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20 08:56 熱度:
摘要: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近距離”藝術現象的產生是伴隨“新生代”藝術家的成長而發展的。他們用近距離的觀察方式表現自己的世界,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和文化立場,并通過傳統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生存狀態及對社會的看法和態度,有效地評述了現實生活的本質,逐步形成一種本土的藝術表達方式。
關鍵詞:近距離,新生代,自我敘事,消費圖像,虛擬圖像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行為方式都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受社會情境的影響,中國當代藝術在經歷了“85”沉寂之后,出現了一批稱之為“新生代”的藝術家。這批藝術家通過一種名為“近距離”的觀察方式把90年代以來變革社會特有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現象進行了充分闡釋,形成中國當代藝術中一種重要的藝術現象,即“近距離”藝術現象。
一、“近距離”藝術現象與新生代
“新生代”具體是指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一批藝術家,與五十年代出生的藝術家不同,他們沒有紅衛兵和知青的人生經歷,與懷有崇高理想主義的50后藝術家存在著根本的精神斷層。他們初入社會是在90年代前后,親眼目睹了“85”新潮的興起與沒落,對理想主義的文化狂熱和借鑒、照搬西方現代主義思潮早已不感興趣。在社會變革的影響下,他們逐步認同了這個物質不斷膨脹的社會,并對商業文化下的一切產生了不顧一切的依賴。他們大多關心自己的切身經歷及身邊發生的事物,喜歡用近距離的觀察表現自己的世界,用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和文化立場表達自己的生存狀態和社會的看法及態度。
二、“近距離”的概念及特點
所謂“近距離”是指藝術家的一種特殊的觀察方法,即把視角放到身邊和周圍,關注身邊“無意義”的現實。這種觀察方法比傳統的方法更能全面而深入的表現社會的現實,是新生代藝術家常用的一種創作方法。
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近距離”是相對大觀念下的藝術而言的,它不光是一種藝術觀察的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國內“85”前的主流藝術,是對事物的形象和外觀進行的寫實主義的具象化表現,題材上只能是美化環境和圖解政治的假現實圖像留念。隨著中國社會人們自我意識的逐步顯現,一種全新的社會文化觀察方法:“近距離”觀察方法的形成,拉近了藝術與生活、藝術與觀念的距離。尹吉男先生認為:新生代作為90年代“后藝術”的藝術狀態代表,可以用近距離來概括,也可以把他們的藝術叫近距離藝術。
“近距離”藝術與中國當代傳統藝術有著一定的傳承關系,也有著自身的特點,是具有藝術史意義的重要創作現象。“近距離”藝術在藝術形式和語言上,借用傳統的表現手法,普遍具有敘述性、直接性和客觀性,甚至具有超越客觀的主觀性的寫實主義的特點。在表現題材內容上,他們認為“精神的榜樣,文化的主旋律,與我們每個人所面對的日常生活存在,所面臨的各種困惑與迷失,是毫無關系的,甚至是一種傷害。”于是,新生代藝術家逐步遠離甚至拋棄了“宏大敘事”模式的傳統,通過從“微觀敘事”的層面,把個人的生存經驗和可以把握的日常生活,作為他們創作的表征對象加以呈現。
三、“近距離”藝術現象的藝術形式
“近距離”藝術家創作時大都采取的是易于解讀和掌握熟練的寫實主義的藝術語言,直觀地向大眾描述一種自我體驗和日常生活,塑造一個有時間和環境的內容和情節,讓人感受一種真實的存在,表現出一種對現實主義藝術形式的“回歸”。但就其藝術形式而言,雖然他們在題材和藝術語言的選取上有著共同之處的,都在關注人的生存狀態與回歸敘事,但在藝術形式上卻呈現出了多元化的局面。
(一)、自我敘事的藝術形式
“近距離”藝術注重對個體自身及生存環境的關注,用一種具有現實主義的特點的藝術方式強調自我敘事性。面對90年代新生文化的強勢行進,新生代藝術家不由自主地身陷資本市場與現代化的潮流中,他們無法預知未來的世界,虛無的理想不在是他們的訴求對象,沒有了生活目標,他們只能在生存渴望與現實恐懼里掙扎,普遍表現出一種困惑和迷茫的情緒。自然而然地部分藝術家開始把目光轉向了對自我的審視,以自我敘事的藝術形式去陳述自己對生活的理解,闡釋自己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感受。
“新生代”藝術家劉小東的作品,經常取材于身邊事物。用他的一句話就是“我看到什么就畫什么,沒看到的我絕對不畫。”例如《三峽移民》的創造就是他歷時幾月的時間,對這一浩大工程進程的記載,以自身的感受,通過作品呈現這一歷史的變遷。范迪安在為他寫的專題評論文章中對他的“意欲表達的不是作畫之前就虛構的情景,而是真摯地面對實在形象所涌發的感受”加以贊揚。
尹朝陽作為“青春殘酷繪畫”的代表人物,他的繪畫把對青春的表達置于一種人性反省的重要位置,并且對于時代性的青春境遇進行了感性化的一般概括,開啟了70年代出生一代人的青春感傷抒情主題,并真正開始塑造這一代人自我形象和情感特征,通過一種戲劇性的視覺和敘事的張力,表達了這一代人在后意識形態時期所處的人性困境和自我矛盾。
(二)、消費圖像的藝術形式
從廣義上說,人們觀看所有圖像的過程都是圖像消費,也可以說是消費圖像。圖像具有直觀性、真實性和符號性的特點,圖像自身不需要語言解釋和文字敘述,就可以把它所有的信息傳遞給我們。從中國傳統的看圖識字到現在無處不在的吸引人們視覺的招貼廣告都能充分地說明我們通過圖像所接受到的信息。
“近距離”藝術家身處圖像信息泛濫的時代,面對高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文明背后的虛無與彷徨,消費圖像已經是個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課。在大眾和流行的前提下,這種日常經驗自然成為了“新生代”藝術家藝術表現的主題,鋪天蓋地的消費圖像和各種公共圖像資源被他們借鑒和利用,作為一種具有本土性藝術的實踐,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消費圖像的藝術形式。消費圖像的藝術形式除了復制拼貼外還有很多創作方式,比如有對攝影界所遺棄的照片進行二度創作的,有借用攝影中特殊效果的,有借用媒體中圖文并茂的手法的,甚至還有將圖像中的微觀景象給予放大性處理的等等。
王廣義是在中國最早關注消費符號的藝術家,他借用偉人、名人圖像,文革政治招貼與西方消費廣告進行拼貼和復制等方式,巧妙的描述并嘲諷了當時拿來主義下過快過急學習西方文化的整個社會狀態,產生了新的文化內涵。《大批判》系列、《可口可樂》作品是他把圖像直接轉變成為表達自己對日常生活的感受,并進入一種具有實證批判力量方式的創作過程。
王慶松的作品就直接以圖像展現出來,像《韓熙載夜宴圖》、《大擺賣場》、《我們來了!》等都涉及到了社會現實的消費問題,表達了他關注全球經濟化發展后消費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和對生活消費的觀點。當然這種借用圖片進行復制的藝術家還有很多。
(三)、虛擬圖像的藝術形式
虛擬圖像的藝術形式是“近距離”藝術家創作的重要方式。他們注重從個人體驗的角度去表現當下年青人的孤獨、迷茫、空虛等生存狀態與消費社會所存在的問題,這種欲望的私人沉溺及自我的新生和崩潰,這種深刻內在的超級轉變中,靈魂也在轉變,轉變中的靈魂是新世紀藝術的一個主題傾向。現實圖像已經不能表達他們的個人經驗,而只能按自己的理解虛構出能表達內心世界的虛擬圖像,來作為他們的創作方式,從而建立了藝術家各自的虛擬圖像世界。
在觀賞虛擬圖像藝術作品時,我們總會感受到既有一種超越時空的虛幻感,又有一種熟悉感,是因為他們呈現出了一個既有一定客觀現實又具有主觀現實性的場景。例如,卡通繪畫主要選擇的是躲入虛擬世界,并在漫畫視覺的上癮性和觀看快感的制造上,使青春的痛苦和絕望感轉換成一種在游戲中尋求自我解脫式的游戲虛擬感。
李繼開的《白日夢》等作品,畫面上的各種意象并不自然地纏繞在一起。小人物、飛機、垃圾、閃電、木柱和方桌,像是被刀精細地雕刻而成,異常夸張的比例,空缺,短而直的線,緊湊意象、單一的色調背景,以一種夢幻世界的方式糾集在一起,在沒有邏輯關聯的意象作品中,組成一幅夢幻的場景,它們超出了日常經驗,形成了一種超現實的藝術表達方式。
熊宇的畫面中就具有一種寓言化形象。那些飄浮在透明的水池中的穿皮衣的卡通人,給人一種強烈的虛無感,體現出在物質消費中成長的這一代的脆弱、敏感、幻想、自我中心以及精神飄浮等特征,即他們是養尊處優、靈魂漫無邊際的一代。宋克西的《飛行玩偶》、《兒時游戲》描繪的是一群戴著面具游戲的人,他們在嬉戲中隱去了真實的面孔,具有幻想及精神飄浮特征的虛擬場景的圖像,表述了一種年輕一代的對待生活、處理生活的生存方式。
以這種“近距離”方式感受自己微觀世界的藝術家,有著從內容到形式上不同于以往的思維狀態和文化針對性。他們對藝術和人生的“近距離”觀察,主要是來自于他們自身的社會經驗和人生經驗,他們追求的是精神層面的成功和自我價值實現。而這直接反應了新一代藝術家所關注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心態,同時也創造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
四、“近距離”藝術現象標志著中國本土藝術形式的形成
“近距離”藝術作為一種新的藝術現象,與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的轉型是緊密相關的,是“新生代”藝術家在特定時代的歷史文化情境中對自我的社會經驗和人生經驗做出的精神把握,是國內藝術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當代化過程中,經歷了盲目進取的哲學式自我審判后,逐漸開始進行一種實用式自省。它突破了之前混亂且盲目的局面,使中國藝術的道路產生了良好發展勢頭,并無意識地讓新一代藝術家開始了一種對本土藝術方式的主動實踐,產生了自我形式的真正意義的新藝術,且衍生出一種本土的自我藝術形式。可以說“近距離”藝術現象的出現是中國當代藝術行進過程中的里程碑,是中國本土藝術形式形成的標志。
縱觀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近距離”藝術用貼近自我現實生活,去感受顯示生存狀態的方式,正是中國當代藝術自我本身所應具備的一種藝術形式,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立足藝術本身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一個豐富的多元化格局。
參考文獻:
1、鄒躍進著《通俗文化與藝術》,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8月版
2、尹吉男著《獨自叩門》,三聯出版社,1993年8月版
3、馬欽忠著《中國當代藝術傾向叢書——卡通一代與消費文化》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文章標題: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近距離”藝術現象探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shehui/128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