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邏輯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0-09-10 09:01 熱度:
摘要:本文通過對元土城遺址公園(西段)植物的調查,分析了植物與水景、巖石、建筑等的關系,喬木、灌木與草本地被的配植方式,以及園內的植物配植的特色,希望為城市綠地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元土城遺址公園(西段)、植物配植、植物材料、植物造景
城市綠地多為人工建造,由園林設計人員進行植物選擇、配植,然后栽培施工,形成綠地[1]。特大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要在注重城市人工綠化體系完整性的同時,兼顧自然生態體系,盡可能地將自然生態引入城市空間,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實現可持續的發展。[2]。
元土城遺址公園恰是在尊重歷史、保護歷史的同時,將人文、環境、生態融為一體,在原元大都土城遺址處重新規劃設計,建成了具有現代氣息又不失歷史風味的遺址公園。
1、 元土城遺址公園概況
1.1元土城遺址公園歷史概況
元大都城墻于公元1267年破土動工,至公元1276年建成。大都城的中軸線,中心點和三組城垣,就是今日的北京中軸線及皇城故宮。今日的元大都城垣遺址,是大都的西北城和北城。明朝建都北京后,出于防守的考慮,將大都的城垣縮小,廢棄北垣城,南縮五里,另筑新城墻,但元土城北垣依然留存至今[3]。
1.2元土城遺址公園現狀
元土城遺址公園是奧林匹克公園南部的綠色屏障,在“人文奧運”文物保護規劃中被規劃為古城垣景區。全長4200米,寬100至160米,總面積約47萬平方米[3]。元土城遺址公園是城市帶狀綠地,其植物景觀豐富,層次分明,僅西段便有宿根花卉、彩葉植物、水生植物及巖生植物百余種,植物景觀之豐富,在現有的城市綠地中是罕見的。
2、 元土城遺址公園植物配植
2.1水生植物配植
元土城遺址公園中應用了大量的野生水生植物,配以其原有的水體,給人以自然、清新、明凈、舒暢之感。
2.1.1水生植物種類
水生植物按其生活方式與形態特征常分為四類,即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及沉水植物[4]。挺水植物主要有:蘆葦、水蔥、香蒲、慈姑、澤瀉、鴨舌草、菖蒲、黃花鳶尾、水莎草、千屈菜、花葉蘆竹、水生酸模、荷花等。此外,在元土城遺址公園中還有浮葉慈姑、浮葉眼子菜、睡蓮等浮水植物。
2.1.2元土城遺址公園水生植物配植特色
通過調查發現,元土城遺址公園應用了眾多的野生水生植物使整個公園的水景充滿野趣。在進行水生植物配植的時候,使用的水生植物在體形、體量、色彩、線條、形式、風格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與一致性,給人以統一的感覺,但同時又富有一定的變化,對比鮮明、層次豐富,與岸邊的植物搭配合理,四季有景可觀,景觀既豐富多彩,又和諧統一。此外,元土城遺址公園中的水景設計體現了水生植物之間,以及與環境之間的和諧協調。垂柳婀娜多姿的柳枝與荷花渾圓碧綠的荷葉相得益彰、協調得體、相映成趣,給人一種舒暢、優美、柔和之感。在應用水生植物進行植物配植時,元土城遺址公園不拘一格,利用花大優美的水生植物改變巖石灰暗的色調,軟化巖石僵硬的線條,使二者各自突出特點,又互相彌補缺陷,得到最完美的展現。
2.2模擬巖石園植物配植
巖石與植物結合,可以筑成花池或樹池,種植花草樹木;巖石還常用以點綴花草樹木之間。結合地形選擇適當的沼澤、水生植物,可以展示高山草甸、牧場、碎石陡坡、峰巒溪流等自然景觀[6]。巖石園依山疊石,花中有石,石中有花,花石相夾難分;沿坡起伏,壘壘石垛,丘壑成趣,遠眺可顯出萬紫千紅、花團錦簇,近視則怪石崢嶸,景觀別致,富有野趣[7]。
2.2.1與巖石搭配的植物種類
在元土城遺址公園中,有多處模擬巖石園的景觀。主要的植物有:山桃、碧桃、迎春、鋪地柏、連翹、小葉黃楊、鳳尾蘭、油松、白皮松、千屈菜、鳶尾、水蔥、沿階草、抱莖苦荬菜等。
2.2.2模擬巖石園植物配植特色
巖石的應用形式多樣,既有用巖石堆疊的地形,也有用巖石模擬的干涸的河床,或用巖石鋪裝成卵石路面和片石路面。豐富多彩的應用形式,使得整個景觀富于變化。巖石的外觀也并未經雕琢,自然成形,與野生植物如水蔥、抱莖苦荬菜搭配起來,野趣十足。
在模擬巖石園中,巖石、植物與建筑的配植是另一特色。由于建筑的線條常常比較僵硬,需要將植物種在建筑邊緣或拐角處進行軟化,使用花灌木山桃及修剪成球狀的小葉黃楊進行適當地遮擋,既具景觀效果,又能緩和建筑的直線條,使自然美與人工美達到統一、協調的效果。
2.3喬灌木及地被植物植物配植
在城市綠地中用于造景的園林植物種類豐富,喬木、灌木和草本花卉組成的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綜合生態效益,因此在園林綠化中常提倡喬灌草結合,豐富園林的自然景觀,達到實現園林綠地多種功能的要求。
2.3.1主要喬灌木及地被植物
元土城遺址公園中種植的喬木有3000多株,種類豐富,主要喬木樹種有:白皮松、油松、華山松、雪松、側柏、圓柏、國槐、銀杏、欒樹、火炬樹、毛白楊、垂柳、白蠟、黃櫨、合歡、龍爪槐、榆樹、北京楊、元寶楓等。
在元土城遺址公園里,也應用了大量的花灌木和彩葉灌木用于造景,主要樹種有:棣棠、迎春、山桃、山杏、太平花、華北珍珠梅、金葉女貞、紫葉李、紫葉小檗、小葉黃楊、紫薇、碧桃、黃刺玫、荊條、連翹、大葉黃楊、紅王子錦帶、玫瑰等。
元土城遺址公園中種植的地被植物主要有:玉簪、萱草、馬藺、鳶尾、鋪地柏、矮牽牛、二月蘭、野牛草、沿階草等。
2.3.2喬灌木及地被植物配植特色
在元土城遺址公園里,應用了大量的鄉土樹種進行植物造景,這些樹種適應性強,生長旺盛,是北京地區園林綠化的重要材料。在所應用的植物材料中,公園考慮了景觀的季相變化,同時也栽植了大量的彩葉樹種,使得公園景觀優美,生態環境與景觀得到了良好地協調。
此外,公園還栽植了大量觀賞性高的花卉栽培品種。在草坪上還大量種植了花灌木與高大喬木相搭配,合理地形成了復層混交配植效果。在林下植物配植時,公園除利用玉簪等常見地被植物外,還應用了千屈菜等,豐富了林下植物種類,同時,利用林下植物的花色及形態,進一步提高了景觀觀賞性。
3、 小結
作為北京城市綠地的一部分,元土城遺址公園展現了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相統一的城市風貌特色,還結合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形成一批與文物古跡緊密結合、相互聯系、形成一定規模的綠地,既擴大了城市中心地區的綠地總量,又促進了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有力地表現了城市的風貌特色。元土城遺址公園植物景觀豐富,且景觀與生態相互協調,為當地居民創造了和諧、優美的自然風貌,是適宜市民休閑、娛樂的場所,同時也是我國城市綠地的典范之作。
參考文獻:
[1]張春英,錢又宇.論城市綠地中的植物多樣性及意義[J].上海建設科技.2004(3):50-51
[2]陳萬榮,嚴華.特大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思考──以北京市綠地系統規劃為例[J].實例研究.2005,29(2):93-96
[3]檀馨.元土城遺址公園的設計[J].中國園林.2003(11):16-18
[4]趙家榮.水生花卉[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1-2
[5]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2
[6]王海龍,徐忠.巖石園設計[J].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8(3):100-102
[7]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78,144-149
文章標題:元土城遺址公園(西段)植物造景淺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luoji/411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