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fā)布日期:2010-08-19 16:27 熱度:
摘要:城市文化是現(xiàn)代城市的靈魂,影響著城市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而城市記憶的傳承依賴于城市文化的延續(xù),城市記憶傳承要靠公民的文化自覺。
關鍵詞:城市文化,城市記憶,文化自覺,
文化是每個國家和民族在發(fā)展過程中沉淀、積累下來的精神財富。文化對于塑造城市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當一個城市有了自己獨特的城市文化,又會反過來影響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影響到城市經(jīng)濟元素的聚集。
一、文化是城市記憶傳承的靈魂
城市的形象取決于人們對她的歷史記憶,歷史記憶無疑就是一種文化的接續(xù),它播撒著建構城市內(nèi)蘊的人文精神。城市記憶是就是一個歷史的記憶,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益城市化的今天,城市拆遷每天都在進行,就是生活在這個城市當中的人們,也會有迷失自我的感覺,好像一夜之間就不認識自己一輩子生活的這片土地。正所謂新事物代替舊事物,花開花落,物是人非。一座城市如何在翻天覆地的變化中仍然保留住歷史的記憶,留下美好的回憶,不是簡單地把老舊的一磚一瓦留下來,而讓人銘記于心的是這座城市文化品位。就像是人們常說的北京是屬于歷史的,到北京登長城、逛故宮、游頤和園,這都是歷史留給后人的;上海是現(xiàn)代的,是中國大陸的經(jīng)濟、金融、貿(mào)易和航運中心,雖有外灘和新天地,但它的意義遠遠不止如此,它代表著中國經(jīng)濟走在世界的前列。
城市記憶的傳承靠的是文化自覺,所謂“文化自覺”指生活在一定文化歷史圈子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對其發(fā)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換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chuàng)建。文化自覺是一種深刻的文化思考,是一種廣闊的文化境界,是一種執(zhí)著的文化追求,是一種具有高度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的文化理念。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只有在認識自己的文化基礎上,才有條件在這個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確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經(jīng)過自主的適應,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共同建立一個和平共處、各抒所長、聯(lián)手發(fā)展的共處守則。作為城市主體的人民應該明白自己生活城市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的特色和它發(fā)展的趨向,城市記憶的傳承不是要“復舊”,不是“文化回歸”,而是讓老祖宗的文化和我們的新文化和諧、延續(xù),那么我們的城市就成了有文化生命的主體。
二、城市記憶傳承面臨的問題及探究
城市是經(jīng)濟、文化、人類文明的載體,城市拆遷改建,無疑是社會的進步,但是在拆建過程中,遇到諸多的困難和問題,不利于新城的建設,究其原因,無外乎這些原因。
(一)狹隘的文化視角:小民意識
城市文化是屬于生活在其中的所有人,而每個人又不能代表著這座城市。有人把北京稱為政客的城市,上海是商人的城市,只有政客沒有民眾,只有商人沒有顧客的地方都是不存在的。在城市改造工作中,領導者不能僅僅看到眼前利益,只為自己的政績穿上漂亮的外衣,而讓城市形象流于一般,通俗的和其他城市沒有兩樣,就像是把北京的四合院拆了蓋高樓大廈,那京味可就遜色不少。一座城市的記憶是豐富多彩的,城市記憶是留存在公眾的世代相傳中,而不是干癟的留在地方志、檔案館里,因此公眾對地方文化的認知水平影響著城市文化的形成與延續(xù)。
(二)利益的驅使
房地產(chǎn)熱,促使城市一寸土地一寸金。商人們眼睛盯上了那些老舊建筑,尤其是位于黃金地段的古建筑。例如前不久某市在拆遷時卻把2006年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里面有西周邢侯、貴族墓葬,先商及商代中晚期遺址,卻被無任何報批手續(xù)的施工單位挖掘破壞,這個事件被人們戲謔為“祖先墳上肆意動土”。利益也是當下文物保護和城市建設的矛盾日益凸顯的重要影響因素。
(三)文化層面低
現(xiàn)在城市居民的文化懸殊比較大,整體文化水平仍有待提高。文化水平制約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城市改造不單是當?shù)卣拇蟮堕煾倪\作執(zhí)行,更需要公眾的理解與支持。強制拆遷與“釘子戶”的對立,表面上是利益之爭,實際上是政府的文化意識與民眾文化意識不同。當文化意識形態(tài)出現(xiàn)較大的偏差時,需要相互間的妥協(xié),而非暴力與死亡。例如美國議會建立時,由于大州和小州人數(shù)相差很大,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決定議員人數(shù),小州的利益難以實現(xiàn);如果平均分配,大州就會吃虧,為此美國人爭論不休,最終達成妥協(xié):同意國會眾議院以人口比例確定人數(shù),參議院不論州的大小,每州兩名議員,以保障小州的利益。因為妥協(xié),歷史沒有陷入僵持,反而成為歷史的進步。
三、文化自覺視角下城市記憶傳承的方法
城市拆建是生活在這個城市人的大事,每個公民的自覺意識關系到城市文明程度,信譽程度,不只是某些人的意志的體現(xiàn),因而公民的意識事關重大。
(一)提高公眾的城市文化認知水平
一方面,充分發(fā)揮地方文化事業(yè)單位的作用,比如文化館、圖書館、檔案館等,通過地方文化的集錦展覽,讓公眾對地方特色文化有系統(tǒng)的認知,或者開展一些有影響的文化娛樂活動,讓大家近距離了解我們的地方文化,尤其是年輕人。例如奧運會期間,北京有很多民族屋,大家可以親眼看到早期的造紙過程,以及嘗試自己造紙,教育意義非常深刻。另一方面,政府的大力倡導,提高地方居民的文化水平,例如瑞典高等教育實行免費教育,通過一系列的優(yōu)惠、補貼政策,鼓勵大家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從而對于提高本國的經(jīng)濟水平起到刺激作用。再次,政府的文化自覺要早于全民自覺,政府的文化自覺對于城市未來發(fā)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政府把文化自覺提到日程上,民眾的文化自覺意識才會跟隨大趨勢逐步提高。
(二)人人為城市做公關
保護我們的城市文化,除了國家的文物保護外,更要做好對大眾的普及,因為他們才是文化真正的主人。只有全民的覺悟才能保護好這種文化,才能傳承好這種文化。普通群眾應是主動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參加者。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是所生活城市的主人,都有責任為之盡力,也有福分享受它所帶來的精神和文化上的快樂。就好像2008年北京奧運會一樣,所有生活在北京的人,齊心協(xié)力為奧運加油助威,無論是志愿者還是居委會阿姨、或者是打工者都在為文明北京、綠色北京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向世界展示我們中國的繁榮昌盛、和平統(tǒng)一。作為歷史文化藝術的創(chuàng)造者,如果老百姓都不知道先輩創(chuàng)造的文化藝術,那我們的文化傳承就會斷裂,就會失落,這將是一個很大的悲哀。
(三)人文精神比品牌更重要
一座城市應有自己的“靈魂”——即文化定位。一經(jīng)找準文化方位,這座城市便有了自己獨特的發(fā)展路徑或迷人的魅力。如果一座城市忽東忽西,四顧茫茫,找不準自己的文化方位,也就很難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有“音樂之都”美譽的維也納,之所以魅力四射,就是做足了音樂的文章,注入了足夠的音樂元素,形成了規(guī)模較大的音樂文化產(chǎn)業(yè),聚集了一批音樂大師,孕育了高音樂素養(yǎng)的市民。音樂就成了維也納的城市之魂。品牌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一座城市的知名度,但僅靠物質(zhì)品牌是不夠的,上海不是因為有了外灘而聞名,而是因為上海經(jīng)濟發(fā)展了,外灘的知名度才隨之提升。對于城市而言,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靈魂。
總之,城市文化塑造了城市形象,城市記憶推動了城市文化的發(fā)展,城市再造工作需要文化自覺的支持,這種自覺必須建立在對地方文化品位的認知和理解的基礎上。
參考文獻:
1、馮驥才.城市構建中的人文視野.2005年3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2、唐軍.城市記憶——城市規(guī)劃中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思考.[J]工程建設與檔案,2005年第19卷第3期
3、張建國.重構城市記憶接續(xù)斷裂文脈.[J]上海檔案,2008(01)
4、張頤武.文化產(chǎn)業(yè)和文化自覺.[J]民主,2006(11)
文章標題:文化自覺視角下的城市記憶傳承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shehui/123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chǎn)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yè)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fā)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wǎng)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