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公共關系論文 發布日期:2013-07-20 09:53 熱度:
本文選自省級期刊《美與時代·城市版》,《美與時代·城市版》雜志系鄭州大學主管,河南省美術學會,鄭州大學美學研究所主辦,美與時代雜志社出版的城市建設專業期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3-2592,國內統一刊號CN: 41-1061/B,郵發代號: 36-107。為適應當前城市發展需要,經河南省出版局批準,美與時代雜志社推出城市版,將為中原經濟區建設貢獻微薄之力。
摘要:不可否認,新的材料技術、結構技術和營造技術在城市的發展歷程上具有不可磨滅的功勛,然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所帶給城市的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技術。隨著人們對自然的不斷逼迫,技術早已從文化中分離出來,并凌駕于文化和人之上。因此,現代技術所帶來的城市問題越來越突出,甚至是對城市文化所造成的破壞抑或泯滅。本文旨在探討文化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城市規劃中弘揚城市文化的措施。
關鍵詞:城市,技術,文化
正文
長期以來.技術一直被作為進步的同義詞。新技術的應用不僅為人們提供了高質量的住宅區、良好的生活環境、便利的交通設施。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欲望也不斷滋長。長期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模式以及快速的城市化進程,造成了城市交通擁擠、城市環境污染、流行疾病恣意以及生態環境破壞,進而導致城市環境質量的日益惡化。隨著人們對自然的不斷逼迫,技術早已從文化中分離出來,并凌駕于文化和人之上。
一.技術與文化的發展歷程
1.傳統技術與傳統城市文化的演變
在技術發展的古典時期,人們被自然“環境”所包圍,并與自然關系密切。在人類歷史起源之初,“技術”與“藝術”是同根而生的。傳統技術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減少人力的使用,人們所追求的目標不是更多的能量,而是生活的豐富多彩和對美好事物以及生命意義的追求。在這一階段的城市發展過程中,技術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城市不僅是人們生活的避難所,更是人類精神的家園。
2.現代技術與現代城市文化的發展
然而,現代人關注更多的是技術的工業應用,脫離了文化的軌道,很少以文化作為發展的基礎、條件和目的,更多的是以功利主義為基礎和目的?梢哉f,工業革命后的發明更多的是走上了非人性化的道路,脫離了傳統意義上的鑲嵌于文化之中的技術之路。反映在城市建設上是對城市生態環境的破壞,嚴重阻滯了城市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出現“三廢”污染、能源短缺、交通擁塞、生態失衡等城市問題。而城市開發也陷入盲目追求最大經濟利益的誤區。
二.技術對城市文化的影響
1.對城市外在形象的影響
城市的外在形象由建筑、道路、廣場、山水、綠地等形體語言構成。由于技術的發展,所謂現代化城市“國際標準”的推廣,引發城市文化的單質化與同質化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嚴重,”特色危機”現象在全球城市中蔓延。
建筑設計缺乏對文化內涵的理解。城市建筑在不斷向高、向大發展,然而.在大量建筑相繼落成之后.卻鮮見既具有傳統文化特色.又不乏現代氣息的、形神兼備的中而新”的建筑。
城市規劃缺少對文化特色的維護。要保持一個城市的特色.首先要在城市規劃中尊重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但是很多城市卻忽略了這一點.他們在選擇快速發展道路的同時.卻以犧牲自身的優勢.犧牲表現力、想象力、感召力豐富的城市文化特色為代價。而規劃建設的結果則造成了文化品位的降低.文化面貌的趨同.文化特色的減弱,文化價值的縮水。
2.對城市內在素質的影響
內在素質則包括精神風貌、經濟活力、文明程度、治安狀況等因素。在全球化的加速進程中。城市的文化和人的生活方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同質化”和“趨同化”。因為通信技術的發展,人們的交流更加容易,文化之間的交流因而產生。但如果天下文化一體,那么也是文化的死期。因為文明的碰撞是世界前進的最大動力,這對立中產生的火花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
此外,注重使用功能,忽視精神追求也成為目前城市文化面臨的問題之一。當廉價生產成為生產尺度時,功能主義就成了一種固有的風格選擇。功能主義者將建筑看作是“居住的機器”,講求純形式,完全漠視地域、環境與歷史特性,造成城市建筑與空間的斷裂與分離,景觀的延續性被破壞,場所感不復存在。
三.應對措施
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只有經過正確引導,才能為當代城市文化服務。因此需要用文化整合技術與城市,從而走向文化指向的技術。
1.對舊城的保護
原真性:歷史遺產要美,更要真,但并不意味著不可變動,而是要對遺產本身所反映的歷史信息的充分尊重與保護。如日本神社20年一次的遷宮,雖然每次都是用新的木材重新建造,但其傳承保護的是傳統的建筑工藝和宗教儀式,而不是二十年前砍伐的木材。傳統木木構建筑20年一小修,50年一大修,建筑遺產反映的是歷史的動態變化,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夠遺存到現今,因此取舍在這里就成為關鍵,并最終決定了保護技術手段的選擇。
可持續性:任何修繕技術的運用都具有并不太久的時效性,但遺產保護的目的確是讓遺產永遠的存在下去,交付給子孫后代。在進行技術選擇的時候,考慮可逆性,正是為了在后人進行保護修繕的時候還能夠面對一個真實的遺產,而不是當今技術的產物。
可靠性:遺產的唯一性和珍貴性,修繕中應選擇較為成熟的技術措施,如果確實需要采用新的技術,必須通過嚴格的實驗加以驗證。
2.對城市的整治
強調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要認清機械地照搬國外城市規劃知識和理論的危害,認識到本土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責任意識指城市規劃建設研究中要以負責任的態度對有價值的城市老建筑加以保護,深人挖掘有個性和本土價值的城市個性元素。中小城市要講求特色,越早回歸文化和生態原則,回到重個性、講風格的思路上來,可能造成的損失就越小。
著重建設主題文化。城市主題文化代表了一個城市特色,是文化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文化的整合塑造城市特色,一個城市的特色形象主要通過城市及周邊的生態環境、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質,道德風尚和精神風貌和城市的特色建筑、文化氛圍等要素,這些特色的塑造需要各種文化協同發展,整合發展才能達到。
保留歷史文化、民風民俗。一個城市的個性更多地是在過去的歷史中逐漸形成的,而民風民俗既是民族歷史文化的傳承,又是當代文明中最絢麗多彩的部分,更是城市個性得以凸顯的最為直觀的特征。
3.對現代建筑的包容
今天的中國城市隨著大規模的現代建設又一次走到十字路口上。不論城市在生長過程中經歷過怎樣的挫折與缺憾,城市的高速度發展卻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城市正成為全世界現代建筑師注目的焦點。甚至一些海外建筑師紛紛搶灘中國建筑設計市場,從某種角度上說,中國城市正成為他們建筑藝術創新的試驗場,這種現象也存在“文化殖民”之嫌。但如果我們能夠先承認自己的落后與不足,能夠虛懷若谷地秉承中國自漢唐以來對外來文化的寬容態度,我們的城市與文化將受益。
一些現代建筑師利用先進的建筑材料與技術,在自己建成與未建成的作品向人們傳遞與表達其先進的建筑理念與技術的同時,也會試圖在其作品中詮釋自己對文化的感悟。
結語
技術是手段,不是目的。一個城市的競爭力體現在該城市的市民素質、科技水平、經濟實力、文化實力、交通通訊發展水平以及資源集散、生產要素集聚、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能力等方面,而城市競爭力的核心在于它的文化和創新能力。濃厚的文化氛圍、高素質的文化人才、勇于創新的思維以及充滿活力的創新環境才是決定城市發展的根本因素。因此不要讓技術喧賓奪主,更不要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因素。
參考文獻:
[1]陳蘇柳徐蘇寧.《城市發展中技術與文化的角色認知》.城市建筑學者論壇.2007
[2]吳良鋪世紀之交的凝思——建筑學的未來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3]董衛王建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與建筑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4]吳良鏞.中國城市發展的科學問題.中國學術期刊網.2002
[5]肖峰.論科學與人文的當代融通.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6]吳國盛.讓科學回歸人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7]高亮華.人文視野中的技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8]孫成仁.無重化世界的技術與人文.中國學術期刊網,2004
文章標題:城市規劃與文化發展方向論文范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guanxi/1796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