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倫理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8-09-17 11:45 熱度:
倫理是對于一些文學、社會等等方面問題上的一些事項,這篇主要是有關自媒體下新聞傳播對于倫理方面的一些介紹。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的應用和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產生并迅速成長起來。想要構建正常的、健康的社會道德倫理,就要嚴格要求和構建自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倫理。嚴格要求和構建自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倫理有利于正確發揮自媒體的輿論引導功能,使自媒體對公眾價值觀的形成起到積極的貢獻。
關鍵詞:自媒體,新聞傳播,倫理問題,倫理類論文
一、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問題的表現
(一)虛假新聞信息泛濫
新聞報道中的信息內容一旦失去真實性就會變成虛假新聞。我國的自媒體平臺具有多樣化的特點,而這些多樣化的自媒體平臺又有著龐大的用戶群體。這些用戶群體的互動性較強,使得信息傳播變得更加迅速,一些熱門信息和熱點話題在微信和微博平臺上廣泛而又迅速的傳播過程中,特別容易被添加大量的虛假信息,成為了背離最初客觀事實的謠言或流言。微博微信等眾多自媒體平臺發布信息的門檻較低,用戶在面對它們發布的眾多紛繁復雜的信息時,往往不加以認真地辨別就進行二次傳播,參與虛假消息的擴散過程,成為虛假消息傳播的受害者和參與者。這些虛假消息的涉及面很廣,影響了人們各個方面的生活。
推薦期刊:《倫理學研究》創刊于2002年9月,是國家一級學會——中國倫理學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湖南師范大學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一份學術理論刊物,其作為中國倫理學會的學術會刊,辦刊宗旨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思想性和實踐性的統一,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倫理道德體系服務。讀者對象為高校從事倫理學教育和研究人員、理論宣傳工作者。
(二)媒介審判現象存在
“媒介審判”是指新聞媒體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搶先對案件進行定性,通過社會輿論向司法施加壓力,從而影響司法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媒介審判”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對司法的干預,逾越了新聞媒體的職能,嚴重地違背了公正的法治精神,也嚴重損害了新聞媒體的形象。自媒體較傳統媒體來說發布信息的門檻更低,信息的時效性和與用戶的互動性也就更強。這樣的特點,方便了用戶對某一新聞事件的評論和傳播,但是同時,也使得新聞信息中一些與新聞主體事件無關的信息被過度解讀,而造成了一些重要信息被公眾忽略。隨著傳播次數的增加和傳播范圍的擴展,公眾對新聞信息和新聞事實的了解越來越模糊,新聞事實的真相被一層一層掩蓋。為錯誤信息誤導的公眾轉而向司法施加壓力,嚴重影響了司法對最后審判的獨立性和公正性。
二、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問題的成因
(一)社會轉型期矛盾多樣化
現階段我國仍處于社會轉型的階段,各個階層都在不斷地努力為本階層爭取權益。滯后的社會信息造成了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降低,使公眾開始自行尋求生活中各個方面的信息,這樣的環境和條件加劇了謠言和流言的滋生。多數網民較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思維上存在著較大程度的惰性,很難辨別清楚個別公眾號一味為了增加閱讀量而對傳播的信息進行的選擇和加工。這樣的現象不斷增加,使得公眾對自媒體道德的信賴感越來越低,給公眾的生產和生活甚至給市場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二)自媒體本身特點的倫理隱患
碎片化信息是自媒體平臺進行傳播的主要信息,這樣的信息選擇方式使得自媒體無法對信息進行完整描述。網民在無法獨立判斷和思考信息是否片面的情況下,就對信息進行評論甚至轉發,造成了謠言在大面積內傳播起來。自媒體平臺獲得信息的渠道較傳統媒體來說相對狹隘。微信是以強關系為主的輿論場,它的重點在于建立熟人社交網絡,因此微信用戶對自己朋友圈中的信息信任度相對較高,這就更容易促使他們對朋友圈里的信息進行轉發。所以雖然微信并非是完全意義上公開的自媒體,但是其信息的傳播速度和信息的傳播范圍一樣不容小覷。
(三)“把關人”作用的缺失
美國社會學家提出“把關人”理論,即在信息流通的渠道里,把關人對信息進行把關,使符合群體價值規范和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進入信息的傳播渠道。在信息高度開放的自媒體時代,“把關人”在實際上是缺失的。各個文化水平和文化層次的人都能在同一自媒體平臺進行信息的交換。受眾同時承擔著新聞信息的傳播者和新聞信息的接收者兩個角色。而這些受眾中大部分人對新聞信息的鑒別能力較差,也沒有較強的媒介道德素養,因此自媒體平臺的新聞倫理缺失現象愈演愈烈。
三、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倫理問題的影響
(一)影響社會價值導向
自媒體平臺過度追求信息的傳播速度,就造成了信息質量不過關,每個人在扮演著信息的傳播者和接收者的雙重角色,這就使得媒介素養較低的人們在傳播信息時無法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影響著社會的價值導向。自媒體平臺越來越強調和突出所謂的“個人主義”,使得個人在發聲時過分考慮自身,忽視了最初的道德準則和正確的價值導向。而自媒體所宣揚的“個人主義”又極易與“功利主義”相結合,造成道德底線的喪失。人們的獵奇心理不斷增強,對真正真實客觀的新聞信息的態度越來越冷淡,而對一些爆料性的花邊娛樂新聞越來越熱情。
(二)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自媒體平臺謠言和流言的肆虐使得社會生活和公眾秩序受到了嚴重的干擾,甚至一些災情的謠言等等大肆流傳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定。有些自媒體為了吸引受眾的目光甚至捏造一些完全不存在的消息,造成了受眾大規模的恐慌,使社會群體出現分裂的趨勢,各階層人心惶惶,更嚴重的甚至會威脅到民族的團結穩定和國家公共財產的安全。
文章標題:自媒體下倫理傳播方式影響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lunli/3922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