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07-01 09:28 熱度:
設計是一種新老相結合專業,是設計師用來寄托情緒傳達情感的一種藝術創作活動。設計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便利和美感。但是目前大部分的設計都只限于一些平面設計,對于文化創意方面的產品設計卻寥寥無幾。在現如今這個經濟社會中,任何產業只有與經濟掛鉤才能夠獲得較快地發展,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則更是如此。只有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入設計再融入到市場中,才能夠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業化轉變的腳步。
一、我國目前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遺漏
(一)缺乏正確的保護理念
很多地方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都比較高,但是它們在保護理念是否正確卻有待考慮,其做法的可取性更是有待商榷。有的地方表面上所展露的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實際上,它們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所存在的潛在破壞者比如,有的地方政府為了提高當地收入和政績,大搞非物質文化遺產地開發與發展工作,但事實上卻只是面子工程,重開發卻不重管理。還有的地方,為了發展一方的經濟,過度的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過多的加以創新,最終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走上了嘩眾取寵、臭名遠揚的地位。
(二)財力支撐不夠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最初的時候,由于遺產的非物質性而沒有得到人們的關注與珍視,直到新時代的到來,國家才逐漸注意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地重要并在對其保護上投入大量人力財力,自2009年開始以來我國用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金還不到30億元。這對于龐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我國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同現今的大眾潮流有所偏頗,導致其失去原先的市場,比如口技和雜耍藝術等。由于現在觀賞這類表演的人越來越少,國家對其發展投入資金不足,這導致原先很多以雜耍和口技表演的人失去了“飯碗”,不得不放棄祖傳的技藝去另謀出路。由于工業化新社會的到來,機械化霸占了手工制作的地位。這就導致原本的手工藝品市場被擠占,手工藝品生產者也放棄了對其工藝的繼承。
(三)缺乏具體的保護理論
就目前來說我們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還沒有具備完善的理論基礎支撐,還處在一個模棱兩可的階段。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沒有明確分類這就使得無法進行系統化的保護。理論知識的匱乏是不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地保護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文化遺產的被割裂,就好比說皮影戲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理應是“戲曲”一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皮影中作為道具的皮影人可以算作是“民間美術”里面的,模糊的信息使我們無法判斷從而出現雙重申報的情況然而在理論上卻又只能保留一個,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東西。
二、設計怎么有效的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一)有利于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保護的完整性
設計最大的特點便在于在實施行動之前,做好全面地分析與評估,從而使最終的產品達到一個最好的效果。將設計融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保護中,設計者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出客觀合理的分析,發現其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利用地方優勢,切合文化特點,可以設計出一個最合適的保護方案,避免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四分五落。
(二)有利于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中的持續性
有些地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就過度地對其進行開發,超過了其自身的承載力,進而破壞了其持續發展的機會。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中所遺留的瑰寶,是我們要世代承接下去。但是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面臨著日趨嚴峻的問題,部分已經銷聲匿跡。我們要想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就要順從時代發展的腳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稍加修飾,去貼合市場的需求,來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持續性發展。當然也不能進行改頭換面,最后呈現的是一個新東西,我們要做的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稍加改進,還是原來的面貌。
(三)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符合市場需求
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歷史和時間的局禁性,導致部分對歷史無感的人很難對其產生興趣,這就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接下來的傳承中,失去了其最重要的市場價值和受眾群體。雖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很久以前流傳下來的,脫離了現在的生活軌跡,但是設計師以及設計師的理念確實與現代潮流所掛鉤的。設計師通過其專業知識,將非物質文化中的歷史底蘊與現在的大眾審美藝術相結合,可以設計出復合當今審美又別具文化特色的非物質文化產品,使之更加貼近當代大眾的需求,為其打開一席之地可以極大地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的步調。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單存的依靠外部力量進行存活,最終也會走向滅亡,最根本的還是需要自身創造價值,進行自救。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向商業的意義
(一)促進經濟的增長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是遺傳的自然資產也顯明了它具有極高的價值。當今世界,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和利用主要體現在旅游業方面,比如各種佛教道教名山對光大游客的吸引,以及各種極具特色的景區表演活動和景區紀念品等,都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疇。而旅游產業又稱服務業,第三產業,在當今世界,第三產業已經成為很多國家的支柱性產業,極大地帶動了各國經濟水平的增長。文化遺產具有獨特性對其進行開發可以讓游客眼前一亮,也能促進更多項目的發展帶動當地的經濟水平,何樂而不為呢?
(二)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播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寶貴價在于它其中所蘊含的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潛在的實力,是維護國家團結友愛的樞紐,是一個國家自成立以來就在無形中形成的精神財富。然后,任何一種文化想要綻放異彩,首先它必須走向世界,與其他的文化相互交流,交互借鑒,相互融合。如何讓一個國家的文化走出國門,背世界所熟知和接受,是值得我們去探索的,其中促進文化產品的商業化不失為一種最佳的方式。經濟全球化日益加深,全球財富不斷流動,每天不斷處于交換狀態中的便是商品。將文化產品轉換為一種商品,不論是遠銷海外,抑或是利用景區吸引外來游客,都能夠有效的提升遺產的傳播,我們的特色文化也會得到增強。
四、如何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地保護與商業發展
(一)秉承保護與開發并重之理念
就非物質文化來說開發和保護到底那個更重要?該如何衡量這兩者的重要性,爭論一直沒有斷過都是各執己見。保護是初衷,開發又是不得不為之,究竟應該如何衡量二者之間的關系呢?在筆者看來,應該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的舉措,既不能為了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而過度地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忽視了對其應有的保護,也不能為了過度的保護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失去它原有的價值。我們要制定合理地開發與保護策略,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與保護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重的目標,達到雙贏的效果!
(二)強化傳承與保護隊伍建設
非物質文化遺產地保護需要一批專業的人員來進行,而很明顯,我國對于這方面的高端人才有所欠缺,人才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國家要鼓勵并且大力培養相關方面的社會人才,大力提倡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保護的人才隊伍建設,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專業性機制,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地保護與開發更具科學性與建設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國家可以在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中,加大對相關人才的教育投入,努力提高相關的專業人才隊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保護提供一支強而有力的備用軍。
(三)形成多元化經費籌集渠道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是我國人民政府的責任,而是我國每個人民甚至是整個人類的責任,它是前人給我們留的珍貴財富。現階段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需用的費用都來自于國家的補貼,這些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還相差甚遠。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費應該形成多元化的籌集渠道,我們每個人和商業人士都應當盡出自己的力量,來保護我們全人類的財富。只有形成完整且持久的經費籌集渠道這一產業鏈才能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安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價值進行創造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結束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國家的潛在的藝術瑰寶是一個國家歷史發展中的的見證者,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基礎應該受,也是每一個公民應該感同身受的。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去探索并解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所存在的潛在問題,只有通過合理且有計劃的安排,讓無形的物質文化遺產被展露在人們面前,被商業所爭搶成為炙手可熱的商業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在各方面進行曝光從而增加對其保護開發的動力。努力探求其中價值大力發展其中價值推動中國文化向世界進發的步伐,這是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應該挑起的責任。
參考文獻
[1]王金霞.文化基因在傳統手工藝視覺元素提取與再設計中的應用[J].老字號品牌營銷, 2020(9):25-26.
[2]杜貝:“互聯網+非遺傳承"教育資源開發研究[J]老字號品牌營銷, 2020(8):91-92.
作者:韓美英
設計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業轉化中的應用探究相關推薦非物質文化遺產營銷策略探討
文章標題:設計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業轉化中的應用探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shehui/4607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