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8-09 16:04 熱度:
生命科學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生物學和自然科學,是通過分子遺傳學為主的研究生命活動規律、生命的本質、生命的發育規律,以及各種生物之間和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本文主要論述了21世紀生命科學的挑戰,文章是一篇優秀的社會學論文范文。
摘 要:作為一門以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生命科學在上世紀下半葉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想象,在21世紀,生命科學的發展前景也是不可限量的。筆者結合上世紀生命科學取得的成就,就21世紀生命科學面臨的挑戰進行了梳理、總結,希望有助于大家對生命科學發展走勢的認識和了解。
關鍵詞:21世紀,生命科學,挑戰
生命科學是生物學和自然科學發展的產物。19世紀進化論和細胞學說的發展,為分子生物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生物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生物改造工程的發展,也為生命科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進入21世紀后,生命科學依舊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認清生命科學所面臨的挑戰,明確生命科學今后發展的方向,也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那么,21世紀生命科學面臨的挑戰有哪些呢?筆者對此做出了總結。
一、后基因時代的頑固性疾病治療
人類基因組草圖自從出現之后,就被譽為破解人類生命奧秘的“天書”。這本“天書”的23個“章節”全由構成編碼蛋白質的DNA三聯體組成,每條染色體上的未知基因都等著人類去探尋和解讀。經歷了20世紀的分子生物學時代和結構基因組時代后,以人類基因組草圖繪制完成為劃分點,生命科學正式進入了功能基因組時代,即后基因組時代。但是,后基因組時代,不僅僅是對生命科學簡單的時間劃分,它更多地承載著人類對生命科學美好愿望,人們期待在后基因組時代,人類可以通過對人類基因組圖譜的弄明白疾病的發生機制,并借助基因藥物對頑固性疾病如癌癥、艾滋病等進行個性化治療。但是,這一愿望至今未能實現。早在上世紀下半業,以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杜爾貝克為代表的美國科學家就開始了“向癌癥宣戰”的計劃,計劃在五年之內治愈癌癥,但是,花費了數十億美元后,這一計劃仍以失敗而告終。雖然人們清楚知道癌癥及其他疾病的發生都與細胞基因組有關,但是,在DNA測序和基因鑒定條件高度發展的今天,基因科學研究仍舊集中在遺傳、發育、進化方面,基因科學研究水平仍舊停留在基因組中的單核苷酸多態性、基因多樣性研究階段,人類完全治愈糖尿病、癌癥、哮喘等頑固性疾病的希望仍舊是十分渺茫。
二、宏觀生物學的進一步發展
生命科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21世紀后,生命科學在發展方面呈現出多學科交叉和滲透的趨勢,生命科學的發展必將給當代自然科學如生態學、生物學的發展帶來深遠影響。上世紀,在生命科學對生命現象本質進行深刻詮釋之時,人們已經猜想到生命科學的發展之于生物學發展的意義,生命科學必將進一步朝自然科學研究領域滲透并取得新的突破。事實正是如此,在新世紀,光合作用原理研究在高科技、工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依據光合作用原初反應能量傳遞和轉化原理,科學家們對多種光合膜葉綠葉素蛋白復合物的結構進行了科學研究,使得光合系統成為第一個以物理和化學概念進行解釋的生物系統。我們堅信,生命科學的發展,一定能為生物技術的發展提供更強大的動力,這也將進一步帶動基因工程、生物芯片、生物電子器件技術、胚胎干細胞、蛋白質工程、生物信息技術等關聯技術的發展。由此類推,在社會生活方面,人類能源材料、農業食品、人口衛生、資源信息、生態環境也將發生相應的變化。城市生態學、經濟學也必將隨著社會發展獲得進一步的發展,生態工程和生態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面將更加廣泛。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人類環境污染、能源短缺、食物供應不足等問題也將局部得到改善。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在人類生存大環境已經遭到嚴重破壞的今天,生物圈時刻面臨著崩潰的危險。宏觀生物學固然可以化害為利、維護和改善局部自然環境,但是,在現有條件下,宏觀生物學的作用是有限的,人類還無法模擬出一個可供人類長期生存的生態環境。在將地球當作一個整體來研究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研究人與其他動物之間的聯系,以取得生物學研究突破性進展,是生命科學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三、腦科學研究將朝其他方向進一步輻射
腦和思維研究是生命科學面臨的又一重大任務。人腦皮層中有100億個神經元,神經元的非線性變換是個體思維和腦部活動產生的前提。一個神經元的樹突可以與多達10萬個神經元產生關聯。結合生命科學知識,人們提出了以下問題:處于有序和無序世界中的人腦是如何產生新信息的?神經系統依靠什么規律進行自發集體計算的?人腦是怎樣解讀圖像環境的?怎么通過腦模型構造來控制人類行為?智能神經的基礎是什么……可以說,腦研究將是生命科學今后研究的主題。進入21世紀后,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腦科學與信息科學技術的緊密結合,也催生了以腦為中心的科技革命。以信息加工、再創造、信息模式生成和聯想記憶為主的腦理論在計算機研制上也得到了應用,如生物芯片在第六代計算機構建中就起到了關鍵作用。反過來,腦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結合也推動了醫學計算機的應用和發展,大量新技術如醫學成像技術、遺傳工程技術、微電子技術、人工器官、納米技術、生物傳感技術、分子設計與模擬技術等都被應用到臨床醫學上和醫學保健上來。但是,住的注意的是,每一項高科技在社會領域尤其是醫療領域的應用都會引起一系列的倫理、心理和法律問題,人們在應用克隆技術、安樂死、器官移植甚至變性手術的同時,也對這些技術所引起的倫理、道德問題產生了憂慮。如何在利用技術服務人類的同時,提高技術應用的人道性、合理性、合理性,是人們對生命科學技術真切的希冀。
參考文獻:
[1]李秀華,任衍鋼.色譜技術與生命科學的發展[J].生物學通報,2010(1):60-62.
[2]劉伯寧.后基因組時代十年志——兼論十年間生命科學的發展及所面臨的挑戰[J].自然雜志,2010(9):360-364.
作者簡介:袁菲婭(1996-),女,內蒙古包頭人,高中,現就讀內蒙古包頭市第九中學。
社會學論文發表期刊推薦《同舟共進》雜志1988年創刊,是面向全國發行的時政文化月刊,由政協廣東省委員會主管、主辦。雜志以開掘歷史、聚焦現實、貼近社會、關注民生為宗旨,追求內容的思想性、可讀性、沖擊力、吸引力,風格的新穎、獨特、敏銳、潑辣。
文章標題:社會學論文范文21世紀生命科學的挑戰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shehui/2764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