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05-17 09:52 熱度:
摘 要: 湘西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姿多彩,苗族刺繡作為傳統技藝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以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精準扶貧政策為研究背景,分析了十八洞村苗繡針法、圖案及寓意和發展成果,并對苗繡的傳承和保護模式進行了探索,以期找到更加適應時代潮流的發展方式,為當地其他種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 非物質文化遺產; 十八洞村苗繡; 傳承保護;
一、十八洞村的基本概述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是一個具有苗族特色的村莊,苗族風情濃郁,苗族傳統文化保存相當完好。苗族刺繡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著政府對苗繡發展越來越重視,十八洞村在各投資方的支持下建立了苗繡培訓基地和合作社,動員苗族婦女展示傳統技藝,讓苗繡作為特色產業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2013年11月,習近平同志考察十八洞村,自此十八洞村成為“精準扶貧”的首倡地。經過多年的發展,十八洞村成為了貧困地區精準脫貧的榜樣。十八洞村村民勤勞能干,他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改善環境,發展產業。2016年11月,十八洞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城鄉建設部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二、苗繡的藝術表現
(一)苗繡概述
由于地形崎嶇,交通閉塞,苗族人民在深山峻嶺中生產生活、繁衍子嗣,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日積月累,苗族婦女對自然萬物就有了自己的感受體會,她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將萬物生靈繡在衣物之上,以此來表達苗族人民對自然萬物的崇拜和感恩。經過千百年的發展,苗族婦女的刺繡就成了苗族歷史文化的象征,“萬物有靈”的主題思想在苗繡中充分反映出來。
(二)苗繡針法
平繡又叫作“細繡”,有橫平,豎平和斜平,是苗繡運用最多的一種刺繡針法。在使用這種針法時,首先要用剪紙剪出圖案,然后將布料或者綢緞貼在剪紙之上,根據圖案進行刺繡。平繡是用單針單線繡出直線形狀,其針腳跨度根據剪紙圖案進行變化。這種刺繡摸上去很有紋理感,平整光滑,又能夠增強衣物的實用性和適穿性。
鎖邊繡是苗繡中比較古老的針法,首先在布料的背面出針,然后根據需要找到適當的間距從正面出針,接著把兩個針腳之間的線交叉重疊,將針頭從下面的那根線穿過,最后拉緊線圈即可。此針法不僅實用,而且還有裝飾功能,常用于勾勒花草枝蔓和動物輪廓,圖紋清新典雅,牢固耐用。
捆繡是一種比較常用的輔助針法,捆即有捆綁之意。此種針法能夠使得刺繡圖案更加飽滿,極具立體感,在其他針法的基礎上加上捆繡針法,有錦上添花的作用。生活在深山之中的苗族人民經常要為生計勞作,運用這種針法繡出的服裝飾品更加實用。
(三)苗繡圖案及寓意
苗族刺繡最常使用的就是蝴蝶紋樣,與花朵、鳥類相結合,繡出來的圖案綽約多姿,美妙絕倫。這種圖案來源于苗族婦女敏銳的觀察,表達了苗族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蝴蝶的繁殖能力強,有多子多孫、多福多貴的寓意。
苗族婦女經常使用的圖案還有鳥兒,同樣有著生殖崇拜的寓意。苗族繡娘會用小鳥來代替鳳凰,鳳凰是鳥中之王,象征著安寧和高貴,苗繡一般會在袖口、衣服邊緣、褲腳等處繡上小鳥,表達了苗族人希望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的飛翔在天空之中,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在苗族人心目中,龍和獅子并不威武勇猛,而是保家衛寨的吉祥物。苗繡紋樣中有很多憨態可掬、稚嫩天真的龍和獅子,這些圖案龍和獅子的牙齒都是短小圓潤的,說明它們沒有攻擊性,這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表現。
三、十八洞村苗繡的發展成果
(一)建立苗繡產業培訓基地和示范點
2017年9月,花垣縣排吾鄉建立了“讓媽媽回家”示范點。2019年4月,花垣縣婦聯在十八洞村等地成立了苗繡就業培訓基地。這樣能讓待業婦女受到正規培訓,培訓之后正式上崗工作。不僅可以實現增收就業,又能照顧家庭,可謂一舉兩得。
(二)節會活動與展覽、展演
2017年9月,苗繡作品《錦繡湘西》在湘西州慶活動上展出,飽含著民族團結、風調雨順的美好寓意。2018年5月,湖南工業大學在十八洞村舉行了苗繡創新作品展,充分利用學科優勢成立了苗繡創新基地“繡色十八洞”。2019年5月,在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十八洞村的苗繡傳承人石順蓮、石領風、石滿英進行了精彩的苗繡表演。
(三)與外界建立合作,促進苗繡傳播
2014年5月,十八洞村苗繡合作社成立,采用了新的經營模式,即:公司、合作社、農戶一體化,這種創新模式使得三個主體無縫銜接,形成一個整體,為該村婦女脫貧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徑。2017年9月,飛藝寶團隊與十八洞苗繡合作,該團隊為苗繡提供了現代化的網絡銷售平臺,并對苗繡產品種類進行創新,擴大使用范圍。2018年10月,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與十八洞村苗繡合作建立首個非遺扶貧單位“苗繡國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把高鐵主題融于苗繡作品中,賦予苗繡時代文化內涵。
四、十八洞村苗繡保護傳承的探索
(一)加強傳承人苗繡技能的培養
非遺傳承人高校研修研培是2015年文化部啟動的一項關于非遺保護的戰略性和基礎性工作,旨在“為非遺傳承提供大學的學術和教學資源支持,基本要求是幫助非遺持有者、從業者等傳承人群‘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十八洞村有很多苗繡傳承人,比如:吳英繼老師、石順蓮老師、石領風老師和石滿英老師,讓傳承人進入高校學習,做到理論和實踐的巧妙結合,為苗繡傳承人提供更好的學習氛圍和工作環境。
(二)擴大苗繡傳承人群
“非遺保護工作有一個重要理念:見人見物見生活。要支持非遺實踐回歸社區,回歸生活,讓非遺在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體現和傳承”。對于十八洞村苗繡的傳承,除了國家評定的傳承人之外,政府也可以出面聘請傳承人進行苗繡手工藝培訓,讓更多苗繡愛好者學習這門技藝。十八洞村的苗繡傳承人可以通過政府牽線,與吉首大學合作,苗繡傳承人在學校進行開班授課,不僅豐富大學生的生活,還能將苗繡發揚光大。
(三)提高苗繡的再創造與創新性應用
近幾年文創產品十分流行,這些產品不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與當下流行的時尚元素相結合,比如中國風書簽、古典文藝仙鶴筆記本、千里江山手表等等,這些產品繪上古風圖案和古詩后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十八洞村苗繡從這個角度出發進行創新性設計,將苗繡圖案和寓意融入文創產品,不僅能讓消費者漲知識,還會顯得很有品位。苗繡是一種級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進行創新設計,才能提高苗繡的表現力,激活苗繡的生命力,讓苗繡迸發出時代活力。
五、結 語
苗繡作為湖南省湘西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苗族人民心中意義非比尋常,它不僅是一種傳統手工藝,更是苗族人的精神財富。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十八洞村的苗繡產業蒸蒸日上,不僅幫助村民脫貧致富,而且很大程度上傳播了苗繡文化,苗繡服裝甚至已經遠銷海外,受到外國友人的喜愛。我們要在保護苗繡核心技藝的基礎上去傳承,結合時代變化在創新中加強保護,讓苗繡能夠散發出更絢麗的光芒。
參考文獻
[1] 打造“十八洞”品牌加快奔小康步伐[J].中國經貿導刊,2017(30):39-40.
[2] 馮志偉,程思.湖南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發源地的蝶變[J].民族大家庭,2019(06):41.
[3] 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項兆倫:《關于當前非遺保護工作的六個問題》,“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會議”,2017年5月12日
[4] 田茂軍,張湘華.“非遺”保護與鄉村旅游適度融合研究——以湖南省湘西州為例[J].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15,7(04):140-147.
《十八洞村苗繡傳承保護的現狀研究》來源:《文化產業》,作者:李存娟
文章標題:十八洞村苗繡傳承保護的現狀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meixue/4570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