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8-11 15:45 熱度:
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是高校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都必須重視課堂。近年來,教育部出臺了相關文件,致力于推動教學改革;高校也積極參與、探討交流教學改革的經驗與做法。但是,不知是教育的純“工具意識”①導致的學生厭學、棄學,還是緊張的高考導致步入相對寬松的大學學習環境后學生處于無督促狀態下的懈怠、不積極,致使高校的課堂吸引力不斷下降。目前,高等學校的課堂已暴露出諸多問題,大學課堂如何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成為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所面臨的一個考驗。
摘要:大學課堂是高校教育的前沿陣地,因此大學課堂缺乏吸引力勢必會影響課堂實踐、師生和諧和教育的良性循環。針對部分教師、學生的不作為及高等教育機制和體制的弊端,應從提升師生的在場價值出發,重構大學課堂吸引力。一是從根本上扭轉教學為輔的高等教育體制;二是打破教師主導課堂的傳統模式,創新教師 ―學生的互動模式,構筑“多聯、互動、發展”的課堂和“教師―學生―高校―社會”四位一體的育人環境,培養良好的育人機制。
關鍵詞:社會學論文投稿,高等教育,在場價值,課堂吸引力
一、大學課堂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大學課堂缺乏吸引力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梳理。
(一)部分教師的不作為導致課堂吸引力下降
莫爾斯說,如果學校毫無吸引力,如果學習任務目標不明確、活動沒有趣、難度不合理,我們怎樣希望學生專心致志呢?②無法否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擴招,學生增加了,教師隊伍的規模擴大了,但教師――授業解惑的傳授者和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本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技能、教學成果、教學經驗、教學方法和知識并沒有隨之提高。
目前大學教師的教學分兩種情況:如果是考查課,就完全輕松,上課的時候可能以聊天為主了;如果是考試課,就以課件講義為主;在此引導下,學生對待考查課的態度很隨意,考試課則是熟練記憶,考前突擊。而不管考試還是授課,大部分教師是講述基礎性知識,甚而有過期的知識,對求知若渴的學生而言,這些知識含量、信息量和深度、廣度遠遠不夠。因為有限信息的課堂無法滿足學生認知世界豐富度,無法解釋學生想要了解的復雜現象和世界;課本上的公式、符號,與現實世界割裂的理論,缺乏“人氣”的知識太貧乏了。
有一些文獻已經開始研究部分教師的不作為對學生的影響。國家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問卷系統(NCSS)在學生滿意度調查量表中設計了教師教學因子,調查結果顯示教師教學因子對學生的滿意度影響顯著。③這些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和教學素質上的不作為深深地傷害了我們的學生,影響了學生的進取心和學習態度。其背后影射出,一方面教師對高校課堂重視程度下降④,只是為了完成工作量的“功利性教學”,即使有的老師擅長科研,掌握學科前沿的知識,在專業領域有見解,也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來不斷完善自己的課件和教學內容,這可以歸結為教師在職業操守、教育理念、教學精神等的不作為;另一方面,則是教師素質的欠缺,其自身的知識結構、工作能力、文化素養等不足以滿足學生對大學教師和大學課堂的期待,這可以歸結為教師在業務水平、教學藝術等方面的不作為。
(二)學生的不作為引致課堂吸引力缺乏
作為課堂的主角,學生的學習態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而影響了課堂的吸引力。本文對學生的不作為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的。
1. 隨性的不作為。高三學子突然從“三點一線”緊張的生活狀態變成了較為寬松的大學生活,沒有了老師和父母的督促,缺乏自律性,迷失了前進的方向,失去了學習的目標,“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及格萬歲、考前突擊”,上課心思渙散、浮躁,遲到早退、無故缺課。
2. 有意識的不作為。學生喜歡發現、喜歡挑戰、對自己充滿信心,當我們的課堂知識簡單空洞、不能滿足學生的挑戰欲和發現欲時,必定吸引不了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產生有意識的不作為,即受主動發展的需求所驅使的一種不作為。法國當代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蘭認為,生物具有自我發展的能力,個體會通過“我運算”來實現主體價值。⑤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不及時更新知識,與實踐、時代接軌,學生對教師傳授知識的依賴度和信任度就會降低,一旦學生覺得教師的講解不足以滿足自己對知識的吸收,他們會自己判斷、選擇,或者借助于網絡或者通過實習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自主尋找需要的信息進行我運算,提升自我。
(三)高等教育機制和體制的弊端影響了課堂吸引力
這種弊端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對教學的偏頗和不重視,越來越多的大學宣傳自己是研究型大學,學術型大學,老師們發表論文更容易評上更高一級的職稱,晉升到更高一級的職位,獲取更高的報酬;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以論文為“弓手” 尋求捷徑。高校的這種人才培養和評估機制,導致了功利性的教育體制,它將使得潛心教學、研究教學似乎要成為一種過時的價值觀。有大學提出“學術興校”,至今還沒有聽過“教學興校”,這種輕視教學的價值觀會從高校蔓延至教師,傳遞到學生,波及到社會,又流轉到高校。這種不利于教學健康發展的氣息反復擾亂我們的課堂,浮躁和急功近利不可能讓我們的課堂有吸引力。
二、導致課堂缺乏吸引力的深層次原因
(一)傳統的凱洛夫教育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深遠影響――教師主導課堂
凱洛夫大量吸收了人類教育史上的豐富遺產,實事求是地總結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前蘇聯教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在此基礎上出版的《教育學》是人類教育史上第一次試圖用馬列主義觀點闡述社會主義教育學理論的專著。該書出版后,被指定為前蘇聯高等師范院校的教科書,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對中國、朝鮮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教育事業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強調教師、教材、知識和課堂教學的重要性等觀點和做法深深地影響了我國的基礎教育。在這種傳統教育理論影響下,我國的課堂授課方式一直傾向于教師主導課堂。不可否認,教師主導型課堂曾經對我國的教育貢獻很大,為我國的初級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其不利的一面也凸顯出來。即教師按照預設的計劃進行教學,學生在計劃內被動接受,教師講的內容就是學生學習的內容 ―― 一種固化思維的教學方法又被稱為強化程序式教學。⑥ 因為這種主導性課堂主要是部分教師將知識的傳授和拓展,內容的豐富和信息的釋放轉化為簡單的現成的知識傳遞,上課前看看大綱,上課時讀讀課件,下課走人,從不關心學生在課堂的感受,更不要談學生的在場價值。因此,我國的課堂被人這樣形象地概括為:小學――聽話課堂,中學――分數課堂,大學――知識課堂,不管什么時候,哪一個階段,教師都是課堂的主導者或傳授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所以教學就變成了知識的灌輸,甚至被稱為“喂食”,一貫“填鴨式”的教育,從來不關心學生需要什么,渴求什么,學會了什么?
教師的主導型課堂也使得課堂設計嚴格地按照大綱的“重點”“難點”進行逐一灌輸,從抽象理論、教條理論到干癟的文字、空洞無物的內容,經過改良的方法也是從圖表演繹到多種方法簡單提及。PPT廣受歡迎之后,連板書也沒有了,老師們的職責已經簡化為講清楚考試要點,不出差錯,布置作業,落實練習,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探索欲望都被壓抑、磨蝕,最終課堂變成“逃亡”。正如張楚廷老師對大學課堂的描述,中國大學普遍的沉悶狀態是令人憂郁的,課堂本是一個應激起大腦風暴的地方,但是它寂靜的令人可怕。⑦
(二)高校發展脫離時代的需求
世界范圍內科技的迅猛發展,加上我國經濟體制的轉型性變革,都對高校的授課計劃和課程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人才提出了新的期待,身處其中的學生更受到科技、社會發展的影響,對教育有信息量激增和功能多元化的要求。雖然高校發展已經與社會需求進行了緊密結合,但教師的知識、教學的過程沒有滿足社會的需要,提供給社會的依然是“半成品”。在人才稀缺、本科生供不應求的年代,一張文憑走天下;當前,本科生供遠遠大于求,社會對人才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企業希望招聘到更實用、符合企業用人需求的人才。但是我們的教學內容蒼白,思維刻板,缺乏現實世界的活力與氣息,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
我們的教學是為什么?也許,大學學科的發展、專業的發展才是目前大學教學中關注的焦點。因此我們的教學缺乏對學生需求、成長、發展的關注,以至于課堂教學、學科設置、課程設置都是與現實生活相脫節的一個領域,而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問題、期望等在教學大綱、學科設置上都得不到體現,學生在課堂的成長、在學習中的發展、進步都被忽略了。如果學校的根本是為學生考慮,關注學生的發展和需要,那么從課堂教學、學科設置到教學大綱、教材的選用都應考慮到位。
如今的教學改革,課程設置只是增加了與當前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學科,淘汰了舊的學科,什么流行教什么,從學校的專業設置就體現出功利性,但對于時展,現有學科知識和教學內容的更新、跟進卻比較慢,對學生的需求、成長與發展、教學改革的意義和關系更是考慮的甚少。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專業設置與學生的需求相去甚遠,必定缺乏長久的生命力,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是造成課堂缺乏在場價值進而導致課堂缺乏吸引力的深層次原因之一。當然,我們也要警惕一個極端,從與社會實踐脫節到過度強調,最終走向功利教學,導致功利的學習卻沒有發展和創新。我們要改變,不是點綴,不是增加一些新的東西,而是不對的要祛除,對的方面更深入。
三、重構大學課堂吸引力
在主要原因和深層次原因分析的基礎上,從提升師生的在場價值出發,重構大學課堂吸引力,就要扭轉傳統教育理念帶來的影響,同時從教師―學生―高校―社會“四位一體”與課堂結合最為緊密的主體出發,以培養學生的成長、健康發展為目的,加強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參與,增加師生的和諧互動作用,培養良好的育人機制。
(一)從根本上扭轉教學為輔的高等教育體制和機制
從根本上扭轉教學為輔的高等教育體制就是要糾偏、調整過去對教學不利的做法,將課堂吸引力的提升和教學的發展提升到高校發展的戰略高度上來,引起政府、高校、社會對教學的關注,強化課堂對教學、教育的共生關系,使高校能自覺地、審視地對待教學,使教師能真正地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來提升多方面技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的研究中去。
第一,高校要從人才培養評估的機制和體制方面配合、引導,允許教師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選擇不同類型的教研崗位,在感興趣的和能夠身體力行的崗位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連串的職業體驗和實踐不僅有助于改變教師對自身崗位的認識,加強對教學內容的研究細化、對課堂過程的設計和管理,還豐富了教師的教學經驗,激活了教師的職業生命與激情。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和參與者,按照既定的模式來教學也很不容易,也很累,如何激勵教師、激活教師在教學和育人中的生命體驗很重要。
第二,創造一套培養教師有意識地、定向地去實現自我的教學實踐機制。教師的內在觀念是實現教學實踐的改善,提升教學能力。提高課堂吸引力的內化助手,是教師定向地實踐自我育人價值觀的核心。這一方面需要進一步不斷探討教育的實質,扭轉教學實踐的不作為,同時更需要高校在引導、培養教師的教學實踐時要突出幫助教師實現自我。
第三,高校、社會各界要打破對教學的陳舊看法,重視教學的發展和質量,不斷進行教學嘗試和改革,改變課堂看法,改善教學效果,加大課堂教學的輻射效應。要使教學改革和課堂改革真正到實踐中去,在不斷嘗試、不斷探討中研究出適合學生的模式,而不是僅僅靠多媒體和小組討論、案例分析這些形式化的手段和工具來重新點綴。
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內容和次數,認為教師到崗后就能勝任的觀念要改變。教師也需要培訓,包括入職培訓、骨干教師培訓、專題培訓等,創新“崗前培訓――青年教師導師制 ――督導聽課――學生評課――比賽促教”等有利于培養教師教學技能的一系列活動。定期開展師生座談、交流會、教學研討會,使教師充分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重視課堂的必要性、改革課堂教學的可行性,增加教師對教學改革的興趣,提高教師參與提升課堂學習效果和教學改革的自覺性,產生從視野、心態到行動的一體化深化和轉化。
(二)創新互動模式,營造“四位一體”的環境,培養良好的育人機制 創新“教師――學生”的互動模式,構筑“多聯、互動、發展”課堂。在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中,突出教師的引導而不是主導,鼓勵學生的參與,使學生感受到在場價值和在場信任,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吸引力,煥發課堂的生命力;教師真正公平對待、尊重每一位學生,發自內心地贊揚、鼓勵學生,啟發學生思考的興趣、探索的激情,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由一個課堂的旁觀者變成一個參與者,教師由一個主導者變成一個引導者,“填鴨式”教學變成了研討型教學。
當然,教師們要想做好引導者,就要在教學實踐中先內化自身的學識,練好內功。要積極培養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研究素養,熟悉所教授課程的知識體系和結構,熟知所在學科的歷史和發展趨勢,了解前沿動態,具備一定的教學技能和方法,這樣才有助于產生基于問題的思考和深入研究,從而引導學生、啟迪學生;還要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這是承載教師教學激情的有力支撐,也是教師能夠孜孜以求、認真負責、追求教書育人,把課堂變成師生和諧、充滿情趣的美好境地的源泉。
從教師主導型走向師生互動型,不是主導和控制課堂,而是引導和啟發深層次思維、達到從一端到另一端的連續性思考,同時根據學生的反饋、課堂表現等及時調整課堂設計,如圖1所示。這種互動并不是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韁式”地討論,而是事先詳細地設計教學過程和目的,考慮學生的參與,專門為師生的互動留出時間,創造交互作用的空間,從而使知識更有效地得到傳遞和吸收,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動態的知識互聯、重生與發展的過程。當課堂更貼近學生的需要、更能反映現實世界的實際狀態時,就更有可能讓學生積極投入、師生和諧互動、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并創造出新的內容,從而構造出“多聯、互動、發展”的課堂。
第二,營造教師―學生―高校―社會“四位一體”的環境,培養良好的育人機制。教師不再是單一地傳授現成的知識,而是要“教”育人,重構課堂,重組教學內容,重新審視教學設計,重點實現學生的在場價值。要培養主動、健康發展的學生,所以課堂應是一個多種能力可以在其中生成的動態性過程,是師生思想的交互作用。
學校要把教學改革的實踐放在學生的在場價值上,使教師、學生一起參與,教師不再僅僅是要求學生掌握某個章節的重點和難點,更要認真地分析課堂的教學過程和方法,提升學生在場價值的方法,進而通過三者的互動發揮課堂的橋梁作用,提升課堂吸引力。同時不管是老師參與社會實踐,還是課程設置與社會發展相結合,其目的是讓老師不能依賴課本、不加選擇、不分主次、羅列課本的知識,而要根據社會需要、按照知識的體系和相互關系找出內在邏輯,組成從簡單到逐漸復雜深入的知識鏈,以教授不同難度的知識鏈、運用知識鏈、學習和拓展知識鏈,最終服務于社會實踐為目的的不同階段,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形成主動學習的心態和能力。這個前提就是教師在授課之前先理清課程的不同知識鏈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關系,學生在掌握知識鏈之后就有動力和熱情對已掌握的知識進行組織、遷移、運用、重組、創新。
通過這個“四位一體”環境,形成一個育人的良性機制,使教學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即教師通過課堂這個具體的情境,讓學生獲取新的知識,鍛煉新的能力,掌握新的技能,體悟到新的人生價值和在場價值,激發出對學習的強烈愿望、對人生積極的向往,主動地投入學習的懷抱。
四、結語
本文提出的重構課堂吸引力的措施,有一個目的也想達到一個效果,即促進師生和諧,提升師生在場價值。近年來,從國家層面到地方高校,涌現出很多高等教育研究的成果,不管是理論的還是實踐的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研究推廣。這些文件、措施也確實對深化我國大學教育體制改革、提高高校教育質量有很大促進作用。但是,作為一名大學老師,筆者也發現教師群體在整體上尚缺乏一種自我發展的內在機制,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界共同關注。
高等教育研究一直是教育學界和心理學界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生命線,而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是高等教育質量提高的核心。本著課堂改革、課堂實踐與師生和諧共生發展、教學健康發展、教育良性循環發展的目標,通過師生的有效互動模式和“四位一體”的教學環境,構筑“多聯、互動、發展”的課堂,實現教師批判性反思、學習、重構知識體系與結構的學術發展之路,真正做到教研一體,幫助學生主動追求和自我發展。
注釋:
、偌“工具意識”,即僅從掌握和運用工具的角度來看待文化的功能,并由此在傳授知識和傳播文化的過程中重視傳遞工具而忽視以文教化。引自馮向東:《學生素質與文化底蘊》,《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第8頁。
、赩.F.瓊斯等:《全面課堂管理》,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年版,第162頁。
、劾钫裣、文靜:《高職院校學生滿意度及吸引力提升的實證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8期,第71-76頁。
④洪濤:《大學課堂要有吸引力》,《江蘇高教》,2008年第2期,第153頁。
、莅5录・莫蘭:《復雜思想:自覺的科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261-263頁。
、奕~瀾:《什么樣的課堂是一堂好課》,《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5年第11期,第5頁。
、邚埑ⅲ骸洞髮W里,什么是一堂好課》,《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第76頁。
參考文獻:
[1]【英】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
[2]【澳】范登堡.解釋的教育理論與規范的教育理論[A].張玲,等譯.瞿葆奎.教育學文集・教育與教育學[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蘇】凱洛夫.教育學[M].陳俠,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4]楊啟亮.為教學的評價與為評價的教學[J].教育研究,2012,(7). [5]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6]李志義.大學課堂教學:是“喂食”還是“吊胃口”[J].中國大學教學,2008,(11).
[7]葉瀾.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J].教育研究,2002,(5).
[8]葉瀾.反思 學習 重建――十五年學術探索的回顧[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0,(4).
[9]葉瀾.改革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評價改革――“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之三[J].教育研究,2003,(8).
[10]葉瀾.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研究報告集[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2000.
[11]葉瀾.深化中國高等學校內部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改革的研究報告[J].教育發展研究,2000,(5).
[12]李蘭春,王雙成.課堂教學中的信息傳遞、控制欲教學策略探討[J].上海教育研究,2012,(7).
文章標題:社會學論文投稿高校課堂吸引力重構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shehui/2225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