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1-05 15:06 熱度:
[摘要] 后現代電影同傳統電影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后現代電影以刺激和享受,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可以說,后現代電影的產生,是后現代社會的一個必然產物,其反文化、反理性的特征,是傳統電影的嬗變,同傳統電影相比較而言,炫幻的鏡頭、刺激的場面帶動著觀眾的感官,沖擊著觀眾的內心。本文對后現代電影的美學嬗變與美學再審視進行了討論,發現后現代電影與傳統電影的不同之處,挖掘后現代電影的美學價值所在。
[關鍵詞] 國家級期刊投稿,后現代電影,美學,嬗變,審視
后現代電影源自后現代藝術,是“后現代社會”的一種表現形式。一般意義上的后現代社會,是指20世紀后半葉之后的,人類社會的傳統工業與城市進程發展到一定程度,舊社會的終結,新的信息膨脹與人性危機的社會出現。“后現代”,意味著反傳統的文化誕生,對科學、宗教、藝術等都存在著混亂的思維理解,在電影方面,則是20世紀60年代大量的與傳統敘事相悖的、宣揚個體價值的電影面世。后現代電影從藝術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思潮,甚至成為具有自我哲學觀的存在,然而后現代電影的成長,離不開消費文化語境這塊沃土。
一、后現代電影的美學嬗變
(一)內涵價值的嬗變
同傳統電影的宏觀價值取向相比,后現代電影更偏向于個體的精神價值和社會心理,對于感性的快感彰顯更加明顯,對于理性則基本舍去。后現代電影堅持著自我的“反文化、反理性”守則,宣泄著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擴大感性生命的思想理念。這些與后現代主義的內涵是相近的,正是受到了后現代主義的影響,在西方社會,人們的道德觀、生活觀等都受到了沖擊,對電影領域也產生了影響。后現代電影不再強調電影的內涵價值,并不對電影作品做任何的解釋,這同傳統電影對內在的強調和對受眾的深入影響是不同的,后現代電影對于價值的深度和內涵的意義不再看重,似乎指一切都是毫無意義的存在,打破了傳統電影中對意義的探究思維,從內涵價值上產生了嬗變。后現代電影將人的沖動和快樂作為生活的主題,大量的暴力、色情打著自由、民主的旗號沖擊著人們正常的社會價值觀,這是反文化、反理性價值的體現。后現代電影,將后現代工業的技術美感發揮到了極限,利用鏡頭的變化、拍攝視角的轉化,將電影直接的感情與觀眾相連,讓觀眾感受到刺激,并維持這種刺激所帶來的快感,后現代電影帶來的是觀眾的被動滿足,毫無傳統電影中的突出其意義價值所在的覺悟感。
(二)敘事方式的嬗變
在后現代社會,人們的消費文化語境也發生了變化,對于商品符號更加敏感,這就導致社會文化的消費娛樂文化占據主體,而主流意識被削弱邊緣化,于是大量的感性、直觀等視覺類快餐文化代替了理性、深度的概念思考。于是在電影領域,為了迎合這種消費變化需求,電影的敘事方式發生了嬗變,不再是理想的闡述,而是以視覺沖擊為主,只有推出更多的刺激觀眾視覺,讓觀眾感受得到滿足的電影作品,才能繼續生存下去。在傳統電影中,為凸顯影片的主題和價值觀,往往會在電影中通過對白、敘事,將一個完美的故事展現出來,對影片整體的戲劇性把握較好,鏡頭的轉換只是為了影片的話語敘事而服務的,那個時期的好萊塢大片是以《亂世佳人》《廊橋遺夢》這類愛情故事為主的,以感動觀眾內心、震撼觀眾靈魂為出發點的。這些電影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情節的構建等,而后現代電影則在敘事上與之不同,在反理性下大肆追求視聽的快感,對于敘事是否完整不再過多關注,在影片的鏡頭處理上,以富有沖擊感的視覺和聽覺為主,而非有理性的敘事。例如張藝謀在2002年拍攝的電影《英雄》中,就有著大量這樣的特點:雖是歷史上的故事,但卻充滿了炫美的打斗、唯美的交手、恢宏的場面以及離奇的故事情節,這樣的場景在銀幕上,對觀眾而言是一種窒息的美,這樣的鏡頭讓觀眾都為之動容。而拋卻那些打斗場面外,中國歷史上這位秦始皇似乎太“傳奇”了一些,英雄盡皆死于此人,這樣的敘事方式未免又太過單薄。由李安導演執導的《臥虎藏龍》、徐克導演執導的《龍門飛甲》、吳宇森導演執導的《碟中諜Ⅱ》等,在武俠打斗、劍鋒流彈上下足了工夫,通過如舞蹈般的交手、高科技特技的加入、剪輯的技術等,觀眾感受到的全部都是刺激和快感。又如張藝謀導演在《英雄》后執導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金陵十三釵》等,都將視覺沖擊作為了電影的主要變現形式,對話語等敘事方式弱化更加嚴重。后現代電影在觀賞性上無與倫比,但在敘事內涵上缺乏了價值,與傳統電影有著本質的區別。
(三)圖像技術的運用
后現代電影將人的思維從現實世界拉向了幻想的深處,借助現代科技手段,運用圖像技術,一個仿真的、虛幻的模擬世界便呈現在了觀眾眼前,而這種刺激是超乎想象的。“好萊塢大片”中很多電影都有著深度的圖像技術運用,從1993年電影《侏羅紀公園》開始,計算機三維動畫技術,將一個“真實”的恐龍世界搬到了演員身邊,而其后的《玩具總動員》更是完全采用了三維動畫技術。除此之外,好萊塢的賣座大片中,沒有與圖像技術無關的,《泰坦尼克號》中宏大的災難場景、《指環王》中那個神奇的世界、《阿凡達》中的外星球、《變形金剛》中的擎天柱、大黃蜂、《超凡蜘蛛俠》和《機械戰警》中挽救人類的英雄等,而那些叫好的動畫電影更是完全借助了圖像處理技術,《獅子王》《冰河世紀》《花木蘭》《功夫熊貓》等,計算機圖像技術的強大之處將電影的利潤最大化,觀眾在觀賞虛擬世界中的景象時,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圖像處理技術,是后現代電影的一個標志性符號,是對現實理性的沖擊,是電影美學的一大嬗變,特定的形象無法承載后現代電影的意識形態,而虛擬世界的天馬行空,則為后現代電影實現了從現實到夢幻中的可能,它已經超越了藝術上的想象范疇,而是開始創作另一個“真實”的世界,這個世界不依托現實,而是對觀眾內心向往的展現。圖像處理技術模糊了虛擬與真實的界限,后現代電影中將此稱為“自我復制”,利用圖像處理創造出仿像,一個比真實還要真實的存在,觀眾會迷失在里面,這是一種更刺激的感官享受,這是傳統電影不能想象的。
二、后現代電影的美學再審視 后現代電影,在嬗變下,仍有著屬于自己的美學意識所在,以現在的角度,回視那些老去的后現代電影,不難發現其中所蘊涵的美學價值。再度去審視后現代電影,不僅要從當時的角度去看待后現代電影,還要從當下的角度審視。
(一)意識形態的蘊蓄表達
重新審視后現代電影,在那與傳統電影格格不入的外表下,隱藏著蘊蓄的意識形態。電影作品的產生,都寄托著某種意識形態,就算沒有內涵價值凸點的后現代電影,也在無形中諷刺著那個時代的落魄、宣泄著影片中蘊蓄的不滿,這種意識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存在的,是對社會、對政治的嘆息。例如,美國電影《邦妮和克萊德》,是根據20世紀30年代美國德州的真實事件改編,在電影中,兩個主角以搶劫來發泄自己對當時政府和社會的不滿,而當時正是美國的60年代,影片借助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再現了當時的經濟低迷情況,而借助60年代的嬉皮士風格,將“反文化”“性解放”等社會思潮進行了集中體現,這些都是當時青年對社會憤懣的表現。在影片中,穿著奇怪的人、反主流的音樂等,給當時的觀眾一種感官上的混亂和刺激。而1997年上映的《阿甘正傳》,一度被譽為當時的勵志影片,從現在角度審視,其不失一部意味濃郁的后現代電影。(被稱為傻子的阿甘,智商只有75,但影片中他的那富有傳奇性的人生,寄托著真誠與善良,成為了美國當時的主流文化。但影片的播放,其實是對美國60 年代前后的真實再現,越南戰爭、水門事件、馬丁・路德・金被害、黑人種族歧視等,《阿甘正傳》在意識上更是對政治謀殺的集中展現。
(二)對女性意識的認同
后現代電影對于女性意識認同感較強,在傳統電影中,敘事方式決定了影片以女性演員的身形來取悅男性觀眾,銀幕上被動展示的女性角色,通過近于色情的渲染手法,滿足著男性的窺視欲望。而后現代電影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傳統敘事方式,反理性與叛逆的銀幕展現,將女性的獨立、個體性進行了放大,男權社會不再是惟一的電影語言,在反叛男權、爭取女權民族自由上,后現代電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于是,一些后現代電影中出現了女強人、受男人崇拜的女性等的形象,借此對以男性為核心的社會主流思想進行抨擊。例如 1999年西班牙電影《關于我母親的一切》,便是一部對女性的贊美之作,埃斯特班的母親瑪努埃拉不僅承受著被丈夫拋棄的痛苦,還要忍受著喪子的悲傷,但她仍舊那么的獨立堅強,而電影的諷刺之處是埃斯特班的父親最終還是成為一個變性人,整部電影對于男性角色的討論很少,是一部典型的女權宣揚作品。1996年英國的《枕邊書》中,日本姑娘和子的身子一直被當作寫字的紙張,被男性用毛筆書寫著,直到她長大,和子也拿起了毛筆,在男性的身體上寫下了自己的《枕邊書》,和子這個角色是對男權的一種挑戰,也是其女性意識蘇醒的表現。
(三)增添了審美形態和觀念
后現代電影的貢獻之處,在于它創造了一個流行趨勢,雖然每個后現代電影的流行趨勢并不長久,但仍舊增添了新的審美形態和觀念。以中國電影為例,同國外后現代電影將性欲暴力放在明面上不同,國內的后現代電影則是將丑、性和暴力雜糅進了電影中,例如1997年的《春光乍泄》、1999年的《男男女女》等作品,引入了“同性戀”這個語言文化;又如在《瘋狂的石頭》中,一句“頂你個肺”曾在國內流行一時。這種耳目一新的文化,讓電影審美形態更加多樣化。同傳統的高度意識、深度精神相比,后現代電影在觀念上更平面化,一種游戲人生的態度讓觀眾觀念深受感染,后現代電影對歷史的消解、對權威的顛覆,在一定范圍內解構了傳統電影的價值觀,這就在電影觀念上進一步擴大了后現代電影的影響,豐富了電影審美觀念思維。
三、結 語
后現代電影的產生,是后現代社會的一個必然產物,其反文化、反理性的特征,是傳統電影的嬗變,同傳統電影相比較而言,炫幻的鏡頭、刺激的場面帶動著觀眾的感官,沖擊著觀眾的內心,但毫無深刻內涵價值所在。然而在對以往后現代電影的再審視中,結合那個時代,立足當下,又不難發現其中對于政治、女權等思想的蘊蓄表達。后現代電影的擴張,同人們消費文化語境的變化息息相關,隨著一些“好萊塢大片”的叫座,以視覺沖擊和感官享受的奇觀影視,開始蔓延,這種趨勢到當下仍未停止,后現代電影仍舊擁有市場,但在火爆的場景下,一絲難以察覺的美學價值蘊涵其中。
[參考文獻]
[1] 王治河.后現代哲學思潮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 桂青山.“后現代”與當代電影[J].電影藝術,2003(04).
[3] 潘秀通,潘源.后現代電影的當代語境及當代性表征[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l).
文章標題:國家級期刊投稿后現代電影的美學嬗變與再審視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shehui/2467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