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9-05-30 09:45 熱度:
摘 要:文章受物理學中“慣性”的概念啟發聯想到心理學中的“慣性思維”現象。一方面,文章通過分析慣性思維的思維狀態和它對認知行為的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影響,嘗試以美國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理論為基礎,以筆者本人的藝術創作經驗及畢加索藝術創作歷程為例證,論述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如何在慣性思維的影響下形成了穩定的思維模式和成熟的技法;另一方面,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伊利亞·普里戈金的著作《確定性的終結:時間、混沌與新自然法則》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觀點,啟發了筆者對藝術作品及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思考,認為藝術家的藝術作品無可避免地包含了藝術家的慣性思維的烙印。同時,文章提出釋放沖動壓抑是突破慣性思維狀態下創作的重要因素,藝術家內在的壓抑釋放和外界作用力的影響會使創作充滿偶然性和突破性,這也是藝術作品創新性的一種體現。
關 鍵 詞:慣性思維;藝術創作;沖動釋放;創新;突破
一、慣性與思維慣性
“慣性( inertia) ”的概念來自物理學。英國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1643-1727)在其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將 “慣性”定義為物體抵抗其運動狀態改變的性質,是物質的固有屬性。慣性定律即牛頓第一定律表明:在沒有外力施加于物體時,一切物體都處于恒定的運動狀態,靜止或等速直線運動。 Kavcic等人還提出,人的思維也會產生慣性,即慣性思維。它會形成思維定勢,使得人們抗拒改變現狀。因此,慣性思維對人的認知行為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其影響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積極和消極。從積極方面來講,它可以使思維主體憑著直覺很自然地將以往經驗用于實踐,提升創作速度和使作品風格具有延續性;從消極方面而言,它會使思維主體不自覺地依賴于經驗而忽略了對現實真實情況的理性分析而把以往的經驗直接用于已經發展了的實踐對象中從而導致決策和實踐上的失誤。
二、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思維慣性的形成和影響
慣性思維是先前活動對后續活動形成的思維傾向或由先前活動形成的一種持續的思維狀態。它是人們遵循已有的經驗教訓和習慣的思維規律,在反復使用中形成的程式化思維模式。慣性思維也影響著藝術家在藝術創作時的觀念表達和作品實現過程。每件藝術作品,都不可避免的包含了藝術家特定的個人化的技法和思維模式的烙印。個體的“創作思維”和“藝術技巧”源于多種思維慣性的綜合,包含了藝術家的生活經歷、思維方式、行為習慣、認知視角、情感體驗等方面的主觀因素和其所處的環境中的規則、制度等客觀原因。哲學家、教育學家約翰·杜威在他的著作《人性與行為》中提到: “習慣”作為未經思慮的常規是必然的。正如“樓梯”元素從4年前開始至今都不斷的重復出現在筆者的作品中。在不同作品中被反復提及的觀念和元素,來源于筆者過往的常規生活習慣。在筆者過往的常規生活中,多種與樓梯有關的行為經驗及感知體驗的疊加,使筆者產生了思維慣性。從空間上來說思維慣性的形成取決于客觀環境對主體意識刺激的強弱程度。不同的認知主體,由于其認知對象角度的不同,其環境的內含和所劃分的角度也必然有所差異。
上下樓梯的被動行為讓筆者獲得的慣性思維是,“樓梯”是兩個或多個空間的連接,是從一個事件到另一個事件的必經的時空段。所以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下,在筆者個體的創作中,“樓梯”總是隱喻著“銜接”。銜接了客觀現實中主體的意識表達——去哪里或從哪兒來。同時也映射著未知、迷茫的個體情感狀態。作品中樓梯的形式多與老式傳統的水泥樓梯相似,長短寬窄不一。色彩的選擇也多為灰暗的色調,看起來“結實、厚重、冰冷”。客觀事件中類似環境的重疊以及認知行為和感知體驗的連續性疊加,更增強了認知和感知的思維慣性。(圖1)約翰·杜威說:一個思想觀念只有當一種習慣在其后支撐它時,它才會形成并保持連續性。每當筆者想要表達恐懼、迷茫、未知的個體情感狀態時,慣性思維會更傾向把樓梯作為最佳的個人意志的承載物。樓梯在創作中連續性的出現,成為筆者個體創作經驗里的一個機械程式(mechanization)。只要給予相應的提示,這一機制就會“自然而然”或自動地運行。有些慣性思維是由有意識的思維被認可后轉移到無意識中形成,有些則是由無意識形成。個體在無意識或潛意識的創作狀態時,并非是毫無章法的胡亂涂抹。具體的習慣做了所有的知覺、認識、想象、回憶、判斷、思考和推理的活動所做的工作。在慣性思維的影響下,藝術家更容易創作出一系列的連續性的作品。呈系列的藝術作品表現為共同的主題和相似的技巧。在藝術創作中,技法是為了表現個體創作觀念所采取的手段,藝術技法是通過重復性的練習而獲得。但“重復不是復制”。(圖2)
三、藝術創作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伊利亞·普里戈金,著名的物理學家和諾貝爾獎獲得者。其著作《確定性的終結:時間、混沌與新自然法則》中提道:“未來是給定的還是不斷變化的結構?”這個問題啟發各學科的思考,同樣也影響藝術領域。思維慣性這個概念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解釋藝術創作個體在創作生涯中其作品風格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依據慣性思維中系列作品創作的特點,我們似乎可以推斷個體創作的未來的發展趨勢。“自然法則表達確定性,只要給定了適當的初始條件,我們就能夠用確定性來預言未來,或‘溯言’過去。”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每個階段回溯都有跡可循,環環相扣。但是,按照時間的線性發展,個體創作在沿著我們所處的世界的時間方向不斷地變化,即使過往的創作經驗會對個體造成思維慣性影響,也依舊無法確定,每個個體下一步創作的作品究竟會生長成什么樣子。畢加索是風格多變的典型藝術家之一。藝術史研究學者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根據時間軸,按其創作風格分為不同的時期:“藍色時期”“玫瑰時期”“立體派時期”“超現實主義時期”等。
四、沖動釋放——藝術家突破慣性思維實現藝術創新的重要影響因素
藝術家創作過程不可避免地受到思維慣性的影響,但藝術創作需要不斷地創新和突破。這種創新和突破可以理解為藝術家尋找外力(如外界刺激等)和不斷反思、質疑自我來改變思維慣性的過程。這也是部分藝術家依賴用各種可產生幻覺或降低理性控制的干預方式來創作的原因。各種影響因素相互沖突,試圖打破平衡狀態。而在原有的思維慣性的約束下,這類沖動往往被壓抑。如《異度》(圖3),這張作品描繪的場景是工作室的東北角。理性思維控制著構圖,在起稿時就按照實物去處理畫面的透視關系,每條向上的線都無線延伸向同一個消失點。想要打破這種四平八穩的沖動又被理智所壓抑就產生了沖突。最后沖突平衡的表象是,右下燈箱的透視和畫面整體的透視不處于同一觀測點。于筆者個體而言,這一個小小的改變打破了以往的創作手法。《邊·界》,在這張作品創作的過程中,爆發了思維慣性約束和渴望打破約束的強烈沖突。被壓抑的沖動,混亂無序的釋放,近乎沖破原有的畫面構思。沖突引出了情緒及激發了思考(圖4)。筆者很明確地知道按照慣有的創作手法和思維模式,這張作品最終將會呈現出來的樣子,那會是類似《異度》對于墻體的表現處理技法。但在筆者的另一個慣有思維中,若最初已經明確知道作品最后將會呈現的效果,以及最開始就已經規劃好了哪一部分該處理成什么樣。這樣的創作模式,會讓筆者喪失創作動力和興趣。藝術創作手法用于表達個體創作思維,主題的改變也會對創作思維造成沖突。
從藝術家的創作生涯的創新性和突破性的角度來看,慣性思維常常像一個無形的困擾藝術家的陷阱,是藝術家需要警惕和規避的創作思維。正如洪巧英、薛澤海在《創新思維的超越性及創新能力開發》一文中提到,慣性思維是用規范化的思維步驟和行為方式來解決問題。慣性思維并非惰性思維。惰性思維本質上是不愿意嘗試、突破和抵制、拒絕改變。在沒有強烈的刺激時,慣性思維長時間穩固形成的狀態難以被改變。從被記載的藝術史里所提及的藝術家們到身邊的藝術學者們,其藝術創作都不斷地在重復與突破中反復循環。慣性思維是影響藝術創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創作系列化作品時,藝術家根據慣性思維能更快速地、穩定地找到表現形式,也更有利于形成個人藝術風格。但是,當藝術家尋求創新時,又需要不斷的掙脫慣性思維的束縛。藝術創作過程中被壓抑的沖動或沖突是慣性思維下藝術創新的突破點。外界的某一個刺激點會讓內在的沖動被釋放。這個刺激點可能是一個遇到的事件、看到的文字等。突發的刺激沖破以往的慣性思維,讓個體藝術創作狀態發生改變,呈現出的作品形式也不同于事件前的作品。如畢加索的藍色時期,他獨自往來于西班牙與法國之間且經濟窮困,同時受到好友自殺的影響。那時期的作品散發著憂郁、無助、迷茫與無望。其色調上也更多地使用藍、綠色系列。(圖5)藝術家也會在創作時尋求不斷的變化,主動釋放內在的沖動。極具藝術創造力的畢加索,每個時期都不斷探索、改變藝術風格與創作技巧。
五、結語
綜上所述,猶如慣性是物質的內在屬性,無時無刻不影響著物質的運動狀態。慣性思維也不可避免地影響著藝術家的創作狀態。本文試圖從其影響的積極性和消極性兩方面來闡述其內在機制。慣性思維促使藝術家形成穩定的藝術創作思維模式和成熟的藝術技法,但也容易成為束縛藝術創作行為的桎梏。世界是矛盾的,藝術也是矛盾的,藝術家創作中的創新性就體現在如何認知和突破慣性思維。慣性思維也有助于我們理解藝術創作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藝術家的藝術作品中無可避免地包含了藝術家的慣性思維的烙印,但是外界作用力的影響也會使創作充滿偶然性和突破性。
參考文獻:
[1]趙封群.關于慣性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學物理(初中版),1995(1):31.
[2]Kavcic V.Krar F J.Doty.R W. Temporal cost of switching between kinds of visual stimuli in a memory task[J].Cognitive Brain Research,2000,9(2):199 -203.
[3]梁惠寧.試論思維慣性對認知活動的干擾[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4(1):33-36
[4]朱云.視覺慣性在美術創作中的作用[J].美與時代(中),2017(7):8-9.
試論慣性思維對藝術創作的影響相關論文期刊你還可以了解:《廣播劇導演藝術創作新發展》
文章標題:試論慣性思維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shehui/4025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