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美術論文 發布日期:2015-12-09 15:19 熱度:
創新與傳統的關系是藝術發展史上的一個永恒的命題。如何做到借古開今,既繼承優秀的傳統精神,又不囿于古人成法、陳法,這關系到藝術家的創造力、生命力以及個人努力探索等方面,這是一篇美術職稱論文發表,就美術作品的創新與傳統技藝的傳承展開談論。
內容摘要:美術作品市場是隨著商品經濟出現的一個細分市場,它的發展同樣推動著美術史的發展。美術的發展就是創新的不斷發展,包括材料的創新、理念的創新、方法的創新等。當大家還在討論著藝術該不該與市場結合的時候,我們發現藝術已經與市場密不可分了。資本對藝術品市場的推動起到了關鍵作用,同時決定了藝術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藝術,藝術品市場,美術創新,藝術創作,美術職稱論文發表
金融海嘯下的藝術品市場,我們沒有看到任何程度的萎靡和蕭條,尤其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持續火熱,北京索家村、宋莊等畫家村的出現,丁方、方力鈞、岳敏君、伊靈、楊少斌、徐一輝、遲耐、鹿林、魏野、魏林、祁志龍、王慶松……各色人等在這個市場中游弋著,等待著大家購買、欣賞、收藏自己的作品,以此讓自己的藝術創作能夠登上一個新的臺階。藝術品作為商品在世界范圍內流通,其本身具備了作為商品的一切要素,但它不是消費品,而是沒有貶值預期的奢侈品、投資品,所以其作為商品的特征就是稀缺性、創新性,內在的品質就是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打動觀者并代表時代意義。
一、藝術的存在
藝術的存在價值有以下幾點:第一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第二是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第三是形狀獨特而美觀的。藝術來源于人類社會的生活,并通過一定的形式來傳達。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特殊的精神生產形態,通過生產實踐活動,反映從物質世界到精神世界、從生產關系到思想關系的人類全面的社會生活,創造美的精神產品,滿足人類精神上的審美需要。通俗地說,藝術也就是人的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的有機產物,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現。
藝術,是被創造出來的。藝術是一種進步的象征,是一種參照,是世間一種公平的競技。對于藝術,通常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 第一是從精神層面,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并列。第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認識藝術,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活動,或是對現實的模仿活動。第三是從活動結果層面,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一般認為,藝術是人們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活動是人們以直覺的、整體的方式把握客觀對象,并在此基礎上以象征性符號形式創造某種藝術形象的精神性實踐活動。它最終以藝術品的形式出現,這種藝術品既有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反映,也有藝術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價值觀等主體性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產品。藝術與其他意識形態的區別在于其審美價值,這是其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并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
唯美主義是審美的最完美發揮。除審美價值外,藝術還具有其他社會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其中,藝術的認識功能是指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了解人生,藝術的認識功能不同于科學的認識功能。藝術的教育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潛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態度、價值觀念等的深刻變化。
二、金融危機下藝術品市場的現狀
金融危機下藝術品資產流動性降低,回報率下降,使資本在投資層面上思考藝術品的價值判斷問題。對這個問題的新認識,是對資本進入藝術品市場的一種基礎性的考量。而藝術品指數2009年第一季度藝術品市場跟蹤報告顯示,報告期全球各類藝術品價格普遍遭遇下跌,其中下跌最嚴重的是“戰后和當代藝術品”,為33%。我們可以把這種變化看作是一種信號,一種關于資本遲疑的信號。
藝術品資本市場的發展、發育問題還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在這個問題上,不僅僅是中國沒有解決好,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模式,在世界范圍內,即便是藝術品市場很成熟發達的國家,這個問題也沒能很好地解決。這可能更多地關系到藝術品的民族性及文化的差異性等所帶來的地緣性障礙。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沒有藝術品資本市場,就很難有真正的藝術品市場。同理,如果沒有全球化的藝術品資本市場,就不會產生全球一體化的藝術品市場。
三、美術創新是美術發展的靈魂
美術作品應該有獨特的藝術品位。一切優秀的美術作品都是由形式與內容有機組成的和諧的統一體。美術作品的創新指的是藝術家以視覺藝術語言和具體物質為媒介,通過塑造藝術形象來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從而反映人們的精神面貌和社會生活。
美術發展史就是美術創新史。席勒曾說:“呵,人類!只有你才有藝術!”這可理解為從藝術發生學的角度肯定了人類所獨有的這一品質。歌德則說:“說什么人具有‘美’的本質,純屬胡言。人的本能是創造。”縱觀美術發展歷程,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美術發展史就是美術創新史。傳統一旦成為革新精神的桎梏,遲早都會有人高擎創造的大旗。歐洲文藝復興運動,達·芬奇等大師敢于反抗宗教神學,反對教會的思想禁錮和戒律束縛,肯定人的社會作用,提倡科學,提倡理性,在藝術上進行大膽的革新,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藝術創作,將“神”人格化。由于他們的嘗試,西方繪畫邁進了一個嶄新階段。在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誕生了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三大流派。它們開始時都是以創新者的姿態出現,并為歐洲繪畫帶來了曙光,但是當它們不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時,最終也被印象派所代替。今天看來,在美術史長河里占有一席之地的優秀作品,都被打上了“創造革新”的烙印。
美術的傳統不是模仿、順從,而是懷疑、挑戰和反叛。前些年,國內美術界“傳統”與“反傳統”各執一端,在理論界引起爭論。其實,“反傳統”的本意是對傳統觀念的懷疑與繼承,而“傳統”則是對“反傳統”的拒絕與吸納。試想,如果沒有借鑒傳統,哪能有新的創造?弘仁用筆空靈,以俊逸勝;髡殘筆墨沉著,以醇樸勝;八大山人筆致簡練,以神韻勝;石濤筆法恣肆,以奔放勝……當畫壇趨向復古,出現“家家子久,人人大癡”的現象時,他們打破當時畫壇的寂寞,并以獨特的畫風示世,這在畫史上是極不尋常的。他們既是舊傳統的積極繼承者,又是傳統最具有反叛性的挑戰者。積極的繼承是為了反叛和挑戰,反叛和挑戰的成果表現為新的創造。美術總是在不斷進行藝術創造與繼承的辯證統一過程中向前發展起來的。不斷進行美術的創新求變,是一個萬古永恒的主題。
藝術從本質上說是創造革新的,藝術創新是藝術的生命之源,這是我們在美術本質中首先要接觸到的重要命題。藝術創造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生命之源,一切藝術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都來自于前人的總結。創作是在繼承、借鑒前輩大師的優秀文化的同時做好消化的準備,力求融會貫通。藝術家的構思和塑造,都離不開創造性想象。藝術家常常強調的創造性或所謂原創性,實際上是推動藝術發展的原動力。
新技法、新材料的產生是美術創新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中國畫雖已積累了千百年豐富的傳統經驗,其中包括許多能反映主客觀世界活動規律或揭示繪畫奧秘的真知灼見,但是,如果死守傳統、死抱住舊形式不求發展,那和對傳統拘于虛無主義態度而不去繼承借鑒一樣,對美術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特別是張仃先生與吳冠中先生曾經的“筆墨”之爭,掀開了美術界大討論。正是由于前輩們的學術之爭,才使現代藝術種類多元化,從而打破“大師”不可逾越的神話,也證明了藝術創新是對傳統的繼承和發展。臺灣畫家劉國松先生大膽進行材料革新,開創中國畫新材料應用的先河,為現代畫家創新打開新思路。新技法、新材料的產生,是創造富有表現力、時代感和藝術個性的藝術作品所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新技法、新材料的出現,勢必順應并作用于當代造型藝術觀念和審美情趣。正是由于新技法和新材料互相依存制約、互相促進的關系,才不斷推動著美術各種類的進步與發展。
《美術研究》是一本專業學術性刊物。發表中央美術學院師生的教學與科研成果,介紹國內外優秀作品及畫家。讀者對象為美術院校師生、美術專業研究人員及業余愛好者。有英文目次。
文章標題:美術職稱論文發表淺談市場環境下美術作品的創新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meishu/2904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