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倫理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1-02-08 06:51 熱度:
摘要:“德育導師制”是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制度創新。文章從近年來高職院校“德育導師制”產生的背景、內涵、指導思想、導師的職責、作用和意義、存在問題和實施途徑等方面的研究進行了全面、客觀的綜述和評價。指出當前亟待進行深入研究的問題,以期為該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德育導師制”;綜述;高職。
一、 前言
“導師制”是源于英國高校的教學制度。在我國,長期以來“導師制”是針對研究生教育,本、專科生主要實行班主任制或輔導員制。新時期,我國的高等教育正從精英教育階段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高等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加強大學生道德和心理引導工作勢在必行。不少高校紛紛將導師制引入本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實踐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導師制,有“學術型導師制”、“思想教育導師制”、“職業教育導師制”,還有“三聯導師制”、“雙導師制”、“企業家導師制”等等。
本文以“德育導師制”為主題(登錄時間:2010年3月30日),對中國知網所收錄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和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進行跨庫檢索,共收集到關于“德育導師制”的相關文獻51篇,其中,涉及高職院校“德育導師制”的文章僅12篇;通過對相關論文比較分析和概括,從高職院校“德育導師制”產生的背景、內涵、指導思想、導師的職責、作用和意義、存在問題和實施途徑等方面對當前國內高職院校“德育導師制”研究文獻作一綜述,并針對當前研究現狀提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二、 德育導師制產生的背景
關于“德育導師制”產生的背景,有論者認為,“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正在經歷著從精英型向大眾化的教育轉型,招生數量的增長率在逐年提高,高等教育的規模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使高等教育面臨不少新的問題和困難,高等教育的這種超常規發展對正處于發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1];“‘德育導師制’的出現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提供了一個平臺”[2]。也有論者認為,“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一是德育目標過于理想化,忽視學生個體心理需要;二是德育內容空泛、滯后,難以適應社會發展;三是德育手段和方法過于單一,注重理論知識的硬性灌輸”[3]。“如何適應當今社會發展形勢,改進德育工作途徑和方法,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實效,已成為諸多德育工作者努力解決的問題”[4]。這為“德育導師制“的出現提供了現實需要。
還有論者認為,“目前高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人生觀、世界觀處于形成期,辨別是非、判斷正誤的能力不強,學習存在盲目被動,表現為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認識方法不當,對職業生涯沒有規劃,對前途甚感茫然困惑”[5];“結合《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6],“德育導師“制應運而生。
三、 德育導師制的內涵
關于“德育導師制“的內涵的研究內容非常豐富,有的認為德育導師制是一種教育模式,有的認為德育導師制是一種教育機制,還有的從純德育的角度界定”德育導師制“。
有的論者將“德育導師制“定義為:“在高等教育過程中指導學生認真學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以及幫助學生提高以政治思想素質為核心的綜合素質能力,使其能夠正確處理、解決成長中的困惑和問題,將其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模式”[7.8];也有論者認為:“德育教育中的導師制,是指對大學專科生、本科生進行人生指導,道德的培養和指導治學指導生活指導,價值觀念的培養和指導幫助學生選擇專業,選擇發展方向為學生提供發展舞臺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創新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而設置的德育教育機制”[9]。還有論者指出:“所謂”‘德育導師制’,即把學校的全體教師與學校的全體學生按比例對應起來,每位教師都負貴和一部分學生建立長期聯系,對學生的學習活和成長中的各種間題給予及時指導,最大限度地保證教師與學生的充分接觸,把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能真正落到實處”[10]。
四、 德育導師制的指導思想
實施“德育導師制”“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建設為基礎,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人為本,按照大學生成長規律,集修養、指導、規范為一體,使學生科學地認識自己,正確地規劃自己,嚴格地管理自己,把自己培養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11]。
實施“德育導師制”“必須堅持以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針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堅持以人為本,通過改變教育觀念,探索適應時代和學生發展需求的德育方式,推進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12]。
五、 導師的職責
德育導師有七項職責:“(1)幫助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成為學生的人生導航、學業保證、行為規范和生活領路人;(2)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主動與學生交心交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3)全面熟悉和把握學生管理工作的科學規律和學校的各項規定、要求,開展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4)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學生自尊自愛、自信自強,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5)堅持“五個一”制度,即:認真填寫人手一冊的《導師工作手冊》,每周與組長談話一次,每月召開一次學生自律小組全體成員座談會,每月到學生公寓或班級調研一次,每年寫一篇相關研究文章;(6)正確處理好導師工作與日常工作、德育導師與學生管理部門、導師引導與學生自立自強等三種關系;(7)堅持導師工作記錄制度、自我總結制度及情況通報制度[13]”;“德育導師的主要職責在于‘導’,是在思想政治方面疏導,在學習方式方法上啟發指導,在道德情操上引導,在學術研究上進行指導,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14]。
六、 德育導師制作用和意義
“德育導師制”的出現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提供了一個平臺。作為一種親情化、個性化的德育模式,德育導師制是學校德育工作在方法上的創新與發展,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有著重要的作用。研究者普遍認為:
1.“德育導師制”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了解、信任和友誼。
2.“德育導師制”實現了教書與育人的有機結合,拓寬了教師“教書育人”的內容和形式,彌補了輔導員體制的缺陷。
3.“德育導師制”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和教學改革。
4.“德育導師制”為實現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
5.“德育導師制”的推行有利于完善德育功能。
6.“德育導師制”的推行有利于豐富德育方法和改進德育方式。
7.“德育導師制”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15][16]
也有研究者認為:“德育導師對學生的指導是全方位的,但主要是引導、幫助學生把握好四關,即引導學生把握好人生發展關就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值觀;引導學生把握好道德素質關,就是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學生把握好學習創業關就是引導學生完成好學業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創新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引導學生把握好做人、做事、生活關,就是指導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17]。
七、 德育導師制存在問題和實施途徑
目前,學術界圍繞著“德育導師制”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并不多,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實施途徑的研究也有待于進一步深入。
當前“德育導師制的”實施存在主要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德育導師隊伍建設存在很多問題,如教師隊伍上的不穩定,當前除“兩課”教師、學生專職政工人員等專職德育工作者外,其他業務教師和黨政干部都是兼職德育工作者,導師隊伍更替較快,德育導師只是高校學生問題的“消防隊”,處于比較尷尬的地位。加之,目前德育導師工作費心費時費力實效低、學術成就與經濟效益低的現狀,都影響了教師主動承擔導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導師隊伍的穩定性;二是德育導師的具體工作需要加以改進,德育活動多流于形式化,缺乏實踐[18]。
“德育導師制”的有效實施主要依賴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德育導師的培養。通過制訂德育導師培養計劃、明確德育導師工作職責、專家指導等方式培養一支素質優良、數量足夠的德育導師隊伍;另一方面是科學的德育導師測評體系的建立。要明確指導思想,使德育導師工作現狀清楚,方向明確,促使德育導師工作的科學化,同時要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包括鼓勵性原則、導向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并科學實施測評體系。[19]正確實施“德育導師制”須處理好若干關系:一是德育導師與教學的關系;二是導師與班主任的關系;三是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20]。
推行“德育導師制”在實踐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一是避免心理問題道德化和品德問題心理化兩種偏向;二是導師要注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三是強調道德與智力的統一;四是傳統美德的教育;五是注重商潮下道德意識的教育[21]。
八、 簡要評述
以上是對當前我國“德育導師制”的研究的概括和總結。從這些概括和總結中,我們發現我國“德育導師制”研究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由零散到系統,經歷了一個逐漸發展和深入的過程,現有成果對“德育導師制”研究涉及的面比較廣,所取成果很有價值,對于我們了解“德育導師制”的內涵、指導思想、意義、德育導師制的運行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等方面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特別可喜的是研究者絕大多數為教學和管理工作一線的實踐者,其中大部分是青年學人,使“德育導師制”的研究和實踐更具現實意義。但已有的研究成果重復度較高,研究質量有待提高,研究視野也存在一些缺陷:
一是對“德育導師制”的概念、意義等基本理論較多,但對“德育導師制”的實施存在的問題、實施方案特別是考核機制研究較少,這是實際研究中需要特別關注的難點;
二是研究者的視野也不夠開闊,缺乏對“德育導師制”的更深層次的探討和分析,比如:“德育導師制”、“班主任制”、“輔導員制”的比較研究應該是研究的核心內容,而這項研究涉及較少,因而顯得深度不夠、全面性不足;
三是大多數研究者把“德育導師制”僅當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加以研究,少有研究者把“德育導師制”上升到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來認識。
筆者也認為,“在今后的研究和實踐中,還應從經濟學、文化發生學等多角度來分析和闡釋‘德育導師制’形成背景、運行模式和成效、激勵及監督機制”[22];還應堅持借鑒和創新相結合,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因人、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本校特色的“德育導師制”實施方案。
參考文獻:
[1][2][8][16][21]周俊芳.探析高校德育工作新模式:德育導師制[J].教育與職業,2007,(17):83-84.
[3][4][19]李曉麗.德育導師制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徑[J].當代教育論壇,2007,(4):81-82.
[5][6]張金印.高職院校德育導師制的實踐與探索[J].消費導報,2009,(4):184
[7][11]景德根.關于德育導師制的思考[J].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1):14-15.
[9][14][17]賀方明.德育導師制是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機制[J],中國市場,2006(39):67-68.
[10]池衛東.論德育導師制[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1):42-43.
[12][20]陳偉輝.關于高職院校實施德育導師制的思考[J].職業時空,2008(6):138.
[13][18]張家勝.德育導師制的實施與探析[J].中國德育,2006(9):54-55.
[15]靖玉新.關于德育導師制的幾點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6(12):36-37.
[22]羅國基,周敏丹,王迎娜.近年來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研究綜述[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429-434.
文章標題:高職院校德育導師制研究綜述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lunli/697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