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05-11 09:31 熱度:
大巖村位于貴陽市龍里縣醒獅鎮西北部,周邊與大壩村和貴陽市烏當區永樂、東風、偏坡等鄉鎮接壤;距鎮政府所在地4 km。烏偏(烏當至偏坡)柏油公路貫穿全境,交通便利,區位優越。總戶數219戶,總人口869人,其中布依族833人,占總人口的95.85%。
大巖村根雕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老一輩在山中拾柴種地時發現樹根像某些動物,于是將樹根撿回家根據其形狀雕刻打磨,現如今已初具規模。雖然大巖村根雕產品豐富、質量良好,但近年來受到電商行業與新型消費觀念的沖擊,銷量逐年下降[1]。基于上述情況對當地根雕產業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辦法,以期在發展產業的同時傳承根雕文化。
1 、大巖村根雕產業現狀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當地根雕產業,調研組走訪了當地32家根雕工作室,以訪談方式進行調查。
20世紀80年代,大巖村人是出于愛好自己雕刻,先是雕刻老鷹等好掌握的物件,村中幾乎家家都有老鷹的根雕,很多人開始掌握雕刻的技術,使雕刻品種、花樣增多。隨著經濟發展,村民們逐漸發現其中的商機,將其當成一種產業,開始嘗試售賣根雕并建立工作室。現在村中的根雕產業已經初具規模。2000年大巖村獲得“根雕藝術之鄉”榮譽稱號,根雕產品種類豐富多樣是當地根雕產業的一大優勢。
大巖村根雕作品豐富,樹木原生根部保留完整,整體形態自然,隨著技術不斷更新,根雕雕刻由原來的手工雕刻變為機器打磨,既節省了雕刻時間,也提升了雕刻技術,保證成品質量。大巖村的個人根雕工作室技術相互分享,導致市場根雕成品相似,銷售不集中、沒有規模,產品缺乏創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6年大巖村成立了村集體企業———貴州藝合民族工藝發展有限公司,建立了新寨根雕藝術產業園,將村中的散戶聚集在一起發展,統一采購原材料,小作坊、散戶的產品由村集體企業統一銷售[2]。
1.1 、大巖村根雕產業規模
地區的產業發展與當地產業規模是分不開的,要了解一個地區的產業發展情況,就要了解產業規模。目前大巖村擁有小型工作室21家,中型工作室8家,大型工作室3家。大巖村根雕產業大多是小型工作室,缺少大型企業,導致市場競爭激烈,產品雷同,且工作室規模小,產品生產周期長,不能生產大型根雕產品。大巖村工作室擁有工匠數量較少,1~3個工匠的18家,3~5個工匠的6家,5~10個工匠的5家,10個工匠以上的3家。因為是村民自辦,導致當地根雕工作室規模小,大多數工作室只有1~3個工匠,基本都是自己家人或朋友,并沒有外聘。
1.2 、大巖村根雕工作室概況
從表1可以看出,大巖村根雕工作室規模較小,工匠人數與機器不足,中小型根雕工作室銷售額低,競爭激烈,長此以往會導致惡性循環。
2、 大巖村根雕產業現存問題
2.1 、小型散戶過多,競爭激烈
大巖村32家根雕工作室中有21家是小型根雕工作室,根雕產品雷同,競爭激烈。為增加產品優勢,同類型產品會選擇低價售出,在不影響盈利的情況下降低原材料成本,以次充好,長此以往會影響大巖村根雕產業的發展,降低大巖村根雕品牌信譽度[3]。
小型工作室由于人手少、機器數量不夠,制造產品周期長、耗時久,制造大型根雕產品的能力不足,且由于本身規模小等原因,原材料成本比大型根雕工作室高。成本高、銷售數量低,是小型工作室普遍存在的問題。
2.2、 大型工作室少
大巖村根雕產業只有3家大型根雕工作室,大型根雕工作室也只是針對2~3人的小型工作室而言,其實產業規模并不大,這對于一個地區產業發展顯然是不夠的。
沒有龍頭企業帶動,地區產業就不能集聚。龍頭企業能夠反映一個地區產業的強弱,擁有龍頭企業的地區產業能夠較快發展,提供發展模式參考,且龍頭企業實力強,懂得有效開拓市場,可為當地中小企業提供新的發展思路。大巖村缺少龍頭企業,不利于當地根雕產業的發展,打造當地龍頭企業迫在眉睫[4]。
2.3 、社會消費觀念改變
單一的根雕產品很難吸引消費者,消費者如今購買產品更加看重產品的附加值,商品單一的使用價值已經不再能夠滿足顧客的需求,其更愿意購買能夠滿足多種需求的商品。大巖村中小企業競爭壓力大,根雕產品同質化強,各企業之間為追求產品快速生產而粗制濫造,或根雕產品設計雷同,缺乏創意,長此以往將會對當地根雕產業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大巖村要生產出具有較高精神內涵的產品,綜合運用各種文化等精神生產要素,提高產品附加值,從而提升當地根雕產品的競爭力。
3、 對策與建議
3.1、 整合中小型根雕工作室
針對大巖村小型工作室過多的情況,政府應整合中小型工作室,合理分配資源,加強工作室之間的信息交流,形成產業鏈,利用當地根雕產業園聚集小型散戶,讓散戶“抱團”發展。當地產業園應組織各散戶學習,提高生產技術,集中購買原材料以降低根雕生產成本[5]。
3.2、 打造龍頭企業
打造龍頭企業能夠將當地小規模經營與國內外大市場連接起來,有利于大巖村根雕產業發展和擴大企業規模,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加快傳統根雕產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資源整合。龍頭企業可以促進當地根雕技術、市場、信息等服務完善,更新小型工作室的生產理念,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龍頭企業雇傭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有效提高了當地根雕產業資源的利用效率,活躍了根雕市場經濟,提高了農民收入水平。
3.3、 與民族文化相融合
大巖村是少數民族村落,可利用自身民族優勢,將民族文化與根雕藝術相結合,雕刻具有民族特色的根雕藝術品,豐富根雕產品類型。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100名消費者進行根雕藝術與民族文化結合購買意愿的調查,愿意購買民族根雕產品人數占比42%,購買普通根雕的僅占36%。由此可以看出,相較于普通根雕產品,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將民族文化與傳統藝術相結合的根雕產品。
3.4、 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大巖村根雕產業缺少人才,不利于根雕產業發展,政府需利用自身優勢,大力招攬人才,實現人才合理利用[6,7,8]。
第一,不斷深化校企合作。政府應鼓勵企業走進校園,招收工藝美術專業人才、工商管理人才,以此為突破口,引進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第二,政府應不斷完善根雕產業園區的基礎建設,打造根雕產業鏈,提高生產效率,節約生產成本,創建根雕產業園,吸納優秀人才。
第三,產業園區企業與政府聯合建立“人才基金庫”,每年評選優秀人才,給予獎金鼓勵,鼓勵員工積極創作。
第四,企業應當重視員工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員工福利待遇和積極性,全方位提升大巖村根雕產業的發展水平。
4 、結束語
大巖村應結合自身情況,在發展產業經濟的同時繼承發展民族文化與根雕藝術,將二者結合,創新、發展當地根雕產業,豐富根雕產品類型,提高知名度,打造屬于大巖村的民族根雕品牌。
參考文獻
[1]陳鳳鳴.全方位解析我國根雕市場[J].中國林業產業,2009(11):42-43.
[2]王珺.根雕:開化生態旅游的新“名片”[J].浙江林業,2010(9):11.
[3]梁尚明,張捷林.昔日根雕專業村山窮水盡今朝綠化苗木村柳暗花明一個根雕專業村的變遷[J].中國林業,2004(6):31-32.
《貴陽市大巖村根雕產業現狀研究》來源:《山西農經》,作者:羅俏俏
文章標題:貴陽市大巖村根雕產業現狀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meixue/4565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