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歷史論文 發布日期:2013-02-23 10:04 熱度:
摘要:通過對地域性景觀文化理論的研究,了解一些古建和風景名勝區在保護設計建造時已經充分考慮到了地域性景觀文化的內涵。仔細觀察西安周邊有關地域性景觀文化理論的建筑和規劃設計。通過對一些相關書籍文章的了解,本論文主要針對西安唐大明宮遺址公園所處的地域性景觀環境以及保護過程中宮殿遺址的修復加以闡述。
關鍵詞:大明宮,地域性景觀文化, 高臺建筑
根據專家的分析和論證,未來西安中心城市發展模式為:“九宮格局,棋盤路網,軸線突出,一城多心”的空間布局模式。其中“軸線突出”是指“長安龍脈”南眺終南山,北望渭水,是縱貫西安南北的一條城市主軸。天氣晴朗的時候,可以南望遠觀南山的巍峨。從大明宮含元殿到大雁塔這條盛唐時保留下來的南北軸線,在今天仍然作為西安重要的景觀軸線。
1 西安城址選擇的淵源
1.1西安地區的地形特點是東南高而西北低,與關中平原西高東低的地形特點略有差異。
1.1.1西安地區的城址選擇經歷了由西南到東北,又折向東南的轉移過程。
在地勢地貌圖上,我們可以發現,由于秦嶺山脈在西安城南折向東北去,造成西安地區的地形東南高而西北低。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源于秦嶺山地的灞河、浐河和潏河等,都受到了這種地形特點的制約,縱貫西安東南地區,趨向西北入渭。這些河流,切割了西安市區的平原,使其成為東南、西北向的長條形。
2 西安市唐大明宮遺址
2.1西安唐大明宮遺址的歷史
唐大明宮遺址位于西安市北郊龍首原上,在唐代是長安城三大宮之一。大明宮平面略呈梯形,面積約3.2平方公里。宮墻周長約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門,已探明的殿、臺、樓、亭等基址有40余處。宮南部為前朝,以自南而北的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為中心組成。
大明宮北部的內廷中心為太液池,周圍有三清殿等多處建筑基址分布,內廷西部有朝廷宴會和接見外國使節的麟德殿。規模十分宏偉。199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2西安唐大明宮遺址的構架
2.2.2麟德殿遺址
麟德殿位于大明宮西部,建于唐麟德年間。建筑面積達12300多平方米。遺址中出土大量黑色筒瓦,還有少量的琉璃瓦片。臺基周圍出土很多螭首石刻和石望柱殘塊。階道鋪有蓮花方磚,這是其他遺址所少見的。
2.2.3大福殿遺址
大福殿是唐大明宮內大型殿堂之一。殿址位于大明宮鄉炕底寨村內。現存夯土臺基東西長70米,南北寬50米,高約5米,總占地面積約11600平方米。
2.2.4凌霄門遺址
凌霄門亦名青霄門,是大明宮北墻偏西之門,位于玄武門以西355米處。考古探測為一個門道,距宮城西北角195米。遺址在炕底寨村東北隅。
2.2.5玄武門與內重門遺址
玄武門是大明宮北面的正門。位于北垣中部略偏西處,西距宮城西北角538米,東距東北角597米。在考古發掘之前,看不出門的形狀,只是在兩側有類似土丘的夯土基座。
門址范圍很廣,發掘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玄武門只有一個門道,基座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34.2米,南北寬16.4米,兩側為高起的夯土門樓基座。周圍砌有磚壁,與門基兩端相接的一段宮墻。門東面保存最高處有3米,寬約5米,較當時地面略高。南面兩側鋪有蓮花方磚,與門道的磚壁及散水相連。玄武門以南的東西兩側是廊廡建筑,與南邊內重門相接。內重門在玄武門南20米,是與玄武門相對的一較小的門,門兩側筑有寬僅2米的夯土墻,向東西分別距20多米處北折與北城墻相接,即對玄武門呈環抱的形式。
2.2.5重玄門遺址
重玄門遺址位于玄武門正北夾城處,距玄武門156米。保存得比較好,門道兩側的門樓基座高出現在地面4米多,呈馬鞍形土丘,中間低處是門道。門道東西長33.6米,南北寬16.4米。夯土心,外砌磚,兩側還保存著柱礎和墻根灰底,門樓基座兩端都比玄武門加寬和延長了許多,寬5.2米。門洞中段,有道青石門檻。門檻兩端各有枕石,每道門檻之間相距2.45米,門洞之上有門樓。
2.2.6三清殿遺址
三清殿遺址位于大明宮西北隅,大明宮鄉炕底寨村東北角,是一座高臺建筑,為宮廷道教建筑之一。臺基北高南低,現存高度為15~12.6米,平面呈凸字形,北寬南窄,南北長78.6米,東西寬北部為53.1米,南部為47.6米,面積達4000余平方米。
2.2.7清思殿遺址
清思殿是唐敬宗時所建,位于東城左銀臺門內,南北長228米,東西寬33米。
2.2.8唐太液池遺址
太液池又名蓬萊池,位于大明宮北部居中地帶。初鑿于貞觀或龍朔年間。開元后期,玄宗曾命在太液池兩岸筑望月臺與楊貴妃賞月,臺高百尺。池中有蓬萊山,山上有太液亭。
太液池面積約1.6萬平方米,分為東西兩池,中間有渠道相通。太液池水源引自南來的龍首渠。有暗渠與宮外相通。沿岸回廊與附近宮殿建筑,都根據地貌特點,著意布置,錯落有致。遺址在今大明宮鄉孫家灣村西南。
2.3大明宮遺址的修復
大明宮遺址位于西安市自強東路以北、玄武路以南范圍內,修復計劃將重點發掘麟德殿、含元殿、三清殿等殿堂遺址和重玄門、玄武門等宮門遺址。大明宮遺址保存比較完整,埋藏豐富,是唐代建筑研究的珍貴實物資料。
3一些建設中蘊含著的地景文化理論
3.1 中國古代高臺建筑
中國傳統地景文化理論的發掘,中國的先人對自然環境的認識,以及形成的自然哲學觀。我不知道高臺建筑是不是符合地景文化理論的基礎,但是總感覺到之所以這樣利用天然地勢甚至是人工夯土建造的土臺上的建筑,彰顯著一種膜拜與尊貴。甚至有一種防御的功能。
高臺建筑利用天然的土臺或人工夯土的土臺,在其上建造宮殿和樓閣。最高的土臺有20米,一般都在5米到15米。建筑高臺能使人感到莊嚴、尊貴,既可登高遠望、眼界開闊,同時也利于建筑本身的防潮濕和通風。高臺的做法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用天然高臺,一種是人工夯土高臺,有的則在山坡處利用山半腰中突出的臺地,也有的是在山頂上建設廟宇。人工夯土高臺,多用于廟宇和宮殿的內部,或者用于城市建筑。建造獨立的高臺,臺的四周多用磚墻砌到臺頂,以使高臺整齊。一組建筑中,或者一個城市里的高臺建筑大都是重要的建筑物,可使整個建筑群有高有低、此起彼伏,有一種錯落有致、波瀾壯闊的變化。
4小結
地域性景觀文化在我國整個建設歷史中,從始至終貫穿著她的精華,現在游歷或者翻看歷史上保留下來的完整的或者點滴的遺址,有關運用到地域性景觀文化理論的古跡仍舊散發著她巍峨、莊嚴的光芒。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代高臺建筑的文化寓意.范艷輝,趙曉輝,句建國.《華中建筑》2011年第07期.
【2】 中國古建筑知識問答.張馭寰.《人民日報海外版》.
【3】 中國古代高臺建筑特征描述. 百度文獻.
【4】 大明宮遺址.百科名片.
【5】 大明宮歷史變遷.百科文獻.
文章標題:淺談地域性景觀文化——以唐大明宮遺址為例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lishi/1629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