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3-16 15:18 熱度: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燦爛結晶,也是中華悠久歷史的載體。它同人們的社會、文化生活息息相關,使用簡便、規范的漢字已經變成了使用者的共同愿望。本文是一篇人民教育雜志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簡化字的形體來源及其利弊分析。
摘要:對于漢字的研究者和使用者來說,加強漢字的規范化、系統化。對漢字的發展遵從自身的規律。對簡化漢字進行深刻的反思,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同時國家對漢字的簡化進行系統的規范,提出新的思路,推動漢字簡化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簡化字,形體,來源
回顧漢字簡化的歷程,追本溯源,簡化字的形體演化過程以及如何看待漢字簡化這一問題也變得日益突出。所以,在新世紀的今天,對簡體字作一回顧和思考,對于推動漢字的健康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一、簡化字的形體來源
漢字簡化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代。隨著漢代楷書的廣泛應用,字體的演變趨于穩定,漸漸的從漢字內部的變化,最普遍的就是筆畫的減少。唐宋以后,簡化字逐漸增多,印刷體和手寫體中都可以看到簡化字的足跡。唐朝時期的顏元孫的《干祿字書》收錄了當時常見的簡化字。宋代以后簡化字在結構上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加利于人們的書寫。縱觀漢字簡化的歷史,簡化字的來源多由這兩種途徑產生,一是政府有組織的簡化,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發起的“書同文”運動,還有大多數朝代都在一定程度上發起的正字倡議等。二是民間自行簡化,隨著人們使用漢字的習慣以及對漢字潛移默化的簡化,簡化字也變成約定俗成的符號了。
二、簡化字利弊分析
關于漢字的簡化問題,歷來備受爭議。1993年中國孔子基金會和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對漢字簡化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漢字文化》中表達了各自的見解。然而,簡化漢字畢竟是一件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艱巨復雜的工作。不管是支持簡化漢字還是反對它,我們不得不承認,漢字簡化是有利有弊的。
1、簡化漢字的優勢。漢字的簡化符合漢字形體發展的總趨勢。漢字的發展,在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中,主要向著簡化的方向發展。文字是記錄語言的工具,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的進步,文字的簡化向著利于人們的日常使用方向發展。文字的基本用途是便于使用,于是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趨于簡化。簡化漢字的最主要目的是為漢語服務,簡化的結果是有著更簡捷、更準確的記錄漢語時,才能被社會的發展趨勢所認可。
漢字簡化是漢字自身新舊替代的必然產物,是文字自身發展、自我完善的蛻變。一切事物的發展始終圍繞著利于人們的使用前進,漢字的簡化也不例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希望所接觸到的文字越便于使用。漢字具有書寫性和可讀性,所以人們總是希望漢字的使用越來越簡單。文字是語言的載體,是信息傳輸的標識,是為了打破語言交際的時空局限二創造出來的,服務于人們的信息交流,這種信息應強調簡潔、準確、清晰。
2、簡化漢字的不足之處。簡化漢字破壞了漢字的表意性。漢字的創造離不開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物體,“以形示意,義寓于形”,“視而可識,察而見義”是它的形體特征。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部分使用者過多的追求筆畫的減刪,結果是顧此失彼,大大破壞了漢字的表意性,使得原本能夠清晰表達的漢字變得模棱兩可。也有的簡化字喪失了形體的表達意思,使我們在學習和繼承的時候只能盲目的記憶筆畫和結構,對漢字表達的文化蘊含,歷史背景沒有深入了解。
簡化漢字使民族文化傳承受到影響。漢字本身是信息交流的載體和工具,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沉淀。漢字字形的簡化使原有的文化信息丟失了,影響了文字信息的繼承和發揚,漢字簡化的背后是文化底蘊的流失,這樣的損失無法彌補的。
除此之外,簡化漢字給人們的認記和考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比如“‘風’‘鳳’不分,‘未’‘末’相淆,‘廠’‘廣’易混”等等現象。這些多半都是漢字簡化過程中的負面效果。漢字是歷史變遷信息積累最真實的表達,了解過去就要追溯到文字的根源。要探究過去的文化和歷史信息,離不開對當時文字所表達的意思,如果盲目的簡化漢字,最終造成的就是目不識丁和一知半解。
三、對漢字簡化的幾點思考
首先,簡化漢字應遵循漢字發展的規律。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面符號,是歷史悠久且唯一保存下來的信息標識。在簡化漢字的同時,要保留漢字的記號特征,使漢字原本的意義得以保留。我們不能違背漢字的本質特征,為了書寫簡單而忽視文字的表意特征,這種后果最終會丟失漢字的信息考究。因此,我們在對漢字簡化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漢字本身的發展規律,從漢字的本質特點出發,保留作為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來進行簡化,弄清漢字的符號價值,把漢字簡化研究引入到漢字規律的認識軌道上,以便在簡化漢字中實現 漢字的優化。
協調好漢字簡化和漢字構型的系統性是當務之急。漢字形體在煙演化的過程中,在共時歷史的漢字總體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穩定的構建元素和構型規則。在漢字的外部,這些規則按照一定的層次有規律的組合在一起,在漢字的內部,這些結構互相關聯,呈有規則的組合,這就要求漢字的簡化要趨于系統化。漢字的書寫順序也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筆畫的書寫順序,以及漢字共同的構件,就要求漢字的簡化必須系統全面。隨著漢字的簡化,漢字的總數也在逐漸增多。目前,漢字的總數大約有五六萬。筆畫書寫的基本規則是:先橫后豎,先撇后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里,先中間后兩邊。同一筆畫、部件在不同的漢字中所處的部位也不一樣,書寫形式也可能發生變化,但他們都是按照一定的書寫規則和組合模式進行的。可見,正是漢字筆畫、部件有規律的組合,使漢字的內部結構清晰,有章可循,構成了漢字的系統性。
漢字簡化是漢字發展的重要現象,從總體現狀看來,簡化漢字的成就顯著,給人們帶來的便利有目共睹,但由此引發的問題隨處可見。所以,對于漢字的研究者和使用者來說,加強漢字的規范化、系統化。對漢字的發展遵從自身的規律。對簡化漢字進行深刻的反思,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同時國家對漢字的簡化進行系統的規范,提出新的思路,推動漢字簡化的順利進行。
相關期刊簡介:《人民教育》雜志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的國家級教育類核心期刊。當前為半月刊。人民教育雜志創刊于1950年,國內刊號:CN: 11-1199/G4。
文章標題:人民教育雜志投稿簡化字的形體來源及其利弊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shehui/3050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