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11-19 16:21 熱度:
摘要:目的 探討云南民族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為制定針對性措施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隨機對466名大學生進行簡版心理健康連續體量表(MHC-SF)(成人版)和主觀幸福感量表(SHS)的問卷調查。結果 大學生心理健康總分為(3.03±0.80);29.8%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征狀為“振作向上”,66.1%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征狀為“中等程度”,4.1% 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征狀“頹廢萎靡”;主觀幸福感總分為(4.70±0.83),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P<0.05)。不同心理健康組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心理健康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與主觀幸福感得分之間顯著正相關(r=0.250~0.435;P& lt;0.001);EWB和PWB依次進入主觀幸福感的回歸方程,聯合解釋主觀幸福感21.8%的方差變異,對主觀幸福感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P<0.001)。結論 民族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主觀幸福感顯著正相關,心理健康水平是主觀幸福感有效的預測指標
關鍵詞:核心期刊論文,民族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譯為“主觀的、美好的存在,是一種健康的、快樂的生存狀態[1];又指個體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價,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的綜合性心理指標[2]。世界心理衛生聯合會將心理健康定義為:“身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國內關于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研究很多,但關于民族高校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很少,鑒于此,筆者對云南民族大學生部分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一管窺全貌。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
采取分層整群抽樣法,以云南民族大學4年制在校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66份,有效回收率為93.2%。漢族大學生265人(56.9%)、少數民族大學生201人(43.1%);性別方面:男生234人(50.2%)、女生232人(49.8%);平均年齡(20.27±1.39)歲。
2、方法-問卷調查法
所用量表:(1)簡版心理健康連續體量表(MHC-SF)(成人版) 該表由美國心理學家Keyes 研制,共14個條目,分為3個分量表: 情緒性安康(EWB) 、心理性安康(PWB)與社會性安康(SWB),并將心理健康劃分為三種有連續性但不同的征狀: 心理的健康征狀,稱為“振作向上”;心理的不健康癥狀,稱為“頹廢萎靡”;既不處于振作向上,也不處于頹廢萎靡的征狀,稱為“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該表由我國學者尹可麗[3]教授進行了中文版修訂,對測量我國成人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主觀幸福感量表(SHS) Lyubomirsky和Lepper發展了對個體快樂或不快樂進行總的主觀評斷的主觀幸福感量表,適用于跨文化的總的主觀幸福感測量[4]。
二、結果
1、云南民族高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健康情況 民族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總分3.03±0.80,EWB(3.27±1.02),SWB(2.64±0.95), PWB(3.24±0.93)。心理健康征狀為“振作向上”者139人(占29.8%),“中等程度”者308人(占66.1%),“頹廢萎靡”者19人(占4.1%)。少數民族大學生心理健康總分為(3.03±0.78),漢族大學生心理健康總分為(3.03±0.8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主觀幸福感總分為(4.70±0.83),其中漢族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總分為(4.74±0.81),少數民族大學生為(4.65±0.8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男生主觀幸福感總分為(4.60±0.88),女生(4.80±0.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582,P<0.05)。
2、不同心理健康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得分比較(表1) 大學生頹廢萎靡、中等程度、振作向上3組在主觀幸福感得分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頹廢萎靡組的大學生在主觀幸福感的得分顯著低于振作向上和中等程度組的大學生(P<0.001)。
4、心理健康對主觀幸福感預測力回歸分析(表3) 以主觀幸福感得分為因變量,心理健康總分及各維度得分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EWB和PWB依次進入主觀幸福感的回歸方程,聯合解釋主觀幸福感21.8%的方差變異,對主觀幸福感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P<0.001)。
三、討論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心理健康不僅是沒有心理疾病,還應該包含一些積極的方面。目前,心理健康沒有統一的測量和診斷標準,國內學者心理健康的研究較多采用SCL-90量表。 SCL-90量表主要偏向測量消極的心理疾病癥狀,重點用于鑒別臨床癥狀,對正常人或精神病理癥狀較少者適用性較差[5]。鑒于此,本文采用適用性更好的 MHC-SF量表。研究結果表明,民族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均值為(3.03±0.80),心理健康征狀為“振作向上”的比例僅為29.8%,說明民族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高校和政府管理部門應給予大學生群體更多的關注,引導和幫助他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Lyubomirsky和Lepper編制的主觀幸福感量表雖然不是目前應用最普遍的測量幸福感的量表,但被證明對于跨文化群體的測量具有很好的適用性 [4]。研究發現,民族高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總分為(4.70±0.83),處于中等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民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見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并沒有受到民族差異的影響,性別是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因子,女生主觀幸福感水平顯著高于男生,因此民族高校管理部門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對于男同學群體應給與更多的關注。
研究發現,心理健康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與主觀幸福感得分之間顯著正相,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主觀幸福感水平越高,且頹廢萎靡組的大學生在主觀幸福感的得分顯著低于振作向上和中等程度組的大學生,表明心理健康是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水平的重要因素;貧w分析發現,EWB和 PWB依次進入主觀幸福感的回歸方程,聯合解釋主觀幸福感21.8%的方差變異,對主觀幸福感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這與何樹華[6]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民族高校大學生情緒性安康和心理性安康是其主觀幸福感的重要來源,因此,提高民族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提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重要手段和內容,而提高情緒性安康和心理性安康水平是重點。
參考文獻
[1] 曾嘉.主觀幸福感研究綜述[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8,21(1):55-59.
[2] 于靜華.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綜述[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26(5):97-99.
[3] 尹可麗,何嘉梅.簡版心理健康連續體量表(成人版) 的信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 26(5):388-392.
[4] 王燕,李悅,金一波.幸福感研究綜述[J].心理研究,2010,3(2):14-10.
[5] 尹可麗.中國成人心理健康維護方法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42-67.
文章標題:核心期刊論文云南民族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shehui/2381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