術的理論是以各門藝術的普遍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其研究范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藝術的本質特征、藝術的門類劃分、藝術的發生發展、藝術的創作主體與創作活動、藝術的接受與藝術的功能,等等。
藝術來自社會,還要回歸社會,它不是也不可能是靜止的和孤立的現象。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特殊的精神生產形態,它通過生產實踐活動,反映從物質世界到精神世界、從生產關系到思想關系等到人類的全面的社會生活,創造美的精神產品,滿足人類精神上的審美需要。
由此,藝術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孤立的,單獨的,主觀的思想意向。它需要社會現實土壤的培育以及理論經驗灌溉,而后成長并回報于社會現實。而這也便給“創意”帶來了必要的限制以及創作的靈感。
2.“創意”。創意是指人們基于社會現實而依靠思想意識所表現出來的,對社會現實的別樣創造和再生產。
在藝術的領域中,創意來自于社會的發展以及藝術的推陳出新,創意根植于社會與藝術。藝術是社會生活在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第一,一切藝術家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情境中,各種社會事務(包括經濟、政治、道德、法律、宗教、哲學、科學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志向,藝術家又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對社會生活進行體驗、實踐、認識、,從而產生沖動、愿望、和需要;第二,作為創作主體的藝術家,經過復雜的精神生產勞動即創作活動,其創作成果即藝術作品;第三,藝術作品直接來自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和審美創造,間接來自但最終來自社會生活,即“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第四,藝術作品一旦產生就必須回到社會去,以實現其價值,而藝術回歸社會的中介就是藝術接受。
創意與藝術一樣,離不開社會。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創意,無論這種創意與藝術有無關聯,它都是社會現實存在的一種反映與支持。而一旦將創意與藝術連接到一起,創意便在藝術的領域越發有創造力和生命力。
3.“學”。學即學問,指對某一種研究體系的理論的概括總稱。而大標題中的“藝術創意”也就是一種值得多方位研究與探討的,永遠不會過時的理論體系。未來主義的創意背景則是這條洪流中細小卻光芒四射的分支,它承接新藝術運動的偉大成果,發揚現代思想,勇于創新。未來主義雖持續的時間不長,且其所倡導的思想觀念及創意點爭議頗深,但它無疑仍是給后人留下了值得借鑒與思考的圣果。
二.新藝術運動對未來主義創意的開源作用
任何藝術流派或思想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未來主義也不例外,而在它誕生之前,應該先研究其誕生的藝術背景。約從1890年至1910年間,歐美流行著一種裝飾風格的藝術。這種藝術在各國有著不同的名稱。1896年巴黎開設了一家名為“新藝術”的商店,專售這種新風格的產品,后人就據此把這種新風格的藝術通稱為新藝術。這種新風格流布很廣,遍及美術(圖1)和實用美術領域,大多表現在招貼畫和插圖畫、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圖2),以及玻璃制品和珠寶首飾等方面。對這種風格的解釋是與“新”這一觀念相聯系的。這種風格是用裝飾手段表現新的社會發展、新的技術和新的精神。許多著名藝術家都參與這種新風格的創作,他們對歷史傳統表現出一種自由開放的態度。
圖1圖2
新藝術風格起源于英國線條主義傳統,其直接先例是插圖畫家比爾茲利的唯美主義和威廉•莫里斯倡導的“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是一種過渡風格,是從傳統主義向現代主義轉變的中介環節。新藝術運動給藝術界注入了興奮劑并產生了一股沖擊力,最后解放了藝術家和公眾的想象力,使他們接受并向往新的形式和新的空間。
在這條由19世紀各種潮流匯成的水道影響與激發下,20世紀的現代美術創意更加肆無忌憚的膨脹與勃發。其中最讓人著迷的就是未來主義的藝術創意。
三.未來主義創意發生的背景
未來主義發生在文藝復興的策源地意大利。當時一批年輕的藝術家不堪忍受意大利歷史的重負,他們目睹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同時又看到意大利政治文化的衰落,從而提出了激進的革命主張。
人們曾試圖給未來主義下過許多定義,但是,沒有一個定義能真正抓住它的真諦。于是,人們明白:一個如此致力于探討非理性的運動,是很難讓人用一個單一的說法來概括的,特別是當這樣的運動所產生的現實土壤還如此之復雜。
工業文明的進展和一個新的社會組織的形成;機器的產生和由科學發明及新的意識形態風起云涌所促成的思想革命;旅行和信息作為溝通工具的飛速發展;所以這些因素,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都在迫使歐洲社會發生變化,甚至使它陷于危機。文化統一體的破裂(文化統一體迄今一直是受政治統一體約束的),一種既令人“感到陌生”又使人樂于接近的“獵奇之舉”的魅力以及種種表現語言和感覺認識的勢不可擋的相互交錯,所有這些因素也在改變藝術觀念和文化觀念。
1.未來主義創意發生的藝術背景。種種藝術在此階段正像感官一樣,在尋找新的叛逆道路,并且在行動起來。來歷不同的一些思想和材料,正在組合成一些新的統一體。與此同時,其他一些革新派也在歐洲文化群體中鞏固了他們的地位其中有:奧地利和德國的分離派,從英國到巴黎、從布魯塞爾到布拉格的“新藝術”的支持者,法國的回歸派和清一色派,俄國的象征派(他們后來把他們的革命熱情掉轉過來,投入主體未來主義和構成主義)。
有一個有關藝術家的態度的問題。依照未來主義者的看法與主張:不要獻媚于公眾,而是要被公眾所輕視;不要為獲得成功而斗爭,而是要為獲得成功而犯錯;作為老生常談的內容只有一個,既要處心積慮地設法具備絕對創新的獨特性,不要再現歷史,而是要反映生活節奏加快所發生的巨變;不要去做心理的翻版,而是要綜合提煉。
未來主義者是這樣一種人:“他的思想和表現手法是獨處心裁的,是強有力的,是活躍、熱情、明晰、樸素、靈巧和綜合的。他憎恨廢墟遺址,憎恨博物館、墓地、圖書館,憎恨唯文化論、迂腐賣弄、學院作風、模擬過去、純粹主義、拖泥帶水、精雕細琢。他希望使意大利的藝術擺脫衰老,加強活力,呈現出一派喜氣洋洋的風貌,把它從模擬過去、唯傳統論、學院作風中解脫出來,鼓勵年輕人的一切大膽創作。”
對于未來主義者而言,只要從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只要采取消滅隨心所欲的做法的舉措(這種隨心所欲的做法總是想要占居首要地位),藝術就會具有一種新的意義:即要拒絕已熟悉的格式,要從暴力和殘酷性中,從侵犯性乃至不公正中攝取營養,既要迫使自己采取謹小慎微的態度,又要滿懷熱忱和激情。
未來主義藝術家把立體主義的幾何學發明應用于他們的作品中,試圖以運動的造型象征形式來表達速度這樣的現代觀念。未來主義繪畫最常見的題材是機器,包括汽車、室內有軌電車和火車,同時也有許多表現人物或動物同時性運動的題材。
2.未來主義創意發生的政治背景。未來主義者是一幫無政府主義者和虛無主義者,起初他們抨擊社會弊病,寄希望于戰爭,渴望毀滅過去,實現一種新的富有革命精神的存在方式。他們在宣言中宣稱:“我們要頌揚戰爭----世界的唯一救星,頌揚軍國主義、愛國主義,并為之而犧牲的壯麗思想••••••”。但戰爭卻毀滅了未來主義,最有才華的博喬尼和圣泰利亞都死于戰爭,馬里內蒂也身負重傷。從而中止了他們的實踐。
未來主義者愿意頌揚生活和自由,他們在有關他們的時代的種種問題上表明態度,并且表達對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泛日耳曼主義的棄絕以及對哈爾斯堡的權威的羞辱,宣揚要對特倫托和的里雅斯特實行公開的領土收復主義,從而也表現出他們從戰爭中攝取的熾烈靈感,把戰爭看成“世界唯一救星”。
這樣一個綱領由于其內部自相矛盾,分歧重重,畢竟不能被認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首尾一貫的政治綱領,而只是一項烏托邦式的、“富有詩意”的聲明。這項聲明力求“把對立面調和起來”,交替地提出一些無政府主義的立場和民族主義的立場,在軍國主義自由主義、社會主義、人道主義之間搖來擺去。
在這樣的政治主張和形勢下,未來主義者的思想與信念不斷豐富與完善,最終形成了完整的,充滿未來主義色彩的觀點與理念。而這些充滿濃郁政治主張及時代特征的未來主義思維正是這些未來主義者們作品創意的或直接,或間接的來源。
3.未來主義創意發生的哲學及倫理背景
3.1未來主義創意發生的哲學背景。“未來主義意味著對進化規律的認識”。它是以“自我革新的主要現象”為基礎的全面的心理和哲學運動,應當把它運用在“藝術的死水一潭的氛圍之中,這正如把它運用在政治、科學、哲學、心理學乃至整個資產階級舊思想的死水一潭的氛圍之中一樣.”它是一種現象,這種現象“能超出藝術領域”。未來主義也是一種態度,因為它“在空氣中散發出一種思想革命的氣味,散發出一種旨在塑造未來人的力量”。最后,“未來主義作為哲學和心理學方面來看,說它屬于未來的理想,要比作為藝術,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它是一種致力于把生活和藝術投射到未來中去的充滿活力的、力求革新的態度。這種態度不僅體現于他們的行為與狀態,更根存于這些未來主義者們的思想和信念之中,并被他們通過各種藝術的形式及特征將這些思想和創意表現出來。
3.2未來主義創意發生的倫理背景。未來主義者既然是渴望如此全面地摒棄過去,他們就不能僅僅著眼于屬于過去的藝術和文學兩個側面。“未來主義不接受法律,也不接受法典,不接受法官,也不接受警察,不接受拉皮條的,也不接受侈談道德的閹人••••••不是鞭子,就是甘油炸藥!”,馬里內蒂曾滿懷渴望自由的激情這樣說道。
未來主義者還“輕視女性”。但是,這是在藝術上的反女性主義。未來主義者不是反對“所有”的女性,而是反對“某一種類型”的女性;他們不是反對以女性為藝術,而是“反對藝術的女性化”。
“反痛苦”的構思是阿爾多•帕拉澤斯基的。他的未來主義宣言《反痛苦》,正是于1914年在《拉切爾巴》雜志上發表出來的。反溫情、反邏輯、反學院派、反技巧、反文學、反崇高、反優雅的未來主義,就是要把痛苦也否定掉。
帕拉澤斯基說,人并非生來就該受苦。痛苦是暫時,因為生活就是歡樂。快樂是永恒的。他還認為“一個人越是能夠從痛苦中發現更多的歡笑,他就越是一個深刻的人”。自覺的痛苦,是一種“懷古主義的梅毒”,而這種惡疾因慢性的浪漫主義癥、可怕的多愁善感、既可憐又令人感到壓抑的溫情主義而變得更加嚴重了。
未來主義的思想方式及倫理特征是當時時代特征的一種特殊反應。他們感情強烈,憤世嫉俗,渴望打破當時的社會狀態和政治形勢。這種反應不僅僅只表現為一種這一派別所認為的社會規范之上,而更多的是將這樣或那樣的社會規范表現于他們的藝術作品之中,展現出一種別樣的氣息和魅力。
四.未來主義思想創意的延續與影響
未來主義在我們時代的所有藝術、文學運動中間,肯定曾是這樣一個運動:由于它采取的堅決、有意和經常性的行動,它在世界上得到最廣泛的傳播。在這之前,各個文學運動通常都是通過書籍、雜志和文化人士的往來才得以緩慢地傳播的。在世界范圍內,最初,未來主義曾輕而易舉地得到回應,這既是因為它是以一個大家都很熟知的象征主義文化氛圍作為起點,又是因為這個氛圍本身要求他做出撞擊和突破。
馬里內蒂曾指出,未來主義不是一個固步自封的,有約束力的學派。未來主義不是一個學派。它是一種傾向,是一種分發向前的沖力。更何況先鋒派本身就不是什么固步自封的學派,相反,它是作為一個充滿形形色色的內部派系、種類互異的廣泛領域而存在的,在這些派系和種類當中,相互交流、彼此轉移是極其頻繁的,也是屢見不鮮的。
論文結語:未來主義思想確實起著催化劑、推動力的作用,它曾啟發、影響許多后來的先鋒派創意,并且走在他們面前。德國戲劇導演古斯塔夫•哈爾維說過以下一番話,不是沒有道理的。“世界上所有現代藝術運動,都是以未來主義作為它們的精神之父”。這句話雖需一些修正,但卻已明確表明了未來主義在創意及其他各方面對所有現代藝術運動的重要影響和啟迪。
參考書目:
1.周忠厚編著.高等學校文科教材----美學教程.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3
2.王宏建主編.中國藝術教育大系----藝術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1
3.歐陽英、潘耀昌主編.外國美術史.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7:5
4.馬里奧•維爾多內著.理性的瘋狂----未來主義.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8
5.陳奇相著.歐洲后現代藝術.北京:三辰影庫音像出版社,2008:1
6.布萊頓•泰勒【英】著.當代藝術.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5
7.河清著.藝術的陰謀.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9
8.張弘著.美之魅:20世紀前的西方藝術和審美沉思.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5
9.葉強等著.抽象繪畫語言簡明教程.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5
10.貢布里希著.藝術發展史.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
文章標題:藝術創意學研究之——對未來主義的創意背景淺析之藝術設計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donghua/1156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