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外文學論文 發(fā)布日期:2010-08-20 10:14 熱度:
摘要:本文論述了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在翻譯中的重要性,針對詞和語句的翻譯,舉例說明了東西方文化差異對英漢翻譯中詞義語義理解的影響。
關鍵詞:文化差異,翻譯詞義語義
文化差異是指人們在不同的生態(tài)和自然環(huán)境下形成的語言、知識、信仰、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式、道德、風俗習慣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下,創(chuàng)立了自己特有的文化體系,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文化上的差異,尤其是東西方文化差異,導致了人們對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釋,有時,甚至引起誤
解。在英漢翻譯中,人們越來越注重文化移植的問題。要想使譯文最切近、最自然,首先必須克服兩種語言所載的不同文化的差異所帶來的影響。
一、從文化差異看詞義理解
在翻譯中,人們越來越注重用詞的準確性。然而,要做到用詞準確,不僅要掌握詞的字面意義,而且要知道詞的內(nèi)涵義,即詞的隱含或附加的意義。而詞的內(nèi)涵義又是由其所載的文化所決定的。如果不了解外語的文化,不了解詞的內(nèi)涵義,對詞的褒貶色彩掌握不準,就可能導致理解錯誤或語用失誤。
在翻譯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表示同一事物或概念的詞語,在某語言系統(tǒng)中有內(nèi)涵義,而在另外一些語言系統(tǒng)中沒有內(nèi)涵義。比如,走在美國的大街上,有時我們會看到一輛深紅色的或黑色的小汽車上噴上了這樣的一句話:Iamyellow.有些中國人不理解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因為在漢語中,黃色除了表示黃顏色以外,再就是象征腐敗墮落,特指色情。在英語中,yellow除了表示黃顏色和以煽動讀者感情的方式報道新聞的報紙以外,還常用作俗語,表示儒弱的;卑怯的。另外,隨著國際上通用黃色作為出租車的顏色,yellow這個詞又帶有了出租車的內(nèi)涵義。所以,這里的“Iamyellow.”有兩個涵義:1.這是出租車。2.我是一個膽小的人,請不要來嚇唬我。再如,在翻譯中,經(jīng)常遇到“宣傳”這個詞。其漢語意思是對群眾說明、講解,使群眾相信并跟著行動,并無貶義。當
在漢英詞典里查閱這個詞時,往往得到的第一個解釋就是:conductpropaganda?墒钱斣诮浑H中使用conductpropaganda來翻譯“宣傳”時,常常看到外賓臉上流露出一種疑惑不解的表情。原來,英語的conductpropaganda帶有“撒謊、欺騙”等文化涵義,帶有貶義。翻譯中,要盡量避免使用這個詞來表示“宣傳”,以免造成錯誤的理解,換之以popularize更為貼切。所以,為了避免由詞的內(nèi)涵義所造成的誤解,在選詞時應考慮到這些文化的差異、社會背景和人們的觀念等因素對翻譯內(nèi)容的影響。
又如,在《大學英語》第二冊第三課LessonsfromJefferson中,ThomasJefferson說過這樣一句話:“Wereitleftmetodecidewhetherweshouldhaveagovernmentwithoutnewspapersornewspaperswithoutagovernment,Ishouldnothesitateamomenttopreferthelatter.”學生們看到這句話后有些迷惑,他們問:“為什么Jefferson把報紙和政府對立起來了呢?通常不是政府辦報紙,報紙為政府服務嗎?”由于東西方文化、政治制度及歷史等方面的差異,人們對一些詞的理解角度也不同。newspaper這個詞表面上看是一種表達言論的工具,其實,它有“言論自由”的內(nèi)涵義,在西方國家尤為如此。所以,如果向同學們講清楚美國的文化、政治制度及歷史情況并把這里的newspaper翻譯成“言論自由”,同學們就不難理解這句話了。由上述舉例看出,翻譯中詞義的選擇與文化因素有著直接的關系,而文化的內(nèi)涵又受到社會體制和社會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如果不了解外語的文化,不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不了解社會體制和社會習俗的差異,就會導致語用失誤甚至錯譯。
二、從文化差異看語義理解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EdwardT.Hall于1976年提出了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和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的概念來區(qū)別不同文化中交際對環(huán)境的依賴程度。根據(jù)Hall的觀點,在強交際環(huán)境的文化中,人們交際時,有較多的信息量或蘊涵在社會文化的環(huán)境和情景中,或者內(nèi)化于交際者的心中;相反地,明顯的語碼則負載較少的信息量。這也意味著,在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中的人們對微妙的環(huán)境提示較為敏感。而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中,交際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信息量大部分由顯性的語碼負載,相對地說,只有少數(shù)的信息蘊涵在隱性的環(huán)境之中。也就是說,在弱交際環(huán)境的文化中的人們習慣側重語言本身的力量來進行交際。東方文化屬于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西方文化屬于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
美國人習慣于從已說出來的東西中尋找涵義,而中國人則更習慣于從沒有說出來的內(nèi)容諸如:說話的場合、當時的情景、語句的文化內(nèi)涵、某種沉默、某種姿勢、某種狀態(tài)中去尋找其涵義。所以,我們要認真地考慮這些文化因素,正確地理解和翻譯原文的真實涵義。比如,一位美國人請朋友到家做客。他對一位中國朋友說:“I'mgoingtohaveapartytonightatmyhome.Comeifyouwant.”這位中國人聽了他的話感到有些迷惑,不知應不應該去做客,因為他認為這種邀請似乎太不正式了,懷疑這位美國人沒有誠意。所以,經(jīng)過三思,還是沒去。其實,這位美國人是誠心誠意的。他對朋友的邀請看上去比較informal(不正式),但他的誠意已蘊涵在他說出的話里了。從中國的文化角度看,這種邀請似乎不夠盛情、語氣不夠強。這是因為美國人追求一種equality(平等),他想請你,但又不想把來做客這件事強加于你,因為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用Comeifyouwant.如果這位中國人了解美國文化,把這個邀請理解為“請您到我家作客”,就不會產(chǎn)生誤解了。翻譯中常發(fā)現(xiàn),不同文化的人們在相互交際
時,直接把自己的語言翻譯成目標語,而不考慮話語應該遵循的交際規(guī)范,其結果是一種語言行為的施為之力在不同的文化中失去作用,這種現(xiàn)象被學者們稱之為語用遷移。文化的差異對語義的理解有著直接的影響。充分了解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異,并在翻譯這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中,努力遵循交際規(guī)范,對語句的正確翻譯是很重要的。
三、結束語
既然翻譯是兩種語言的轉換,那末在語言轉換中就必然要進行文化的轉換。有人說,翻譯難,難就難在文化背景知識的理解與翻譯上。無論是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還是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都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翻譯中,我們常常要根據(jù)上下文來確定一個詞或一句話的真實涵義,而文化因素就是一種非語言的上下文。只有充分地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弄清詞語的真實涵義,把握好翻譯原則和尺度,才能使譯文最切近而又最自然。
參考文獻
[1]李運興.論英語復合句漢譯的基本取向[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4,(04).
[2]郭建中.翻譯中的文化因素:異化與歸化[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8,(02).
[3]劉宓慶.思維方式、表現(xiàn)法和翻譯問題[J]現(xiàn)代外語,1993,(01).
[4]王東風.翻譯文學的文化地位與譯者的文化態(tài)度[J]中國翻譯,2000,(04).
[5]屠國元,肖錦銀.西方現(xiàn)代翻譯理論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J]中國翻譯,2000,(05).
文章標題:淺析翻譯中的中西文化差異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waiwen/132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chǎn)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yè)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fā)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wǎng) 冀ICP備15021333號-3