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歷史論文 發布日期:2013-02-17 08:49 熱度:
摘 要:古樹名木保護是一項長期的科學系統工程,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人為的經驗和認識上存在錯誤,往往會走進理念誤區,導致不可彌補的工作失誤。本文根據工作實踐總結出常見的古樹名木保護的十大誤區,以期促進古樹保護工作的科學規范。
關鍵詞:古樹名木,復壯,修剪
古樹名木是國家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亦是公園、寺院、風景區重要的旅游資源。隨著各地城市建設的發展和旅游資源的開發,古樹名木的保護和利用成為各地非常重視的工作。目前,全國各地轟轟烈烈地開展起古樹名木資源的調查和保護工作。但是在保護過程中,有些地方忽視科學,盲目保護,使得古樹保護工作適得其反,不僅沒有有效保護,反而加速了古樹名木的衰亡。
誤區1:古樹名木不用澆水
在許多人眼中,古樹名木已經完全適應了當地的物候條件,其根系深入土壤的范圍和深度所吸收水分足夠滿足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古樹名木雖然長時間生存在當地并且已經適應了當地的氣候環境,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古樹名木的生理機能已經開始衰退,尤其根系的分生能力的下降,使得新根萌生數量減少,吸收水分的能力減弱【1】。又由于我國工農業經濟快速發展,地下水位下降嚴重,特別是北方地區,連年的干旱和地下水的超量開采,使得情況更加嚴重。古樹名木自身情況和外界環境的改變就決定了古樹名木需要定期根據實際情況澆灌,而且這項工作在北方地區尤為緊迫。例如:太原市年降水量在400—800mm之間,人均淡水擁有量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北方嚴重缺水城市。太原市每年的3—6月經常出現春旱或夏旱,古樹名木養管單位應及時澆水。為保證古樹名木順利越冬,11月上旬再補充一次越冬水。
誤區2:古樹名木不用施肥
古樹長期生活在同一地點,經多年選擇吸收,若無外來補充,土壤肥力及其理化性能大為減退。為改善古樹的生活條件,應根據樹木的需要和當時的具體情況,按其物候進行適當的施肥、灌水,保證樹木的正常生長。對于冠頂和外圍已樹老焦梢的衰老樹木,其吸收根系多數僅限于冠幅投影范圍之內,采取改土、施肥、灌水等措施,也應在此范圍。根據樹的衰敗程度,在樹冠半徑內以距樹干的1/2~2/3處以外進行,過遠則無效[2,3]。
誤區3:古樹名木不能修剪
一定要改變古樹名木不能修剪的理念。古樹名木必要時也要適當整剪,以利于通風透光,減少蟲害,促進更新、復壯。在不影響古樹名木景觀和風姿的前提下,對易折和樹體不穩固的枝杈進行謹慎地“瘦身”處理是必要的,實踐證明效果很好。根據不同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對樹冠進行因勢利導地修整。古樹名木修剪以少整枝、少短截、輕剪、疏剪為主,保持原有樹形為原則,短截局部枝條,促進樹冠的均衡發展。截大枝應做到鋸口平整,做到不劈裂,不撕皮,過大的粗枝應采取分段截枝法。常綠型松柏類古樹名木一般不修剪。
誤區4:古樹名木見洞就補
古樹名木生活年代久遠,往往都有一些空洞,特別是國槐等樹種,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空洞。古樹保護往往都要將樹洞修補完整,保持外觀的美感。但是古樹是活的,而修補樹洞的材料是死的,而且目前還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徹底解決修補樹洞防止滲水、漏水問題,所以不多長時間后,修補過的地方又會出現縫隙導致雨水進入樹體,加速樹體的朽蝕【4,5】。另外,古樹名木修補樹洞有時會采用水泥、泡沫發泡劑等其它物質填充樹洞,這時尤其要注意做好導水措施,例如制做導水管。目前,許多古樹有著與眾不同的“空洞”美感,只要是不影響生長或沒有雨水滲入加速朽蝕,就不必要修補,而那些樹洞朝向天空的樹洞就必須修補,做好導水措施。
誤區5:生長衰弱后才復壯
一般情況下,只有古樹生長勢衰弱之后才進行復壯。古樹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生長在一個地方,土壤里肥分有限,常呈現缺肥癥狀,再加上人為踩實,通氣不良,排水也不好,對根系生長極為不利。因此造成古樹地上部分日益萎縮的狀態。即使是生長強健的古樹,也不能忽視古樹生理機能衰弱或生存環境改變對其影響【3,4】。所以,對古樹名木應當有步驟地進行小步慢跑式的復壯,切勿古樹已經長勢微弱才補救。古樹名木保護要未雨綢繆,防微杜漸,采取小范圍局部換土、施肥、松土、補充營養物質等措施。
誤區6:古樹名木生長快好
改變古樹新梢生長越快越好的理念。要以培養健壯的古樹名木為根本,通過調整古樹復壯的營養比例,使古樹的枝葉生長充實而健壯。古樹名木有時由于水分充足,氣候條件適宜或自身生理調節加快,使得枝葉生長異常超過平均水平,這對于古樹名木也是不利的。面對異常水平的徒長,應加強觀察,采取控制水肥,人工修剪等手段加以調節。
誤區7:養護過后就不過問
改變一次性養護后不再過問的理念。古樹名木的衰弱是逐步形成的,保護和復壯也應是長期、連續性的系統工程。對已保護過的古樹名木要定期察看,加固支撐是否牢固,避雷設施是否安全可靠,是否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或人為破壞、根系保護等是否到位,都應及時采取措施補救【5】。
定期對古樹隱患進行排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檢查的重點部位是根頸部、分杈處、主干、朝天樹洞,必要時可采用探傷儀(例如FAKOPP 2D Tiemer測定儀)測定樹干中空的程度,一般中空程度達到干粗的1/3以上即應考慮支撐加固處理【6】。
誤區8:圍箍扎緊后不松箍
圍箍對于保持樹形完整、防止樹體的開裂、維持樹體重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圍箍是固著古樹樹體的金屬制品,一般包括金屬圈、橡膠墊片、圍箍螺絲三部分組成。在古樹保護施工的過程中,圍箍螺絲要擰緊,保持較強的固著力度。但是隨著古樹名木的不斷生長,圍箍反而成為了“緊箍咒”,嚴重束縛古樹名木的生長,甚至有時會破壞樹木的韌皮部,造成樹體運輸有機物質的通道中斷,對古樹名木的危害極大【7】。
誤區9:長勢弱后猛補肥料
要改變古樹名木長勢衰弱后就猛補水肥的不良做法。古樹衰弱的原因多種多樣,例如:樹體產生了嚴重的病蟲害,古樹根系長勢衰微或遭到地下害蟲的侵襲,外界環境(如土壤狀況、地下水位急劇下降、災難氣候、人為破壞、化學物質侵染、物理條件改變等)發生了重大變化,古樹的營養物質或水分匱乏,古樹自身生理條件發生改變,古樹名木生命周期即將結束等多種原因。盲目地見到古樹名木長勢衰弱后就猛補水肥,可能會起到南轅北轍的效果。
誤區10:挖復壯溝越遠越好
改變復壯溝挖設越遠越好的做法。有些古樹保護單位一廂情愿地認為,復壯溝挖設的位置距離樹干越遠越好,這樣可以擴大古樹名木根系生長的范圍,使得古樹吸收更多的營養物質。其實這是錯誤的。古樹名木由于生長年代久遠,根系雖然無論范圍、深度都已經很大,但是其吸收水肥的范圍依然還只是其樹冠范圍內,如果復壯溝距離過遠,那么樹木根系吸收的水分、養分運輸距離過遠,蒸騰作用消耗的能量就會增加,長期作用對于古樹名木是不利的【8】。
古樹名木保護是一項長期的科學系統工程,面對紛繁復雜的保護工作,園林工作者應擺脫固有傳統經驗,綜合運用植物生理、植物保護、生態學、土壤學等知識建立古樹名木一樹一套保護方案,擺脫認識上的誤區,真正使古樹名木保護走上一條正規科學有效之路。
參考文獻:
[1]徐嘉德.古樹名木衰敗原因調查分析.蘇州城建環保學院學報,1995,8(4):1~5.
[2]李錦齡.北京松柏類古樹瀕危原因及復壯技術的研究.北京園林,2001,17(1):24~27.
[3]胡堅強,夏有根,梅艷等.古樹名木研究概述.福建林業科技,2004,31(3):151~154.
[4]孫光明,宋瑞珍,馮少鋒等.古樹名木保護及復壯措施初探.河南林業科技,2002,22(4):51~52.
[5]王家玉.古樹名木腐爛孔洞治療技術.林業科技開發,2005,(3):25~26.
[6]陳錫連,王國英,陳賽萍.古樹名木預防腐朽中空技術研究.華東森林經理,2010,17(2):28~29.
[7]徐嘉德,徐向楊,程愛興.樹體管理對古樹復壯效果的研究.蘇州城建環保學院學報,1997,10(1):21~24.
[8]熊和平.南方古樹名木復壯技術研究.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學報,2009,16(2):6~9.
文章標題:淺析古樹名木保護的十大理念誤區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lishi/1610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