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19 11:54 熱度:
摘要:每當一個新的建筑運動興起的時候,空間這個古老而又神秘的話題,總是被賦予新的探索和意義。過去,人們始終在舊的空間概念上思考,常常愛用老子的“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來說明空間。那當代建筑的空間應當如何體現。
關鍵詞:空間、建筑、后現代、模糊空間
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交替之間,德國數學家明可夫斯基在三度空間中引入四度空間¬¬—時間,正如意大利建筑學家布魯諾•賽維所述:“建筑中,人是在建筑物內行動的,是從連續的各個視點察看建筑物的。可以這樣說,是他本人在造成第四度空間,是他本人賦予這種空間以完全的實在性。”人的生存是空間性的,當人把他的空間外化為建筑空間以后,就找到了自身存在的立足點,就達到了真正的定居。空間和人是不可分的,建筑正是這種人化的個體,當代建筑的空間正應體現——
一.人的空間建筑是人化的空間,是生存空間的聚合。人是以心理特征為基本依據而區別于其它生物體的。建筑空間,毫無疑問總是通過思維去構成的,是人創造的空間,建筑亦包含了雙重意義。1、對物質技術和物質生活要求的巧妙安排。2、反映了人們思想和意識形態上的種種要求。建筑的基本功能是滿足人的物質及生理要求,而建筑藝術——精神功能,也包含于這種基本功能之中。就西方建筑的發展而言,正是這個意義深化的表現。從希臘、羅馬、羅馬風、哥特式、功能主義到如今的多元主義的建筑發展來看,建筑空間表現為組合多樣性的增多;對人來說,就是意義增多,人性因素的增多。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正走上高技術和高情感的雙重方向,每當社會采用了新技術,就必須有人的平衡的反應,這就是人的深厚情感,不然的話,這種新技術就會受到排斥。新的時代,人們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欣賞對象。建筑,這個時代的反映物,不可避免地要發展變化,那種簡煉、純凈的美已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人們更注意事物內在的復雜性。
當代建筑的空間,既是人化的空間,其要素就應當體現人的要素,即場所及中心、路徑和方向,范域及區域。中心所表明的生活場所指明了一個理想、公共的目標。這些場所對人來說是有其特定意義的,人在其中可以悠然自得地生活。中心和場所總是處于更大的關聯之中,因而不能孤立地理解,任何中心或場所,事實在上都有相應的方向和路徑。人從中心出發,會走出不同的路徑,這些路徑把環境劃分成或多或少知名的區域,這是范域。它同場所、路徑構成了人的完整空間意象。此三要素在體現人的空間上表現形式的不同,休現了東、西建筑中人的空間的差異。場所及中心往往以實體中心或四周封閉的中心的形式來體現的。埃及的金字塔、哥特式的教堂建筑,明確的實體將周圍的空間中心化,從而產生了至高無上的象征意義。而中國的民居、皇宮以至庭園則是四周封閉的中心,則有非理想的、帶有生活現實的意義。由此可以看出,東、西方的建筑空間截然不同,西方建筑空間是人的空間的直接體現,而東方的建筑空間的是一種含蓄體現。
二、模糊空間也就是文丘里所提“兼容”空間,黑川紀章所說的“灰空間”。其實質表現為空間特征差異的中間過渡中存在著的“含混性”和“不確切性”。空間中“兼容和不排斥,能把對立和不相容的建筑元件聯系起來,能在總體內容中納入了對立和適應合理可行的東西,并賦予了多種意義。”中國古典的園林建筑,自唐宋以來,深受文學和中國山水畫的影響,追求“詩情畫意”的意境。此后,這種美學思想又滲透了道家的思想影響。中國園林貴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尋味。立峰是一種抽象雕塑作品,美人峰須細看才象,鴛鴦廳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說不明白,一說才恍然大悟,儼然“室雅無須大,花香不在多”。似是而非,形成一個“果且有彼是乎哉”的模糊空間,使空間的文學性和文學的空間感形成了“含不盡之意于言外,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的含蓄美。
日本的鐮倉時代,“釋迦其表,老莊其實”的禪宗思想由宋傳入,對日本的文化、建筑產生了及其深刻的影響。“側緣”是典型的灰空間,是既不割裂內外,又不獨立于內外的一個內與外的媒介比歷史最高水平合區域。“圍繞建筑物建起一道‘側緣’,具有多種用途。。。。。。然而,作為室內外之間的一個插入空間,介乎內外的第三域,才是‘側緣’的主要作用”。因此,東方建筑中永遠有著一個驅使內外空間交融的意向,模糊空間是東方建筑空間的一個顯著特點。今天,許多西方建筑師們對模糊空間產生了新的興趣。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模糊(含蓄)空間可以較少的代價獲得大量的信息,縮短時間中擴大了的空間,這種復雜與矛盾結合起來的空間,更為真實有效和充滿活力,與人們具有的更精煤煉、含蓄和高度成熟的審美修養相一致。所以,模糊空間又是人的空間的時代反映,體現了當代人的精神特點,是當代建筑空間的重要特點之一。
三、民族空間生活在不同地區,有著顯著生活習慣差異的民族,則更容易在建筑中體現其特色。美國加州盛世產木材,當地大量住宅是采用木結構,成為一種建筑風格。北歐地勢險峻,氣候寒冷,所建軍房屋均為實體型,開窗小而少,以適應當地生活的需要。由于受地理環境、風谷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必然會形成自身固有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素質、民族的審美觀點,體現在建筑上,就是各個民族化的空間。東西方的建筑空間如前所述,截然不同,即使是東方空間,日本與中國文化出于一宗,但在建筑空間上也有明顯的不同。
“國際式建筑”忽視了民族化空間,企圖用單一的模式套用于各民族空間、割斷了歷史,沒有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后現代主義者們主張的文脈主義、隱喻主義、地方風格正是基于這點,通過使用有意義的符號,創造一種反映歷史、文化、民族的建筑,追求新建筑“親昵于環境,成為建筑史的注釋”。查爾斯•摩爾的意大利廣場就是這種地方風格的代表作。這實際上是和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的一種匯合,即創造一個具有時代特征的民族化空間。
中國古代的思想是以道家和儒家為主,以佛教和其它諸家為輔,提倡儒道互補。其中,道家主張返璞歸真,重返自然,強調空靈,生動而無拘無束。中國的古典建筑,尤其是園林,受其影響是順應自然,模仿自然。這種由建筑、山林、花木等組成的綜合藝術體,富有詩情畫意、疊山理水皆依據“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體現在古典園林更偏重線條感,強調線的表現力,這在日本建筑中亦有所體現。同時,儒家學說那種強調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崇尚禮樂的思想對中國古代建筑的規則對稱布局及城市規劃有著較大的影響,并強調建筑藝術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所以中國古建筑設計和主題常常是使用中軸線和對稱布局,使建筑有一種凝重、嚴謹的感受。
民族化空間的創造并非意味著對舊形式所謂片面追求和模仿,而應建立于對傳統了、空間意識,美學意識等本質問題的發掘和探求,追求那種空間感,而不是空間形式本身。創造一個民族化的空間,必須立足于時代,不僅要著眼于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還必須吸收外國的先進的文化和文明、現代生活方式和技術。貝聿銘先生設計的香山飯店,體型簡樸,線條明快,布局上借鑒了中國古建筑軸線的安排方法。單體設計中如“四季廳”,空間大,裝飾樸實,既有波特曼中庭的寬敞豐富,卻又摒棄了波特曼中庭那般富貴、華麗,給人一種寧靜肅穆感覺,使人體會到了中國古典建筑空間的“空靈”感。
總而言之當代中國的建筑空間應當是一個為現代中國人服務的、具有東方美學色彩和民族性格的空間,是東西方優秀建筑藝術“兼容”的結晶。
參考文獻:
鄭定國:《模糊空間美學》
蘆原義信:《外部空間設計》
羅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復雜性和矛盾性》
查爾斯.詹克斯:《后現代建筑語言》
陳從周《中國古典建筑美學思想札記》
文章標題:空間•斷想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meixue/112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