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公共關系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19 08:58 熱度:
摘要:城市公共空間的價值在于它是一種伸張公眾權力的空間。權力形式是影響城市空間的“結構性元素”,權力造就了空間。城市公共空間的公眾權利忽視現象一直存在。這可能出于該空間所有人的需求與品味,也可能出于設計師們“自娛自樂”的表現,還可能是出于社會公眾長期以來的“生活慣性”(一種對個人權利缺失的忍讓和默許)和淡薄的權利意識。但無論怎樣,這種結果是危險的。
關鍵詞:公共空間;公眾權利;廣場景觀設計
1緣起
公共空間是城鄉物質環境不可或缺的組成要素,更是承載社會公眾生活,體現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內涵與特征的重要場所。公共空間又是一個城鄉單位,甚至一個國家的一面鏡子。其中映射的圖像或呈顯性,或隱性,都應該是真實的社會面貌的表達。換句話說,一個“不合格”的公共空間是虛偽的,沒有生命力的。這樣的公共空間只能是滿足社會公眾的某些方面的需求,比如視覺滿足、消解身心疲憊之類,但有相當一部分的公眾權利訴求被忽略了。
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人的所有社會活動離不開交往,交往就需要空間。每個人交往的方式和目的不盡相同,因此訴諸于空間的需求也是多樣的,一個公共空間就是要最大可能的滿足社會公眾的基本權利。本文根據北京東城區王府井大街天主東堂前廣場的實地考察,從空間與權利的角度重新審視該公共空間的景觀設計,總結該公共空間的權利缺失與矛盾節點,以人性化作為設計的出發點,進而還原公眾的基本權利,創造一個富有活力的城市開放空間。
2王府井天主東堂
王府井天主教堂始建于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原是順治皇帝賜給當時兩位外國神父的宅院。后來二人在宅院前的空地上修建了一座小教堂,即為東堂的前身。
由于天主教源于西方,因此北京教堂的建筑形式皆仿照西方教堂的建筑風格,即以羅馬式、哥特式為主,粗壯的壁柱和一高兩低的穹窿圓頂使它看起來更顯雄偉渾厚。只是朝向上仍然延續中國“坐北朝南為尊”的習慣,而國外的教堂多是坐西朝東。但東堂是個例外,因地理位置的關系改為坐東朝西修建。1980年經再次翻修后東堂重新開堂,并很快成為王府井地區最有特色的一處人文景觀。教堂現狀景觀是由北京王府井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2000年設計、施工的。2000年,為配合王府井大街擴建改造工程,政府撥款1.3億元,將東堂內外再次修整一新。舊院墻被拆除,擴建了堂前廣場,加裝了噴泉、地燈。因東堂本名圣若瑟堂,是為紀念耶穌的父親若瑟而命名,故堂外還有一座圣若瑟紀念亭。此次圣若瑟紀念亭也重新翻修,亭內是圣若瑟懷抱圣嬰的潔白雕像。
3場地與環境
3.1王府井步行街的“休止符”
王府井大街又稱金街。王府井步行街全長1785米,習慣上又分為南中北三段,天主東堂位于金街的中段。中國建筑師白德懋老先生認為,商業步行街的合適長度不超過800米,合適的寬度在20-24米為宜。袁家方教授提出,商業街的“有效長度”約為600米。照此看,王府井大街顯然是過長了,超過了人們正常的購物、游逛的身體承受能力。因此,天主教堂及其前廣場的位置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駐足休憩的開放空間,成為金街中段一個獨特的“休止符”。
3.2尷尬又體面的語言環境
教堂的周遭環境可謂“四面楚歌”。東側是;南側是一座后現代風格的連續彎曲玻璃表皮的高檔商場——樂天銀泰百貨;西側是一排二層沿街店面,通體為落地玻璃裝修,頂部的大幅面廣告牌與建筑高度趨同;北側是采用中國傳統建筑元素設計的天倫王朝酒店。而羅馬式的天主教堂就坐落在這樣的環境中,少了些呼應,多了些無奈。因此,這樣的處境看起來是尷尬的。換個角度去考慮,教堂的存在又是一個亮點,是歷史的一個符碼和烙印,它的光芒甚至超過了金街上任何一座所謂地標的新建筑。2000年之前,這個教堂被圍墻和一些臨時建筑包圍著,那時它的性格是內斂的、封閉的。上帝想讓每個人走進他,但他的大門卻緊鎖著。這種環境與氛圍也使得人們對教堂的態度變得疏遠,少了些親切,多了些神秘。2000年之后,圍墻被拆除了,教堂前廣場被開發出來,作為王府井大街的重要補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向廣場,走進教堂。這種“解禁”是開化的,文明了一大步。這次改造使得教堂與周遭環境相得益彰。不管你是游人還是主人,是新婚夫婦還是單身一族,是基督徒還是佛教徒,都可以來到這個領地,這是宗教廣場,更是公眾領地。因此,這樣的場地環境是和諧的,又是體面的。
廣場西側沿街店面及戶外廣告 廣場南側樂天銀泰百貨大樓
場地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動態過程。二者力量的此消彼長會帶來形態及空間的變化。因此,不能靜止的批評一個場景和身份特征,了解二者的背景比孤立的剖析單體更有價值。區域的和諧需要主動的去適應環境,而不是固步自封,我行我素,這樣只能走向僵局。
4交通與流線
根據現場調查,在車流量方面,教堂四周均可通過機動車,其中以西側王府井大街的車流量最大,其次是廣場北側和南側,而東側的車流量最小;在人流量方面,廣場西側提供了最開放的步行出入條件。最大限度的滿足了公眾進入廣場的需求。其中有殘疾人坡道、直跑臺階、拐角弧形踏步、拐角折形踏步等形式。由廣場西南口進入廣場的人流量最大,其次是廣場西北角的折形踏步入口。廣場北側偏西的三個直跑臺階與廣場南側偏西的出入口使用頻率則較小。而廣場北側偏東的入口與廣場南側偏東的入口人流量最小。
改造后的教堂周遭交通改善了很多,但仍存在些許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市政人行道與泊車位之間的矛盾;教堂北側的市政人行道用作泊車,解決了此地停車難的問題之外,也剝奪了人們步行通過的權利。設計師通過在教堂及廣場北側開辟四個步行出入口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此處人車矛盾,還有人們由北側進入廣場的矛盾。這個矛盾同樣出現在廣場南側市政人行道與自行車停泊之間。因此,在城市問題中,常常會通過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矛盾的解決之道在于雙方或多方權利的妥協和包容。
第二個問題是教堂前廣場的花缽與凸起的地燈,常常會成為人們的“絆腳石”。廣場現狀的花缽既破壞了廣場的整體性,又會阻礙兒童活動的視線。在下一步的設計中需要考慮兩個問題,一個是花缽的去與留,另一個是如何在廣場的整體性和豐富性上求得平衡。考慮到改造成本和滑板愛好者的需求,現狀地面的地燈予以保留。
5功能與空間
5.1整體分區
根據動靜分區原則,以及現場對公眾活動方式和行為軌跡的研究,整體教堂用地可分為三個區域:動態活動區、靜態休閑區和中性辦公區。動態活動區以教堂前廣場對齊教堂南北兩側邊線的這個硬質廣場為中心,絕大部分的動態活動在這個區域進行。除此,教堂的北、東、南三部分也可劃為動態活動區的范圍,形成圍繞教堂一周的動態空間。靜態活動區則是動態活動區以南的這片區域,并且以西側的三組12課小喬木為主要構成部分。中性辦公區則是用地東側的兩座教堂附屬建筑,連帶一片綠地和一塊小的硬質廣場這部分。
5.2功能細分與設施匹配
根據上述三個總體的區域劃分,便可進一步細化各區域內的功能空間和設施匹配。動態活動區的主要功能空間為聚會空間、婚慶空間、游戲空間、游覽空間、休憩空間和運動空間。聚會,是一個宗教廣場最普通的功能。每個周末教堂前都會聚集很多信徒,他們由主教帶領進入教堂內做彌撒,也會在教堂外廣場上祈禱。
教堂是西方人們舉行婚禮的首選之地,這個習俗也倍受國人青睞。在這次考察中,就遇到了5對新人在廣場上拍攝婚紗照。教堂廣場作為婚慶空間的意義不言而喻。這個廣場少不了家長與兒童的嬉戲,也少不了人們的游覽與拍照。走累了,在廣場南北兩側也有休息椅。因此,教堂廣場又具有了游戲空間、游覽空間與休憩空間的屬性。教堂廣場作為運動空間的存在是特別的,它主要由年輕人來實現。在廣場上,經常可以看到滑板一族和輪滑兒童,他們幾乎每個周末都來到這里,享受著運動的刺激,也給別人帶來樂趣。久而久之,就成了廣場的一部分。
教堂廣場上的新人 教堂廣場上的滑板愛好者
在動態活動區,缺失的設施主要有休憩空間的遮陽設施。靜態休閑區的主要功能空間為休憩空間、戲水空間和交通空間。其中,休憩空間是最主要的空間屬性。它以西側的三個單元的小喬木與休息椅為主要內容。戲水空間主要在南側的弧形石墻及其跌水部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這個區域反而成為最不留人的地方。交通空間的存在使得該區域內靜中有動,但涌入的人群常常會降低此處的空間質量。相比之下,東側的玫瑰園是人流量最小的地方,也是最安靜的地方,這部分應該歸屬于觀賞空間。在靜態休閑區,缺失的設施主要有休息椅。其中戲水區的改造是設計的重點。中性辦公區屬于教會附屬用房,因此不屬于公共空間的涉及范圍。美中不足的一點是該區域的標識設計不足,容易產生誤解。
6種植分析
現狀教堂用地內的種植主要有白楊樹、古槐樹、龍爪槐、大葉黃楊、梧桐樹、月季花和觀賞草地。其中,北側和南側的龍爪槐、古槐樹以點狀存在,北側的白楊樹和大葉黃楊以線狀存在,南側的白楊樹、月季花和大葉黃楊以片狀存在。草地主要分布在廣場正門入口兩側,以及教堂東側道路的兩側。據現場統計,龍爪槐共26棵,古槐樹共4棵,而白楊樹在30-40棵之間。
教堂廣場南側休息區內的龍爪槐 教堂南側的玫瑰園
軟質圍墻界面
教堂原有的圍墻拆除之后,設計師并沒有將教堂赤裸裸的置于嘈雜的周遭環境之中,而是在教堂及廣場南北兩側建立起兩面“軟質圍墻界面”。這個界面在北側表現為“喬木+低矮灌木”的形式,在南側表現為“喬木-灌木-植被”的形式。“軟質圍墻界面”的出現,消減了教堂與周遭環境的沖突,也保持了內部環境的相對獨立性,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的解法。其中,戲水區南側和東側區域,空間屬性界定并不明確,因而使用頻率不高,為了在靜態區形成種植群密集效應,下一步的種植設計將以這個區域作為重點。
7鋪裝分析
教堂廣場及道路以硬質鋪裝為主,主要是青石板、花崗巖、燒結磚和砂礫。現狀鋪裝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一是廣場鋪裝樣式及色彩與教堂建筑身份有所偏差;二是通過鋪裝界定功能空間并不明確;三是由內向外的鋪裝序列感不強。在下接下來的鋪裝設計中,將以以上三個問題作為設計重點。值得一提的是,從廣場西南角直行到達西北角的這段區域,在鋪裝上特別對待,進而形成從正門進入后的一個過渡空間,然后再經過主體廣場到達教堂內部。
8考察總結
王府井天主東堂前廣場及周邊環境改造設計是兼具挑戰性和設計樂趣的一個題目,它集文物保護、景觀設計、宗教文化為一體,是對設計師整體把握能力的考驗。通過現場考察與分析研究,在場地與環境、功能與空間、交通與流線、種植分析與鋪裝分析幾個方面,指出了現狀中公共空間景觀的權利缺失與矛盾節點,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思路,即以人性化作為設計的出發點,進而還原公眾的基本權利,創造一個富有活力的城市開放空間。
考察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通過實地考察,也總結了一些優秀的設計手法。教堂前廣場占地約1.12h㎡,改造前被圍墻及臨時建筑包圍,路人極少感到它的存在。改造后整個廣場向大街開放,成為街道空間的重要補充;原圍墻大門被保留下來,既是對歷史的記載和尊重,也成為街道與廣場之間的一個景觀層次;利用原有的1.5米地勢高差將廣場與街道空間分離開來,通過臺階、跌水、草坡等高差處理手法,豐富了街道空間內容;教堂前廣場沿著教堂的主軸線對稱地鋪陳開來,簡約的空間,樸素的鋪裝,節制而莊重的地面引導照明,都是為了烘托教堂寧靜莊嚴的氣氛,不做一點多余之舉。廣場南側用陣列式樹木間隔出休憩空間,這與教堂前的氣氛不同。地面鋪裝由青石板變為舒布洛克磚,并有曲墻落瀑跌水,重在休閑,亦莊亦諧。跌水最后一級的一個原有井蓋被設計成為青銅雕刻的浮萍,上落青蛙,栩栩如生。
考察,以及考察過后的分析研究,為今后的設計打下了堅實的現實基礎。
文章標題:公共空間與公眾權利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guanxi/103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