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2-08-28 08:44 熱度:
提要:濕地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在蓄洪防旱、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促淤造陸、降解環境污染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濕地景觀更是園林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城市濕地景觀以濕地的自然復興、恢復濕地的領土特征為指導思想,以形成開敞的自然空間地帶,接納大量的動植物種類,形成新的群落生境為主要目的,促進城市生態環境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為游人提供生機盎然的、多樣性的游憩空間。
關鍵詞:濕地、城市濕地景觀、生物多樣性
一、濕地的概念
根據《濕地公約》的定義,濕地系指天然或人工、常年或季節性、蓄有靜止或流動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海域[1]。因此,濕地不僅僅是我們傳統認識上的沼澤,灘涂等,還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魚塘、水庫和稻田。它具有如下幾個基本特征:
(1)地表水多,水是導致濕地形成、發展、演替、消亡與再生的關鍵,無水不成濕地;
(2)水導致了土壤潛育化,有明顯的潛育層;
(3)受水的影響,生長有濕生植物、沼生植物或喜濕的鹽生植物。
二、濕地的功能
濕地與人類的生存、繁衍、發展息息相關,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它不僅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有巨大的環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調節徑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促淤造陸、美化環境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統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譽為“地球之腎”[2]。
1、 濕地具有重要的生態修復保障功能
濕地在蓄洪防旱、涵養水源、調節氣候、調節河川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控制土壤侵蝕、促淤造陸、降解環境污染等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 濕地含有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
其中包括數以萬計的魚類、鳥類、植物和浮游生物,是物種天然的基因庫、種質庫,成為科普和科研基地。
3、濕地具有多樣的生態景觀形式
濕地包括各種咸水淡水沼澤地、濕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灘涂、河邊洼地或漫灘、濕草原等,與飛翔的水鳥、自然生長的水生濕生植物、浮游生物和藍綠色的水面,給人以豐富的景觀體驗。
由于人類與濕地相互依存的關系,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薩通過的《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旨在認證、保護并促進合理使用全球范圍內具有重要生態意義的濕地系統[3]。相應于對濕地重要性認識的提高,許多國家也積極投入到對各類濕地的保護和恢復的行動中。
三、城市濕地景觀的意義
近年來,為了提高居住環境的舒適性和增強景觀類型多樣性,人們開始認識到濱水濕地的潛力,并對濱水濕地擁有的開放空間、生態功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利用。城市濕地景觀以濕地的自然復興、恢復濕地的領土特征為指導思想,以形成開敞的自然空間地帶,接納大量的動植物種類,形成新的群落生境為主要目的,同時為游人提供生機盎然的、多樣性的游憩空間。
1、提供自然生機的休閑游憩空間
濕地景觀因其獨特的濕地生態系統,以及水給人以天然的親近、柔和之感,為人們提供了自然親切、生機盎然的景觀體驗。
2、調節城市小氣候
在城市功能上充分利用濕地滲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導雨水的排放,調節區域性水平衡和小氣候。
3、再造豐富的生態系統
濕地環境還能成為常住或遷徙途中鳥類的棲息地,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促進城市生態環境健康合理的可持續發展。
四、城市濕地景觀生態設計
1、保持原有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濕地系統,與其他眾多生態系統一樣,由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組成。特定空間中生物群落與其環境相互作用的統一體組成生態系統。在對濕地景觀的整體設計中,應綜合考慮各個因素,以整體的和諧為宗旨和最終目標,包括設計的形式、內部結構之間的和諧,以及它們與環境功能之間的和諧,才能實現生態設計的。
(1) 調查研究原有環境是對其進行濕地景觀設計前必不可少的環節
景觀規劃設計必須建立在人與自然之間相互作用的最大程度的理解之上。對原有環境的調查,包括對其原有自然環境的調查和對周圍居民情況的調查,如對原有濕地環境的土壤、水、動植物等的情況,以及周圍居民對該景觀的影響和期望等情況的調查。這些都是做好一個濕地景觀設計的前提條件,因為只有充分掌握原有濕地的情況,才能在設計中保持原有自然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態;而掌握了居民的情況,則可以在設計中考慮人們的需求。這樣能在滿足人需求的同時,保持了自然生態不受破壞,使人與自然融洽共存。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保持了濕地網絡系統的完整性。
(2) 利用原有的景觀因素進行設計是保持其濕地系統完整性的一個重要手段。
利用原有的景觀因素,就是要利用原有的水體、植物、地形地勢等構成景觀的因素。這些因素是構成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不少設計中,并沒有利用這些原有的要素,而是依設計者所謂的構思肆意改變,從而破壞了原有生態環境的完整及平衡,使原有的系統喪失整體性及自我調節的能力,淪為僅僅是“美學”意義上的存在。
2、植物的配置設計
植物是生態系統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觀視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植物的配置設計是濕地系統景觀設計的重要一環。對原有濕地景觀進行生態設計,在植物的配置方面,一是應考慮植物種類的多樣性,二是盡量采用本地植物。
多種類植物的搭配,不僅在視覺效果上相互襯托,形成豐富而又錯落有致的效果,對水體污染物處理的功能也能夠互相補充,有利于實現生態系統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環。具體地說,植物的配置設計,從層次上考慮,有灌木與草本植物之分,挺水(如蘆葦)、浮水(如睡蓮)和沉水植物(如金魚草)之別,將這些各種層次上的植物進行搭配設計;從功能上考慮,可采用發達莖葉類植物以有利于阻擋水流,沉降泥沙,發達根系類植物以利于吸收等的搭配。這樣,既能保持濕地系統的生態完整性,帶來良好的生態效果;而在進行精心的配置后,或搖曳生姿,或婀娜多態的多層次水生植物還能給整個濕地的景觀創造一種自然而且和諧的美。
3、水體岸線及岸邊環境的設計
岸邊環境是濕地系統與其他環境的過渡,岸邊環境的設計,是濕地景觀設計需要精心考慮的一個方面。在有些水體景觀設計中,岸線采用混凝土砌筑的方法,以避免池水漫溢。但是,這種設計破壞了天然濕地對自然環境所起的過濾、滲透等的作用,還破壞了自然景觀。有些設計在岸邊一律鋪以大片草坪,這樣的做法,僅從單純的綠化目的出發,而沒有考慮到生態環境的功用。人工草坪的自我調節能力很弱,需要大量的管理,如人工澆灌、清除雜草、噴灑藥劑等,殘余化學物質被雨水沖刷,又流入水體。因此,草坪不僅不是一個人工濕地系統的有機組成,相反加劇了濕地的生態負荷。對濕地的岸邊環境進行生態的設計,可采用的科學做法是水體岸線以自然升起的濕地基質的土壤沙礫代替人工砌筑,還可建立一個水與岸自然過渡的區域,種植濕地植物。這樣做,可使水面與岸呈現一種生態的交接,既能加強濕地的自然調節功能,又能為鳥類、兩棲爬行類動物提供生活的環境,還能充分利用濕地的滲透及過濾作用,從而帶來良好的生態效應。并且從視覺效果上來說,這種過渡區域能帶來一種豐富、自然、和諧又富有生機的景觀。
城市濕地景觀的設計建造不論是建園理論,還是應用技術以及后期管理養護,都還不夠成熟,有待于廣大的園林界的學者和工作者的重視和完善。相信結合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現代生態學理論、時代要求以及歷史文化特點,濕地景觀定會成為21世紀風景園林事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國家林業局《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濕地公約履約指南[z].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2、 雷昆,張明祥.中國的濕地資源及其保護建議[J].濕地科學.2005.3(2):81-81
3、 俞孔堅.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
文章標題:城市濕地景觀生態設計初探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donghua/1314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