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3-14 09:30 熱度:188
摘要:通過人與水及水環境與城市空間的關系說明城市濱水景觀塑造的重要性。從環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對于水環境的行為與心理感受途徑,親水性環境塑造方法
關鍵詞:親水性論文;濱水景觀;行為心理;空間意象
一、人對景觀的認識
何謂景觀?顧名思義:“景”代表客觀物象,“觀”代表人“看”客觀物象而在心中形成的觀念感受。由于客觀事物是空間中的自然、人工等不同屬性的物質耦合,人們會因視域范圍內物象的主次、遠近、高低、大小以及材質、肌理、光色等矛盾對比,形成了代表不同意境的“山水景觀”、“城市景觀”、“建筑景觀”、“街道景觀”、“廣場景觀”、“園林景觀”、“濱水景觀”、“庭院景觀”、“室內景觀”等分類景觀。
總之,景觀就是人們眼前所見到的符合人的審美意愿,賞心悅目的客觀事物,是個體的人與外界事物的對話、交流,是人類為改善自身生存環境而實現的美好意象。美國著名城市規劃設計理論家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所提出“邊緣、區域、節點、標志、道路”等五個城市設計的要素,其主要目的也是希望通過調整城市景觀要素構成關系,來塑造和評價城市的客觀形象,提升景觀質量和品位,實現人類心靈深處的美好愿望論文。
水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塑造景觀的總要物質條件之一。古人對于水的認識已經上升到哲學高度,人類水生神話更是具有世界性的神話,世界幾大文明古國都有水生神話;而關于人類水生的科學證據也日益增多。正是由于水的生態意義如此重要,加之水的物理特性,使人們對水產生偏愛,尤其是古代充滿智慧哲思的中國人對于水的思考。面對水的感懷,留下了千古傳頌的名篇佳句和動人傳說,水成為不折不扣的文化現象,人們對于水的情感已經超出了水本身的意義而成為一種精神的追求。人們在這里得到聽覺的解放。在更加貼近水邊的地段,由于水的流動而產生穩定持續的背景音,進步掩蓋了城市中的噪音,更加凈化了人們的聽覺空間。聽覺起到視覺的輔助作用,在視覺不及的范圍內,聽覺又而極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偶爾傳來的海鳥的嗚叫聲以及遠處輪船的汽油聲,使人們對于濱水空間廣闊的體驗更加豐富。觸覺:觸覺更能加深人們對水的特性的感知,水的涼爽、柔軟、流動帶給人們的觸覺感受是很豐富的。俯下身子觸摸水,拎著鞋光著腳在水邊漫步,這些行為能否產生是評價親水性建構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體覺:人們置身水中最能加深對水特性的感知,這包括人乘船游水和在水中游泳。在城市中的濱水地段,能提供水上觀光的游船和開辟濱水浴場對于親水性的創造將大有幫助。
二、人對于水環境的行為與心理論文
感受途徑城市濱水地段大面積的水體形成連續的界面,空間廣闊,空氣清新,高樓林立的壓抑、噪聲在這里消減,人們緊張的身心在這里得到撫慰和放松。人從環境中得到信息,對環境產生認知的主要途徑是通過眼、耳、鼻、舌、皮膚等感覺器官接受外界刺激而實現。因此人對于水環境的行為與心理感受途徑主要有視覺、聽覺、觸覺和體覺等等。視覺:視覺是人類對外界最主要的感知方式,一般認為,對于正常人約73%一87%的信息是通過視覺獲得的,同時,90%的行為是由視覺引起的。視覺使人們能夠看到水。感受水的主要特征,包括形態、顏色、肌理和流動。感受水面的開闊、平靜、秀麗、清純。進而感受到整個濱水地段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可以說人們對濱水地段整體意象主要是其視覺特征。聽覺:由于濱水地段的開闊和深遠,城市的各種噪音傳到這里已經衰減,使飽受噪聲公害壓抑的人在這里得到解壓。
三、濱水地段的親水環境塑造論文
1、濱水環境的分類按照不同城市的水文動態特征可以給濱水環境進行大致的分類。①無論枯水期還是豐水期,水面與岸邊都有很大的高差,如重慶;②枯水期高差很大,豐水期水面接近岸邊,如武漢、長沙;③無論枯水期還是豐水期,水面都接近岸邊,如上海,廣州。其中第二類涉及我國大多數城市、景觀季節變化明顯,以下著重討論這類型親水性環境塑造。
2、建構可參與的水環境單純的視覺感受不能全部滿足人們親水的需求,置身水中更能體驗水的魅力,通常有兩種辦法:①把水引進來在條件合適的寬敞地段,把水引到岸上,使其成為靜態的淺水池,并對其進行景觀處理,或做成園林式的,或做成現代的水景小品,使人更容易地近水、親水、戲水、用水。②把岸拉出去的斷面雖然使人和水的實際距離最短,但卻拉開了人與水的心理距離,垂直的堤岸使人們對下到水邊失去興趣和信心,因為這種斷面形式沒有引導人的作用,空間因此而斷開。合理的堤岸斷面應該逐級下落,保證在人的視野范圍內都能看到水面,并能使人在正常的姿態下越過每一級平臺而看到水體的邊緣。這樣的斷面形式還能使人在不同的高度觀水,產生不同感受。水面與水平視軸的俯視傾角隨著觀點高度的降低而減小,傾角越小,開闊感越強,開闊感逐漸加強而增加人與水面具有整體感。這種人與水之間的空間是連續的,使人下到水邊在心理和行為上都成為可能。在漲水的時候,這種斜坡形式的護岸還能吸收和消散波浪的力,使水面趨向平靜。使人更加感受到水面的開闊,并體驗到水浪襲來的驚喜。這種平臺更適合與游船碼頭結合起來。
3、景物塑造前面提到的一些親水的手段僅是工程措施。但這是不夠的,大面積赤裸的鋼筋混凝土駁岸表面是冷峻、單調而毫無生氣的,它與大自然格格不入,更是人與水之間不可逾越的心理界面。如何軟化這一界面,通常有幾種方法:①綠化:在護坡上種草,如能在顏色、形態、質感等方面結合岸邊的綠化,更能加強濱水空間的整體感;在岸邊種樹,將岸邊成排的行道樹葉與散布的觀賞樹結合起來,增添空間的情趣,并提供足夠的樹蔭面積。上海外灘的濱水風光帶由于水利防汛部門規定堤壩上不得種大型喬木(怕其根系將防洪堤壩破壞),因此將長了30多年的大樹全部移走,人們普遍以人為本的居住小區環境設計已成為各房地產商炒作的賣點,然而究其實質,仍有許多未完善的方面,需要我們更深入地進行探討,找出真正適合人們需要的設計要點‘外,那么怎樣才‘能做到以人為本?當今許多房地產商都推出這一理念,但是具體做到的大多只是一些基本的功能,如綠化環境,生活便利等等。“以人為本”畢竟只是一個口號,該如何體實現它?首先,就是要關注人,要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現代人到底需要什么?除了衣食住行還有什么?環境反映不好。后來擺上大型盆栽樹木,效果也不錯。湘江西岸的風光帶,有護坡有綠化,就比沒有綠化要好得多。②對于圍護設施的處理。由于安全的原因,濱水地段的圍護設施較多。圍護設施的材料、形式都應親切怡人。比如不銹鋼攔桿,即使本身很精美,但它是冷峻的,代表工業時代的,是技術形態的美,所以也就遠離自然,讓人難以靠近。相比之下,木質石材等的攔桿會更好一些。圍護設施應盡量做得通透。③小品,家俱諸如人工的水體景觀,供休息停靠的長廊、座椅,游樂設施等等都是塑造景物的要素。在這些要素中,自然要素是最重要的芝加哥的湖濱地段有平均1000m寬的綠地,綠地里除芝加哥自然博物館等幾個公共建筑外絕對禁止任何房地產開發,這樣大規模的自然要素必然會提高整個濱水環境的質量,從而為人們親水創造了最優越的條件。以上關于親水環境的建構方法只是從工程和藝術的角度進行簡單的總結,但是人們能否親水最終還是決定于濱水地的整體,生態環境的優劣很難想象人們會去接近又臟又臭的污水。在創造環境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保護環境。地市濱水環境親水性創造是物質和文化的雙重體現,有著技術和藝術的雙重標準,對其的研究也是多樣而復雜的,我們不期望有什么標準答案,而只是對于方法的初步探討。
參考文獻
「1」(美).J•0西蒙著.大地景觀—環境規劃指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日).相馬一郎、佐古順彥著.周暢,李曼曼譯.環境心理學.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劉永德,三村翰弘,川西利昌,宇衫和夫著.建筑外環境設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杜春蘭.濱水景觀設計.時代建筑.2002。
「5」孫鵬、王志芳.遵從自然過程的城市河流
文章標題:論 城 市 濱 水 景 觀 的 塑 造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meixue/11460.html
声明:①文献来自知网、维普、万方等检索数据库,说明本文献已经刊登,恭喜作者.②如果您是作者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文献信息,可联系在线人员予以删除.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邮箱:qianyanxs@163.com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