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6-02 09:26 熱度:
【內容摘要】畬族先民在宗教信仰上,同樣都曾經歷自然的原始崇拜階段,相信萬物有靈,拜祭山神、水神、石神、樹神、田頭伯爺、土地爺、門神、灶君等。“招兵節”是鳳凰山畬族最隆重的傳統民俗節日,是一個以祭祀、祈福為主要形式的圖騰崇拜和先祖崇拜相結合的傳統民俗活動,反映了植根于畬族的祖先崇拜。其歷史久遠,世代相傳,是鳳凰山畬族文化的亮點。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上看,處理好民間信仰問題,充分發揮民間信仰的積極作用,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議題。沒有民間信仰的和諧,就沒有全社會的和諧。
【關鍵詞】畬族祖地,民間信仰,文化,思考
畬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歷史神話傳說“盤瓠”崇拜更是獨具特色。它是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融合交織的產物,核心是先祖崇拜。畬族崇拜的“盤瓠”——龍麒,是他們最早的先祖神。他們以祭祖祈福消災,祈求安康長壽。畬族祖圖被譽為本民族的“族寶”在祭祖中展祖圖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動。
畬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祖圖,又稱“盤瓠圖”,是畬族信仰的主要標志之一。鳳凰山區各畬族村歷史上都有“祖圖”。其形制基本上都是把有關始祖盤瓠的傳說畫在布上,制成約50多幅連環畫式的圖像,代代相傳。畬族民間還有長篇敘事史詩“高皇歌”。“高皇歌”記述的是盤瓠王不平凡的經歷,歌頌其英勇殺敵、高風亮節、繁衍子孫的豐功偉績。畬族每年還定期舉行隆重的祭祀,族人共聚祠堂、懸掛祖圖。意溪鎮雷厝山畬族自然村則一直沿襲“春秋兩祭”,即在每年農歷的春分和秋分日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這顯然是沿襲了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的遺風。
鳳凰山畬族同胞的“多神”崇拜,以信仰道教為主,也信仰佛教和其它世俗神靈。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他們一直沿襲著有著自己民族特色的隆重的傳統民俗節日“招兵節”。畬民舉行“招兵節”這一民俗活動,旨在紀念先祖駙馬王的垂世功勛。通過這樣的活動祈禱駙王在天之靈下凡,并請天兵神將庇佑畬村安寧,人丁興旺,五谷豐登,六畜平安,并籍此增強民族凝聚力。畬族同胞敬神如神在,這是社會公益性和功利性特征與傳統教化相融合的產物。
鳳凰山畬族“招兵節”的原生原因是畬族傳統文化信仰基礎上的傳承。它經歷了人類自然神的原始崇拜轉向民族神靈與世俗神靈相結合為崇拜對象的多神崇拜,再轉至以“盤瓠”神話傳說故事為主的先祖崇拜的沒變過程。從民俗學家的角度看,民間信仰從來就不能認為是封建迷信的,我們應當是當作重要的文化現象來看待,對傳承者給予尊重,這也是一種多樣性的尊重文化。
一、民間信仰
畬族對有關始祖盤瓠的傳說長卷的崇拜非常莊嚴。一般情況下只有祭祀活動過程中才向族中男丁展示。未經許可,外族人是不能目睹的。畬族民間“高皇歌”世代傳誦,內容豐富,不僅記述盤瓠王不平凡的經歷,也有歌頌其英勇殺敵豐功偉績。畬族村每年隆重的祭祀活動定期舉行。祖圖懸掛于廳堂中,族人共聚一堂、緬懷先祖。對“盤瓠圖”的崇拜顯然是早期圖騰崇拜的遺存。
(一) 道教
鳳凰山畬族的宗教信仰以道教為主。道教儀式貫穿于他們的生活中。筆者曾多次到鳳坪畬族村調研。世襲法師藍金炮也多次說過:他所主持的招兵節儀式,包括其它的“找地龍”、“開井”、“開路”、“進宅”、“做醮”、“施孤”等儀式,用的全部都是道家的理論。從他那里收集到的經文,幾乎全部都與道教有關。他所使用的法器,基本上都與道教法會上所用的法器一樣。筆者收藏有一枚明代銅制的道教法印。據熟悉道教的朋友介紹,此印專門用于蓋符文或牒文用。筆者將此印與藍金炮從祖輩傳下的那枚法印對比,無論從制式、材質、印文到尺寸等都能看出與藍金炮所用的那一枚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招兵節”是鳳凰山畬族最具民族特色且最隆重的民俗節日。“招兵節”過程中法師所誦經文對研究畬族文化乃至族源都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屬畬族文化遺產。由于畬族有語言沒文字,和受法師文化素質的約束,再加上法規不宜對外公開等原因,致使歷來法師所誦經文,大都靠口授和死記硬背來傳承,未能整理成文本或文本不完整。
“招兵節”在“請神”一節中,師公敬請上界諸位神仙前來畬村,保佑畬村五谷豐登,人畜興旺。
一聲龍角勝洋洋,啟告三清神玉皇,
三清玉皇高上帝,太上五靈神老君,
王母七千眾神將,閭山三宮神九郎,
福州陳、林、李三奶,游溪法主朱滿姑,
啟告前傳并口教,歷代祖本眾宗師,
千里萬里聞知來,飛云走馬扶道場,
前事之時周比了,后有法師來踐行,
我師來者在法壇,請師上座心且寬。
我師上座在法壇,師男再請后來神。
……(略)
據傳,畬族認同道教,是基于它與畬族的原始信仰盤瓠有相同之處,并且有一定的血緣關系,它并不是企望修煉成仙,長生不老,而是要“以人為本”,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奮斗,才能解救自已。以上經文講的就是祈求諸神保佑畬鄉。
(二)佛教
根據鳳坪村藍金炮的說法,雖然他在儀式中所用的經文多處出現有“佛”的字樣,這只是采納了這種稱謂。其實質與佛教無關,是地地道道的道教。道教的宗旨與佛教不同。佛教管的是“超度”,而他所行的是“消災”,各有所擅長。佛家人要請他消災;而他們有生老病死,或者他本人壽終,則要請和尚來為其超度亡魂。
據畬族村老輩人講,因為佛教所宣揚的善惡因果報應的理念與畬族根深蒂固的祖先崇拜觀念相違背。因此,鳳凰山畬村向來不建佛寺,畬民也不出家當和尚。但是,畬民對佛教的信仰,只局限在佛教中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上。許多畬族村只供奉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除此之外的諸佛菩薩均不供奉。而且在稱謂上也不是正統觀世音菩薩,而是融入世俗觀念,成為“觀音娘”。鳳南山犁等畬族村,在其宗祠中供奉的就是“觀世音娘娘”,或者稱為“佛母娘娘”。
(三) 族內英雄人物與歷史傳說人物
族內英雄人物是指歷史上確有其人,并將其神圣化。凡是曾經有過非凡業績,生前受族人擁戴的人,死后都會奉為神靈。不僅為本村本姓族親的項膜,而且還可能成為地域性的神靈,為當地族內人所共同祭祀。鳳凰山區是宋末時期抗擊元兵入侵的重要戰場,涌現出大批的抗元英雄,其中就有陳遂和許夫人。因而就有了許多畬村中的“陳吊王廟”,“許夫人宮”等。
歷史傳說人物是指故事中的主人公因其高尚的言行和品質為族人所崇拜。如雷海清、雷萬興、藍鳳高等都受到族人的崇拜和祭祀。
(四) 職業性神靈
歷史悠久的狩獵生活形成了畬家的獵神崇拜。鳳凰山畬族村的獵神有雷萬興等。歷史上也存在諸如“游山仙子”、“打獵大王”等廟宇。
鳳凰山畬族先民的農業生產主要是“耕火田”,即“刀耕火種”,所耕之地多屬于缺乏水源的旱地。由于耕作粗放,生產力水平低下,農作物產量很低,加上長期居住在深山老林、野獸出沒之地,所以狩獵經濟一直比較發達。“農耕”與“狩獵”是畬族早期的生產特點。隨著農耕經濟的發展,畬村有了“農神”,因而也就有了農神崇拜了。今天鳳凰山區畬村中基本上都供奉有“田頭伯爺”、“開山伯公”等。
(五)神格化的自然物
畬族自然神中與農耕生活最為密切的是谷神、谷娘、谷仙、種子仙、稻秧仙、青稻仙、黃稻仙等。另外,位于畬村前后的廳石和古樹,也被神格化,而受到崇拜。如畬族同胞要生兒育女,就要請這些“石母”、“樹神”庇護;村中有人畜患病、自然災害等情況時,也要到“石母”、“樹神”那里去燒香跪拜,以求禳災避禍。
(六) 信奉漢族民間俗神
“三山國王”原是潮州漢族地區信奉的神明,但在鳳凰山畬村,如碗窯、李工坑、鳳坪3個畬族村,他們也供奉“三山國王”。如鳳坪村,在村的水口建老爺宮,宮中供奉的是“三山國王”。宮中座著三身老爺雕像:中間座福主公王,左邊座白沙公王,右邊座赤沙公王,雕像材料用樟木雕刻,表面漆金。上面橫匾中間畫騎獅國王,右方畫騎虎國王,左方畫騎龍國王,稱“三山國王”。每年一、二月為起神,到宮前拜,每年冬至節為完神,把三福公王請到村中央搭堂臺供祭,祭品應辦豬、雞、魚三牲,同時,請木偶戲團演出,時間二至三天,場面很熱鬧。而石古坪村供奉的是“出山國王”。其祖祠中原供奉有四幀三奶娘娘神像,其中一幀是總像,余下是陳四姊像、李三娘像和林九娘像。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直至20世紀50年代初,即1952年,在破除封建迷信時,視其為迷信品才燒掉。鳳凰山區還有3個畬族村分別供奉“協天大帝”、“感天大帝”和“青龍爺”。
二、祭祀儀式
畬族同胞的祭祀儀式內容豐富,儀式舉行的過程中,舉族行動,各村互相響應,氣勢宏偉,聲面莊嚴,是一種民族凝聚力的體現。祭祀儀式表達了族人對祖先的懷念和對神靈的祈禱。
祭祀儀式以祭祖最為隆重。所謂“九族推尊緣祭祖”。畬族同胞祭祖,其樂五谷,其族五方,其衣五彩,是謂五參。奏樂則男左女右,鐃鼓明蘆笙,忽雷響瓠云陽。
鳳凰山畬族向來有自己世襲的法師,專門承擔起畬村和境內祈雨,請神,推地靈,驅鬼除魔的責職。畬族同胞的傳統祭祀儀式體現了畬民對民族傳統意識的傳承、對歷史的緬懷和對現實的祝福。傳統的祭祀儀式可歸納為如下幾種:
(一) 時令祭
一般節日的祭祖活動就是時令祭。時令祭中最為隆重的是新年的祭祖儀式,稱為“做頭祭”。傳統的時令祭頭祭的日期多在正月初一至“天穿日”正月二十之間這段時間進行,地點當然要設在祠堂或者祖厝內。祭禮由族長主持,陳列祖圖、祖杖、宗譜、供品以及全羊。香案上通常要陳放五個香爐:中間的是“太公爐”,其余為“五營兵馬爐”和“謝獵先師爐”等。兩側各放瓷碗,里面各放一只烏亀,叫做“長命亀”。儀式中要按輩份先男后女按順序祭拜,唱誦《高皇歌》、誦祭文。
(二) 醮明祭
傳統的鳳凰山畬族子女年屆十六歲時必將通過一種特殊的祭祖儀式,由家庭成員“入錄”、“度身”而轉達為宗教成員,這一儀式叫做“奏名傳法”。
男性經過“傳師學法”,取得法名,便從“白身”轉為“紅身”,因學師后的法衣是紅色的。女性學師之后便成“西王母”。要法“西王母”的女性,其夫家的上代女性必須有當過此職的,而且必須有子有孫,年齡必須在四十歲以上。學師者之妻也可擔任此職。“西王母”著綠衣裙。
(三) 迎祖祭
傳統的迎祖祭也稱為“請祖祭”,也就是迎接祖亭。祖亭內放置祖先牌位和祖杖。畬族藍雷釧三姓除供奉共同的氏族靈外,同姓同支的鄉村還要共設一祖亭,區域內的畬村輪流陳列祭祀。類似平原地區漢族鄉村的“游老爺”。
請祖時間為農歷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之間,逾期不請,須待來年。若村里有特殊的天災人禍,可不受此限制,其目的是通過“迎祖”禳災。迎祖之事須由族中長老主持,由法師執行。
傳統的請祖隊列龐大,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前呼后涌,秩序井然,氣氛熱列。與請祖儀式相類似的有藍大將軍出游儀式和招兵節儀式。
(四) 祠堂祭
祠堂祭即在祠堂中舉行的,并與祠堂有關的祭祀活動,如建祠、修譜以及祭譜等儀式。如果村中沒有祠堂,或沒有族譜則不能舉行。這類祭祖活動由村中各戶輪流主辦,有祭田收入的村落由祭租戶開支,沒有祭田收入的費用由各戶分攤,也有的通過富人家的捐贈來籌集費用。
祠堂祭的基本程序包括:籌劃、擬定祝文、整理祠堂、洗耳恭聽凈祭器、買辦祭品等。祭祖日子午時鳴炮一響,族人做好準備;丑時鳴炮二響,主祭入祠,寅時鳴炮三響,迎族譜進祠,宣讀祭文,集體祭祀。
祭畢,參祭者食“飲祭”一餐,族譜交下次值祭的那家人保管,祭器、飲具一同交由值祭人保管。
(五)祭祖儀式
男子年滿16歲,要舉行祭祖儀式,如本人父親已祭過祖,可由其擔任“度法師”,在祭祖儀式上作為自己的指導;如父未經祭祖,則須另請已祭過祖者擔任。此外尚需已祭過祖的五人共同襄助。祭祖多在冬季舉行。具體日期由巫師擇定,儀式一般都在祭祖者家中舉行。祭祀時,先祭盤瓠。廳堂中懸掛“祖圖”(按盤瓠傳說內容繪制的連環畫式的彩色圖像),神案上置放“祖杖”(一根頂端刻有狗頭或龍頭的木杖);并按姓氏、輩份、排行、年齡的不同,排列數目不等的香爐。另在紅布條上書寫祭祖人的姓名,系于祖杖。作為祭過祖的標志。祭過祖與未祭祖者的社會地位明顯不同。未祭祖者,父死不得作為孝子治喪。一家之中,祭過祖的人愈多,愈受人尊重。
三、畬族民間信仰的功能
民間信仰是一種信仰資源,可以說是構成了宗教信仰的一個深厚的土壤。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傳統的畬族民間信仰與生產生活密不可分,一定程度地影響著畬族民眾的思維方式、生產實踐、社會關系乃至政治行為。如果說沒有民眾對鬼神,對陰間,對善惡懲處的一種信仰以及民眾對敬天的存在,可以說任何宗教,因為缺少了存在的基礎,民間信仰對道教的產生提供了一個基礎。任何文化現象都是這樣的,各種活動構成的網絡,不僅構成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還促進了民族之間的共生關系。
(一)有益于道德思想的傳承
畬族民間道德思想大多以懲惡揚善、祈求平安為核心,倡導要忠心不渝、孝敬父母、講究仁義,反之就是道德缺失、大逆不道,必遭報應。畬族民間信仰順應了這一思想,如觀音就是人們信奉的一位仁愛仁慈的善神,天兵天將保護畬鄉平安。當然,他們追求神靈保佑的前提是約束自身的道德行為。
(二)彌補精神支撐上的空缺
畬族民間信仰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由于所處環境惡劣,生產力水平落后,生活水平低下,他們對自然科學缺乏認識,在自然災害面前主觀想象而形成的集合。在偏遠的畬村,人們勞作之外,精神的空虛難以彌補,繼承民間信仰正好彌補這個空缺。
(三)是對身心的安慰
在醫療條件落后的畬村,生病時很少能得到妥善的醫治。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通常以卜杯、討喝神水或者捉鬼驅邪,以提高人們抗御疾病的信心,這對于激發自身的免疫機制有一定的作用。甚至在上個世紀的農村畬民對于民間信仰還是虔誠的。在科學昌明的今天,這種民間信仰還是沒有被邊緣化、削弱化,更因此沒有消失。
四、畬族民間信仰思考
畬族民間信仰極富民族特色,盤瓠傳說、祖先崇拜是畬族最原始、最基本、最核心的民族宗教神靈。民間信仰在畬族同胞中有很深的根,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對居住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強對民間信仰的研究和管理應引起政府和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一)要挖掘和整理畬族民間信仰文化
畬族民間信仰是社會生產力低下的產物,雖然有不科學的一面。但它存在有幾千年的歷史,代表一個豐富的文化史,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種文化正在受一些制度化宗教的沖擊,正在被現代科學文明所淘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天鳳凰山區畬族同胞的人數不多,而且不斷有畬胞走出大山,有些畬鄉只有老人、兒童留守,青壯年畬胞都外出打工謀生。如果不及時挖掘整理這種文化,對于這種民間信仰的傳承將面臨極大的困難。在這方面看,加強對畬族民間文化的挖掘整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要正確引導民間信仰
畬族是有優秀傳統的民族,有燦爛的民族文化。歷史上,畬族文化對于潮州文化的形成貢獻極大。社會文化在不斷發展,民族文化也必須與時俱進,才不會落后于時代。隨著科學社會發展的加快,落后的、有礙社會進步的東西應被文明進步的東西所代替。對畬族民間信仰要進行正確引導,把民間信仰引上健康、和諧的發展之路。對民間信仰要理性看待,要大力弘揚畬族民間信仰的精華,剔除里面的糟粕部分,讓優秀的文化傳統發揚光大。
(三)要豐富畬村的科學文化生活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廣大農村,包括畬族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仍有不少地方,特別是邊遠的畬族村的文化生活仍然十分落后。鳳凰山區各畬族村,雖然都通電、通路,但由于所處環境多在深山密林中,條件較為艱苦。除了石古坪村有較可觀的茶葉種植收入外,其它畬族村基本上都處于較低的經濟水平。文化生活較為匱缺,不少畬胞的精神處于幾近空虛的狀態,先進文化較難走進邊遠的畬村,很難占領畬村的文化“市場”。在這種情況下,落后的民間信仰必然占據著部分人的精神領域。先進文化能引領民間信仰的發展方向,賦予更豐富的內涵,因此豐富農村科學文化生活便成了當今建設和諧新畬村的當務之急。
結束語
民間信仰是民俗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對民間信仰的理性思考,我們會發現里面夾雜著太多的內容,有宗教的,也有民俗的,因此將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來研究可能更加合理,因為畬族的民間信仰和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是密切相關的,是建立在幾千年來的畬族同胞的生產和生活之上的一種文化現象。
文化功能主義理論認為:一切文化都是有功能的,文化與人的需要有著不可分的關系。人類必須利用已有的文化傳統,發揮其功能,更好為人類服務。對于民間信仰,堵不如疏。在歷代,由于種種原因統治者對畬族民間信仰是持否定的態度,有的還大力禁止。文化大革命期間,畬族民間信仰活動更是幾乎銷聲匿跡。然而,一旦條件成熟,又重新出現,成為畬族同胞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間信仰之所以最終會存在,如上面所述,是有其一定的社會功能在發揮作用。
對于包括民間信仰活動在內的傳統文化,我們要正確對待,不宜全盤否定。只有正確把握人的需要,了解傳統文化所體現的社會功能,通過傳統文化的創新,移風易俗來不斷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社會需要。發掘其中優秀的文化因素,摒棄其糟粕,把民間信仰中蘊藏的有益的東西發揚光大;對民族的民間信仰要加以保留和整理;要加強文化活動形式的創新,不斷賦予民間信仰活動以新的內容,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活動,與時代相融并進,為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服務。讓畬族的民間信仰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主要注釋:
1、從2006年以來,筆者多次深入鳳坪村調研,藍金炮(法通)法師多次如此陳述。
2、2009年,鳳凰山招兵節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藍金炮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3、在鳳南山犁畬族村(現屬歸歸湖鎮)調研時,親眼見宗祠中掛有這樣的牌匾
4、青龍爺,是神化了的青蛇,供奉于潮州青龍古寺,即安濟圣王廟,俗稱大老爺宮。活體青蛇每年洪水到來時會來到安濟圣王廟前,廟中人員得知后會拿柘榴樹杈讓其攀附,后移到宮中供奉。此蛇會在廟中停留3-5個月,允食人們送來的雞蛋蛋清,蛻皮以后自行離去。人們把青蛇蛻下的皮稱為袍,存放于廟中。1949年以后沒有青蛇造訪青龍古寺。韓江對岸的意溪龍王宮,1990年和2010年兩次有青蛇出現,并在廟中停留數月。筆者見證了當時場面。
【參考文獻】
周碩勲纂修《潮州府志》,清•乾隆刻本;
盧蔚猷纂修《海陽縣志》,清•光緒刻本;
《廣東通志•前事》清•光緒刻本;
沈敏著《潮安年節風俗談》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
饒宗頤總纂《潮州志》潮州修志館,1949年;
劉耀荃、練銘志校補《明實錄•廣東民族資料摘編》,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中國民族文化大觀•畬族篇》民族出版社,1999年;
藍運全、繆品枚主編《閩東畬族志》民族出版社,2000年;
朱洪、李筱文編《廣東畬族古籍資料匯編》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年
雷楠、陳煥鈞撰《鳳凰山畬族文化》,潮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編,海天出版社,2006年;
雷楠撰《鳳凰山畬族招兵節的文化內涵》(《廣東民族研究論叢》中國民族出版社,2007年
雷楠撰《畬族招兵節》(陳向軍主編《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通覽》)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年;
石中堅、雷楠著《畬族祖地文化新探》,甘肅民族出版社,2010年。
文章標題:畬族祖地的民間信仰習俗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shehui/1218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