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3-01-14 08:49 熱度:
摘要:通過對人文精神內涵的詮釋和人文精神底蘊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的具體表現形式的分析,闡述城市規劃建設中必須高度重視城市人文精神的塑造。初步探討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如何融入人文精神。
關鍵詞:人文精神,科學發展,個性化,現代化,特色魅力
人文精神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代文明城市本著個性鮮明,城市現代化的發展,創造出賦予城市自身獨特的魅力。如何將人文精神底蘊融入現代化飛速發展的城市規劃建設中來,值得我們探討一番。
1.人文精神的內涵
人文精神的定義即為人類文化,文化為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界最顯著的標志,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成就。人們的一切活動于此息息相關,人類社會因物的交易而設市,因文明的沖動而建城。而城市作為人類的聚居地,又是文化產生、傳播、繁榮的源泉,城市建設中融入歷史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活化石,人文思想將貫穿于城市發展的全過程。人文精神的本質在于人文精神“對文化內在價值和意義的自覺,它通過人們的行動體現出來”,發掘人類文化的內在價值和精神取向,尊重人的價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強調環境的協調和諧效應。人文精神是追求真、善、美的以人為本,以文為質、以和為度的境界作為目標與宗旨。
2.人文精神在城市規劃建設中運用的歷程
城市規劃的人文精神是在1933年國際現代建筑會議第四次會議發表的《雅典憲章》中提出的,影響了現代城市規劃將近半個世紀。這種功能主義的原則,一方面向古典建筑學派提出挑戰,使城市規劃、建筑開始從古典的放射、圓形廣場一類形式主義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功能主義又使城市規劃、建筑逐漸陷入機械主義,它刻板地分區肢解了城市的有機結構,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多方面聯系,破壞了城市的地方特性,其結果是使城市形態單調、建筑雷同。尤其是功利主義的影響,城市空間因最大限度的商業性開發,破壞了城市生態環境,污水、廢氣、噪聲、交通事故等給城市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因此城市在拋棄了人文精神的同時,便從“文明中最偉大的創造”變成了“文明中最大的破壞”,也給人類帶來了生存危機。
20世紀60年代,人們開始重新關注城市的歷史文脈、地域文化和人們的生活,城市規劃中的人文理念慢慢復蘇。與此同時,國際規劃、
建筑界人士開展了“可持續發展城市”的研究,并指出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城市人民”。這表明,城市人文精神將得到完全意義上的復興與再生,人文精神因素將是21世紀城市文明的靈魂。人文精神因素在中國的造城運動中是歷史悠久的。明清時期的北京城就是中國城市運動中的代表作之一,彰顯出皇權的氣勢和霸氣。而蘇杭則是中國江南私家園林人文氣息濃郁些。現代的城市建設也需要這種對人文精神的關注,在繼承與發揚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為城市打造一種文化的底蘊。
3.人文精神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的體現
城市規劃是城市發展的戰略、建設城市的綱領、管理城市的依據。如何打造一個城市的風貌、建設一個和諧、生動、合理的空間體系。城市規劃必須注重個性特征,城市個性是一個城市的特色,是獨特魅力之所在,在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千城一面、似曾相識的城市越來越多,城市的個性特色已湮沒在程式化的鋼筋混凝土之中,失去了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城市個性化成為現代城市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突出特點。彰顯人文精神特征是十分重要的課題。美國城市建筑學家劉易斯·芒福德說:“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無論是歷史文化名城羅馬、威尼斯,還是現代國際大都市巴黎、紐約、芝加哥,座座堪稱文化藝術宮殿、建筑博物館,處處折射出城市的人文精神底蘊,走進這些城市,就仿佛走進了他們的歷史。因此,在城市規劃中必須處理好建設與人文精神繼承的關系,在發展中傳承歷史文化。否則,城市一旦失去人文精神,猶如一個人失去鮮明的個性。
城市規劃是一門綜合藝術,需要按照美的規律來安排城市的各種物質要素,以構成城市的整體美,給人以美的感受。由于每個城市所處的空間地理位置、地形條件、氣象條件和自然環境的不同,構成了不同的城市環境空間形態,提供了每個城市都有著區別于其他城市的環境空間特性。城市規劃要充分認識該城市的山、水、林和風景名勝等自然景觀要素,發掘、保護、利用、開發、改造自然環境空間特色,在共性中找出個性,圍繞個性建設特色城市與此同時也要注重生態的和諧與持續發展的戰略。
4.建筑是人文精神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的表現
1990年6月2日,國際建筑師協會第十七次大會發表了《蒙特利爾宣言》。其開頭一行是:“建筑是人文的表現,它反映了一個社會的形象。”世界建筑史表明,人類的建筑活動不僅是一項物質生產活動,而且還是人類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一座城市的魅力,多數是由于建筑藝術的魅力營造出來的。建筑是時代的象征。希臘雅典衛城建于公元前5世紀,其中有世界著名的保護神雅典娜帕提農神廟。衛城建筑群是雅典這個黃金般的古典時期的紀念碑,是雅典全面繁榮昌盛的見證。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建筑主要是國家性的大型建筑,有些是專為榮耀路易十四或他的政權。這個時期建造的盧浮宮東立面、旺道姆廣場、凡爾賽宮及園林,都體現了路易十四“偉大的時代”的“偉大的風格”。建筑語言常常是民族的語言,是凝固的民族精神,具有強大的感召力。著名美籍華人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的中國銀行香港大樓,他以“中文的構思、英文的設計”,使這幢大樓滲透著深刻的人文含義:塔身,象征著雨后春筍;風格,體現了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精神;樓的外表面,展示出寶石圖案。有學者說 維也納的建筑群及人文環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音樂大師;德國的一批具有藝術特色建筑群和濃郁人文精神的城市,產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哲學家、科學家、音樂家。城市的建筑具有強大的人文精神功能,一座有個性和人文魅力建筑的城市能提示城市的廣大居民,提升這座城市的文明素質,使這座城市有自信心、活力和發展的推動力。
5.人文精神底蘊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的具體舉措。
物質形態與人文精神的高度統一,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者、規劃師和市民們的人文素養,構建和諧社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發展觀,才能夠對城市從人文生態價值取向上加以規劃設計。城市領導要與時俱進,富而思文。適應現代城市發展變化日益加快的要求,不斷探求知識的本質內涵,學習和吸收先進文化的精髓,融合傳統多元文化,做到真正了解城市的歷史文化,熟悉城市的現在,把握好城市的未來。要注意傳統與現代的協調,保護好城市中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設施、名勝古跡的同時,也要注意體現時代精神,包括使用新材料、新工藝,讓二者結合“神似”而不是“形似”。現代化的城市必將接受歷史的留給她的一切烙印繼續前行。
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紅旗渠精神誕生地。早在公元前1300多年,商王盤庚遷都于安陽殷都區小屯一帶,歷經八代、十二王、共255年之久,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歷史。這里出土問世了中華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遺址的發現與發掘,在“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發現”評選中名居榜首。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曾留下“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詩句。歷史上著名的文王演易、婦好請纓、蘇秦拜相、西門豹治鄴、岳母刺字等重大事件都曾經發生在這里。毛澤東曾親臨岳飛故里湯陰,并視察殷墟和安陽老城;江澤民和胡錦濤等也先后視察過安陽。廣泛汲取文學、藝術、哲學、法學、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形成豐富的文化積累。
以人文精神底蘊價值判斷規劃的發展方向。以城市物質空間為載體,融合人文精神。要立足實際,深度挖掘地方人文資源,從有形的城市傳統布局,建筑形態、景觀風貌、空間特色到無形的無形的民風民俗、人文典故、歷史事件、傳統文化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汲取營養,合理采用以人為本的尺度,貼切環境的人文主題,匠心獨運將抽象的人文精神具象化,通過創意、建境,賦予物質空間豐富的人文生命力。我國是文明古國,歷史文化名城眾多,各種非物質文化遺存博大精深。城市規劃要不斷挖掘整合利用地方人文資源,反思傳統人文思想的優劣,重建城市人文精神的總體特征和現代人文倫理價值取向,使傳統煥發出新的活力。同時,又為現代化城市建設增添歷史和文化底蘊。
不斷發展創新城市人文精神,創新是城市發展的永恒動力,也是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體現。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城市國際化,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素從自然因素讓位給智力因素,創新能力愈益成為城市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引導公眾去至善盡美,為現代化城市建設注入新鮮活力。現代人文精神植根于城市人文傳承的精髓,借鑒外來先進的人文思想創造適合本地特征的繁榮而富有生機的人文生態環境。以歷史的、地方的、人性的、文化的集成眼光審視城市規劃建設,更好的把握城市發展規律和前進方向,有效地保護人文資源、傳承人文精神、發展人文品質。使得城市規劃建設成為真正的文化家園。
打好“品位牌”,彰顯文化特征。城市應當成為開放式建筑工藝品博物館,絕大多數城市建筑物都應當按照有藝術觀賞價值的標準來打造。市政府、車站、學校、藝術館等重要的公共建筑物,要按照建筑工藝品的標準來設計和建設;臨街建筑物應當講究優美的造型、漂亮的外觀、柔和的色調。整個城市和每一條街道都要對建筑物的風格、造型、色調、高度等因素有明確的要求,杜絕出現建筑造型的克隆和雷同,賦予城市建筑物文化藝術生命,努力建造中西合壁、富于特色和個性的現代化城市。
6.結論
總之,城市規劃是科學嚴謹的,是中國現代城市建設中值得深思的課題,為將來留下什么樣的建筑藝術,為人們的生活打造什么樣的生活氛圍,為可持續發展做什么樣的努力。關注城市規劃,關注人文精神,是每個設計師應該做的,也是我們這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 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杭州市城市發展概念規劃.
2. 卡米諾·希特.城市建設藝術.東南大學出版社.仲德昆譯.
3. 郭強.城市建設管理中應注意人文精神.領導科學.2010年第7期
4. 敖長堃.以“人文精神”看待建筑設計.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年第11期
文章標題:試論人文精神在城市規劃建設與發展中的應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meixue/1550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